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估 2008 年以來國內經濟政策對於金融行業的影響?
謝邀,不敢說評估,只敢整理一點整體上眾所周知的東西,算是拋磚引玉吧……
要了解國內經濟政策對於金融行業的影響,首先要了解最為重要的幾個數據:GDP、信貸、廣義貨幣M2,加上一個萬人唾罵的CPI。GDP 不用多說,基本就是=就業率=社會穩定=執政黨政權合法性
信貸增量,就是銀行體系向外撒錢的速度廣義貨幣M2,這個就是貨幣當局印錢的成果CPI 全民公敵,不用介紹07年年底的時候:
GDP總量:25.7萬億,年增速13% 信貸總額:26萬億, M2:40萬億08年 增長4.3萬億 增加4億 增加7萬億GDP總量:30萬億, 年增速9% 信貸總額:30萬億, M2:47萬億 ,CPI:5.9%09年 增長4萬億 增加5萬億 增加14萬億GDP總量:34萬億, 年增速9.1% 信貸總額:39萬億, M2:61萬億,CPI:-0.7%
10年 增長5.7萬億 增加9萬億 增加11萬億GDP總量:40萬億 年增速10.3% 信貸總額:47.9萬億 ,M2:72萬億 ,CPI:3.3%11年 增長7萬億 增加8萬億 增加13萬億GDP總量:47萬億 年增速9.2%, 信貸總額:54萬億 M2:85萬億,CPI:5.5%12年: GDP按照8% 4.7萬億 信貸增加按8萬億, M2按增長14% 增加12萬億
GDP總量:50.5萬億 信貸總額 62萬億 M2:97萬億 首先,08年以來的刺激政策,完全改變了銀行業的生態環境。 07年末,金融體系和宏觀經濟比較健康的時候,我們的信貸總額和GDP總額基本持平,M2大概在GDP總量的1.6倍左右。需要指出的是,此前幾年,M2的增量基本也是和GDP增量持平的。隨著08年危機的到來,首先GDP增速從13%銳減至9%,4個百分點的重挫。引出了中央政府4萬億的財政刺激和更為瘋狂的貨幣和信貸投放。09年M2增量14萬億,是GDP增量3.5倍;10年M2增量11萬億,是GDP增量的2倍;11年M2增量13萬億,也接近GDP增量的2倍,今年不出意外的話,也會是GDP增量的2-3倍。而信貸在10年也是如同開了閘的洪水一樣一下翻了快一倍。一直到今天的超過60萬億,這個貸款總額是銀行體系真實風險的最直觀體現,60萬億的貸款總額,一年的利息起碼要有4萬億,差不多相當於全年的GDP增量的一大半,神馬資產質量啥啥的都是浮雲,總量擺在這裡,就是猴子也知道這個債是不可能靠實體經濟增長來還的,那怎麼辦?只有靠政府印錢,繼續投放信貸。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貨幣政策其實已經沒有什麼餘地了,就業、經濟增長神馬的都不論,光銀行體系的現狀就決定印鈔機沒辦法停下來。停不下來的印鈔機在保住了GDP的同時,必然帶來通貨膨脹。而政府應對通脹的手段也使得銀行資產結構和私人的投資形式發生了很大變化。10年14萬億的M2增量直接導致11年全年的CPI達到5.5%的高位。這是接下來另一次政策抽風的直接誘因:2010年11月央行開始揮舞緊縮大棒,7個月的時間裡5次加息,12次上調存款準備金。在凍結對私營部門的信貸同時,把除了地產市場以外的資本市場 狠狠拍死,但是這並沒有減少M2的增長速度,原因就在於銀行把大量本應是新增貸款的資金挪到了表外,通過票據、信用證、信託貸款等方式挪了出去,表現在銀 行的利潤表上就是中間業務收入顯著增長,賣給客戶就叫理財產品。這一輪的擠壓給了信託公司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而與銀行相比,信託所受的監管簡直可以忽略 不計,所以一時各種高收益信託產品大行其道,不少商業銀行也把銷售這些信託產品作為拉攏高端客戶的手段,但是信託這玩意並沒有商業銀行這層保護傘,風險早晚會慢慢暴露出來,弄到最後估計還是政府出來擦屁股。另一個受關注的就是 悲催的民間信貸,銀行一緊縮,國外市場不景氣,民營企業短期資金壓力下只好求助於民間信貸,而國內的民間信貸資金來源大多還是銀行,所以在需求和供給一增 一減下民間利率直接突破天際。而債務人還不起錢,又借不到新債填坑,最終的結果就是連鎖倒下,大批跑路,扔下一堆爛帳讓銀行收尾,所幸整體上說民間信貸的 規模還是有限,不至於給銀行體系帶來太大衝擊。考慮到股市的悲催表現,信託隱含的風險又難以估量,銀行理財收益很低,基金同質化嚴重,金融市場上面找不到好的投資渠道,40萬億的儲蓄窩在銀行體系里,就是顆定時炸彈,一旦通脹失控,引發恐慌性消費,這些錢只要有十分之一砸進消費市場,CPI衝上3位數甚至4位數都一點也不奇怪。
說完信貸市場,回過頭來看看資本市場,股票市場完全可以用悲催兩個字來形容。按照道理,錢印多了,股市應當好才對。像美國一路QE,經濟不好但是股市連創新高。可是中國的股市太爛了,上面已經說過銀行業基本就是指望政府兜底過日子,誰買誰傻缺。而光銀行板塊市值就佔到A股市值四分之一強,這麼一個大秤砣,股市怎麼好的起來。而投資人在經歷了08年慘烈的6100到1600後,基本嚇破膽,缺乏信心,新增資金少得可憐。而創業板中小板在09年10年借著刺激政策的東風火了一把以後也是原型畢露。時至今日,高企的成本和低迷的需求又壓得企業利潤抬不起頭來,今年上半年,工業企業利潤下降11% 你說股市這個故事怎麼編才能讓錢進來? 另一方面,債券市場倒是悄默聲地暗度陳倉,雖然去年在連續加息以及城投債危機的背景下狂跌了一陣,但是從10月份開始,隨著降息降準的來臨走的還是風聲水起。但這其實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刺激政策下,債券市場上發行者增加了,提供了更多的債券品種,而銀行間市場的市場參與者的專業化程度較高,信用估值體系正在逐步形成,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發展。 至於保險市場、小型貸款公司、融資租賃等等,我所知有限,就不亂說了。 本人視野有限,水平粗糙,還望各位多予指點,不勝感激。
推薦閱讀:
※中國的信貸擴張問題……
※你真的看懂《大空頭》了嗎?談談次貸危機的真實始末(下)
※看電影,聊金融(二):《INSIDE JOB》監守自盜
※中國如果發生類似美國2008年的次貸危機,最大可能的誘因會是哪裡?
TAG:金融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