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的俘虜》奇特食材考據(第二章)
肉料理:加拉巨鱷
加拉巨鱷是一條不幸的鱷魚。捕獲等級八,嚇尿女主角(不),干翻裝甲車,如此豪傑,到後期百級多如狗千級遍地走的世界裡,只不過是個戰鬥力只有八的渣渣。
加拉鱷出現在海濱的特有植被--紅樹林里,已經說明了它的原型:灣鱷(Crocodylus porosus)。它是現存最大的爬行動物,也是傷人傾向最強的鱷魚。灣鱷在澳洲、南亞、東南亞的沿海地區廣泛分布,喜歡鹹水淡水交界的地區,是讓土澳不宜人類,尤其是留學生居住的禍首之一(並不)。凡是會動的東西,它都會吞吃。有可靠測量記錄的最大野生灣鱷,是2011年在菲律賓捕捉到的,體長六米,重達一噸,涉嫌殺害兩個人和好幾隻水牛。
澳洲昆士蘭,灣鱷大佬在紅樹林中曬太陽
圖片來源:naturepl,拍攝者:Konrad Wothe
順便一提,灣鱷的咬合力也是陸地動物中最強的,可達3700磅,加拉鱷體長18米,咬合力"只不過"是這個數字的兩倍而已……這樣想來,說它戰八渣,好像也沒那麼冤?
在能吃人的動物里,灣鱷的名聲也是數一數二的壞。1945年,二戰末期,在緬甸的蘭里島(Ramree Island),一支大概900人的日軍被英軍追逼,進入了寬達16公里的紅樹林沼澤區,後來英軍只抓到了二十多人。日軍歸罪於紅樹林里生活的灣鱷。以這個樹林的面積,生態系統養活的鱷魚,絕不可能多到吃掉一支軍隊。更合理(得多)的解釋是,大多數人逃掉了,或者死於更"普通"的理由,比如飢餓。即使灣鱷的"千人斬"有很大的水分,這仍然是現代發生過最嚴重的大型動物食人事件。
現實世界裡,以捉鱷魚而名垂青史的人,最著名的可能是澳大利亞的動物保護者,兼科普節目主持人史蒂夫·歐文(Steve Irwin),綽號"鱷魚獵人",你可以在探索頻道看到他。
史蒂夫,著名的紀錄片主持人,2006年被鰩魚刺傷,中毒而死
另一個值得記住的人是韓愈(正經臉)。韓愈可能是把"鱷魚"這個概念,帶進中原文化的最重要的人。公元819年,韓愈被貶官到潮州。當地民眾反映,鱷魚(地處河流入海口,所以很可能是灣鱷)把牲畜都吃掉了,韓愈寫了一篇《祭鱷魚文》,一本正經地命令鱷魚,你們在三日之內,趕緊滾到大海里,否則就用毒箭射死你們。
一般人對危險的自然物都有敬畏心理,韓愈作為地方長官,主動向鱷魚下戰書,可以鼓舞士氣,讓當地人放膽去獵捕鱷魚。所以中二一下還是有用的(喂)。
潮州的鱷魚並沒有因韓愈的討伐而消失。公元999年,宋朝時期,潮州通判陳堯佐還接到報案,鱷魚吃了人,陳堯佐命人把殺人凶鱷捉拿,"誅其首而烹之(不知有沒有吃)",還寫了一篇《戮鱷魚文》,向韓愈致敬。
在漫畫里,虜哥豬隊友吃光了肉,搞得小松無法交差,後來看新聞卻發現加拉巨鱷已經人工飼養。灣鱷雖然牛皮哄哄,實際上,在能吃人的動物里,除了我們的主子汪星人,鱷魚家族可能是商業養殖最完善的……法國、中國、新幾內亞、澳大利亞都有灣鱷飼養場,鱷魚肉並不好吃(從加拉鱷肉上的脂肪紋理來看,島袋把它當成鱷魚版和牛了),最有價值的還是它的皮。鱷落平陽被人欺,哎。
世界上最大的灣鱷"落龍"(lolong),被捕之後,它成為公園裡的明星,為當地人帶來可觀的收入,但因為飼養不善,落龍在13年死於肺炎
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
魚料理:河豚鯨
美名遠揚(惡名昭彰)的食用河豚,主要是東方魨屬的幾個物種,比如紅鰭東方魨(Takifugu rubripes)。宋代著名的美食獵人兼料理人蘇軾(不對),在品嘗河豚之後,豪情萬丈地評價"值那一死"。但是眾口難調,我不能保證每個人都對河豚一見鍾情。按照日本料理對魚類的分類標準,河豚屬於"白肉魚",口味比較清淡,這也給吃河豚添加了一層風雅的意味,但喜愛濃厚風味的食客,可能會覺得無法滿足。
根據設定,河豚鯨原本的體長有六米,在產卵期微縮到六十厘米,像李比希肉精一樣,集中了大量的風味物質,想必能滿足重口味的需求。
另外,它是一種半魚半哺乳類,為了供應高耗氧量的溫血動物身體,海獸的肌肉含有極多的肌紅蛋白,可以說是最"紅"的肉,虜哥也說到,河豚鯨的肉看上去更像獸肉。
河豚毒素是最強的小分子天然毒素之一。它會堵塞神經的鈉離子通道,這種神經通道在運動和感覺的控制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中毒者會因為無法控制主管呼吸的肌肉,窒息而死。東方魨的毒素主要集中在肝、脾和生殖腺,皮膚、血液和其他一些臟器也含毒。日本最著名的一樁河豚命案,受害者是歌舞伎藝術家坂東三津五郎,1975年,他吃了四片(本來嚴禁的)河豚肝,不治身亡。
中國根本禁止出售新鮮野生河豚,養殖河豚到2016年才解禁。我們的養殖河豚主要銷路是出口到日本和韓國。像"加州牛肉麵"一樣,河豚並不產河豚毒素,這種劇毒是微生物,比如弧菌屬(Vibrio)和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一些細菌的產物。只要控制飼料的成分,養殖河豚就是無毒的。
幾種東方魨
圖片來源:bmcphysiol.biomedcentral
關於河豚毒素,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傳說是,它是製造殭屍的關鍵葯料。美國電影里的"殭屍",跟中國殭屍來源不同,美國殭屍來自海地的伏都教文化,傳說伏都教的巫師毒藥,可以把人變成沒有意識的"活死人",類似中國的"趕屍"。哈佛大學博士,文化植物學家韋德·戴維斯(Wade Davis)曾經到海地研究當地巫術,他後來把經歷寫進了一本叫《蛇與虹》(The serpent and the rainbow)的書。他弄到了一些巫師使用的藥粉,檢測之後發現了河豚毒素的成分。他認為,所謂"殭屍",就是河豚中毒的狀態。
看起來很美,但真相是這樣嗎?2008年,美國科普雜誌《懷疑論者》(Skeptical Inquirer)刊登了一篇特倫斯·海恩斯(Terence Hines)的文章,把戴維斯狠狠批判了一番。首先,用河豚給人下毒,並不是容易的事,要考慮受害者的年齡、性別、體質等因素,即使是訓練有素的醫生,都要仔細斟酌開藥的分量,更何況河豚的毒素含量波動很大,要想一發中的,是非常困難的。其次,"伏都教藥粉含河豚毒素"這個結論,存在很大爭議,第一次檢測並沒有發現河豚毒素,第二次雖發現了,卻受到一些實驗者的批評,認為檢測手段不夠專業。第三,因為河豚毒素會阻斷對肌肉的控制,中毒者全身癱軟如泥,動都動不了,更不用說像殭屍那樣活蹦亂跳(?)了。海恩斯無情地加上扎心一擊:戴維斯的這本書,是輕信的外國人,被當地騙子所利用的絕佳例子。
所以說殭屍還是跟河豚無緣哪(笑)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東方魨的遠親,外型可愛的粒突箱魨(Ostracion cubicus),會合成箱魨毒素(Pahutoxin)。受到驚嚇時,毒素從皮膚分泌到水中。這本來是個很實用的技能,但是,人工飼養的箱魨,因為魚缸大小有限,沒有足夠的水稀釋毒素,這個AOE技能就會把缸里的所有魚,包括箱魨本寶寶一起毒死……太慘了!
粒突箱魨幼魚的波點皮膚十分可愛
圖片來源:commons.wikimedia
史上最綠茶食材!
推薦閱讀:
※從Coldplay到Pixies到Courtney Love,那些被音樂事業耽誤了的漫畫界天才們
※《漂亮臉蛋》:杯具葉老師的杯具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