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的角度:一個「有妹有房有女友,拯救世界」的故事有多大問題呢?
大家好呢,我是新來的,萌新喵0;
這篇是給媒體的稿子由於「檔期」問題,所以就修改了下先發上來,感謝大家閱讀啦(全文約有6000字,估計應該要10min)
最近在看彈幕的時候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無論是什麼番,總有dalao喜歡發一個「如果我是男主就好了。」
當然這要是後宮向,喵0還真心希望你是男主呢。不過,前幾天在看《國王遊戲》的時候,居然也有dalao刷這句話,這也有些太可怕了。刷這樣的彈幕說明動畫的確給我們塑造了一個值得憧憬的世界。但是呢,喵0又發現,我們在憧憬動畫塑造世界的同時,不少dalao針對這個現象又刷出了另外一個有趣的梗,就是「有妹有房,父母雙亡」,「談情說愛還能拯救世界」,最後留下一個大問號,為什麼這麼不現實?關於這個話題,包括11區研究ACG文化的學者在內提出了很多諸如「世代論」「社會轉型問題」「家庭解構論」等等來解釋如今的動畫為什麼總是設置這樣的劇情。
不過喵0依舊覺得,動畫作為第7藝術,是通過我們眼睛來觀看圖像最後給予我們精神上愉悅的,那這樣來說的話,我們最終還是要以一個觀眾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動畫。也就是製作一個「有妹有房,父母雙亡,談談戀愛,拯救世界」的故事,如何讓我們這些觀眾看下去,甚至「爆款」呢?於是,雖然能力有限,喵0還是嘗試從觀眾的角度上挖掘這個話題,拆分之後就是:
1.用什麼「編故事」的辦法把「有妹有房,拯救世界」套用進去?2.這樣講故事對於觀眾來說有突兀感嗎?3.既然邏輯有硬傷,又有突兀感,我們為什麼還能看下去?4.這個事情是不是值得批判的呢?Day-1:用什麼手段把「有妹有房,父母雙亡;談情說愛,拯救世界」的劇本編進故事裡
現在的動畫劇本,所謂「拯救世界」這個話題,一般要麼是真的拯救世界,如《約會大作戰》;要麼的話就是拯救角色心中夢想和願望的那個世界,如《埃羅芒阿老師》里和泉兄妹努力共同完成輕小說目標。
但是無論是哪個劇本,最重要的一點是,在動畫塑造的世界裡值得關注的角色一定是少男少女,或者loli等等的,然後他們「任務」就是「拯救世界。」這樣來說,簡單的觀察角色就會發現缺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類型的人,就是所謂的「社會上的大人。」為此才會有很多朋友吐槽,沒有父母,自己還帶個妹,住著豪宅,天天上學不工作,吃的還比誰都好,最後居然還能夠「拯救世界。」
可是這樣的故事居然被講下去了,不奇怪嗎?有意思的是,11區文化學者因為有一些喜歡研究ACG嘛,如前島賢,他在觀察了大量這種類型的動畫後,寫了本書叫《何為「世界系」》(《セカイ系とは何か》,其實也就是觀察了當時通過網路傳播的「世界系」這個名詞的現象),然後總結了一個講這種故事的方法:
(1)故事裡「我」(一般指男主)與「你」(一般指女主)一定要描寫日常生活,特別是大篇幅的描寫日常生活,如去學校,參加社團活動,去"Rabbit House"喝喝咖啡。
(2)世界秩序崩潰,人類命運面臨的生死存亡(日漫里愛用的「末世論」)等等的,可以有暗示,徵兆,但是故事開始一定要隱藏起來。
(3)只要能夠隱藏起來,不去關注這些「末日」,那麼對於這個即將面臨崩潰的世界,歷史,社會,政治背景基本忽略可以不用給觀眾講了,觀眾也不會有興趣了解。而去專註先講一些男主和女主的「日常生活」。(4)等到故事發展到需要主角們去拯救世界的時候,就將「日常生活」與「世界末日」這種宏大敘事直接連接,並用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賦予他們為什麼能夠拯救世界的原因。(5)一般是女主即「你」去拯救世界,男主是看戲的。男主和女主通常是一對一的戀愛關係。
而列舉的幾個存粹的代表作,各位dalao可能也是了解的,就是還算感人的《星之聲》,《伊利野的天空,UFO之夏》,《最終兵器彼女》當然了這些作品離現在還是很遙遠了,喵0覺得舉一個《境界的彼方》的例子也還不錯
好了,現在假設我們是導演,而未來和秋人是現實存在的演員正在拍《境界的彼方》這個故事,如果我們想拍出上面宣傳海報這樣的鏡頭,攝影機應該怎麼移動好呢?當然是從遠到近正對他們以至於未來和秋人佔據了鏡頭的大部分。這時候整個宣傳海報的布局是這樣的,栗山未來和神原秋人,他們兩個以及整個學校天台,這樣表現日常生活的畫面剛好處於鏡頭的近處(也就是所謂的近景),佔據的畫面很大幾乎平鋪了整個宣傳海報。而這個鏡頭中的天空,故事中能夠顛覆世界的超強妖夢「境界的彼方」出現的地方(也就是後來「掛在」長月市上空的鏡像大球),卻是在鏡頭的遠處(所謂的遠景),而且佔據的畫面很小。這樣的對比構成了這幅宣傳畫面。
有趣的是,這種鏡頭的移動在11區的哲學學術刊物《思想地圖》討論「動畫故事」的時候也被提及。也就是《境界的彼方》大量的篇幅都是依靠未來和秋人雙方接觸,了解,請吃飯,參加文藝部活動,拍眼鏡寫真付房租,欺負一些小妖夢,和美月成為朋友,介紹名瀨家族等等這樣的日常故事為基調,定位成「近景畫面。」(上面海報中佔據的畫面很多)「世界末日」(「境界的彼方」這個超強妖夢)一開始其實是被隱藏起來的,直到動畫過半才開始被稍微提起。
而最後對抗「境界的彼方」相比而言就描寫的較少,就像海報里佔據的宣傳畫面很少,並且是「日常生活下的未來和秋人」直接就參與到「拯救世界」(定位成「遠景畫面」),雖然這是整部動畫劇情真正意義上的高潮和引發觀眾感動的部分。如此來說就缺少了一個東西,近景是未來和秋人乃至包括名瀨美月等等在內,遠景是「境界的彼方」,如果是面臨著人類生死存亡,那不可能不出現的是處於中間位置的鏡頭(中景),也就是社會,政府,國家,國際組織,她們都在哪裡?不知道,全部被作品摒棄了,甚至發生的舞台也不大,就在一個小城市,一座小鎮上。然後就依靠這個不大的舞台就把「末世」這種宏大話題勾勒出來了。這樣來說就是《何為「世界系」》里總結的講「有妹有女友,談情說愛拯救世界"這種故事的方法。說起來既然《境界的彼方》里是這樣套用的,其實觀察很多動畫都有這些元素在裡面,不過喵0在想,如果是自己用這樣一個方法講故事,也必然這麼寫了,畢竟對於沒有家庭,社會,國家這樣的因素作為日常生活的延伸,青春期少男少女在學校里除了談談戀愛,搞搞文藝活動好像也沒有什麼別的事情,等到他們走出校園時,外面又是世界末日的景象,沒有成人社會幫助他們解決這個難題,就只能靠自己的雙手去拯救世界。這樣便把這本來看似就有些荒誕的故事文本說通了,而且還大為流行。
Day-2:這樣的故事你能講出來,但是我們看的時候,真的沒有突兀感和邏輯問題嗎?
喵0在上文里把「有妹有房,拯救世界」也就是「世界系」的故事文本說成有些荒誕。其實啊批判「世界系」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因為就算是在純粹的「世界系」故事裡(如前面三個代表作),都存在著創作者通過修補,辭令以及架構將看似密不透風的邏輯織進整個故事裡,讓人覺得毫無違和感。否則呢,也沒有見過幾個人非要吐槽說《境界的彼方》故事講的有問題。對於一部口碑不錯又飽受歡迎的動畫來說,想要做的這一點,它們起碼有著和觀眾引起共鳴的動畫角色,有趣的故事和具有自洽意義上講的世界觀。
是否贏得共鳴和故事是否有趣多是觀眾主觀上的判斷,而自洽意義上的世界觀,多少就有一些客觀性。
問題就出在這裡了。常規來說,日本動畫無論採用什麼樣的藝術構造甚至包括有違一般電影藝術準則,都不可能阻擋敘事在作品中佔有的核心位置,也就是「如何將故事展現的吸引觀眾」。
舉「心愛」的例子,即使是被評為「廢萌」的《今天要來點兔子嗎》,也不得不將「萌」這個吸引人的元素依託在故事展現上,說到底它們都被嵌套在一個線性敘事古典敘事,正常邏輯敘事的框架內,或者至少受到這些敘事的極大影響,自然「世界系」也是如此(非線性敘事的動畫也有但是相比於前者過於少啦,比如《哆啦A夢》)也就是有一條貫穿始終的故事主線,這條線有一個明確的開端,又有一個合乎故事目的的結尾(即使這個結尾是開放的,日本動畫經常會這麼結束),角色人物是重心。
所以,對比「世界系」這種「有妹有房,拯救世界」的故事來說,顯而易見的是,它就符合極強的講故事的性質,以角色特別是現在越發出現的萌系角色為重心,有一個日常生活這樣的明確開端,又有一個「拯救世界」的目的做結尾,中間是順理成章的從開頭走向結尾一步步的故事發展,包括愛情呀,友情呀和所有作者想表達的東西。說到這裡各位dalao應該發現問題了如果是這樣講故事,那麼因果關係是很嚴密的,開頭故事背景引起中間故事發展,中間故事發展決定了結尾是怎麼樣的,層層相套,就像破案一樣,在故事的細節中折射各個因果律。這樣來說的話,如果真想講一個「有妹有房,拯救世界「的故事,在這種邏輯框架內,必然要依賴個人折射家庭社會,家庭社會又折射國家,國家在有些動畫里又上升到世界層面以至於宇宙層面,最後才能推導出個人拯救世界,就像很多美國的災難大片一樣,怎麼繞都要出來警察,軍隊,政府。
可是,筆者在前文里也寫到,「世界系」一般被設定為缺少「中景」也就是忽略家庭,社會,國家,國際組織這種在現實世界裡極其重要的因素,突出的就是單個的角色。在這裡就出現了斷層,「談戀愛」與「拯救世界」直接相連,無論多能自圓其說,都不可排除缺少中間的社會部分而造成觀眾潛意識裡邏輯上的突兀感。
Day-3 喵0你說邏輯有問題,有突兀感,為什麼你還天天看的那麼高興?
其實還真是這樣的。
我在看動畫的時候,根本不會因為上面突兀感,斷層,邏輯問題,把整部動畫評為不合格,無趣,故事跳躍太大,不符合我們的認知,最多只是跟著大家一樣吐槽「有妹有房,父母雙亡。」思考下原因,很容易能找到一個極具說服力的簡單解釋,就是商業化。既然公眾歡迎我們就這麼畫,這麼講故事好了,哪管的了這個文本缺陷那個表現問題。的確如同日本20世紀60年代團塊世代(指日本戰後出生的那一批人)贏來青春期一樣,面向這批年輕人的漫畫作品劇畫誕生,裡面大部分都是描繪了渴望成熟之感這種符合時代印記的東西而大受歡迎,以此快速佔領了市場。
應該是有一些道理的。
但是喵0覺得,更廣泛的來說,我們觀看動畫也會與電影一樣出現「通病」:和影片里的人一起笑,一起激動,一起感動,一起被那些唯美的圖景纏繞,甚至去cos成裡面的角色學習他們日常習慣的說話語氣和動作。
就如文本分析里公認假設「任何形式的分析都有可能破壞我們觀看影片的樂趣」,為此我們既然把動畫當成一個更加傾向於娛樂的東西,我們就會一本滿足的談論我們喜歡的角色,音樂,場景,是在彈幕里隨意的吐槽故事情節和其他人分享這份開心,而不是去思考什麼敘事合不合理,結構完不完整,鏡頭是否符合常識。換句話說就是看動畫時注意力是那樣的集中,以至於我們的視覺記憶力變得非常弱,我們總是期待「故事接下來要發生什麼」的新鏡頭,而對於前面出現的鏡頭大概遺忘了不少,這樣來說埋藏在動畫快速變換鏡頭下的敘事線條,文本結構自然更不會被我們注意到,也不會因為「世界系」故事本身的斷層而感到動畫不合格。這也解釋了,這類動畫出了這麼長時間,我們才開始通過彈幕吐槽,並且還依舊樂此不疲的看著。更為關鍵的是」有妹有房有女友,談情說愛拯救世界」看似一個新穎的講故事的方法,其實仔細觀察下還是有新瓶裝舊酒的嫌疑,擺脫不了日本動畫一直以來的兩個人氣題材」戰鬥類型」和「戀愛類型。「
為什麼這樣說呢前面舉例的存粹的「世界系」代表作里,如《伊里野的天空,UFO之夏》可以發現無非是原來流行的那種「戀愛題材」中的純愛故事而已。這部作品裡淺羽直之與伊里野迦納這種一對一的愛情本身就塑造了一個完整青澀的戀愛故事,而最後不忍分別和已經預料到的結局又加重了這種純愛感情的細膩化。像什麼呢,像不像同一個時期上映的另一個很知名的「純愛番」《Air》,裡面女主角觀鈴與病魔鬥爭必然失利,最後不得不與愛情訣別是很類似的,動畫都花了大量篇幅來刻畫這種一對一的愛情故事。唯一不同的是前者嵌套在一個大背景里即世界末日的來臨,女主角要拯救世界。然而對於這幾年的新番來說純粹的「世界系」故事越來越少,創作者們通過自己的藝術創造改變後的「世界系」故事卻讓被吐槽為「有妹有房,父母雙亡;談情說愛,拯救世界」的動畫層出不窮。
道理很簡單,通過純愛來嵌套「世界系」這種純粹的故事已經不能長期取得關注,一對一的純愛和一對多後宮是矛盾的,所以作為自由的結合,創作者們就將後宮故事和「世界系」嵌套,前者符合時代後者符合講述故事的新奇感。需要妹妹,那就將妹妹放進去,甚至是女主拯救世界看膩了,那就換男主好了,這種「世界系2代版本」後來紅極一時的《約會大作戰》就很典型需要蘿莉陪你戰鬥拯救世界嗎?沒問題,還有《黑色子彈》
上世紀80年代流行到現在的戰鬥題材,《灼眼的夏娜》也完美的融入到了「世界系」。通過將「紅世」這種災禍般的降臨和夏娜熱血,努力,意志堅定的鬥爭來「拯救世界」中間穿插複雜的愛情故事,獲得了極高的人氣。
對了還有被吐槽的重災區,也就是筆者在文章一開始提到的,將「世界系」里的「世界」進行意識化處理,真實存在的世界被無力化,透明化,幾乎讓觀眾注意不到,而著重描寫拯救角色心中夢想和願望的那個世界,講訴所謂的「日常向」故事。這類典型太多了如4月新番《埃羅芒阿老師》,兄妹攜手互相拯救對方,完成共同的關於輕小說的心愿世界,至於你說家庭那些嘛,在這些番里,也是看不到的,倒是有一個很大的房子讓主角們住。
其實拆開看,對於觀眾來說,談戀愛甚至是戀愛鬥爭,熱血,努力,充滿激情,有一個妹妹這些放在現實生活中也不是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只是單純的這樣創作未免太單調,為此動畫創作者們將這些因素融入「世界系」這種新文本,也就使得我們經常吐槽的「有沒有房,有女友,談戀愛拯救世界」這種動畫不斷出現變的正常了。
最後也就是Day-4:「有妹有房,父母雙亡」這種故事是不是非要批判一下好呢?
喵0與批判的態度不一樣的是,「世界系」這種創作題材如果上升的世界層面上來看,並不是很值得否定的事情。
如果藝術創作是現實的一種寫照的話,現在的這個世界,越來越多新社會運動出現也昭示著年輕人跳過社會,國家這個層面直接影響世界的可能性。與傳統社會運動相比,新社會運動吸引更多的是走出房間的年輕人,進行慈善,保護環境,反核促進和平。而建立的組織如綠色和平也跳過國家,建立跨國機構,加入的年輕人直接取得世界級別的峰會代表資格,進行遊說也是屢見不鮮。
那這樣來說批判「世界系」沒有現實基礎,全靠滿足觀眾的慾望也不算完全站得住,實際上與其說像日本動畫研究的學者所說,年輕人把自己圈在家裡面,不如說現在的趨勢是年輕人越來越多的走出去開始通過各種媒體平台影響世界。
不過說起來,看動畫如果能讓我們笑,開心自然是第一位的,只要能達到這個目的,其實故事再荒誕也沒有什麼關係,只是在此之外,如果能夠討論這些倒也是美好的事情啦!
推薦閱讀:
※動畫小白、原畫師、導演、編劇、製片應該看什麼書?
※死亡是所有存在中最為神秘的——《和諧》
※這部徹頭徹尾的黑色幽默動畫,道出了生活的心酸
※動漫中那些喜聞樂見的換身梗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