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家功夫-----從洗髓經、易筋經到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一)

此為初稿,有待整理。

內家功夫---------從易筋易髓到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

前言

本書以內家功夫產生及發展的過程為主線,以內家拳前輩大師對於內家拳的論述為基礎,逐步講解各種內家功夫及其之間的聯繫、演變,以求讓讀者系統地了解內家功夫和整個內家拳體系。只有在對整個內家拳的系統了解的基礎上,才能夠更好地認清內家功夫的實質,才能夠正確地習練各種內家拳,練出內家功夫。

當今內家拳領域內的一個頑疾就是,看不到各種內家功夫的實質與聯繫,而是只從外形動作去理解內家拳,於是乎就出現了一種拳術一個理論說道,甚至同一種拳術也出現了不同的理論說道,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釋前輩大師的拳論,把內家功夫理論弄得五花八門,讓習練者不知所措。

內家拳本為橫行霸道的技擊術,曾經出現了許多名揚天下的絕世高手,比如陳長興、楊露禪、吳鑒泉、孫祿堂、武禹襄、戴龍幫、李洛能、郭雲深、董海川、程廷華等前輩大師,但是流傳到現在卻被人們視為花架子,根本無法與日益興旺的西方格鬥術抗衡,甚至許多人只是把內家拳當成鍛煉身體的方式而根本不追求內家功夫中內里的東西,這對於內家拳來說是很悲哀的。

內家拳和內家功夫是傳統武術的前輩大師對人體發力及技擊方式探索的結晶,內家拳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的發力方式及化勁、引進落空、借力打力的技擊方式是對世界技擊格鬥界的一個重要創舉和貢獻,所以內家拳和內家功夫是中華文化中的瑰寶,我們必須要傳承、發揚下去,讓世界看到內家功夫的風采!

對於太極拳的具體習練方法,在我的另一本書「傳統太極拳技擊的原理、習練方法及應用」中已經作了介紹,所以本書對於太極拳的習練方法不作詳細介紹,只是一帶而過。對於形意拳則多介紹一些。因為本書內容涉及各種內家功夫,所以不可能只介紹初級層次的基本功夫。「傳統太極拳技擊的原理、習練方法及應用」一書只是介紹的初級習練方法,所以本書也可以作為「傳統太極拳技擊的原理、習練方法及應用」一書的高級教程。「傳統太極拳技擊的原理、習練方法及應用」一書中介紹的是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的精氣神生成的初級階段的功夫,而本書介紹的是習練漲筋騰膜的煉神還虛階段及習練真氣鼓盪的練虛合道階段的高層次功夫。對於各種內家拳的具體習練方法,我不做具體介紹,大家只需把本書中的內容加入到大家以前的習練過程當中就行。

內家功夫習練到高級階段,表面的東西越來越少,內里的東西越來越多,所以就沒有什麼具體的可以明確說明的習練方法了,我只能把高級層次的功夫表象和內里感受介紹給大家,大家按照「傳統太極拳技擊的原理、習練方法及應用」中介紹的方法與本書內容結合起來一直習練下去,就能夠達到高級層次。但是高級層次畢竟與初級層次的功夫有區別,這就需要有一定悟性的人參考本書內容才能夠習練出高層次的內家功夫。對於想習練內家拳健身的人,用正確的習練方法習練出內里的能量傳簇,也會對健身有巨大作用的。

本書側重於向大家介紹內家功夫的產生、發展過程及各種功夫之間的聯繫,以讓大家對整個內家功夫有一個系統、全面的了解,讓大家掌握在市場經濟下傳統武術界已有的或橫空出現的各種「功夫」中梨清脈絡,認清實質,明辨真偽的能力,為傳統武術和內家拳的振興奠定基礎。

內家拳經數代前輩大師的傳承發展,內容龐雜,我在寫一個內容時難免有遺漏,這些遺漏會在介紹前輩大師的拳論時根據前輩大師的提示再補充上,所以本書的寫作方式有引用到哪就寫到哪、想到哪就說到哪的漫談之形,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最終會讓大家對內家功夫有一個全面系統的了解的。

我師承武氏太極拳和戴氏心意六合拳,在此將多年以來師父的言傳身教和自身的習練所得與大家分享,有錯誤之處希望大家指出,我們一起為內家拳的振興貢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我沒有系統地習練過心意把和八卦掌,只是在與他人的交流過程中有過一些接觸,但是這些拳術的拳理相通,為了讓大家能夠系統了解內家功夫,我也就斗膽說說心意把和八卦掌,如果有錯誤之處,歡迎大家指出批評--------我之所以敢於說我沒有習練過的功夫而冒著可能犯錯誤的風險,就是因為即便能夠引起大家對我的批評熱潮,也比現在內家功夫在實戰技擊方面的衰退潮流要好!因為能夠批評我的人必定是比我對於內家功夫的理解有更深見解的人,這會讓更多的內家功夫高人顯露出來,百家爭鳴,這對於內家功夫的振興絕對是一個好事。所以,本書就是拋磚引玉之作。希望指出我錯誤的人們能夠理解我,不要認為我狂妄自大。

對於前輩大師拳論的介紹,已經公開的別人已有介紹,我就不詳細介紹了,一帶而過;別人沒有的介紹,或者是介紹錯誤的,我則詳細介紹。

本書之所以要介紹大量前輩大師的拳論,就是因為目前對於前輩大師的拳論以及整個內家拳的謬傳謬解太多了,將一個堅如磐石的內家功夫體系「解釋」「肢解」得四分五裂,大量內家拳愛好者和習練者因為看不懂前輩大師的拳論,只能被迫去看一些「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謬傳謬解,結果就是內家功夫的衰敗!

內家功夫及各種內家拳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答案就在各派內家拳前輩大師的拳論之中!本書就是在以內家拳前輩大師的拳論為標準向大家展示內家功夫的本來面貌,讓大家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之中獨具慧眼,只有真正明白了內家功夫的真諦,內家功夫才能夠振興,否則內家功夫及內家拳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直至衰落到與體操無異!丟掉老祖宗的寶貝,而讓西方技擊格鬥功夫在國內大行其道,猶如捧著金飯碗去要飯,這是傳統武術愛好者和習練者的恥辱!

本書通過對內家拳的前輩大師的大量拳論的介紹,就是讓大家看一看,內家拳到底是妄想以鬆懈去四兩撥千斤的花架子,還是追求比肌肉緊張發力更加強大的技擊能量的橫行霸道的技擊術!

本書內容也相對獨立。由於本書的系統性需要,所以對於在「傳統太極拳技擊的原理、習練方法及應用」一書中已經有的部分內容,也在本書簡要介紹一下,以保持本書的完整性。

對於本書所寫內容,我們門派希望大家能夠與我們共同交流驗證,無論是習練傳統武術的或是習練西方格鬥術的都可以,因為只有親身體會到了才能夠辨別真偽,才能夠知道內家功夫的巨大威力,才能夠有振興內家拳的信心!

何況內家拳作為一種技擊術,只有不斷地與其他技擊術交流才能夠進步。按圖索驥、閉門造車、孤芳自賞是現在內家拳的習練現狀,也是內家拳沒落的主要原因,所以內家拳的習練者都應該走出自己的門派圈子,去與各種功夫交流。當然這種交流不是為了爭個人或者門派的輸贏勝負,而是為了讓整個內家拳在相互交流切磋並且實戰的基礎上傳承和發展直至振興。

我的聯繫電話是:15541535900,也是微信號。我們希望大家有機會前來驗證我在本書中所說的內家功夫,如果大家沒有空閑時間,也可以邀請我們過去。我們知道天下隱姓埋名的英雄豪傑很多,所以我們可能會輸--------為此大家更應該理解我們不計個人與門派的榮辱而與天下武者交流的真意,那就是重開內家功夫相互交流發展的先河,一定要把內家功夫傳承下去,內家功夫一定要在我們這一代振興!

目錄

第一章, 內家拳產生的基礎--------外家拳

一,能量與力量

二,技擊需要能量和力量

三,技擊要素

四,外家拳的肌肉緊張發力

第二章, 外家拳向內家拳的演變過程

一,從肌肉緊張發力的量變到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發力的質變

二,外三合

第三章,內家功夫的建立

一,先天、本真的發力狀態

二,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的發力方式

三,人體三節

四,陰陽轉換(虛實轉換)

五,對拉拔長

第四章,內家功夫的高層次

一,內三合與內外合一、無內無外

二,內家功夫的習練過程

第五章,內外家之辨

一,內外家之爭

二,外形動作對於內外家拳的意義

第六章,三大內家拳概述

一,三大內家拳概述

二,如何看內家拳拳論

第七章,《洗髓經》與《易筋經》

一,《洗髓經》和《易筋經》在內家功夫中的地位

二,《洗髓經》

三,《易筋經》

四,《洗髓經》、《易筋經》中的功夫要義

第八章,形意拳

一,三節、四梢、起落、橫順、五行、六合

二.三體式

三,五行拳

四,習練形意拳要注意的問題

五,李洛能形意拳論

六,曹繼武十法摘要

七,戴龍邦形意拳譜

八,郭雲深形意拳論

九,小結

第九章,太極拳

一,張三丰太極拳論

二,陳長興太極拳論

三,陳鑫太極拳論

四,楊露禪、楊澄甫太極拳論

五,吳公藻太極拳論

六,孫祿堂太極拳論

七,武禹襄太極拳論

八,小結

第十章,八卦掌

第十一章,心意把

第十二章,內家拳的發展

(正文)------------------------------------------------------------------------------------------------------

第一章 內家拳產生的基礎---------外家拳

一,能量與力量

人體正常的發力方式是肌肉緊張發力。

肌肉緊張發力是由大腦控制的發力,當大腦控制肌肉產生緊張收縮時,肌肉的緊張收縮生成了彈性勢能,就是在體內蓄積起了能量;當肌肉從緊張收縮的狀態恢復原狀時,將彈性勢能從體內釋放,發出到體外就成為了力量。如果肌肉緊張收縮後不恢復原狀,那麼就不能將體內的能量轉換為力量。

所以,人體想要發出力量,首先必須要在體內蓄積出來能量,將體內蓄積的能量從體內發出才是力量。如果肌肉緊張收縮蓄積的能量不外發,就不能形成力量。

以上能量與力量的概念,在以後介紹的內家拳中很重要,所以大家首先要在心中有一個概念:在體內生成、蓄積並運行的是能量,只有將能量從體內發出才是力量。

為什麼我先要把能量與力量的概念說清楚?因為在我編寫的另一本「傳統太極拳技擊的原理、習練方法及應用」一書中大量使用能量一詞,許多人就搞不明白能量的具體意義是什麼。

高層次的內家拳在體內生成的能量是不外發的,而是在體內運行,遍布周身,形成內家拳的漲筋騰膜、真氣鼓盪,此時能量充滿周身達之於皮膚表面的每個毛孔,皮膚之內是能量,皮膚之外就是力量,即內家拳的能量與力量的蓄髮是合一的。內家拳是一種狀態拳,目的是把身體習練到一種自然、本真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不蓄力而力自存,不發力而力自出。內家拳所追求的是大於拳腳勁力的周身整勁,而不是追求拳腳的勁力。

對於內家拳來說,低層次的內家拳在習練過程中是有發力的,高層次的內家拳就已經沒有發力了,而是開合吐納,即自身能量與對手打來的力量之間的陰陽轉換。所以本書中介紹的都是內家拳體內能量的生成和運行,而不太多介紹力量。其實力量的關鍵就在於蓄積能量,習練會蓄積能量了,將能量從體內發出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我就是不介紹,大家也無師自通。

大家注意,高層次內家拳不發力,不代表內家拳周身沒有力量,只不過自身要求不發力而已。雖然自身要求不發力,但在漲筋騰膜、真氣鼓盪的狀態下,周身力量已經無處不在了,加之內家拳以能量轉換技擊,所以能量是以吞吐、吐納的自身能量與對手能量之間的陰陽轉換的方式蓄髮的,而不是像外家拳那樣直接發力。

但是許多人將內家拳理解成了玄術與巫術,幻想能夠不用能量和力量去技擊。其實內家拳驚心動魄的技擊手段無不是用巨大的能量與力量完成的!

二,技擊需要能量和力量

之所以要把技擊需要能量和力量這個簡單的道理專門用一節介紹,就是大家已經對於內家拳產生了一些誤解,將內家拳玄幻化、迷信化了,這個誤解必須要糾正。

大家對於內家拳產生誤解的原因就在於錯誤地理解了前輩大師的拳論。

內家拳有一個統一的要求,就是松。

但是內家拳要求的松不是無謂的鬆懈,而是要在肌肉不緊張的松沉狀態下讓周身整體以統一的動作方式蓄髮能量與力量,既松是追求比肌肉緊張發力更加強大的能量與力量的方式!

但可惜的是大家從前輩大師的拳論中按圖索驥,只看到了松字而沒有注意到比松字更多的力、勁等字,加之拳論中有四兩撥千斤等容易讓人產生誤解的詞語,所以現在許多習練內家拳的人就以松為第一要務,根本就無法發出技擊能量和力量,甚至一松到懈。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隨便找一個人來,讓他出拳打你,在保證打不到你的情況下,你放心地試驗一下,看看到底能不能用四兩勁去撥開對手打來的拳頭。其實即便不作這個試驗,大家從電視里播放的拳擊節目中就能看出來,想要擋住或撥開對手打來的拳頭是需要很大勁力的,對於一些重拳,甚至根本無法阻擋或撥開,以至於在阻擋對手的重拳時整個身體都被重拳打得七扭八歪或直接摔倒!

另一個驗證方法就是大家都看到的,即現在無論是練得出拳時驚天動地的形意拳,還是推手時能把人摔出去的太極拳,都無法上擂台與技擊格鬥術實戰抗衡。大家對太極拳不能實戰似乎還能夠理解,因為至少從外形動作來說太極拳打得太慢,但是對於打得驚天動地的形意拳也不能實戰卻有些懵懂,為什麼?這個問題我將在以後給大家做分析說明。

在以後的章節中我將引用前輩大師的拳論,大家看完就會知道,松沉是內家拳的發力方式,絕不是內家拳的技擊方式,內家拳習練的就是要用松沉的方式發出人體所能夠發出的極致能量和力量,內家拳是依靠巨大的技擊能量和力量去技擊的,內家拳的硬打硬進無遮攔、應者立仆的進攻氣勢和化打合一、引進落空、借力打力等技擊方式,無不是依靠巨大的技擊能量和力量去進行的。

三,技擊要素

任何一種技擊術都需要具備力量、招式、速度這三個要素。

招式就是技擊技術,包括如何出拳踢腿打擊對手,如何阻擋對手的打擊,以及在自身與對手所處的任何位置、姿勢與狀態下實現保護自己打擊對手的目的。

比如說外家拳都有的弓步沖拳,在弓步沖拳里的招式就是一手抬起撥擋對手勁力,一手向前打擊對手,同時前邁一步以接近對手及利用向前的衝擊力增加拳頭的力量。弓步沖拳的招式很簡單,一說大家就懂,但是,對於一個沒有習練過拳的新手來說,在他懂得了弓步沖拳的招式時,他是否能夠打出弓步沖拳的效果與威力呢?

顯然不能,因為決定招式的效果和威力的是力量!

後腿是否能夠發出腳蹬地的力量,腰胯能否配合腳蹬地的同時發出橫向旋轉的力量,肩膀能否發出兩肩相扣的力量,胳膊能否打出向前的打擊力量與向上的格擋力量,最後能否把腳蹬地與腰胯旋轉、扣肩、胳膊的力量同時打向對對手,只有完成了以上這些過程,弓步沖拳才能夠產生打擊對手的效果和威力---------那麼我們回頭看看,在以上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什麼?是招式本身嗎?

顯然不是,想要讓招式產生打擊效果的是力量!以上弓步沖拳的打擊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身體各個部位相互協調合作產生的一個發力過程。

如果將招式看做是一個固定的打擊狀態的話,那麼外家拳習練的不是招式本身,而是習練在一個又一個的招式狀態下的發力,保證身體能夠在任何狀態、姿勢、位置下都能夠發出最大的打擊力量。

無論多麼高難的招式,任何人都是一學就會的,但功夫並不在招式本身,而在驅動招式能夠完美使用出來併產生技擊效果的發力與力量。

在西方格鬥術中,招式相比於我們的武術來說是不多的,直拳、擺拳、勾拳、正踢、側踢、摔法幾乎就構成了大家所能夠見到的全部技擊技術,這些技術在我們的武術裡面都有,並且還有各種變化,比格鬥術精彩。(UFC中有地面技術,這個我不懂)

但是,大家注意,為什麼在同樣的招式下,格鬥術兇猛異常,而我們的傳統武術卻被習練成花架子?

這就是說我們對於傳統武術的理解和習練方法都錯了!

格鬥術的日常習練是什麼?

是發力和力量!在巨大的打擊力量之下,各種技擊技術才能夠發揮出威力,格鬥術才能夠實戰。

而我們的傳統武術呢?我們只習練招式本身,而不去習練背後支撐招式的發力和力量,所以大多數傳統武術的習練者,似乎認為只要把套路動作里的招式一個一個地打出來,打出一個完整的套路動作就是學會了,就有功夫了,而在每一個招式中都不能發出巨大的打擊力量,沒有打擊力量,就只有挨打的分了。最可悲的是,國家級別的武術比賽中,都只是以套路動作的表演決定成績的,根本就不注重技擊力量。

傳統武術的前輩大師早就說過,練拳要練基本功。基本功是什麼?基本功就是在練力量,在一個簡單的招式中習練出巨大的打擊力量。但是現在沒有人習練基本功了,同時還感嘆傳統武術的沒落--------尚若大家能夠重新認識傳統武術,將習練重心轉移到習練巨大的技擊力量上來,傳統武術的威力是一點也不次于格斗術的!

所以對於招式這個要素來說,我們可以將歸納到力量之中。

再說說速度這個要素。

對於速度,有些人也沒有正確的理解。有些人認為速度是指完成招式的速度,這是錯誤的。沒有發力和力量做支撐,招式完成的再快也是要挨打的,在實戰中如果沒有力量,甚至都不可能完成招式就已經被打了。

武術中要求的速度,是指發力速度,完成打擊對手的目的是靠力量的,所以發力的速度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

發力速度的快慢是由體內能量的蓄積時間決定的,體內能量蓄積好了,發力只是一瞬間的事,體內蓄積能量的時間越長,發力就越慢。而蓄力時間的長短,是由肌肉緊張收縮的空間距離決定的,肌肉緊張收縮需要的空間距離越大,蓄力時間越慢。所以李小龍強調並習練寸勁,格鬥術強調爆發力,這都是在追求用最小的空間距離完成肌肉的緊張收縮而蓄積出巨大的能量。我們看看格鬥術或拳擊,經過長期的力量訓練,肌肉爆發力強勁,能夠在一秒鐘之內完成若干次出拳--------我們再回頭看看現在我們習練的形意拳,每一個蓄髮力量的出拳動作至少需要一到二秒的時間,否則就不能完成一個完整的蓄力和發力的出拳動作,這時,即便能夠打出石破天驚的拳力,也早已經被對手打擊至少四、五拳了!

就是說現在大家習練的形意拳,發力速度至少比格鬥術慢了十倍,在實戰中根本就沒有蓄髮能量的機會。對於這點,我想習練形意拳的朋友是有體會的,在正常習練時能夠從容蓄髮,一旦與對手對峙,就手足無措,根本無法作出在習練時熟悉的動作蓄髮能量和力量了,因為對手不會給你發力的機會。並且,由於錯誤地以外形動作理解內家拳,機械地習練外形動作就導致了在對抗實戰中不會玩了。還拿形意拳舉例,平時五行拳練得得心應手,可是一旦與對手對峙,雙手置於頭前部抱圓時,就根本不會打五行勁力了!對抗實戰中對手會給你擺好三體式而讓你打出五行勁力的機會嗎?機械地以外形動作理解並習練內家拳,就會導致這個荒唐的結果。所以現在我們能夠看到的所謂內家拳的對抗,實際上沒有一個人使用的是內家功夫,都是在打著內家拳的旗號而使用格鬥功夫去技擊的。

決定發力速度的另一個原因是空間距離,在實戰中與對手勁力接觸上以後,雙方之間幾乎就沒有能夠讓肌肉緊張收縮和恢復原狀需要的發力的空間距離了,這時就只能夠依靠肌肉的爆發力了,肌肉爆發力好的,能夠在方寸之間發力,所以格鬥術著重爆發力的訓練,其出拳踢腿的動作極小,能夠做到在任何位置與狀態下發力---------我們再回頭看看形意拳,劈崩鑽炮橫每一個動作得需要多大的能量蓄髮空間距離,這種空間距離在實戰中根本是不可能存在的!面對格鬥術對手,人家身體和胳膊稍微一收縮就能打出拳頭,而形意拳還要用很大的空間距離去束展蓄髮,能不挨打嗎!

以上說的發力速度與空間距離,就是形意拳打得驚天動地卻不能實戰的原因!

難道形意拳的能量蓄髮只能如此緩慢嗎?難道形意拳永遠不能抗衡格鬥術嗎?更何況還有比形意拳更慢的太極拳呢,難道太極拳註定就是不能實戰的花架子嗎?

不是的!等大家看完此書就會明白,沒有什麼功夫的能量蓄髮能夠快過內家拳的!因為內家拳習練到一定程度,蓄髮合一,根本就不需要能量蓄髮的時間與空間距離,所有的能量蓄髮在體內就已經完成了,漲筋騰膜、真氣鼓盪,周身皮膚及毛孔都時刻充斥著巨大的打擊能量和力量。

好,速度這個要素也介紹完了。

通過以上介紹,大家是否理解了,決定一門技擊術的所有要素中,最根本的就是發力和力量!招式和速度,都是由能量蓄髮決定的。所以,能量和力量就是所有技擊術的根基,習練任何功夫,都是在習練能量和力量的蓄髮,能量和力量練出來了,速度就上來了,招式就有效果和威力了。

而內家功夫,習練的就是能量蓄髮,用一種特殊的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的發力方式蓄髮能量,這種發力方式能夠習練到一種根本就不需要時間與空間距離就能夠發出比肌肉緊張發力更加巨大的技擊能量的程度。

四,外家拳的肌肉緊張發力

武術起源於外家拳,顧名思義,外家拳就是使用肌肉緊張發力的拳術。因為肌肉緊張發力需要肌肉收縮緊張和恢復原狀所需的外形動作和空間距離才能夠發出力量,所以打拳發力時必須要有外形動作和空間距離,這些都是能夠從外形看出來的,所以叫外家拳。(同樣顧名思義,內家拳發力是不需要外形動作和空間距離的,這些將在以後的內容中介紹。)

按照這個定義,西方格鬥術也屬於外家拳。

通過前一節對技擊要素的分析,我們知道了能量蓄髮是技擊術的一切,所以傳統武術就是以能量蓄髮這個主線發展的。

外家拳用肌肉緊張發力,這種發力方式有許多弊端。

大家知道,肌肉緊張發力是以肌肉的緊張收縮和恢復原狀蓄髮能量和力量的,但是,縱觀整個身體,卻沒有任何二塊肌肉的排列順序和方向是相同的,就是說,渾身的每塊肌肉緊張收縮的方向是不同的,由此蓄積起來的能量方向也是不同的,所以每塊肌肉發出的力量方向也是不同的,即實際上在肌肉緊張發力時,每塊肌肉都是各自為戰的,每塊肌肉只能在其兩端與骨骼連接處之間進行緊張收縮蓄髮能量,而每塊肌肉之間是無法建立直接的聯繫而讓所有肌肉同時向同一個方向發力的。去過健身房的人都知道,各種鍛煉人體各處肌肉的健身器械就是依據人體每塊肌肉的排列方向而設置的,從這些健身器械中就能夠清楚地看出人體肌肉的排列方向,也就是這些肌肉蓄髮能量和力量的方向,都是不同的。一句話,肌肉緊張發力無法同時在同一方向發出人體所能夠發出的極致打擊力量!

比如說當一個人坐著或躺著時,是無法打出有力的拳頭的,也無法摔過站著的對手,原因就是肌肉排列方向不同導致的不能同時向同一個方向蓄髮出巨大能量和力量。但是當人站立時,就能夠發出很大力量,為什麼?

因為人體對於肌肉排列方向不一致的解決方案就是腳蹬地。在用肌肉緊張發力打拳時,腿腳的發力方向是向下的,即腿腳的肌肉緊張生成下行腳蹬地的能量作用於地面,這樣地面就會給予身體一個向上的反作用力,就是地面給予身體的這個向上的反作用力,才能夠把渾身每塊肌肉向不同方向蓄髮的能量歸聚到同一個方向上來,從而使人體發出很大的力量,如果沒有腳蹬地的下行能量,人體是發不出多大力量的。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渾身每塊肌肉都同時緊張收縮發力,這些肌肉會因為蓄髮能量的方向不同而相互影響制約並抵消發力效果,這時渾身發出的力量不是大了反而是小了。外家拳與格鬥術都注意到了這個肌肉之間相互影響抵消發力效果的問題,所以都主張盡量避免胳膊等小肌肉群發力,而主要利用腰胯腿部的大肌肉群發力,這種對於發力的改進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放鬆。但是放鬆依然無法改變腰胯腿等大肌肉群中依然存在的肌肉排列方向不一致的根本問題,所以依然不能發出人體能夠發出的極致力量。

肌肉緊張發力不能發出人體能夠發出的極致力量只是肌肉緊張發力的一個最主要的弊端之一,肌肉緊張發力還有許多其他弊端。

肌肉緊張發力因為需要肌肉緊張收縮的時間和空間距離,所以蓄髮能量和力量的速度慢;

肌肉緊張發力因為每塊肌肉各自為戰,相互之間沒有能量聯繫,所以只能夠單向傳輸能量,即只能夠將體內蓄積起來的能量發出體外形成力量,而不能將對手打來的能量反向傳輸回自身,所以導致了用肌肉緊張發力的對抗實戰的本質就是二個人之間能量與力量的硬性對抗,所以會功夫的不一定能打得過天生力大的,並且這種硬性對抗很容易使自身受傷;

肌肉緊張發力大量消耗體力,尤其是擂台上的實戰對抗是最消耗體力的運動,基本上就是在拼體力;

肌肉緊張發力發出的力量是不連續的,需要肌肉緊張收縮與恢復原狀的一蓄一發的過程,發完力就要重新蓄力,這就在攻擊時出現時間間隔;

肌肉緊張發力時只有腿腳能夠生成下行腳蹬地的能量,整個上半身都不能生成下行腳蹬地的能量,所以也不能獲得地面給予的最大反作用力。

對於專門研究武學的前輩大師來說,肌肉緊張發力的這些弊端是顯而易見的,而內家拳特殊的發力方式的出現就是這些孜孜不倦的前輩大師們努力探索的結果。

第二章,外家拳向內家拳演變的過程

一,從肌肉緊張發力的量變到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發力的質變

哲學中有一句話,叫量變積累成質變。

就現在來說,我們無法準確地推斷或有證據證明到底是誰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方法發明出來了內家拳,但是,我們可以從現存的形意拳的習練過程,即從明勁向暗勁、化勁的習練過程中推斷出武術是怎麼樣從外家拳過渡到內家拳的。當然從少林寺的心意把和《易筋經》的習練方法中也能夠看出來,因為心意把和《易筋經》的習練方法與形意拳是異曲同工的,都是先用肌肉緊張發力打出明勁,用明勁引帶出體內的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用以心行氣打拳就是暗勁,直到打出周身貫通的化勁。

發明出內家拳的前輩大師最初的素材只有用肌肉緊張發力的外家拳,所以前輩大師只能從外家拳的肌肉緊張發力中探索出更加強大的發力方式。

我想前輩大師最初的目的就是猛練外家拳,把外家拳打得滾瓜爛熟直到熟能生巧的地步,這時,就會發生一些奇妙的變化。

前輩大師當然是以習練巨大的技擊能量和力量為第一目的的,而想要達到這個目的的方法就是盡量協調身體的各塊肌肉同時向同一個方向蓄髮能量,這個協調周身整體蓄髮能量的追求過程作用到身體上時,就會讓身體中各塊肌肉產生一個力求統一運動的趨勢,同時身體本身也在感覺這種力求周身整體統一以一個共同的運動方式蓄髮能量在體內產生的感應。

比如說,當腿腳部位的肌肉緊張發出腳蹬地的下行能量時,前輩大師會有意識地讓周身整體共同去做這個發出下行能量的運動,久而久之,上半身就會產生一種發出下行能量的趨勢和感應,而上半身的肌肉群是無法生成下行能量的,但是通過不斷的身體協調和探索,前輩大師逐漸認識到--------或者是在某一刻頓悟到--------上半身完全可以在肌肉不緊張的自然狀態下向下松沉壓縮以幫助腿腳生成下行腳蹬地的能量的-------------好,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發現,就奠定了內家拳產生的基礎!

再繼續探索與實踐下去,身體在肌肉不緊張狀態下自然向下松沉的同時,是可以加進自然的橫向旋轉的,這樣,上半身就會生成一種像擰螺絲一樣的下行能量----------當然這種在肌肉不緊張的自然狀態下生成的壓縮旋轉的下行能量其實是由自身的體重產生的,並沒有生成出額外的能量,但是這讓前輩大師認識到了一種新的生成能量的方法,就是在肌肉不緊張的狀態下周身整體壓縮旋轉能夠生成下行腳蹬地的能量!這種在肌肉不緊張狀態下自然生成的壓縮旋轉的下行能量的實質就是把靜止的體重轉換成為運動的下行能量。

在身體追求以統一動作生成壓縮旋轉的下行能量的同時,身體本身還會隨著由肌肉不緊張狀態下生成的壓縮旋轉而逐漸拋棄大腦對肌肉緊張的控制而逐漸感應出身體自身的控制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能量控制方式,這個控制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器官就是心臟,心臟控制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方式就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這個過程就是內家拳所說的換力換勁的過程(也就是易筋的過程)。這個過程的實質就是用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取代肌肉的緊張收縮而蓄髮能量的過程。

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就是內家拳所說的松沉。其實周身整體壓縮旋轉蓄髮能量的道理是與肌肉緊張收縮蓄髮能量的道理是一樣的,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就是將整個身體視為一塊「巨大的肌肉」,周身整體這塊「巨大的肌肉」產生的壓縮旋轉就相當於每一塊肌肉的緊張收縮生成彈性勢能----------這種在肌肉不緊張的松沉狀態下用周身整體的壓縮旋轉替代肌肉的緊張收縮蓄髮能量的拳術,就是內家拳!

因為大腦只能夠控制肌肉緊張發力,所以大腦不能控制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發力,內家拳就必須要通過易筋換力的過程,拋棄大腦對肌肉的控制,用心臟取代大腦的控制機能。

內家拳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的發力方式,就是在把肌肉緊張發力的外形動作與體內的能量運行習練到高度統一時身體內部自然發出的一種感應,即身體本身按照習練者的追求而產生的一種周身整體共同以統一的方式蓄髮能量的結果。這種肌肉緊張發力時外形動作與體內能量運行產生的高度統一,就是形意拳要求的外三合,就是太極拳要求的內外合一,就是八卦掌要求的無內無外。其中外三合是基礎,內外合一、無內無外都是從外三合發展出來的。

二,外三合

大家都知道形意拳的外三合,手腳、肘膝、肩胯相合,就是在要求這幾個部位同時以統一的方式蓄髮能量,在用肌肉緊張發力打明勁的階段,用外三合的要求迫使身體這幾個部位以統一的方式蓄髮能量,會出現什麼情況?

在蓄力階段要發出下行腳蹬地的能量,這時外三合就要求並強迫手腳、肘膝、肩胯統一發出下行腳蹬地的能量;當身體獲得地面給予的上行反作用力的能量時,外三合就要求並強迫手腳、肘膝、肩胯統一向上傳簇這個上行能量。外三合就是在強迫渾身肌肉放棄各自為戰的發力而是要以統一的運動方式蓄髮能量。

在外三合的嚴格要求之下,久而久之,身體唯一能夠滿足周身整體以統一方式運動的結果就是迫使身體放棄各自為戰的肌肉緊張發力,同時放棄大腦對肌肉緊張發力的控制(因為大腦只能控制肌肉緊張發力而不能控制在肌肉不緊張狀態下的周身整體壓縮旋轉)。

而放棄了各自為戰的肌肉緊張發力,唯一能夠替代肌肉緊張蓄髮能量的方式--------或者說唯一的能夠在肌肉不緊張的松沉狀態下讓周身整體共同蓄髮能量的方式就只有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了。

大家想一想,壓縮旋轉是不是唯一的能夠讓周身整體共同蓄髮能量的方式,還有沒有第三種能量蓄髮方式?

到目前來說,人類還沒有第三種發力方式。

所以,就目前來說,天下技擊術或者功夫雖然五花八門,但是究其本質,只有二種,即一種是習練肌肉緊張發力的外家功夫,一種是習練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發力的內家功夫!

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不但是生成能量的方式,並且是傳輸能量的方式,這就如肌肉緊張發力一樣,肌肉緊張不但是生成能量的方式,同樣也是傳輸能量的方式。

用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傳輸能量的方式,就是內家拳的力催三節。即根節腳生成的能量要經過腳、腿、胯、腰、胸、肩等各個部位的壓縮旋轉逐節傳輸。用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傳輸根節能量,不會有像肌肉緊張發力那樣肌肉各自為戰相互影響抵消的損失,能夠最大程度將根節能夠傳輸到梢節,幾乎相當於將根節能量整體傳輸到梢節。這種用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將根節能量整體傳輸到梢節的能量傳輸方式,在內家拳中被稱之為能量傳簇。簇就是整體的意思。

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傳簇能量的方式就是,身體每一節的壓縮催下一節生成旋轉,而旋轉再催下一節生成壓縮,就這樣壓縮旋轉不斷陰陽轉換形成能量周身傳簇。

以上是形意拳的外三合的習練方法,這個習練方法不是形意拳獨有的,少林寺的心意把也是通過先用肌肉緊張發力打拳,將外形動作打到與能量的生成與傳輸高度統一時(就是形意拳外三合的程度)引帶出內里的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大家看到的電影《少林寺》中,少林寺和尚打的金剛搗錐,就相當於形意拳的五行拳。形意拳的五行拳需要打一輩子,而少林寺的金剛搗錐同樣也需要打一輩子!看看和尚們練功時留在地上的坑就知道了!金剛搗錐的動作就是用周身整體壓縮旋轉打出來的。

現在許多人習練形意拳,但是不明白外三合的真意,所以不是從能量傳簇的角度去理解與習練外三合,而是僅僅以外形動作去理解與習練外三合,這就導致了習練的外三合流於形式而習練不出外三合的真實效果,即讓外形動作與能量傳簇高度統一以引帶出體內的以心行氣。

如果不明白外三合約束的是外形動作與能量傳簇的統一,那麼是不可能習練出內家功夫的。大家看看體操或者是走正步,是不是也達到外三合的程度了?

無疑,即便是體操或走正步,習練到一定程度,也會達到外三合的手腳、肘膝、肩胯相合,統一動作,但是,體操或走正步能夠習練出功夫嗎?

當然不能了!所以達到外三合的狀態不是就代表習練出內家功夫了,如果只從外形動作約束外三合,則除了打拳時動作整齊劃一以外,什麼也習練不出來。所以,大家切記,習練外三合要從能量傳簇的角度去理解和習練。形意拳的束展,在束的蓄力過程,外三合的目的是讓手腳、肘膝、肩胯這幾個關鍵點統一向下生成下行腳蹬地的能量;展的過程,則手腳、肘膝、肩胯要同時以統一動作方式將地面給予的反作用力向上傳簇。如此長期用外三合約束身體,則渾身肌肉就自然而然地趨向於以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動作統一運動蓄髮能量。

手腳、肘膝、肩胯是人體的幾個關鍵點,是周身骨骼的關鍵摺疊部位,所以外三合是練骨的,以骨骼為支撐,外三合約束依附在骨骼上的肌肉共同以統一動作上下運動,以生成並傳簇能量,所以習練外三合的階段被前輩大師稱之為易骨。

這種以肌肉帶動骨骼的周身整體的統一上下運動,就叫起落。外形動作的起落在體內的表現,就是以心行氣生成的上下行能量,當以心行氣與呼吸合拍後,似乎以心行氣是作用在呼吸之上的,呼吸以及呼吸的氣會隨著能量傳簇上下運行,這就是前輩大師說的形意拳一氣之起落。一氣之起落是所有內家拳的根基,任何內家功夫都離不開一氣之起落,任何內家拳的每一個動作分解開來都是一氣之起落。

但在肌肉不緊張狀態下周身整體壓縮旋轉是利用自身體重生成的,這個壓縮旋轉只是把靜止的體重轉換成為運行的能量,卻無法發出大於體重的額外能量,就不能發出巨大的技擊能量和力量。也就是說,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只是確定了人體另外一種能量蓄髮方式,但是不能生成巨大的技擊能量。

要想用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發力方式生成比肌肉緊張發力更加強大的技擊能量,就要習練會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是內家拳發展到太極拳後的說法,在太極拳之前,這個功夫叫易筋易髓。

以上,就是以肌肉緊張發力的外家拳是怎麼逐漸發展到內家拳的過程。


推薦閱讀:

想學八極拳,應該從何開始?
如何迅速打暈醉漢?
是加分制還是扣分制?武術搏擊界的爭論可休矣。

TAG:内家拳 | 太极拳 | 武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