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農業:將為農業上中下游帶來哪些改變?
當前,商業最大的熱點已經從互聯網轉移到物聯網、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大數據又將怎樣改變我們所熟悉的農業呢?一場聲勢浩大的超級農業革命正在世界悄悄地發生,大數據技術未來將會顛覆我們所熟悉的農業。
從上游生產到中下游流通,再到銷售終端,消費者分析和畫像,一切可以數據化的農業領域,將因大數據變得不同。
現代農業園
1.數據加快新物種出現速度
大數據將改變上游的種植環節。目前,對農業學家而言,儘管掌握了基因技術,但是,想要培訓一個優良的品種,需要長時間的試驗,花費巨大的時間成本。
在碳基生物的自然周期中,培育優良作物品種的傳統過程耗費大量的財力和人力,可能需要10年或更長時間,而大數據加快了這個過程。
得益於大數據,大量的基因信息可以在雲端創建和分析,曾經在溫室和田間地頭進行的生物研究,現在能夠先用計算機模擬來分析數據、設計實驗和確定假設條件。在此基礎上,只需要在地里試種規模小得多的實驗作物進行驗證,就可以判斷出在大規模環境中種植的效果如何,然後培育者便可以確定哪種雜交作物最適合某個特定的地域。
大數據改變的還有基因編輯技術,基因編輯是一種精確度極高的技術,可以用它來修飾特定的基因,從而獲得特定的性狀。種植者可以利用這項技術改良作物,提高產量、營養成分含量、抗病蟲害能力和惡劣環境的生存能力。
在中國人均耕地面積較少的情況之下,改良農作物的,提升種植效率的需求十分迫切。目前,世界範圍內,基於大數據進行研究的公司為數不少,大多數位於歐美髮達國家。但這項技術比較新穎,產業化程度還不高。
2.精準農業,提升耕種效率
在很多人眼中,農業投入大、回報慢、風險大、很多時候靠天吃飯。作為經濟的晴雨表,在資本市場,農業在投資者眼中可能並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農業生產是個受多種因素影響的複雜過程,在種植之前,農民要決定:耕種次序是什麼、種什麼作物、選哪種型號的種子、化肥、農藥、施肥、灌溉的頻率如何把握等諸多決定林林總總有四五十項之多,但是人很容易出錯,一旦犯錯,一年浪費了,沉沒成本非常高。
大數據使得種植過程更加科學,很多風險由此可以規避。得益於已經非常成熟的GPS技術。生產活動進行之前,可以經由計算機做分析,並且第一時間將分析結果發送到農機上或智能手機上。農民可以及時掌握田間各種因素的信息,分析作物的成長狀況以及幫助農民實現科學管理決策,判斷化肥和殺蟲劑的使用量和施用時機,提高效率避免浪費,從而實現增產。
3.大數據還能提供氣象信息
現在有很多專業氣象設備公司,業務是向農民提供農業數據技術平台和意外天氣保險服務。它通過分析已掌握的海量數據,包括氣象、天氣、降雨、地質土壤調查數據等,來預測未來可能對農業生產造成破壞的各種情況,幫助農民預測作物產量,農民可以根據預測情況選擇相應的農業保險,以降低氣候環境對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
藉助大數據,農民種田從過去靠。相比歐美農業強國,中國農業種植相對比較粗放,單位畝產和單位人工效率比較低,因此,基於大數據的科學管理對提升中國農業效率具有積極作用。
4.從田間到餐桌全程監測
很多中國有機食品企業困惑,如何和消費者建立信任?之所以很難與中國消費者建立信任,和中國企業鏈條太長,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不無關係。
大數據為建立這種信任搭建了一個橋樑。藉助大數據,我們可以對食物從田間到餐桌的過程進行追蹤,追溯作物生長全過程、全鏈條。農業供應鏈的延長,追蹤和監督農產品變得越來越重要。
大數據正在被用來改善流通環節,比如倉庫和零售店的庫存水平,以及在整個運輸過程中的溫度管理。食品生產商和運輸者使用感測器技術、掃描設備和分析工具來監控收集供應鏈的相關數據。
溫度和濕度通過帶有GPS功能的感測器進行監控,在配送途中需要採取糾正措施時,警報就會響起。如果發生問題或召回,通過銷售點的搜索就可以採取迅速有效的行動,哪怕產品已經售出。
當前,國內領先的智慧農業信息服務商藉助物聯網、大數據,打造「數字果園」,對酥梨進行從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的全程監控與追蹤。如今,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便能查看到酥梨的生產者信息、產品基本介紹、產品認證信息等。
大數據提升了農業的透明度,原本一個「黑箱」的投入產出變得明確。數據讓客戶能夠不斷採用符合自身特定需要的產品,定價策略更加全面完善,能夠實現同一領域內更好的性價比。
本文由唯恆農業(weihengny)發布
唯恆農業,有想法的新農人都在這裡
產品設計、農業項目申報策劃、政策諮詢。。。。
你想要的,都在這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