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庄夢》閻連科

有的時候我們太容易被一些過於簡單概的括限定住印象,當我們進入其中作簡單的了解後會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有的時候讀書也是如此。

比如大家在講到閻連科的時候,總愛說他是寫了很多禁書的作家;講到《丁庄夢》這部書的最簡單概括就是:關於賣血與艾滋病題材的書。我當然不是想要否定這個觀點,我想討論的事兒是,我不太願意把題材的問題放得太大,以至於我們很可能忽略掉了在這部作品背後最核心的問題。

關於作品核心的問題似乎又拉扯到所謂中心思想的問題,這當然不是要回答課本背後的習題,但是,我想說的是,或許賣血與艾滋病是很重要的題材背景。而故事裡「玲玲和我叔」的愛情,或許是作者最想說的事兒;「我爺」內心責任感的掙扎,或許是作者最想說的事兒。

老話題是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說法,從我的閱讀角度來說,「我叔」和玲玲的愛情確實是最打動我的點,而閻連科老師也確實花了最長的筆墨在講述這段愛情,在得了「熱病」以後二十齣頭的玲玲和「我叔」的愛情,我們可以說是因禍得福嗎?

對於「我叔」而言,這談得上是愛情嗎?或許是又或許不是,從整段愛情的發生來說,「我叔」毫無疑問是主導者,但是,他卻又是懷著活一天,快活一天的心態賊歡著。我不至於否定他的愛情,但是他的愛是自私的,從他和婷婷的「改嫁吧」又求著「我爺」去給婷婷說千萬別讓她改嫁了。

「我叔」是自私主義者,但是,他毫無疑問是愛的,二十齣頭的玲玲是美的,這種青春的美是無抵擋的,就像院子里的春色一般,或許她並不至於有那麼耀眼的美,但是青春畢竟是無敵的,在「我叔」的眼前是無法迴避的聲音。但是儘管如此,他依然沒法做到一起死去的轟轟烈烈。

我覺得「我叔」這個角色太跳躍了,他似乎是每個讀者心裡的某一塊真實體現,他不完美,不轟烈,甚至有些苟且和懦弱,可這就是生活啊,這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啊,哪有那麼多的英雄人物,賊歡也好哇。一個角色能夠讓讀者又愛又恨,這大概就已經成功了一半了。

另一半的成功,玲玲這個角色的塑造就已經足夠撐起來了。玲玲是個二十齣頭的小姑娘,而這個姑娘卻有著似乎是超越年齡的剛毅和勇敢,她在這段感情中她可以說是半推半就的,但是,進入到這段感情中以後,可以說是他對於過往的找補,也可以說是女人對愛情那種超越生命的奮不顧身。

為了那一紙結婚證聽起來太過迂腐了,可是完全在理解的範圍內,因為那是一種象徵,一種承認,有的時候人在心底的那部分執念是超過自己的想像的。還有讓人感動的在於,玲玲在死前那段勇敢,冷水澆身冷卻自己,為的是給「我叔」降溫,閻老師用這種方式結束玲玲,也用這種方式結束「我叔」,我覺得留下非常強的思考空間。

「我叔」和玲玲的這段感情在顧長衛的電影里表現出來,電影的底子基本是人生苦短該愛得勇敢的調子,名字雖說一改再改,但我覺得《最愛》也談不上不好,很在意思。

其實這本書整體的描寫和閻連科其他作品比起來,並不見得有多麼出色,我更喜歡《日光流年》、《受活》這樣具有很豐富整體的作品。

我這樣表達的原因是我覺得,在這部作品當中「我爹」的角色太過配角了,這點在閻連科老師的作品裡我覺得並不常見,甚至是「我爺」這樣的人物有太強的立體感,我覺得是比較遺憾的。

我理解行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作品裡「我叔」和玲玲的情節吸引了作者太多的注意力,甚至閻老師有點收不住的意思,他放了太多的注意力在描述他們兩者的故事,以至於我們幾乎,可以把這部作品抽出來當做愛情故事閱讀。

這不是什麼壞事兒,但是我想表達的是,這種整體情節的安排似乎在閻老師其他作品裡並不常見,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我爹」的形象太過模糊,我不清楚是因為表達的受限,還是原本就如此不豐滿。

最後,就像是我一慣的觀點一樣,放著閻連科老師名字的作品,幾乎無需擔心文本的可讀性,而作為讀者而言,更直接的新一代讀者而言,文本的可讀性幾乎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推薦閱讀:

澳洲例證:充分接受治療HIV不會傳染伴侶
怎樣判斷一個人是否有艾滋病?
HIV艾滋病功能性治癒未來可期
等待那個男孩死去
最美不要夕陽「紅」

TAG:书单 | 阎连科 | 艾滋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