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過嘮死」
來訪者:我的兒子非常不聽話,你一定要幫我才行!
張老師:您的兒子不聽哪些話?來訪者:哪些話?什麼話都不聽。叫他好好讀書,叫他別打那麼多遊戲,他都不聽,說我好煩。張老師:他不聽的時候,您是不是不說了?
來訪者:不是啊。他都不聽了,不說怎麼行。張老師:他都不聽了,您說又有什麼用?來訪者:呃……他又不聽話,又不跟我們講話,問什麼他都不出聲,真是好煩啊!張老師:他從小就不跟你們說話嗎?
來訪者:不是啊,以前他什麼都講的,同學怎樣怎樣啊,老師怎樣怎樣啊,一上中學……張老師:是不是他說什麼,您都會跟他說這不對,那不應該,要這樣這樣,不要那樣那樣?來訪者:是啊,有什麼不對嗎?
這位來訪者非常急切,她本是幾經波折,好不容易才找到張老師,但是一個小時的諮詢,除了開頭這幾個來回的問答,其它時候都是她一個人在抱怨,張老師插句話都難,最後幾條建議是鄭重地請她安靜以後才說完的。有些做媽媽的就是這樣,嘮叨起來就沒完沒了,啰啰嗦嗦,喋喋不休,簡直像個裝了高音喇叭的復讀機。
孩子不聽話,是家長逼的
心理學上有個說法叫超限效應,一個人如果接受某種刺激過多、過強、過久,超過了合理的限度,就會引起心理上的厭倦和反抗,使他的行為朝相反的方向展。家長的嘮叨是否會引起孩子的反感,看看孩子對家長的態度就知道了,可以說,孩子不聽話,正是家長逼的。那些沒完沒了的批評指責催促命令,會讓孩子內心痛苦,進而產生抗拒心理,他們要麼想辦法躲開家長,要麼和家長對抗。
家長嘮叨,孩子更叛逆,更容易沉迷遊戲。只有對抗,孩子才能捍衛自己說話的權力,只有逃到遊戲中去,才不會被催促被要求,不會受批評被指責。
孩子不聽話,讓家長被動
大多數的家長都是記性好而忘性大,每一件事情都不放過,每一分鐘都要提醒,不斷的催,不停的說,時不時舊事重提,時不時橫向比較,從來不就事論事,最喜歡小題大做……可是結果呢,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家長越來越暴躁,對抗慢慢升級,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冷淡,孩子也煩,家長也煩。
家庭教育陷入這般困境,家長如此被動,這決不是個案。如果家庭中有一位專做和事佬的成員,或者有個緩衝機會比如孩子住校等等,也許還能維持一些微妙的平衡,否則,家長就只能任由自己從被動到逐漸失去對孩子的管教能力了。
孩子不聽話,請家長改變
幾乎所有的來訪者都希望張老師能給他們一個辦法,讓孩子變得聽話,甚至提出把孩子交給老師,請老師幫忙把孩子教育好,至於他們自己,「你就別搞我了!」他們都這樣說。問題是,孩子不聽話,癥結在家長,只有家長改變了,孩子才有可能「聽話」。
沒有人能夠替代父母的角色,沒有人可以代勞父母的責任,自己的孩子必須自己去疼,也只能自己去教。完全不必要求「聽話」,孩子健康成長,親子關係和諧,不就行了嗎?
家長放下架子,與孩子平等對話,不剝奪孩子說話的權利;家長多包容孩子,給孩子犯錯的機會,跟孩子分享自己的閱歷而不是一味說教;家長正視自身的問題,通過自身的成長適應社會,而不是把自己的焦慮轉嫁給孩子。這樣,孩子就算不聽話,也不必家長擔心了。
推薦閱讀:
※怎樣才能讓孩子對待寵物像家人而不是玩具?
※兒子因為不是北京人而受到老師歧視,如何安慰?
※送孩子去學美術前,問過基因嗎?
※我可以讓我的孩子不上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