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識人的好方法

你們新來的居士,到東華禪寺參學,學到了什麼?哪方面讓你們受益了?我們到一個新的環境,接觸一些新的人,如果發現不了這個環境的可取之處,發現不了人家的優點,也應該能發現人家的缺點。如果看事情不能入木三分,和人交流沒有洞察力,說明我們沒有用心,或者覺照不夠,智慧不夠。

我們到一個地方是向人家學習的,學習人家好的一面,對照自己不足的一面。有的人心態不健康,本來是去向人家學習的,結果發現了人家的缺點就緊抓住不放,人家的優點他一點也沒有看到學到。本來是去「淘寶」的,結果變成了去收集人家的垃圾、業障。這就是失去了覺照。知己才能知彼,彼此都是一面鏡子。

我們與人共事乃至交友,都要讓對方把長處發揮出來,避開短處,不要給他造業障的機會。對方造業障,做錯事,是我們沒有管好自己的身口意,才給了對方這樣的機會。同樣,我們想讓對方做好事,也要為他創造做好事的機會。實際上你給他創造做好事的機會,你會得到和他一樣的福報。因為是你給他提供了方便,創造了條件,儘管事情是他做的,你和他一樣有功德,這就是隨喜。

佛教一再強調學佛不外乎管住自己的身口意,一是不給自己造業障的機會;二是不給別人造業障的機會,或者說給自己一個修福報的機會,也給別人一個修福報的機會。管不住自己身口意的人,做什麼都不會成功。一個人只有具備了超人的智慧,再加上超人的毅力,才會有超人的成就。你做什麼事都不了了之,虎頭蛇尾,以這種方式學佛修道,其結果也是不了了之,虎頭蛇尾。從一件事就可以看出你做的所有的事,一件事就能全方位地體現出你內在所有的信息,所謂「窺一斑而見全豹」。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你的品質、能量、能力、素質和你所有的信息全都在這個環境里體現出來。打一個比方,我們流通處進的貨物的款式、顏色、擺設的方式就體現出裡面工作人員的審美、素質和水平,從這些細節就可以看出他們內在所有的信息。同樣,看我們東華禪寺的庫房,就可以看出管庫房那幾個人內心的狀態。庫房物品的擺放是否一目了然,庫房內是否暢通無阻,拿東西是否順手,這些就代表了他們的思維清不清晰,有沒有邏輯性,思路是不是清晰明了,做事是不是有章法。

庫房就是他們內心世界的顯現。一個人做事如果沒有程序、章法,他內在的消化就不良,氣血的運行就阻滯淤塞。你們看看自己的房間擺得整不整齊,協不協調,就知道自己的身體健不健康,內在協不協調,干不幹凈。你房間的衛生多少天打掃一次,你就應該知道你心靈的衛生、內在的貪嗔痴多久打掃一次。一個從不打掃房間的人,他會打掃他心靈的空間嗎?一個人對自己的工作抓不住重點,來學佛又怎麼能抓住學佛的重點呢?學佛也一樣無處下手,他所謂的「在修行」,修的都是些無關痛癢的、邊緣的方法。

不檢查自己工作環境的人,對自己內心世界的管理也不嚴格,覺察不到自己的起心動念。如果他善於覺察自己內在的起心動念,同樣他也會檢查自己的工作環境,就像理順自己的思想、思路一樣,理順內在外在的一切。

很多人喜歡清靜,把自己關在小房間里,這樣還想達到人天合一,和萬物融為一體,聽起來豈不可笑?從理論上都講不通,實修上又怎麼可能達成呢?在群體里和別人格格不入,連自己身邊的人群都融不進去,又怎麼和大自然,和宇宙萬物,和佛菩薩融為一體呢?眼前看得見摸得著的都迴避不予理睬,都不能溝通,又怎麼和看不見摸不著的溝通呢?

如果生活中別人說的話你不能很快地理解,那麼你學佛也是如此,佛說的話、明師說的話你也無法理解。如果你真是一個想學佛的人,你心中還有忌諱的事,我奉勸你去面對,去接受,去超越。除非你不是真正想學佛,想進步。實際上這是你的「我執」在作怪。如果你已經感覺到,認識到了,你更應該放下「我執」去面對它;如果意識不到,則另當別論。據我多年的觀察,學佛的人學得越久,心靈的空間越小,外面套的殼越厚,最後把自己套死了,還美其名曰自己在勇猛精進地用功修道,還以為自己很有修行!

學佛的人不攀緣,不惹是生非。但是,當緣來到你面前,是非來到你面前,你迴避了,不敢去面對,這怎麼能說明你學佛進步了,你超越了呢?雖然佛光普照一切眾生,就像陽光普照萬物一樣,但是你躲在屋子裡關上門,拉上窗帘,陽光怎麼會照耀到你呢?佛是沒有分別的,但碰到有分別的眾生,佛也無可奈何。

我們不是經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嗎?你得到了人身,聞到了佛法,又怎麼樣?難道你就比別人更高貴更富有嗎?你和別人並沒有區別,甚至聞到佛法以後你反而不如別人了,因為你把佛法給曲解了。如果你沒有聞到佛法,你就不會去親近佛教徒。

那麼你聽到的、見到的,都是社會上更真實、更直接的東西。這些可能會把你的內心世界剖析得更深入,更透徹,更淋漓盡致,讓你的內心世界更真實地袒露出來。可是由於我們無明,聞到了佛法,把佛法錯解了,反而把佛法的理論變成為自己行為開脫的說辭和理由。

一個懶惰的人在社會上是沒有生存空間的。有一天出了家,聞到了佛法,他的懶惰反而變成了長處。他為自己的懶惰找到了冠冕堂皇的說辭:「哎呀!學佛要看破放下,不要追求世間上的功名利祿。既然得到了人身,就要好好修學佛法呀!」於是他每天待在屋子裡胡思亂想整天發獃,給別人的感覺像是對功名利祿都看破放下了,心裡對什麼都不在意了!事實真是這樣嗎?做事沒有耐力,不了了之的人,在佛門裡給人的感覺也像是拿得起,放得下。所以,看佛教徒要別具慧眼,否則就容易識錯人。

作者: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

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30歲復建東華禪寺、3次7年閉關、16年建寺安僧、8部著作、1.2萬場開示、千萬餘字的開示錄、16年間向社會捐款捐物4791萬多元……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餘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禪》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推薦閱讀:

20歲的自律,會改變你30歲的生活
[極簡斷舍離]你的興趣和特長是什麼?

TAG:生活 | 快乐 | 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