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遠交近攻」的外交政策是否適用於目前的國際形勢?
01-30
遠交近攻表現出的形式之一是兩個沒有接壤的國家隔著一個很強的國家然後兩家聯合打一個,這樣看巴基斯坦和中國就是遠交近攻啊,翻翻看地圖夾在中間的是什麼國家,至於太遠的沒啥意思就發展一下貿易就行了。美帝不能交是因為美帝在日本韓國都有軍事基地也就是說韓國和日本之流都屬於美帝勢力範圍。但這不是真理,有時候兩個水平相近的接壤的國家還是唇亡齒寒的關係,當年東羅馬和波斯是實力相近的兩個接壤的大國,結果在最後一次雙方的戰爭之後兩敗俱傷,綠綠就順手把兩個帝國打殘了。國家間還是要考慮實際的利益關係。
遠交近攻,唇亡齒寒,對弱國來說是一個因果關係。六國連橫秦國,是遠交近攻,結果被強秦個個擊破;南宋聯合蒙古,是遠交近攻,結果和蒙古接壤,弱肉強食,被滅是早晚的事情。以中國現在的實力,如果要遠交近攻,必須找比自己弱的遠方盟友,去對付美帝聯盟。但絕對不可以聯合美國來對抗俄國、朝鮮等。現在的亞太形式處於三足鼎立狀態下,中國很像東吳,俄羅斯像蜀漢,美帝聯盟像魏晉。
古代中國春秋戰國時代以農業立國,國家綜合實力以土地和人口為基礎,鄰國之間是零和博弈。現代世界以工業和貿易立國,國家綜合實力以技術和效率為基礎,鄰國之間合作共贏是主流。中國要想在未來世界執世界之牛耳,首先應該以互利互惠為基礎將周邊國家納入自己主導的經濟體系,逐步瓦解歐美資本體系對全球的控制。
遠交近攻當然適用。交好外星人然後統一地球。
我國在東南亞使用的就是遠交近攻的策略啊。在南海問題上遠的泰國馬來印尼新加坡都是我們籠絡的對象,近的菲律賓越南則遭到我們的主動打壓。
都過去多少年的事了,中國已經把東亞比較好的地都占的差不多了,不需要再擴張了。
非專業人士憑感覺,不適合。在古代由於通訊和交通不發達,攻不可及遠,遠交近攻有意義,當今社會經濟政治軍事全球化,無所謂遠交近攻,天涯若比鄰,遠近也就失去意義。
遠交近攻是稱霸全球時採用的戰略 樓主問這樣的問題 真是不知道迂腐到什麼地步了
覺得『』遠交近攻『』是上策的先讀讀戰國的歷史。從史書上扒下來個名詞就掛在嘴邊以為時髦,而不考慮現實情況那是教條主義,教條主義!商鞅在秦國做了三件事:一是變法,秦國從制度上爆發出能量;二是拿下河西之地,拔了魏國鑲在身邊的釘子;三是得罪太子,最終身裂名敗。之後,張儀上位。乾的就是拉攏魏楚,行近交遠攻的方針。為什麼,簡單的說就是當時秦實力雖強,但不足以吞魏滅楚,輕啟戰爭,只會耽誤秦國的發展。只有保證周邊的安定,才能發展自身實力。後來,又發生了好多事,范雎提出遠交近攻,為啥。一為爭權,秦王和外戚的權力衝突,一為奪地,這時候的秦國只要其他六國別一起上,滅誰都是滅。秦始皇能統一六國,就算嬴盪他兄弟打下來的基礎。所以怎麼交怎麼攻,要用唯物辯證法去結合國情來看。脫離實際情況而高談闊論都是耍流氓。歷史什麼都告訴我們了,奈何不用腦!
1、遠交近攻依然在用,但基於以下幾個事實:2、大航海時代後,遠近已不再特指空間距離,也不是不包括空間距離。3、攻的方式不單純體現為軍事打擊佔領。4、國家利益不再是單純的國土面積。
其實在遠交近攻之下還有一個更加基本的原則,就是要盡量在己方避免被雙重夾擊的前提下,爭取讓敵方遭到前後夾擊,而「遠交近攻」在很多時候確確實實是能夠起到這樣的作用的。但是如果能夠滿足這一個原則,即使在地理位置上不是遠交近攻,只要實際上滿足上述原則就行,不要因為太在意形式而舍本求末了。現在的競爭更多的是經濟和文化上的,這種東西流動性太強,更加不應該拘泥於地理遠近。
有效,戰爭是政治的延伸。只是現在中國還不夠強大,還在扮演著一個謙謙君子,一下子霸氣不起來。
推薦閱讀:
※1979年2月的中越戰爭是否違反了中國自己訂下的不干涉他國內政原則?
※有哪些寫議論文用高端辭彙、短語或句子?
※如何評價論欽陵對藏族的歷史地位?
※如何評價西奧多.羅斯福?
※2015波蘭憲政危機對世界都有哪些影響?這是不是民主危機的開始?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