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跨性別者」?

我知道我不是個男人,漸漸地我明白我很可能也不是個女人。問題是,我們生活在一個要求我們非男即女的世界裡。

——凱特·伯恩斯坦 (美國著名作家)

2017年11月25日,第54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辦,電影《阿莉芙》獲得「最佳原著獎」提名,並斬獲「最佳男配角獎」。

該片圍繞主人公的變性夢想展開,將其內心的掙扎和糾結表現得淋漓盡致。了解到這樣一部電影后,我萌生一個念頭,對身邊的群體做了個簡單的調查。

我問他們:「你們對「跨性別者」了解多少?」

結果,絕大部分人給我的回答是「不知道、不清楚」。我調查的對象多數是心理學專業的學生,這是一個對人類心理現象充滿好奇的、掌握了一些心理學知識的年輕群體,我想如果他們對此都不了解的話,其他人更是知之甚少。

而且,我專門登錄到像「知網」這樣的資料庫,輸入關鍵詞「跨性別」,相關研究和文獻只有寥寥數十篇,在網上搜到相關的知識也很少。

雖然現在社會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已有很大提升,但是我覺得「跨性別者」這個群體在現實生活里得到的理解和支持還是比較少,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大部分人對他們了解太少。

基於這樣的情況,作為心理學工作者,我覺得自己有意願也有義務對「跨性別者」相關的基本知識作一個介紹,旨在幫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納這樣一個群體。

1

「跨性別者」是什麼意思?

「跨性別者」是其實是很難精確定義的一個群體。一方面,很多專家和研究者在定義方面有不同意見;另一方面,許多人被人為的「劃分」到這個群體里,但是自己並不認同。

如果必須要給出定義的話,可以這樣描述:「跨性別者」是指在性別認同、性別表達或性別行為方面與出生時指定的生理性別不符合的人士的總稱。

性別認同是指一個人對於自己是男性、女性或其他性別的內在看法;性別表達是指一個人通過行為、衣著、髮型、聲音或身體特徵與他人交流性別認同的方式。

「跨性別者」被認為是一個很合適的名稱,但並不是每個有不符合一般性別準則的外表或行為的人都認為自己是跨性別者。

2

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有什麼不同?

生理性別在出生時就被確定了,是指一個人生理上是男是女,與很多生理特徵比如染色體、荷爾蒙分泌量以及內外部的解剖結構。

社會性別是指特定的社會文化認為適合男性或女性的社會角色、行為、活動和其他特徵。這些會影響人們的行為、與他人的互動以及對自己的感受。

生理性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大致差不多,社會性別則因文化不同可能有很大差異。

3

「跨性別者」有多普遍?

我們很難精確估計「跨性別者」的人數,主要是因為目前沒有對性別認同和性別表達的精確、全面的人口學研究。

跨性別者在許多地方都有記錄,從西方到東方、從古代到現在都有記載。只不過,不同文化對於「性別不一致」的定義可能有差異。

4

「跨性別者」有哪些類型?

跨性別者」這個總稱下面有許多身份。

1.變性者

「變性者」是指性別身份與出生時不同的人。通常情況,變性者會改變或者希望通過激素、手術和其他方法改變身體,與性別認同的身份一致。

這種通過醫療手段變性的過程通常稱為「性別再分配」。

出生時生理性別是女性,但是認同自己為男性並像男性一樣生活,改變或希望通過醫療手段改變身體以便更接近自己的性別認同身份的人被稱為「變性男人」(FTM)。

與此相反,出生時生理性別是男性,但是認同自己是女性並像女性一樣生活,改變或希望通過醫療手段改變身體以便更接近自己的性別認同身份的人被稱為「變性女人」(MTF)。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變性者」都屬於跨性別者。也不是所有的跨性別者都想要做變性手術。

有些人從一種性別轉變到另一種性別後,希望別人把他們看成是是一個男人或女人,而不認為自己屬於「跨性別者」。

2.「異裝者」

「異裝者」是指這樣的一群人,他們不喜歡穿與自己本來的性別一致的服裝,只喜歡穿他們的社會文化里另一種性別的人穿的服裝。

「異裝者」通常能夠接受自己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他們並不希望改變,但是喜歡穿著異性的服裝。「異裝」是性別表達的一種形式,並不一定與性行為有關。

「異裝」不能代表性取向。社會對於男性和女性異裝者的接納程度是不一樣的。在一些文化中,某種性別的人穿著異裝可能比另一種性別更能被接受。

3.「性別酷」(Genderqueer)

「性別酷」是指有些人認為自己的性別超出了男性和女性的二元結構分類。

他們可能把自己的性別定義為介於男性和女性之間的某個區域,或者定義為完全不同於這些分類的名稱。

他們可能要求別人用某些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的代詞來稱呼自己,比如用「TA」來代替「他/她」。但是也有一些「性別酷」的人不認為自己是「跨性別者」。

4.其他類型

「跨性別者」的其他類型包括中性者(兼具男女兩性特質)、多元性別者、性別不一致者、第三種性別者、兩種精神者等。

這些稱呼的含義因人而異,也可能會隨著時間改變,但是通常包括性別方面的交融和改變的感覺,有些用這些稱呼描述自己的人把傳統的二元結構的觀念看作是有局限性的。

5

為什麼有些人是「跨性別者」?

讀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問:為什麼有些人是「跨性別者」?

許多專家認為一方面可能有先天因素的影響。比如遺傳影響和產前激素水平等生理因素;

另一方面也有環境的影響。比如早期經歷,包括童年、少年乃至青春期的經驗,都可能影響跨性別認同。

這些因素究竟是如何具體影響一個人,怎樣使他們發展演變為「跨性別者」的,目前還沒有定論。

但是至少我們知道這個問題是很複雜的,沒有一個單獨的原因能夠給出精確的解釋。

6

「跨性別」是一種心理障礙嗎?

心理障礙是指一個人出現嚴重痛苦或功能失調時的心理狀態,造成這種狀態的可能是外在環境因素,也可能是內在人格因素,或者是這些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許多跨性別者並不會因為自己的性別而感到痛苦或功能失調,即認同自己是跨性別者並不一定會出現心理障礙。

即:跨性別≠心理障礙

對這些人而言,重要的問題是找到能負擔起的資源,比如心理諮詢、激素治療、醫療程序以及必要的社會支持,以便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性別認同並最大限度的減少歧視。

許多因素可能給跨性別者帶來痛苦,包括缺少社會的接納包容,直接或間接的歧視經歷或被攻擊。

這樣的經歷可能導致跨性別者經受焦慮、抑鬱或相關障礙的風險比其他人高很多。

根據美國的「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DSM-5),經歷強烈的、持續的性別不一致的人可能被診斷為「性別焦慮」。

有些人認為這個診斷把性別不一致進行了的不恰當的病理化判斷,應當被刪除。另外一些人認為保留這個診斷就保留了對這種狀況進行關懷治療的渠道,這很重要。

「國際疾病分類」(ICD)正在修訂中,可能會把這種強烈的持續的性別不一致的情況定義為「性別認同障礙」。

(註:「性別不一致」是指個體認為自己的真實性別同與生俱來的社會性別不一致。)

7

如果你的孩子是「跨性別者」,你該怎麼辦

有些孩子對於他們在出生時就確定的性別和被期待的性別角色而感到非常痛苦。

有些孩子由於自己的性別表達而出現了困難的社會交往情況。

當孩子因為一些原因而出現「性別不一致」時,很多家長本以為這只是成長中的一個階段,結果這種情況卻一直持續下去,他們因此非常擔心。

遇到這種情況的家長應該怎樣做呢?

正確的做法:

1.請嘗試接納和理解

作為家長,請你嘗試去理解和接納孩子。他們出現這種情況可能就是自然發展的結果,每一個孩子都是很特殊的,我們不能用一個標準去要求所有的孩子。

作為家長,你是孩子成長中的榜樣和典範。如果你能夠做到理解和接納,他們會更好的理解和接納自己。

作為家長,你是孩子最信任和值得依靠的人,如果你能做到接納和理解,他們就更有信心贏得他人的接納和理解。

2.跟學校和其他機構溝通

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了這種情況,你可以跟學校和其他機構溝通,為孩子表達這種特殊需要提供更安全便利的環境,並確保孩子的安全。

3.向專業人員求助

必要時請向熟悉兒童性別問題的心理健康和醫療專業人員求助,得到這樣的專業人員的求助,會有利於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

錯誤的做法:

1.指責否定

對孩子進行指責,斥責他們的這種情況是「有傷風化」、「不倫不類」,他們的這種情況讓自己「丟臉」等。

家長的這種態度會讓孩子非常難受,如果連你都不能理解和接納,他們也很難自我接納,會在內心產生強烈的衝突,自我懷疑和否定。

2.強迫改變

有些家長不但不理解孩子的這種情況,還強迫他們以更符合自己生理性別的方式行事,要求他們必須表現的更像一個男生或女生。

家長的這種要求會讓孩子非常為難,如果你以這種態度要求他們,他們可能會陷入進退維谷的情境中,一方面想要做自己真實的樣子,一方面又面對你的要求。

3.冷漠忽視

有些家長不接受孩子的這種情況,但是他們也不直接的指責和否定孩子,而是採取冷漠忽視的辦法,間接、委婉的表達不滿意和不支持。

有些時候,這種冷漠和忽視甚至比指責更可怕,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傷害。

上面這三種不當做法往往會讓孩子會感到非常壓抑,可能會因此而出現焦慮、強迫、抑鬱等情緒,甚至各種心理問題和障礙。

8

「跨性別者」會面臨怎樣的歧視?

關於國內跨性別者遭受的歧視狀況,網上很少有相關調查和研究,我只查到了2017中國跨性別群體生存現狀調研問卷的結果。

該調查發現中國跨性別群體在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都承受著巨大壓力和社會歧視,生存狀況令人擔憂。

在2060名調查對象中,61.5%的人存在抑鬱,73.2%存在焦慮,46.2%的人因為自己是跨性別而有過自殺想法,12.7%的人曾有過自殺行為(該數據來源於「中國發展簡報」)。

我們也可以了解一下美國的相關研究。根據研究,在美國的大多數城市,跨性別者都在生活中面臨歧視。

美國國家跨性別平等中心和國家同性戀問題工作組在2011年發表了一項報告,證實了跨性別者面臨的普遍而嚴重的歧視。

有色人種比白人跨性別者遭受的歧視更嚴重,而非裔美國跨性別者比其他的跨性別群體遭受的歧視都更嚴重。

對6500名跨性別者的調查報告發現,跨性別者在工作、居住、醫療、教育甚至家庭等方面經歷了很嚴重的歧視。

跨性別者還可能有其他身份,這些不同的身份讓他們遭受到歧視的類型也有差異。

比如擁有少數派宗教信仰和種族背景的跨性別者;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跨性別者;身體殘疾的跨性別者;跨性別的年輕人;跨性別的老年人等。

跨性別者不僅可能遭受言語和行為上的直接歧視,還可能面臨「微歧視」,包括眼神、表情的否定、蔑視,對他們身體提出的一些不友善的問題。

在美國的很多地方都有反歧視法律,但是這並不能保護跨性別者免於性別認同和性別表達所遭受的歧視。所以單純依靠法律應對歧視是遠遠不夠的。

9

親朋好友中有「跨性別者」,怎麼支持他們

如果你想要支持跨性別者,怎麼做?

1.學習知識

通過讀書、上網查詢以及向跨性別方面的專家諮詢來提高自己相關的知識和理解。

注意不要把「性別不一致」和「跨性別者」混淆。並不是所有兼具兩性特徵或者性別不一致的人都是跨性別者或渴求性別確認治療。

2.了解身份

你要知道跨性別者擁有各種社會文化身份(比如,種族、社會階層、宗教、年齡、殘疾人士等),沒有一種通用的方式去看待或稱呼「跨性別者」。

3.注意稱呼

使用適合某人的性別表達和身份的名字或代號;如果有疑問就直接問。

4.不要假設

對於跨性別者的性取向、是否有意願使用激素和醫藥治療或改變自己身份和生理性別等方面的計劃,不要做任何假設。

5.直接提問

如果你有必要知道(比如你是進行必要體檢的醫生,或者你有興趣跟可能是跨性別者的人約會)他們是不是跨性別者,那就直接問。

6.態度開放

如果你發現自己認識的人變性了,這可能需要讓你花一段時間才能適應,尤其是親朋好友,他們的變性對你來說可能是個挑戰,你要和他們保持開放的溝通交流。

7.積極支持

倡導跨性別權利,包括社會和經濟方面的公正,合適的心理救助。你要熟悉保護跨性別者免受歧視的相關法律法規。

8.尋求幫助

在管理情緒時尋求支持,你不是孤單一個人,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和跨性別者的親朋好友的支持群體會是積極資源。

10

我們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跨性別者」?

「跨性別者」以許多方式體驗到跨性別身份,而且可能在任何年紀都意識到自己的跨性別身份。

一些人能在早年記憶中追溯到自己的跨性別身份和感受。他們可能會模糊地意識到「不適合」被直接指定的生理性別,希望自己是其他性別。

有些人則在青春期或者更晚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的跨性別身份,並開始探索體驗性別不一致的意向和行為。

一些人會接納自己的跨性別的感受,另一些人則會感到糾結掙扎,會感受到羞恥、困惑。

那些後來才改變性別的人,其實已經很努力的去適應與生俱來的性別,卻在長久的掙扎努力後無法適應,不得不面對生活中的糾結和不滿。

一些跨性別者,特別是改變了生理性別的人,對自己出生時的生理性別、生理性特徵和性別角色特別不滿。這些人通常會尋求性別確認的治療。

「跨性別者」的勵志代表

絕大多數「跨性別者」低調行事、默默無名,但也有一些人為人做事都非常高調。

比如上圖中的這位人物曾經叫做「布魯斯·詹納」,是一位帥氣陽剛的男人,還獲得過1976年奧運會「十項全能」比賽的冠軍。

在2015年公開變性為女人,改名「凱瑟琳·詹納」,詹納這一舉動引起了數百萬人的關注。

詹納表示:「如果我一直都保守(想要變性)這個秘密,從來沒有完成這件事,那我會遺憾地告訴自己,你錯過了整個生命。」

美國長灘市市長羅伯特-加西亞在推特上公開支持詹納,「為凱瑟琳-詹納感到自豪,她向世界展示活出真實的自己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情。」

詹納無論處於什麼樣的性別狀態,都積極樂觀的生活,經過思考最終選擇了坦誠面對真實的自己。

詹納這種生活態度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

如果你是一個跨性別者,你並沒有什麼錯,只是跟大多數人有些不同,請坦然面對真實的自己,努力投入生活。

如果你不是跨性別者,希望你能夠尊重這個群體、給他們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至少不要歧視他們。

希望我們所有人都能彼此真誠友善相待、積極樂觀生活、勇敢的活出真實的自我!


推薦閱讀:

房樹人測驗有多大的科學性?
我要開始研究抑鬱症了
暴食症 - Binge Eating
兩年之後再見初戀,一句「好久不見」我練了一百遍(二)
心理諮詢個案超過兩年,是什麼體會?

TAG:心理学 | 心理咨询 | 性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