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na:國內4年師生之間「敷衍將就」,你的設計只是表面「風平浪靜」而已

「知識的價值在於分享」,一直是康石石個人信奉的一句話,也是指引康石石個人實踐的一句話。其實,知識所蘊含的「廣度」遠遠不止於學術體系之內,它還包含有人生經驗所積攢的豐厚閱歷,與看待世界、分析世界、認知世界的角度與深度。世界豐富多彩,康石石希望能夠為藝術留學生推開更為寬闊的大門,讓藝術留學生的知識與經驗能夠於康石石公眾號匯合交織:你能在倫敦租到高性價比的住房,就能幫助經濟並不充裕的家庭前往倫敦留學;你了解UCL的建築設計課程體系,了解AA的授課方向,就能夠給不知何為A校B校的學生指引方向;自己當年年輕吃過的虧,上過的當,後人如何避免...

所以,康石石將為中國藝術留學生開放周三「藝術留學知識共享」欄目,集合大家的藝術設計認知與藝術留學經驗,為藝術留學生&預備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機會。分享你的留學經驗,請聯繫康石石小助手(微信號:hanyi_yuwen2)

本科學習期間的優異的績點,加上想更深入的學習產品設計,我申請了布魯內爾大學,在這兒才真正開始我的設計之路。然而,回國後公司工作的1年,讓我對設計流程變得生疏起來,這對一個設計師來說,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為了讓自己重新回到純粹的產品設計上,我來到漢藝。如今身負一個導師的身份,將自己所學傾囊相授,看著學生們的成長,收到他們返給我的心儀院校offer,這種知識傳遞產生的成就感是我堅持做設計教育的原因。

本科→研究生,截然不同的學習體驗

1. 本科階段——師生間敷衍將就

談起出國理由,很多人是意識到國內教育的缺失,想去一個更為先進的國家深造。和這些人比起來,我的原因簡單很多,大四偶然和朋友聊天說起留學,他們說我績點那麼高,不出國感覺很可惜,我那個時候才有了出國的念頭。

對於國內教育的反思,反而是我到了布魯內爾學習之後,才逐漸浮現出來。

本科階段,感覺師生之間的的敷衍很明顯,我把設計拿給老師看過後,行就行,不行就說不符合規範,回去接著畫,再不行就繼續畫,老師不會和你聊很多設計想法。這樣的學習方式更像是最基礎的「練手」,缺乏設計思維上的指導,也沒有方向上的指引。

這種學習背景下,四年的課程就是老師布置課題,簡單調研一下就開始手繪,建模,設計都是在尬做,關於產品設計的了解也一直處於皮毛狀態。

2. 英國1年——有成果的主動學習

回想起自己本科階段,好像對於課程認真對待,學業就不會有太大問題,從來不會有壓力大的狀態,很開心的就畢業了。但是到了布魯內爾,如果還以這樣的態度學習,可以說是在自掘墳墓。

很多時候,老師上午在課上講一些知識點,下午就會約tutorial,讓你將這些知識和自己的項目結合,為自己的課題研究方向做出一個梳理。這種情況下,基本就是一下課開始瘋狂做調研,在網上查找信息,找大量相關類型的產品,分析優缺點,不停總結梳理。

老師會在聽完我的想法之後,告訴我可以往哪個方向怎麼去做,給我一個及時的反饋。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tutorial的最後,自己的設計思路會清晰很多。

如果有什麼問題,我們發郵件給老師,他們會安排時間,約tutorial來盡心儘力的幫助。這樣的老師態度其實也會影響到我們的設計積極性,會讓把學習變得更為主動。

我在布魯內爾,收穫了這些

1. 起早貪黑的設計課

我們專業有一門叫做professional design studio的大課,這門課,除了午飯時間,我們都是泡在工作室里做設計。像創作一個作品集項目一樣,從最初的調研到最終的項目模型落地,費時幾個月完成整個大項目。

這門設計課程貫穿我們一年多研究生學習,第二個學期,我花費了幾個月的時間,去完成一個項目,我當時是為孩子們做的玩具,靈感來源於那些父母很忙碌的獨生子女,為他們提供一種新的溝通方式。

另外考慮到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我當時調研了很久,最終找到了一種新型技術,讓該產品通過震動充電,比如說孩子們跑步震動,玩耍震動等。最終的成品既可以呼籲溝通,也可以鼓勵孩子們外出活動。

由我的設計其實可以看得出,布魯內爾的產品會更偏理工科,相比其關注怎麼把造型做的更好看,我們學習內容的更「爺們兒」,比如如何把一個零件拆開,分析用了什麼材料,最終如何組裝,後期如何處理,會造成怎樣的污染等。

2. 希思羅機場設計

地處倫敦,加上工業設計實力較強,學校會擁有很多優質的商業資源,我們都可以報名參加。比如我當時在校期間,就通過層層競爭,得到了進入到希思羅機場總控中心參與其機場的相關設計的機會。

當時僅我們學校就有不下20個組別參加競選,整個面試過程,也完全是商業狀態。第一輪時,機場工作人員會把他們的目標告訴我們,然後讓我用PPT的形式呈現我們的方案。

初試後大概有十個組進到總控中心,複試時,我們提供了包括花費的估算,項目的推進更為詳細的方案,做項目彙報。最終我們設計小組成功突圍,代表我們學校參與項目設計。這樣的機會其實在布魯內爾會有很多,但是在國內,卻很難有這樣的實踐可能。

3. 法拉利設計師

所有老師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老師是人機工程的老師,同時也是法拉利的設計師。聽他講課,不誇張的說,感覺就是醍醐灌頂。他講的很多東西價值都非常高,啟發了我以一個新的視角去看設計。

比如說,他曾講到說,人眼識別顏色的能力,隨著年齡的變化,其實會發生一定的變化。人老了之後,對於色彩的識別能力會降低。知道這個知識點之後,如果設計的產品也適用於老年人,就會很自然的想到要對顏色的把控。

同樣關於色彩的問題,人的眼睛只有看橙色的時候,疲勞度是最低的。所以汽車的儀錶盤指示燈會加入橙色,這樣在開車的時候,看到很強的光再看暗處,眼睛不會很累。

關於人機工程學的知識,大家知道的太少,或者學了也不會應用。其實,如果將人機工程學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作品集中,對其加以解釋,會更容易獲得考官青睞。

3. 校園式的大學生活

倫敦很多院校分散在城市各處,可能教學樓在市中心,宿舍樓在比較遠的地方,這種「開放式」的院校氛圍會讓人覺得自己是倫敦城市的一員,但也會有一定的不便。和這種把整個城市當作學校的方式不同,布魯內爾可以說是全倫敦唯一一所校園式的大學。

我們學校擁有自己一整片土地,上課、住宿、食堂集中在一個區域,和國內大學模式很像,少了很多浮躁,校園氛圍更濃重。而且校園式的學校生活,保安也會比較到位,心理上會很有安全感。

另外,學校為我們專業提供了一個專門的機房,裡面相關軟體媒介覆蓋面很廣,除了Rhino這些渲染軟體之外,也會有很多工程類的軟體,比如說人因工程會用到的Jack人體建模模擬軟體。

通過Jack軟體做出的產品,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會更符合人體工程學,但在國內學習產品設計很少有人會用,而且即使下載之後自學也十分吃力。我們在做一些項目的時候,需要用到該軟體,老師會直接帶我們到這個機房來實際操作學習,方便易懂。

後記:我在布魯內爾學到的調研方法

布魯內爾一直以重視research出名,一年的學習確實讓我知道了很多。現在作為一名老師,我遇到過很多學生問我,老師,你有沒有什麼很厲害的搜索引擎,想找什麼就立即找到那種,我都是很明確的說:沒有。

關於調研,首先一定要讀很多自己的主題所涉及到的相關領域書籍,如果你不懂這個領域,就把自己那個幻想出的「酷炫產品」先收起來,沒有領域知識支撐,設計根本沒有進行下去的可能。

除了這些書籍之外,大家也要去網上搜一些實時的相關信息以及大量的相關數據。一些權威機構做出的數據統計,是支撐自己設計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設計讓人信服的強有力的證據之一,有了數據的支持,你的產品才是有意義的。

以上亮點可以歸結為背景的了解,除此之外,大家還要去和用戶群體掛鉤,與自己的目標用戶去溝通,尋找設計痛點。如果不了解的用戶需求直接做設計,你的作品其實只是自嗨而已。

往期「藝術留學知識共享」欄目

第二十一期:Tian:衝上「室內設計NO.1」,切爾西帶給我的卻全是「熟悉感」

第二十期:波士頓風云:走上清華,卻狠狠墜在MassArt,一所罕為人知的小眾院校

第十九期:YuWei:小半年的「留學水逆期」後,加州的陽光終於變得「有點兒意思」

—————————————————分割線——————————————————

康石石現已推出個人微信公眾號——康石石(kang-shishi)

除每周二、周五發布專欄文章外,康石石公眾號將每日推送1-3篇文章,針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盡解答,敬請關注

訂閱方式:微信搜索 康石石 即可

投稿內容:藝術留學經驗、國際藝術院校資訊、藝術設計海外求學心得等皆可,詳情諮詢下方

投稿方式:聯繫康石石小助手(hanyi_yuwen2)即可


推薦閱讀:

【院校】藝術留學,或許你只差一個「與你契合」的學校
我的作品集後期創作經驗,現在的你或許需要!
攝影 |康石石淺談如何創作一本打動考官的作品集
Film History、美國電影的劃分

TAG:工业设计 | 作品集portfolio | 留学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