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對你的愛是僅自己可見。

Chapter1//

之前看過一個話題:

你發過僅一人可見的朋友圈嗎?

有人說:

發過,但他不知道我設置了只對他一人可見,

所以不出意外地沒理我。

急性子的人或許會覺得:

想說什麼直接找他說啊,

何必渾身是戲,設置僅一人可見。

很多時候該說的話早就說了,

如果那個人不懂,

就是因為不想懂,

而有些話也只能靠感受,

在說出來的那一刻也許並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之所以還是會小心翼翼地通過很多方式試探,

就是因為TA是你喜歡的那個人,

但不確定那個人是否也喜歡你,

所以怕自己拿捏不好分寸還讓人覺得唐突。

Chapter2//

以前我做過這樣的事:

我明明知道對方已經通過語言婉拒,

動作迴避,相處疏離的方式告訴了我答案,

卻還是不死心地發了一條分組朋友圈:

「 我只想要一個答案… 」

後來也沒有等來想要的那個「答案」,

那個答案也許不是什麼好的結果,

可是哪怕是一個會讓人受傷的回答,

也遠比你靠著很多細枝末節去各種猜測好得多。

也不知道怎麼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除了很難動心以外,

就連好不容易喜歡一個人,

都會變得小心翼翼,害怕談戀愛。

大概知道感情會開啟自己很多細小的感官和觸覺,喚醒身體里的佔有慾、控制欲和好多私心,還會勾起自己的狹隘和敏感,反而變得更脆弱。

但有些話還是只想說給對方聽,

有些事還是想通過各種方式讓TA知曉。

想盡量在搞懂對方之前,

努力做到不去破壞掉這段關係。

哪怕是在酒精作用之後頭腦不清醒的情況下,

在你非常想要進行心意表明的時候,

都努力忍著,剋制著很多情緒。

那天發了一篇關於刪除朋友圈的文章:

《有些朋友圈是我哭著刪掉的》

很多人都留言說:

關於某個人的朋友圈其實並未刪除,

只是僅對自己可見了。

朋友圈三天、半年許可權剛出來的時候,

我覺得這個功能很讓人費解。

後來看了很多人對這個功能的看法,

自己也試著設置為三天以後,

才越來越覺得這個功能深得很多人的心。

有些狀態想看的人早就看過了,

三天後隱藏過去開始新的生活,

還省去了靠刪狀態來治好強迫症。

有些記憶鎖的那一刻不是忘不了,

只是用來紀念收藏就好。

Chapter3//

之前有人留言和我說:

我一直以為只有自己那麼矯情,後來看文章再看好多人的留言,真的覺得豁然開朗很多。

好像在愛而不得的時候,孤獨的那種心境大多數人都會趨同。

本以為有些傻事啊,

只有自己才這樣做,

甚至自己都會被自己感動,

當後來茶餘飯後閑聊起那些傻x歲月時,

才會哈哈哈地笑著和朋友說:

「 原來你也做過這樣的傻X事兒啊…」

每個人都希望在被愛的時候是個例外,

倘若隻身一人也別覺得太孤獨,

因為不被愛時大家都一樣,你不是例外。

通過設置朋友圈分組來和某個人交流這件小事很特別。

然而,你心裡渴望的往往並不能遂願,很少有人可以等到那個人的點贊或評論,甚至至今那條朋友圈還是和你一樣孤零零,無人問津。

其實想想也沒什麼大不了,那些夜裡情緒泛濫思念作祟發的朋友圈,既避免了對話框里聊天的尷尬,又省了靠表情包支撐的交談。

對方看到最好,看不到的話,也不想把那些話爛在心裡,因為在說出口,寫出來的那一刻,可能答案已經不重要了。

那些借著發朋友圈的名義,實則只是僅對方和自己可見的狀態,都藏了太多的秘密和小情緒。

每個人都有自己最細膩,最柔軟的部分。

我們曾經或許試圖小心翼翼地將它暴露出來,

希望自己的心事能被那個人看懂。

但遺憾的是,那個人看不懂也不想懂,

所以你又默默地把它隱藏起來,

只偶爾自己盯著發獃。

每一條僅自己可見的朋友圈,

都背負著一個難以言說的故事。

不願意拿出來分享,是因為需要給那些故事留一些空間,把它們靜靜地安放在那裡。不必過多驚擾,也不必拿來炫耀,只自己回味就好。

End//

和橙子閑聊時,她說:

現在好友越來越多,認識不認識的人也越來越多,除了發張自己照片需要百里挑一精心修圖以外,似乎很難再隨意宣洩自己的情緒了。

所以現在開心或不開心的情緒,都通通扔在了微博或者其他社交平台。

也許僅對自己可見的狀態,才是最想讓人理解卻又不想讓人知道的矛盾情感所在。

我們怕別人看不懂自己,

又怕別人看穿自己,

時常在這兩者之間搖擺不定。

曾經我們把秘密放在日記本里,

如今我們把秘密放在手機里,

把朋友圈等社交平台演變為自己的樹洞。

我們需要一個單獨的空間,

記錄不長不短的心情,

記住某年某日某個瞬間,

你笑得有多傻,

而我卻看得有多入迷。

記住後來你說「承蒙錯愛」,我道「後會無期」。

朋友圈是本上了鎖的日記,我們咬文嚼字反覆斟酌發了幾句心事,一瞬間的膨脹過去,接踵而來的是自我懷疑:

我是不是太矯情了?還是刪掉比較好。

所有人矯情泛濫的時候都想宣洩,宣洩後的第二天都會討厭前一天矯情的自己。

那些選擇了「僅對自己可見」,「僅對某人可見」的朋友圈,就當是給那個掙扎過、脆弱過、愛過、痛過的自己一個紀念…

公開的朋友圈,是我們無需遮掩的自己;

刪掉的那些,是我們不想面對的自己;

而那些僅自己可見的,則是我們默默珍藏的自己。

這些都提醒著我們:

我們是誰,

我們想記住誰,

我們需要忘記誰,

還有我們最終會成為誰。


推薦閱讀:

TAG: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