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電報告丨2017年煤企利潤望超3000億元神華國電重組改寫行業格局

2017年的煤炭市場可謂「血雨腥風」。「煤超瘋」再度上演,「煤販子」出來攪局,煤企賺得盆滿缽滿,電企虧得一塌糊塗,煤電雙方多次劍拔弩張,國家能源集團應運而生。

從2016年開啟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連續兩年的持續推進,煤礦數量減少了3800處,2017年煤炭去產能目標已經超預期完成,去產能工作進入保供應的新階段。

儘管煤炭去產能成績突出,但煤炭行業的不少頑疾仍舊存在,比如資產負債率高、人員負擔重等等。因此,2018年煤炭行業去產能的重點將圍繞「去槓桿」和處置「殭屍企業」而展開。

受益於煤炭去產能,2016年煤價開始反彈,2017年「煤超瘋」再度上演,這讓煤企業績再上一層樓,不少煤企盈利水平創新高。

而煤炭行業的高利潤讓「煤販子」重出江湖,囤煤炒作煤價,可謂駕輕就熟,助推了「煤超瘋」的持續上揚。

煤價的瘋狂讓國家發改委不得不頻繁開會,並出台有關政策來調控煤價,以穩定煤炭市場。

但無奈的是,由於煤炭市場一直頗為火熱,整個2017年,煤價上漲幾乎停不下來,發改委也一直不停地調控。除了對煤電雙方簽訂中長期合同進行制約,煤炭庫存制度2018年1月1日也將實施,由於發改委等部門對煤炭市場的持續引導,明年煤價大幅波動的可能性不大。

煤價大漲再次讓煤電矛盾處在風口浪尖,煤企笑開了懷,電企卻欲哭無淚。從今年年初開始,煤電重組就成為央企改革的關鍵詞。

8月底,中國神華和國電電力雙雙停牌,引發了「中國神電」的預期。到11月底,只用了三個月,神華和國電宣布重組合併成國家能源集團,這個巨無霸的誕生改寫了煤電行業格局,賺足了市場的眼球。

隨著煤炭市場的回暖,煤電矛盾愈發尖銳,在國家能源集團的示範下,煤炭行業兼并重組迎來高潮,煤電聯營也被認為是緩解煤電矛盾的有效舉措。因此,「十三五」後期,一批煤企以及煤電巨無霸有望誕生。

煤炭去產能提前完成

煤礦數量兩年減少3800處

臨近2017年年底,煤炭去產能也提前收官。

按照計劃,今年煤炭去產能目標是1.5億噸以上,到10月份已經超額完成。

國務院在去年年初發布《關於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後,煤炭行業開啟了轟轟烈烈的供給側改革。

2016年煤炭去產能目標為2.5億噸,最後實際完成2.9億噸。這兩年合計去產能達到4.4億噸,經過這兩年大刀闊斧的關閉煤礦,淘汰落後產能,煤炭去產能成績顯著。

以煤炭大省山西省為例,2017年計劃關閉18座煤礦,退出產能1740萬噸,到5月已經全部停工停產。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今年底全國煤礦數量將從2015年的1.08萬處進一步減少到7000處左右。我國於2016年提出的用3年至5年時間,煤炭產能再退出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的任務有望在2018年基本完成,或有可能提前完成。

煤炭去產能實施兩年,存在去產能加速而置換相對滯後的情況,已經從控產量轉向保供應的階段。

4月份,發改委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建設煤礦產能置換工作的通知》強調建立煤炭產能置換長效機制、嚴格落實新建煤礦減量置換。同時,鼓勵地方政府建立煤炭產能置換指標交易平台,發布產能交易指標信息,為產能置換創造有利條件。

這意味著煤企想要開新煤礦,必須關閉舊煤礦,拿出產能指標進行置換,這對新煤礦進行了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增產能。

今年以來,河北、甘肅、四川、福建和山西等多個省份都實施了煤炭產能指標置換等工作。

儘管煤炭去產能工作成績顯著,但煤企資金鏈緊張、債務負擔重、人員安置等挑戰依然嚴峻。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直報的90家大型煤炭企業資產負債率高達71.3%;特別是部分承擔去產能任務的企業,由於債務得不到及時處理,資產負債率上升明顯。

同時,煤炭行業由於債務及人員負擔問題仍然較重,新增產能的動力並不足。2017年1月份-11月份,全國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固定資產投資為2435億元,同比下降11.3%。

連維良還指出,全面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是煤炭去產能主基調,要從總量去產能轉變為結構去產能,保證先進產能有序地增,落後產能儘快地退。

業內認為,煤炭行業相對落後產能仍然較多,結構性去產能任務依然艱巨。2018年,煤炭行業主基調仍舊是去產能,「去槓桿」和處置「殭屍企業」將成為煤炭去產能重中之重。

神華和國電合併

將改寫煤電行業格局

今年能源行業最引人關注的一件事莫過於神華和國電的合併。

11月20日,國電集團與神華集團在北京召開重組大會,兩家公司正式成立國家能源集團。

同時,國家能源集團的領導層也同時確定:喬保平任國家能投董事長,凌文任國家能投總經理。

8月28日,國務院國資委網站對外披露,神華國電的合併重組已經通過了國務院的批准。

經過近三個月的持續推進,國家能源集團正式成立。

根據公開資料,截至2017年6月底,國電集團資產總額超過8000億元;截至2017年6月底,神華集團資產總額超過1萬億元。這意味著,新成立的國家能源投資集團的總資產有望超過1.8萬億元,擁有33萬名員工、8家科研院所、6家科技企業,形成煤炭、常規能源發電、新能源、交通運輸、煤化工、產業科技、節能環保、產業金融等8大業務板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火力發電生產、可再生能源發電生產和最大煤制油、煤化工公司。

除了集團層面的重組,上市公司方面,中國神華將拿出部分電力資產,與國電電力所有電力資產成立合資公司。此舉將進一步增加公司持有的火電資產規模;同時,依託公司先進的煤炭產能和完備的物流網路,完善對於上游能源產業鏈的整合。

神華國電的重組開啟了國內煤電行業重組的先河以及煤電一體化經營的新模式,被稱為新一輪中央企業改革的樣本。

接下來,以神華國電合併為榜樣,不排除其它的煤企和電企再進行類似的重組。

長久以來,煤企和電企這對「冤家」,一直以來都處於蹺蹺板的兩端,要麼你虧損,要麼我虧損。有時候不得不依靠政府出手,來緩解雙方的矛盾。

由於今年煤價一直處於高位,煤電矛盾不斷激化,雙方一度處於劍拔弩張的地步。

3月份,寧夏七大電企稱由於煤價大漲致火電企業全面虧損,並聯合上書自治區經信委希望能協調神華寧煤降煤價。

但是這一請求很快被神華「懟」了回來。

神華頗為霸氣地回復稱,進入2017年以來,由於神華寧煤嚴格遵照國家去產能的要求組織生產,加之集團煤制油項目的投產運營,導致煤炭資源供需持續偏緊。為此,2017年二季度的合同價格維持一季度的價格水平,即4500大卡對應320元/噸,請在3月29日前簽訂合同。否則,從4月1日起將無資源安排供應。

由於煤炭供不應求的格局,神華在這場公開的矛盾中表現地頗為硬氣。寧夏七大電企絲毫沒有辦法,只能繼續忍受虧損。

不只寧夏這七大電企處境艱難,今年以來,電企的日子都不好過。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高漲的煤價已使全國煤電行業採購成本同比增加2000億元。五大發電集團煤電板塊虧損247億元,同比減利增虧619億元,火電企業虧損面超過60%。

有評論稱,兩家世界500強企業重組恰逢其時,也是順勢而為,將給雙方及煤炭、電力行業帶來深刻變化。

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表示,神華國電兩家企業重組,有利於理順煤電關係、實現煤電一體化發展,提升企業整體盈利能力和經營效益,有利於緩解當前存在的同質化發展、資源分散等突出問題,推動企業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形成更合理的行業發展新格局。

「煤超瘋」再度上演

煤炭行業盈利水平創新高

隨著煤炭去產能的推進,煤價從2016年開始反彈,2017年的煤價更是一路上漲,根本停不下來,今年的「煤超瘋」比去年還猛烈。

春節過後,煤價在經歷了短暫低迷之後,由於受到煤礦安全檢查升級等因素的影響,煤炭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煤價又開始呈現上漲的趨勢。

直到4月初,隨著供暖期結束,煤價開始拐頭向下,但是這種局面僅維持了兩個月,進入6月份,開始「迎峰度夏」的開始,煤價又開啟上漲模式。

按照慣例,9月份本是煤炭消費淡季,但煤炭市場卻再次上演瘋狂,9月18日,CCI5500大卡動力煤價達到每噸692元,創下年內新高。

「煤超瘋」愈演愈烈,導致煤電矛盾持續尖銳,發改委不斷對煤價進行調控,進入10月份,煤價趨於穩定。但由於11月份進入了供暖季,煤炭消費大幅增加,煤價又迎來了新一輪反彈。

截至12月12日,CCI5500動力煤現貨指數全年平均為634元/噸,較去年平均478元/噸上漲32.6%。

總體上來看,2017年煤價雖有短期波動,但整體上一直處於高位。

數據顯示,1月份-10月份,全國煤炭消費量同比增長3.7%,下游總發電量、火電發電量、粗鋼產量累計同比分別上漲6.0%、5.4%和6.1%,火電和粗鋼產量表現均好於預期。

但同時,煤炭供給端釋放也並不快,雖然276天限產政策基本全部放開,新建產能也陸續獲得核准,但前10月全國原煤產量僅小幅回升4.8%。

煤炭供給側改革的深入使煤炭產量難以釋放,煤炭供應跟不上。加上全國安全大檢查以及環保要求趨於嚴格等因素導致煤炭供應進一步減少。但與此同時,煤炭需求卻超過預期,這是煤價大漲的主要原因。

受益於煤價大漲,今年煤炭行業的盈利水平也讓其它行業很羨慕。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1月份-10月份,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496.3億元,同比增長32.9%;實現利潤總額2506.3億元,同比增長628.8%。以此推算,全年煤企利潤總額有望超過3000億元。

在經歷了幾年低谷後,煤企從去年開始翻身,今年更是「數錢數到手軟。」

從三季度數據來看,有不少煤企凈利潤同比大增好幾倍。

中國神華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825.35億元,同比增長46.3%,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356.49億元,同比增長106%,創五年最高盈利水平。

此外,西山煤電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3.74億元,同比增長576.64%;恆源煤電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9.5億元,同比增長713.65%。

臨近年底,由於處於供暖旺季,且煤炭庫存制度將於明年年初實施,不少電企都有補庫存的需求,這導致煤炭再次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四季度煤價仍舊維持在高位,煤企全年的業績也值得期待。

煤炭行業逐步回暖

一批煤企巨無霸或將誕生

神華國電的重組拉開了煤電重組的序幕,在「十三五」後期,一批煤企巨無霸或煤電巨無霸有望誕生。

經過兩年的煤炭去產能,除主產區山西、內蒙古和陝西外,其它地區小而散的煤礦也有不少,煤炭行業內部和上下游企業的兼并重組需要進一步推進。

近日,中國優質能源發布公告稱,貴州優能(集團)礦業股份擬以2.88億元的價格收購彭松與張力明兩位獨立第三方的貴州省安朗向斜煤礦的探礦權。

董事會認為,集團作為合資格煤礦兼并重組主體,可以利用有利的行業政策不斷尋求整合符合集團嚴格質量要求的優質煤炭資源的機會。收購探礦權可讓本集團優質無煙煤資源佔有量增加、保持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擴大運營規模及提升市場地位。

從煤價開始反彈以來,煤礦再次成為煤企收購的優質資產。

12月15日,兗州煤業發布2017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收購澳大利亞聯合煤炭100%股權。其中,預計本次向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數量合計不超過6.47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70億元。

隨著煤炭市場的回暖,在煤炭去產能後兩年,煤炭行業兼并重組有望掀起高潮。

日前,內蒙古自治區發布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十三五」期間,內蒙古原煤產量控制在11.5億噸左右,鼓勵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培育一批千萬噸級大型煤炭企業。

《河北省「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也提出,推進煤礦企業整合,推動生產集約化,到2020年煤炭開採企業控制在10家以內、煤礦數量60處左右。

同時,截至目前,山西七大煤炭集團旗下13家上市公司股權劃已全部轉至山西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

根據山西省頒布的《山西省「十三五」綜合能源發展規劃》提出,山西省將以大型煤炭企業為主體,按照「一個礦區原則上由一個主體開發,一個主體可以開發多個礦區」的原則,在企業自願、市場主導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資源整合、兼并重組力度。

山西省國資委主任郭保民表示,在推行資產證券化的基礎上,將對煤炭企業實施戰略重組,合併同質企業,在省內形成3—4個大型煤炭集團,通過市場兼并重組,優勝劣汰,市場出清,誕生一批競爭力強的現代企業。

除了煤炭行業內部的兼并重組,煤電聯營預期也頗為強烈。

發改委表示,有關部門將進一步研究制定煤電聯營相關鼓勵政策,支持將煤電聯營項目優先納入能源發展規劃,支持煤電聯營煤礦優先釋放優質產能和核增生產能力。

神華國電的合併也是煤電聯營的一種嘗試。煤價在短期內看不到大幅下降的可能,通過煤電聯營的方式進一步重組整合煤企和電企,並以此來緩解煤電矛盾的可能性較大。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國家能源集團這個巨無霸的產生已經打破了煤電行業的平衡,接下來,其它巨無霸的產生值得期待。

「煤販子」再現

囤煤炒作推高煤價

說到「煤超瘋」,除去煤炭供不應求的因素,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則是「煤販子」重出江湖。

從2016年開始,由於煤價的反彈,已經沉寂幾年的「煤販子」再次看到了機會。今年以來,煤價上漲超出市場預期,在這種背景下,煤價炒作氛圍也愈發濃厚。

根據發改委的統計,今年1月份到9月末,從事煤炭期貨投資的企業從3670家到9月末達到83679家。此外,僅用煤炭流通關鍵詞梳理,從去年1月份到11月份,在工商上註冊的煤炭企業增加了5000家。

對此,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大量煤炭流通企業進入後,每個煤炭流通企業都能佔用一定的資源,而這部分資源不是直接轉化在消費上的,這部分資源、佔用是可以歸零的,它階段性的壓制了煤炭的緊張,造成助漲助跌,等待煤價上漲的時候囤煤,煤價下跌的時候往外銷煤。

為了打擊「煤販子」在用煤旺季繼續炒作煤價,對煤炭市場造成干擾,發改委出台了多項措施。

10月27日,發改委網站發布《關於做好迎峰度冬期間煤炭市場價格監管的通知》,明確將組織開展煤炭市場價格巡查,嚴厲打擊煤炭行業哄抬價格和價格壟斷行為,防範煤炭價格異常波動,確保迎峰度冬期間煤炭市場價格基本穩定。

通知還指出,對於流通環節、煤炭鏈條企業、組織囤貨炒作等行為的態度更為明確和嚴厲。主管部門將對惡意囤積煤炭的行為、推動煤炭價格過高過快上漲的行為予以提醒告誡乃至依法嚴肅查處,並將嚴厲打擊價格壟斷行為。

與此同時,發改委還組織神華、中煤等多個企業及相關部門召開深化推進煤電運直購直銷中長期合同座談會,重點研究推進電煤直購直銷、中長期合同以及東北等重點地區今冬明春電煤直購直銷資源銜接落實等工作。

此舉同樣意在通過推廣直購直銷的方式來杜絕「煤販子」在中間囤煤炒作煤價。

任何有利潤空間的地方就有「二道販子」,不過煤炭作為曾經的暴利行業,有不少「煤販子」曾經以此為生,並賺得盆滿缽滿。煤價下跌那幾年,對這部分人的打擊也是致命,由於煤炭產能過剩,煤價低迷,「煤販子」根本沒有炒作空間,不得不「下崗」另謀生路。但隨著煤價的上漲,「煤販子」似乎看到了賺錢的機會,再次重操舊業。

但總體而言,我國煤炭產能仍舊供過於求,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發改委等有關部門也在多舉措打擊投機倒把行為,煤炭市場也越來越規範,「煤販子」的生存空間也越來越小。

不停漲價不停調控

煤價2018年將維持高位

2017年,多次被調控的除了房價,還有煤價。由於煤價幾乎一直處於上漲態勢,發改委為了穩定煤價,不得不多次出台相關措施和政策對煤炭市場進行調控。

為了減少煤電雙方頻繁爆發矛盾,同時能夠穩定煤價,持續推進煤炭去產能,發改委1月份與中煤協、中電聯、中鋼協簽《關於平抑煤炭市場價格異常波動的備忘錄》。備忘錄劃定了紅綠藍區間,政府對未來煤價的監管做了更加具體的約束,從而壓縮了煤炭市場行情波動的空間。

4月份,發改委發布了《關於加快簽訂和嚴格履行煤炭中長期合同的通知》,稱要進一步提高合同簽訂比例。各地區有關部門要採取有力措施,積極推動產運需各方加快簽訂中長期合同。如果履約率達不到一定要求,有關部門將煤電雙方進行約談和通報,甚至還會有所懲罰。

從6月底開始,進入迎峰度夏旺季,煤價持續上漲,發改委等部門頻繁開會表態增加產能,以保障煤炭供應。

6月25日,發改委召開符合條件優質產能煤礦生產能力核定工作的專題會議,並對煤價進行「限價」;6月28日,發改委下發《關於做好2017年迎峰度夏期間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強調,大型煤炭企業要發揮表率作用,積極挖潛增加產量,重點產煤地區要帶頭落實增產保供責任。

7月17日,發改委召集有關省區市運行部門、煤炭去產能工作牽頭部門和有關央企召開迎峰度夏工作座談會。

進入9月份,本是煤炭消費淡季,但煤價仍舊持續瘋狂。發改委對於「失控」的煤價和緊張的產地供應情況明確表達了在」十九大」召開前力求市場穩定的態度,更是頻繁地對煤價進行調控。

為抑制煤價「過山車」走勢,8月28日-9月10日期間,發改委研究起草的《關於建立健全煤炭最低庫存和最高庫存制度的指導意見(試行)》和《煤炭最低庫存和最高庫存制度考核辦法(試行)》兩份文件面向社會徵求意見。

12月初,發改委公布了煤炭庫存制度,對於煤企和電企的最高庫存和最低庫存標準都做了明確規定,並明確了考核監督機制。對於考核不達標的企業,將進行相應的懲罰。具體的實施時間為2018年至2022年。

業內認為,保持合理的煤炭庫存是實現煤炭穩定供應、避免價格大幅波動的有力保障。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發改委曾多次通過督促煤電雙方簽訂中長期合同來。

今年11月份,發改委再次發布《關於推進2018年煤炭中長期合同簽訂履行工作的通知》,推進中長期合同簽訂。

據了解,2018年長協合同數量佔比將達75%以上,按照全年 38億噸消費量,其中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佔比70%,預計長協合同數量為20億噸(2017年為19億噸)。這意味著2018年大型煤企長協銷量佔比有望進一步提升。

連維良在煤炭交易大會上表示,中長期合同是化解煤電頂牛、實現上下游穩定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供需雙方建立長期、誠信合作關係,提高煤炭供給體系質量的現實途徑。

廣發證券分析師安鵬預計,2018 年市場煤價總體有望維持相對高位水平。中長期,行業改善一方面來自未來資產負債率的下降和歷史負擔的逐步消化,另一方面來自國企改革和供給側改革帶來的大企業集中度的提升和煤價的高位運行。

總體來看,進入新的一年,煤炭去產能也將進入新階段,發改委等有關部門仍將通過各種政策繼續引導煤炭市場,預計2018年煤價波動將繼續縮小。

策劃:張亮 張志偉 胡瀟瀅 袁元 賀駿 謝嵐

(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李春蓮 )


推薦閱讀:

乾貨|2018年新電改發展模式與投資趨勢分析 改革紅利持續釋放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在國內做得最好的哪幾位?
太強了,德國公司已把更貴的綠色電力賣得風生水起!【售電實踐系列】
100%可再生能源覆蓋?告訴你16年5月15日真實的德國能源供應情況和德媒的看法

TAG:电力 | 神华集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