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好像什麼都知道,但現實中卻一事無成?

你信不信,我問你兩個問題,你就會哭。

「為什麼你起早貪黑加班到凌晨,卻依然迷茫彷徨沒有出路?」

「為什麼你報班學習花錢如流水,卻依然學無所成平庸無能?」

看似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什麼事都想插一腳,什麼話題都能侃侃而談,但現實中只是小螻蟻一枚。

與此同時,身邊卻總有那麼一些人,做著理想的工作,過著美好的生活,堪稱人生贏家。

01

好像什麼都知道,卻什麼都沒做好。

《快速提高演講能力的5個技巧》、《18個超級實用的職場箴言》、《30天變身瘦身達人》……

在大家排斥雞湯的年代,越來越多這樣的文章風靡網路。每一篇文章的標題都很誘人,內容也很精彩,你也認真地讀了,但看完的你,似乎還是沒有多大改變,依然是那個平凡的身影。

理財、炒股的秘訣,你如數家珍,銀行卡餘額卻顯示500塊錢;

奢侈品的品牌、穿搭,你高談闊論,可背的依然是300元的高仿貨;

高效的學習方法,你一語道破,卻改變不了你學渣的身份。

……

我的一個朋友是個學習狂,職場打拚幾年,感覺自己能力不夠,擔心哪一天被炒魷魚,正所謂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於是在這股」知識焦慮」的大潮中,開始投入到微課學習中。

她只要一看到什麼雲課堂,什麼網路公開課,就積極的參加,朋友圈經常看到她,轉發報名參加某某微課的信息。

她認為每個課程都很好,都可以解決她某個問題,於是就快速報名了,可真正開始學的時候,會發現,自己的時間精力又實在有限,於是很多課程付費後一直躺在APP或微信里,每次打開發現自己買了很久都沒學的課程,就會莫名產生更大的焦慮感。

我問她"為什麼不踏下心來鑽研一門呢,術業有專攻啊。每個人精力有限,應該把精力專註於感興趣或擅長的方向"。

她說"我都想學啊,學會了就什麼都懂,可以被重用啊"。

李小龍說:我不害怕會一萬種腿法的人,但我害怕,把一種腿法練了一萬次的人。

所以,重點不是你看多少書,知道多少道理,而是應該掌握有價值的知識技能。人生就像攀登一樣,有人直奔山頂努力,最後看到了獨特風景,有些人這看看那轉轉,在半山腰就停了。

許多人用「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句話來自嘲,時常還帶著一副歷盡滄桑、看破紅塵的樣子。

但是其實,不是道理沒用,而是你沒用。

02

好像很努力,卻總是一事無成。

每個周末都夾著本書去圖書館看書,還順便帶了手機;

每天晚上加班都加到很晚,但其實白天都在和同事聊天;

去健身房健身4個小時,3個小時在閑扯。

……

有人說:「我努力奮鬥,依然被瞧不起;我天天熬夜加班,依然只夠填飽肚子;我想像全世界證明我,卻沒有一個人理我。」

其實,多數人的努力,只是看起來很努力而已。

用羅振宇的話來說,「他們只是給人們留下了一個辛苦幹活的背影,但在正面,其實他們在玩手機,而不是在看書」。

更可悲的是,很多人都被自己這種努力的背影感動到了,還真的以為自己很努力。

電視劇《北上廣不相信眼淚》中的陳雄奇,是公司的老骨幹。

在一次華東大區經理競選上,陳雄奇競聘失敗,於是找到領導哭訴:「我沒日沒夜,天天加班,周末去拜訪客戶。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我這麼努力,難道你們都沒看在眼裡嗎?還只給我一個小小的主管?」

領導冷眼對他說:「你的工資不是按『努力』來算的。你的『努力』更加不是公司給你升職的理由。」

不要以為「努力」能成為你升職加薪的理由,任何一家公司都不會為你的「努力」買單。

因為,絕大部分的人的努力都很低質量,他們是為了「努力」而努力,營造一個假象,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奮鬥昂揚的青年,然後把自己感動得一塌糊塗,在別人眼裡,依然一事無成,碌碌無為。

日劇《Legal High》裡面有一句台詞特別經典:「越是工作做不好的無用之人,就越是會主張自己有多努力。」

努力不一定得到他人的讚賞,但結果卻能。

03

成功的人總在主動探索,我們只在被動裝逼。

30歲之前,很多人幻想最多的無非就是一件事:花最少的精力,獲得最大的回報。

中學時,作文獲獎了,其實是東拼西湊的,大家都誇你:哇,你好有才,以後可以當作家!

大學時,設計獲獎了,其實是模仿的,大家都誇你:你太有才了,以後畢業了做設計師!

工作後,方案被採用了,其實是沾團隊同事的光,大家都誇你:年紀輕輕,前途不可限量啊!

只花50%的精力做了一件事,卻得到了80%的回報,你將自己的小聰明引以為傲。以為自己是天賦異稟,是百年難遇的奇才。在內心嘲笑那些花120%的精力做一件事,卻只得到80%的回報的人。

可時間久了,才發現那些每做一件事都花120%的精力的人,都變成了各個領域的牛人,有拿得出手的學術成果,有令人羨慕的薪水,有大家公認的能力。

而你,就卻成為別人嘴裡什麼都懂,但實際上卻一事無成的人。

裝逼演得倒是挺好,能騙過別人,可內心的空白能騙過自己么?

生命的廣度和深度同樣重要。但是,深度比廣度更難做到。

紐約一家營銷服務公司入選了「美國成長最快的民營企業」。該公司創始人每月選出一個周五的時間,把所有員工召集起來,待一整天。沒有任何會議主題,禁止使用手機,也不準收發郵件。目的就是讓員工從每天繁雜忙亂的工作中抽離出來,放空自己,專心思考。如果員工忙的連思考都沒有,那又何來成長和創新呢?

如果你已經忙碌到沒有思考的時間了,那麼是時候放空自己,從日常繁雜中抽離出來,花時間來甄別取捨,思考反省忙碌的意義是什麼?適時抽身,才能看清局勢。

停止再盲目聽從外面世界的聲音,靜下來,找找自己內心的定義和想法。

04

成功的人還在學習,我們卻總在相信宿命。

很多人都喜歡說「船到橋頭自然直」、「順其自然」,把自己的未來交給未知、宿命。

表面上歲月靜好顯得自己與世無爭,其實,是自己怕爭不過。

比如,我們身邊總有人抱怨,已經30歲了,自己的人生就這樣了。日子好苦,看不到希望。但是給他建議後,他們的回答卻是:那麼好強給誰看,安穩就行了。然後看到同齡人在熬夜在加班時,他們甚至還會在看電視時發出一句唏噓:真辛苦。

如果你認命了,為什麼看到別人比自己過得好還要抱怨?

生而為人,總想要活的比別人更好些。

工作的原因我接觸過很多公司的管理層,一個個都是行業內的大牛,結果他們學習還特饑渴。想了解的領域一口氣能說幾個,想看的書一次能壘一堆……

明明英語已經很好了,還利用業餘時間自學德語,而且幾個月後已經能和德國人正常聊天……作為一個遇到外國人問路都只能手語的人,好幾次都覺得自己對不起10年的英文課本。

現在的人學習一個東西都太功利,需要時才動手,而「有成」的人早就裝備了這些技能,遇到大boss,直接裝備上就能打怪。而那時再修鍊的我們,早就來不及了。

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得真知,你以為你懂了,只有實踐才知道,你是真的懂還是假的懂。


微信公眾號:曲一刀(welovequyi),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TED:微笑背後隱藏的力量|變美還不發胖,原來如此。

TAG:成长 | 社会现象 | 个人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