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V進化論」之雷諾ESPACE(上)——差點就掛上標緻的logo?

*本文授權轉載自「白寧的愛車時光」,感謝前輩白寧老師的精彩分享。


本文主要講的是 @東風雷諾 雷諾家族第一代ESPACE的故事,主要看點有:

  • ESPACE的誕生過程到底有多曲折?
  • 差點掛上標緻logo,但為啥PSA又放棄了?
  • 車內地板全平不是為了讓空間更舒適,而是萬一賣不好,可以快速改成商用車?
  • 為啥說ESPACE是MPV車型的鼻祖?

如果我問你:「七口之家出行開什麼車最合適?」 相信你一定會毫不猶豫的回答我——MPV。但如果將時間倒回34年前的1983年,把這個問題丟給當時的人來回答,那麼他一定會相當疑惑。

因為在當時,世界上還沒有如今MPV概念的車型,對於家庭用戶而言7座車的概念還太過前沿。

不過,當時有兩個汽車設計師會針對這個問題拉著你興緻勃勃的聊上一天,因為當時他們都在期待著自己設計的MPV車型儘快的量產。

一位是Dodge Caravan的設計者「野馬之父」——Lee Iacocc,還有一個就是雷諾ESPACE的設計者,英國設計師——弗格斯?帕洛克(Fergus Pollock)。

沒錯,就是圖中央戴著禮帽和墨鏡舉杯微笑的那個人,正是他設計的這個作品成為了MPV歷史上的里程碑。

現在看來,儘管Dodge Caravan要比雷諾ESPACE早了8個月上市,不過以今天人們對於MPV概念的理解和認知,雷諾ESPACE更符合現代MPV車型的概念,甚至第一代ESPACE上的很多設計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依然令人拍手稱讚。

不過,ESPACE的誕生過程卻有些曲折,ESPACE的根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克萊斯勒旗下汽車品牌Matra的首席執行官Philippe Guédon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發起的「Supervan」項目,Guédon希望打造一個起居室(Living Room)一樣氛圍的車型,它能夠讓一家人同時乘坐並裝下全家出行的裝備行囊。當時在Chrysler UK供職的Fergus Pollock參與了該項目並提出了ESPACE雛形的最初設想。

此後,克萊斯勒集團旗下的法國品牌Simca和Matra公司合作開展了這個項目的設計和研發。Matra設計師安東尼斯·沃拉尼斯(Antonis Volanis)領銜了這個項目的設計,並起草了一個設計草圖,描繪了一輛高頂棚、稜角分明的車型設計,將它起名叫「Dessin Orange」。

這一切看進展飛快,Matra也準備將「Dessin Orange」的計划進一步推向量產,不過在1978年時克萊斯勒陷入經濟危機急需資金,將其英國部門(Chrysler UK)與Simca品牌打包出售給法國PSA標緻雪鐵龍集團,這其中也包括ESPACE的項目,而標緻最早關注到了這個項目並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Matra P-17原型車

標緻對「Dessin Orange」的關注讓Guédon非常歡欣鼓舞,他準備以此作為契機擼起袖子加油干一把,於是讓Matra的工程師們加快製造「Dessin Orange」的原型車P-17,打造P-17的過程中還為標緻日後的量產進行了考慮,直接將標緻505的門把手和標緻604的大燈用在了P-17上。為了讓P-17更加動感,還移植了Matra的運動車型Murena上輪轂。

此後,Matra又設計出了原型車P-18,並進行了公開展示。Guédon煞費苦心的作品的確打動了標緻,標緻和Guédon認真的討論Matra P17 / P18是否可以修改,在未來衍生出以長軸距車型和更緊湊的版本。於是Matra針對標緻提出的需求又進行了細緻的研究和設計。

P-17衍生設計

然而,有時候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正在Matra暢想著P-17/18完成設計量產大賣的時候,PSA判斷認為P17的造型設計太過超前有一定的風險,消費者接受起來需要一定的時間去適應,而且生產成本也過高,對於MatraP-17/18設計PSA選擇了拒絕。

Matra P-23

遭遇打擊的Guédon並沒有放棄,為了實現他的「Supervan」項目他在之後的幾年裡厲兵秣馬最終聯繫到了雷諾。

沒想到雷諾非常痛快的接受了這個設計,這是因為公司首席執行官Bernard Hanon在美國有過相當長一段的生活經歷,他也有開發這樣一輛多功能家用車的想法,於是與Guédon一拍即合。

但是雷諾拒絕使用P-18原型車上來自標緻的配件,「自家孩子」決不能在細節上長得像隔壁老王。Guédon只好在P-18原型車的基礎上進行了重建,在1982終於完成了原型車P-23的打造,向Bernard Hanon和其它兩位雷諾高管進行了展示。

經過此後不斷的優化和改進,在P-23原型車基礎上完成的ESPACE漸漸露出水面。ESPACE前臉的造型靈感來自於法國TGV高速列車,在當時看來非常的炫酷、夢幻。

而諸多雷諾的設計烙印深植到了它的身上,比如經典的鍥型車身、A柱三角窗和轎車式的開門設計在此後幾代ESPACE一直延續了下來。

另外,在設計中雷諾要求ESPACE車內必須採用全平地板,不過這樣設計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讓車內空間更加舒適,而是擔心萬一銷量堪憂,還能把ESPACE快速改造成商用車進行銷售

最終,雷諾與Matra 在1983年6月簽署了一項聯合開發和生產協議,由Matra負責在法國Romorantin工廠建造鋼製車身和聚酯車身板,而雷諾將提供傳動系和所有其他機械部件,並正式將它命名為ESPACE。

最初與人們見面的車型是ESPACE 2000 GTS,搭載了一台最大馬力110匹的雷諾2.0升自然吸氣發動機,搭配了一套5速手動變速箱。

ESPACE 2000 TSE

高配版車型命名為ESPACE 2000 TSE,相比GTS車型,TSE車型配備了行李架,鋁合金輪轂,電動後視鏡和遙控鎖等配置。

車如其名,ESPACE的主要賣點就是其內部空間。得益於它完全平坦的地板,形成了一個可以容納七名乘客的寬敞的座艙。

ESPACE對於後艙空間的設計打破了人們對於車內空間的固有認知,ESPACE的空間的設計提供了顛覆的多功能性。

內部座椅全部為模塊設置,簡單的操作就可以對車內的座椅布局進行變換。這實現了Guédon多年以來的心愿,如他想像的起居室一樣。

ESPACE的前排座椅可以向後旋轉,與第二排座椅相對而坐,或者是取下第二排兩邊的座椅,與第三排座椅遙相呼應行成一個舒適寬大的移動客廳。

這樣的設計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都非常的充滿智慧,而這樣聰明的設計在33年前就被雷諾創造了出來。

不過,在當時的年代,這樣的設計起初並不被消費者習慣。在1984年7月ESPACE發售之初,ESPACE一個整月只售出了9輛。

不過,好產品在任何時候都不會缺少用戶,在ESPACE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之後,更多的家庭用戶逐漸意識到了ESPACE在生活中是多麼的便利和實用。

隨著人們口口相傳以及新聞界的不斷報道傳播下,ESPACE的銷量迎來了爆發。銷售高峰期甚至出現了供不應求,Matra的Romorantin工廠無法滿足源源不斷的訂單需求,於是又啟用了法國Dieppe的阿爾卑斯山工廠一起協助生產。

ESPACE在當時的迅速躥紅絕對不是偶然,不但空間上具有非常高的實用性,在內飾設計上也呈現了非常高的設計水準。

與空間強調的實用主義不同,ESPACE的內飾設計與當時的商用車行成了明顯的區別,比如中央儀錶台採用了環抱式的棱格紋進行裝飾,彷彿找到了奢侈品箱包一樣的設計感。

方向盤也採用了雙色的設計,視覺上更具層次感。而正是這些小細節的用心設計使得ESPACE不再是冰冷的出行工具,讓用戶找到了家一樣溫暖的感覺。

1984年10月,雷諾開始生產Turbo D和Turbo DX兩種渦輪增壓版本ESPACE,為了容納柴油發動機,前機艙的進氣格柵更加突出,前保險杠也更加的粗壯。

1988年,ESPACE進行了一次小改款,外觀上最明顯的差異就是前車燈的設計,用於大燈同色的轉向燈替換了原來ESPACE的橙色轉向燈外殼。此後,還推出了名為Quadra的四輪驅動版本。

隨著ESPACE的熱銷,很多品牌都開始跟進MPV車型的開發,市場上對MPV的需求也與日俱增。後來的豐田Previa大霸王(普利維亞)很大程度上也是參考了ESPACE的設計。

其實,之所以說ESPACE是MPV車型的鼻祖,一方面是它採用了承載式底盤和前置引擎前輪驅動的布局。極大的釋放車內空間,提升乘坐感受,並且車內的地板能做得更低和更平整。

此外並沒有做出貨車版本的衍生,這也是和之前的MiniVan車型完全不同的一點。設計完全服務於個人家庭用戶,更強調舒適的乘坐體驗和更加居家的內飾設計。

第一代雷諾ESPACE可以說是一款劃時代的產品,提供給了人們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和想像空間,在1984年至1991年6年的生產周期中,第一代ESPACE一共生產了191,674輛,在當時的背景下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

那麼,下一代的ESPACE能否在第一代的基礎上再創輝煌?

之後的時間裡雷諾ESPACE又迸發出了哪些瘋狂的創作?

敬請期待我們的下篇~

....更多文章請關注本專欄 MPV研究所 - 知乎專欄

.....更多回答請看 楊老天 - 知乎

.....更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mpvfans

推薦閱讀:

原來你是這樣的大通G10……
為了講清楚這台MPV,我們拆了一台發動機
四款高端自主MPV車型 有里更有面兒
圍剿寶駿730 長安投下份量最重的一枚棋子

TAG:MPV | 汽车文化 | 雷诺Renaul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