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行至今日,發展會何去何從?產品和行業會行至何方?
又到了一年年末,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崛起掩蓋了萬億的智能手機市場的發展。要說改變世界,離不開硬體和軟體,硬體是人類的福祉,軟體可以改變人類。智能手機就是硬體+軟體的事業。中國手機的萬億市場會走向何方?
這幾年移動互聯網的大熱,言商必及互聯網,彷彿互聯網已然是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和風向標。但這實際上掩蓋了作為移動互聯網入口的智能硬體,一個「悶聲發大財」「豬都能飛」的風口。和互聯網不同的是,智能硬體重資產(假設一台手機的BOM成本800元,備料100萬台,是多少資產? 但凡叫得出名的玩家,備料又何止百萬?),且不依賴投融資(幾家上市?幾家A輪B輪CDEF...XYZ)。同時這種重資產屬性又帶活了若干下游企業(富士康,聞泰,京東方,天馬,三星微電子,高通,聯發科,海思不勝枚舉),再加上每年的巨額納稅,數以十萬計的工人促銷員就業,可以說是很良心了。也正是這種重資產屬性,使得手機行業准入門檻高,並不容易被新玩家顛覆(不要總想複製蘋果的歷史,它也是早在PC時代就積累資源的)。
從行業上來看,最近GFK提出的T型結構很好的總結了行業集中化的趨勢: TOP5的華米OV和蘋果是T的頭部,已經佔據了80%的市場份額,而以金立,榮耀為代表的中段玩家只佔11%。換做2年前,TOP5隻佔60%的市場份額。
目前來看,經歷從2010年至今的搏殺,行業格局已定,除非顛覆性產品出現,複製當年蘋果+安卓對塞班諾基亞的全面絞殺。
行業集中化帶來的結果就是頭部玩家有餘力去追求更高利潤,前幾年千元機市場是兵家必爭之地,而今年手機市場均價在2000元以上。這種格局和定價已然類似於當年諾基亞,愛立信,波導,黑莓們的時代。賠本賺吆喝,靠性價比搶佔市場份額的時代一去不返。今年倒下的巨頭包括中華酷聯當中的聯想(專註Moto,放棄Zuk),酷派(樂視的鍋),樂視(小米吃掉了它遺留的份額),HTC,已經很危險的魅族(且看18年黃章如何力挽狂瀾)和中興(甚至包括努比亞),這些可都是16年還在TOP 10的玩家。
今年增長最快的是小米(主要依靠Mix和米家在中國市場對小米屌絲形象的顛覆和市場份額暫時衝到第1的印度市場),逆襲的兩個品牌是鎚子和1+(也體現了小而美、科技感極強品牌始終有其受眾和死忠)。
全年出貨量在2000萬部以下的品牌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在手機行業,出貨量就意味著對下游的議價能力,優先的備料資源,及時的產品供應和成本控制。拋開營銷投入和研發投入不講,光是供應鏈一項,就夠小品牌掙扎的(這也是為什麼360這類品牌喜歡玩搶購,預約,不見得人家想玩飢餓營銷)。
小品牌在2018年,活下去就已經要竭盡全力了,要麼小而美,靠情懷和科技感換議價,要麼走海外,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
產品端來看,2017年的換機潮和行業增長几乎是隨著18:9全面屏鋪開的,稀缺的屏幕資源對頭部玩家更是利好,這也直接導致市場的進一步向T型結構轉變。2018年產品外觀會進一步轉向類似Iphone X,夏普Acquos,米Mix這樣的「異形全面屏」,產品顏色會更豐富,黑白灰不再是用戶唯一的選擇區間。
至於大家所熱議的AI手機,目前還停留在探索階段,各種功能十分雞肋,應用場景僅限於「智能美顏」,「語音交互」,至少在未來三年不會形成改頭換面、耳目一新的產品。而VR手機,AR手機這些概念產品,觀感體驗極差。
5G會是下一個引發大規模換機潮,造成行業大幅度增長的契機。但同理,供應鏈話語權在華米OV這些頭部玩家上,不會改變行業格局。
5G的應用對AI手機這類新產品會是一個起點,只有這樣的速度才能從雲端匯聚大數據,實現更多交互場景的應用。但從5G普及,到新產品研發,測試,成熟,量產,被市場接納,不是2、3年就能看到的。但也只有這些,能讓手機持續扮演重要角色。
相關: 手機從業人業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
群智諮詢(Sigmaintell)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約2.3億部,同比下降約1.4%。
這是一個不太好的信號。
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已達到11億左右。新用戶獲取變得越來越困難,存量市場競爭激烈。
行業進入成熟期,兩個突圍:高端化,海外市場。
從今往後,大型廠商增量數據不會太好,小的廠商日子會越來越難過。
有兩個突圍方向:第一往上走,做高端機做利潤;第二做海外(高增長)市場。
中國市場,高端機受益最大的無疑是蘋果,國產的是華為、OPPO和vivo,小米則仍是以1000元以下機型為主:
海外市場,傳音是非洲市場最大受益者,小米是印度市場最大受益者,OPPO是東南亞市場最大受益者,華為是歐洲市場最大受益者。
印度市場也是小米起死回生最重要原因。據印度媒體報道,小米印度公司2017財年銷售額增長696%,在印度銷售額約合85.8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約合1.7億元人民幣。
實際上,未來幾年,印度會是全球智能手機廠商最重要戰場,甚至可以說,得印度者得天下。
總的來說,智能手機市場已經不酷了。
智能手機方面的微創新,無論什麼全面屏、幾顆攝像頭、防水技術,都不再酷炫,對人吸引力急劇下降。
失去造夢能力,這背後意味深長。
現在大家更多的關注什麼呢?特斯拉、SpaceX、超級高鐵、阿爾法狗、無人駕駛、 Atlas機器人、區塊鏈……
無論怎麼看,智能手機正在滑出舞台中心,走向邊緣。
下一波硬體生態是什麼呢?
智能汽車?虛擬現實眼鏡?智能音箱?機器人?微型嵌入人體設備?
特斯拉,蔚來……目前最火的看樣子是智能汽車。但智能汽車普及性不如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基本能做到每人一台,汽車明顯做不到。
能做到每人一台的,可能有兩個:虛擬現實眼鏡,微型嵌入人體設備。兩者還需技術攻關。
--
區塊鏈、無人超市、無人駕駛、人工智慧……
新科技目不暇接,讓你對未來感到迷茫?
微信搜索 未來知識圖譜(ID:futureknowledge),回復「投資未來」獲取《未來五年,這7個行業將爆發性增長》
手機市場和電腦市場一樣會差不多,手機越來越普及,國產大廠利潤不是特別高,新生國產小廠的生存越來越艱難,未來大廠憑的是供貨能力和核心技術,蘋果這幾年依舊(由於很多人結婚基本都換蘋果)。一些經過時間檢驗的剛需功能會保留,快充,大電池,指紋識別,一些跟風、華而不實或者普及困難隨著時間的可能會消失,3d touch,壓感屏,曲面屏(僅限安卓機),消費者第一次可能買虧了,第二次肯定買更快的手機。低端機中端機銷量可能有所下滑,2000-3500左右旗艦機可能購買的人會更多點。未來手機會更偏向大屏幕大電量小機身。對待新技術人們會越來越理性不盲目。
線下還是大頭
廣告依然誇張
宣傳繼續哄你性價比會稍微變高一點都是全(18)面(:)屏(9)這個問題有點大,肯定會有越來越越多的廠商走出國門,然後複製中國市場的發展歷程。最後就會剩下幾家企業
推薦閱讀:
※手機為什麼不把一些硬體分離出來呢?
※外來品牌已成過去 中國製造才是主流
※又一年大考,這些手機還能不能撐的過去?
※不讓小米MIX獨美!華為也要發布未來概念機?
※智能時代的怪獸二:智能的標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