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都在考慮,如果明天被辭退。」
電影快結束的時候,朋友發來鏈接,並附上一句話:
你說,10 年後的我們會不會也這麼慘?
(一)我們都逃不過陣痛期
這個鏈接是一則知乎回答,問題是「如何看待 2017 年 12月 10 日中興通訊 42 歲研發負責人墜樓事件」。
回答獲得了 28K 的點贊,排名第一,大致觀點有三個:
第一,任何行業都符合生命周期理論。
即進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對處於衰退期行業的職場人來說,隨著企業人力需求的下降,自身的危機也與日俱增,例如減薪或被辭退。
第二,衰退期我們都躲不了。
用作者的話來說,就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行業,是能給你高於同齡人兩三倍的起薪,又能給快速上升空間,還氛圍和氣讓你快樂工作到 60 歲的。
第三,如果不及早應對,那麼 40 歲就會非常被動。
因為人到中年,身上被牽制的東西太多,精力已大量分散,學習能力也在減弱。與 20 多歲的年輕人相比,適應性和競爭力也大不如前。
所以,在這背景下,曾經的輝煌將更加凸顯到時的落寞。
那如何及早應對?
(二)「我每天都在考慮明天被辭退。」
這是知乎上另一個回答,感覺他跟朋友 A 很像。
朋友 A 是在一個日記群里認識的。他從工作開始就堅持寫周記,而且寫作方法很特別:
我會把每件事寫成簡歷模樣。
在他看來,不可能會在哪家公司呆一輩子。既然如此,那永遠要為自己的簡歷負責。
因此,他會有意思地去總結每件事的來龍去脈,並轉換成簡歷的表達:
簡歷表達
參與***項目,擔任***,完成了***。
項目重述
1.2017年X月X日,接到項目,開始籌備,完成了……2.2017年X月X日,與***溝通,形成材料……3.2017年X月X日,彙報。
項目提煉
1.遇到的問題:……2.總結的經驗:……
同時,還會在每次項目結束,將涉及的終稿文件,有條理地整理到一起。用他的話來說:
最終實現閉環。
(三)「我跳了三次,第一是為了錢,第二是為了完善自己。」
這是 B 的經歷。
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跳槽改變命運。
為什麼這麼說?
第一,跳槽後薪酬肯定會增加。
以他為例,畢業時年薪為 10 萬,第一次跳後漲到了 20 萬,第二次後是 30 萬,現在已經是 50 萬。
第二,每次跳槽不只是為了錢。
也為了自己專業領域的完善。
因為在一家公司裡面干,當你對一個領域做熟以後,領導最希望的肯定是你繼續深耕這個部分。但對個人來說,繼續如此只是重複勞動,成長就慢了。
每次在選擇新工作時,他的重要考慮因素是,是否可以在既有知識面的基礎上,做一定的延伸。比如從運營,到運營兼部分產品經理的角色。
這樣,三次以後,他在互聯網產品這一塊便有了較完整的履歷。
(四)「上個月我又買了一套房。」
C 穿著普通,夏天的周末經常就是一雙拖鞋走天下,平時吃飯也多是去人均 50 以內的地方。
看起來樸素得要命。
但事實上,他在理財上卻頗有心得,上次跟他交流,他分享了自己和老婆的收入分配:
- 20%:用於日常開銷。
- 20%:放入貨幣基金,用做備用金。
- 60%:投資。
具體投資標的物的選擇上,主要是房產和朋友做的私募基金。
目前,他在廣州、長沙分別有一套房產,上個月在武漢又購置了一套,用的是老媽的名額。
「那你供房不累嗎?」
「物慾不大,開銷也就還好。廣州這邊,兩個人的公積金可以抵一部分,老家的房子家裡人那邊承擔一部分,加上兩套房出租收入,壓力不大。已經和老婆商量好,兩年之內不要孩子,這樣收入大部分都拿來供房和投資。」
聊天的最後,他還補充了一點:
一旦自己手上有足量資產,將來遇到什麼事都不會怕了。
(四)「積累年輕人無法替代的能力。」
D 是一個 HR 。當我跟他交流這件事時,他的態度是:
一定要積累年輕人無法替代的資源和能力。
「要完善自己,沒必要經常跳槽。」
在他看來,在原有崗位上做好以後,只要做到熟練或者升職,便可以擁有一定的自由度。
這時就要主動積累三類能力:
第一類是人際資源。
這包括強化與大領導的溝通,形成信任;也包括與外界資源的互動,形成人脈。
第二類是專業能力。
這包括熟悉自己以前未涉及的領域,積極嘗試;也包括多參與跨部門的協作,完善上下游的知識體系。
第三類是領導力。
這包括如何做好協同,如何做好上傳下達,如何強化自己的溝通表達等等。
而這三類,不是剛畢業的學生能夠快速掌握的。
(五)小結
總結 ABCD 四個人的故事,其實對應的是一個理念和三個具體做法:
一個理念:保持危機感
- 不要因為目前在舒適區,就忘掉可能出現的職場危機。
做法一:提升專業能力
- 不要僅僅局限於目前手上的工作,而應該不斷完善可能涉及到的上下游知識。
- 將做事與總結進行結合,通過回顧經歷、提煉經驗,並將相關的文件梳理,最終完成知識的閉環。
做法二:進行理財管理
- 錢真的很重要,而讓錢保值增值也很重要。
- 在留足部分應急資金的基礎上,有意識地進行理財投資。
- 說實話,手上有錢後,人心會更穩很多。
做法三:培養管理能力
- 既包括對上多溝通,形成信任;
- 也包括對下的管理,培養隊伍;
- 也包括對外的連接,不斷擴充自己的人際網路。
推薦閱讀:
※牙醫的生活規律跟收入怎麼樣?
※如果你只需要結果,活著有什麼意義?
※26歲了 割包皮算不算晚?
※面對艱難的選擇,如何選Yes or No ?(感想 v2017.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