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跌落神壇的怡亞通

文/仙逸

  周董:每一個餅都是含著淚畫出來的

  周董的員工及股民:周董畫的餅,含著淚也要假裝吃下去。

  這裡的周董,指的是周國輝,怡亞通的實控人、董事長、總經理和頂級推銷員。

  先來扒一扒怡亞通:1996年成立的公司,2007登錄A股中小企業板,作為供應鏈服務業的帶頭大哥,簡單概括就是年事已高,曾經輝煌,跌入神壇,一蹶不振。

  說起它的股價,李宗盛《山丘》有句歌詞到是很應景:越過山丘,雖然已白頭,跌跌不休,時不我予的哀愁。從2015年37元的高位到現在7元,怡亞通足足跌了2年,跌幅達到超80%。

  2017年11月中旬生生地被移出滬深300指數樣本股。

  悲者,周董也,痛者,怡亞通。

  強心針不強

  2017年12月7日,怡亞通發布公告:董事長周國輝號召員工積極買入公司股票。

  董事長一聲吼,股價抖三抖。

  2017年12月7日,午後,怡亞通股價一度上漲超8%,最後以7.47元/股收盤,上漲5.81%。

  兜底增持曾被視為是拯救股價的「特效藥」,而周董對公司發展前景的這一信念發聲,頂多算是一劑強心針,果然沒多久,怡亞通又焉了(目前橫盤中)。

  這一針強心針之所以不強,當然是有蹤跡可尋的——一、周董號召員工增持,但自2016年中期至今,周董本人卻沒有增持過公司股票。而在此這號召員工增持前不久,公司監事張家兄弟,公司證券事務代表常曉艷先後兩次減持公司股票共計7.5萬股;

  二是此次號召增持不兜底,要知道,目前股價遠遠低於員工持股的11元和定增價格的12元,員工持股也被深套,心疼員工10秒。現在又來搞這一波空頭喊話,不知道怡亞通員工作何感想;

  三是戲路太重複,觀眾視覺疲勞。今年宣布兜底增持的上市公司一抓一大把,已成振奮市場的固定戲碼,其感動大眾的效果自然要減分。說白了,投資者不吃這一套,畢竟騙子都是戲精;

  四是個人英雄主義已不被追捧。在前有賈某人不讓高管減持自己狂套現100億的神操作之後,大眾已被深深刺痛。

  最後,當然最核心的問題,那就是此次公告暗戳戳地指明,本次倡議僅代表周國輝先生的個人建議,並非董事會決議,敬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看到這裡,悲傷的眼淚掉下來,拿什麼來拯救小怡的股價?

  怡亞通模式

  關於怡亞通的主營業務收入,怡亞通周董曾曰過:「不靠某一塊業務掙錢,而是靠很多『+』掙錢。」

  於是,20年里,一個自帶狼性文化的供應鏈服務企業,至少經歷了三次大規模的戰略轉型,時間點分別在2004年、2009年和2015年。

  2004年2月20日,經深圳市人民政府出具深府股20044號文批准,深圳市怡亞通商貿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為深圳市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

  隨後,怡亞通專註於為各類企業、客戶、增值服務商、商店以及它們的消費者提供有競爭力的供應鏈解決方案、生態產品和服務。

  不過,在2008年的時候,因為「廣度供應鏈服務」的低門檻、低技術含量的特點,大批模仿者進入,代理費點數不斷下降,怡亞通的業務量在突破200億後增長放緩,同時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怡亞通不得不再次轉型,將目光投向國內快消領域,開始啟動了380平台建設(即「深度供應鏈服務」)。

  所謂的380平台指的是計劃3-5年內,入駐380個城市(覆蓋1~6級城鎮),設立深度供應鏈分銷平台,推動集團業務量達1000億元。380平台的目標,是期望提供一站式分銷服務,將品牌商產品直供終端,淘汰落後的多級分銷渠道,減少品牌商和終端門店之間的分銷層級和渠道成本,最終實現渠道的扁平化。

  看起來非常牛逼,當然,當時的資本市場也是爭相吹捧。

  當時的一些研報、股吧、博文,清一色對怡亞通殺入快消,布局380,對萬億市值充滿了想像空間。當時和怡亞通對標企業都是亞馬遜、沃爾瑪等世界巨頭。

  2015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線上線下資源出現整合趨勢,怡亞通順勢升級「380計劃」,提出了「O2O商業生態」的構想,華麗轉身成一家「貿易+物流+地產+金融」的四不像企業。

  如果對O2O有印象的話,2015年可以說是其頂峰,於是,一眾散戶被這一副奔放洋氣有深度的供應鏈生態「帝國」圖景所迷惑,高位接盤。

  事實上,自2009年推出深度380平台戰略之後,怡亞通前期經營並不是很順利,2012年深度供應鏈業務收入僅同比增長1.66%,不過從2013年開始,該項業務收入加速增長,2013年、2014年、2015年上半年,深度供應鏈業務收入同比增速分別達到98.47%、107.99%、55.43%。

  但是,故事的背後是有原因的——怡亞通收入連年高增長是以犧牲現金流為代價的。380平台的基本業務是分銷,分銷的商業模式是需要墊資,且怡亞通本身無任何的造血能力,這意味著未來新增的運營資金需求,要全部來自外部融資,這已為後面慘淡慢下伏筆。

  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底,怡亞通在全國布局了280個平台,持股比例均在60%以上,業績量為753億元。2017年預計會達到千億營收。但是,這過程中出資60%形成合資公司,網點鋪貨,倉儲網路建設,存貨周轉,全部需要大量資金墊付。這也是為什麼怡亞通凈利潤高的同時,負債也更是驚人。

  周董戰略宣傳的「三通、三合、三維、三縱」開始逐步走向現實:2009年怡亞通開始380平台建設,2013年380平台開始爆發,2017年開始了星鏈新流通征程,按周董的話怡亞通就是b2b的沃爾瑪,然而,這也是一種風險極高的重資產模式,扼住了整個企業命運的咽喉,卻沒有人提示風險。

  但是,我們還是要敬畏風險,高達80%負債率,且定增計劃實在是進程緩慢,這讓怡亞通每天都在走鋼絲當中,因為怡亞通的擴張方案當中,目前只有融資這一條道路,在2018年預測融資不能繼續支撐的情況下,怡亞通的營收和利潤增速可能進一步減慢,加上央行加息,又削減了怡亞通微薄的利潤,預測2018年將更加難熬。

  一直以來,怡亞通都是如下模式:它的行情、業績與它的融資速度息息相關,當融資順利的時候,業績增長的速度會遠遠高於股權稀釋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而帶動股價飛速上漲,而股價飛速上漲又使融資更加容易,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但是定增方案遲遲不通過,商業模式的泡沫破裂,資金吃緊,股價跌倒谷底,分分鐘爆倉的威脅,讓從來不在乎市值管理的周董事長也開始焦頭爛額起來,似乎大量發行發債和可轉債,集團沒有任何辦法可想。

  除了現金流這個狼之外,怡亞通的業務也迎來了更強烈的競爭對手——騰訊和阿里,從2016年開始,阿里、京東、騰訊等線上大頭開始布局線下新零售,這給怡亞通這種老牌的帶頭大哥帶來了前後夾擊,市場份額進一步被壓榨,且其燒錢也燒不過這些個互聯網公司。

  行業利潤太薄,重資產的運作模式導致怡亞通一步步把自己逼到了懸崖邊。

或許,怡亞通的未來還是有光的,只是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走出黑暗。

  摘自雪球:

  我覺得現在布局怡亞通還真是不錯的一個長線選擇,假設一:加緊定增實施,客服現金流問題,公司度過難關,加快發展,自然股價有所回升,如預期實現,進入快車道,那股價也會表現出來。假設二:定增推遲,靠發債維持現金流,期間股價會在次處橫盤(7.6—8.5之間),跌多了危及質押股權,公司會自救,漲多了,拉高定增價格,股東成本上升,唯有待定增通過,股價可緩慢回升。假設三:定增不通過,借債無法周轉,資金鏈徹底斷裂,那周董請交出股權,阿里、騰訊隨便嫁一個,那股價……真不敢想了。(本文來源:GPLP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TAG:供应链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