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媚宅的一點簡單的討論

首先是關於媚宅的定義的討論。

媚俗是一種被視為次等的視覺藝術形式,對現存藝術風格欠缺品味地作複製,又或是對已獲廣泛認同的藝術作毫無價值的模仿。這個概念亦有關於任何刻意地在作品中使用被公認為文化象徵的元素然後廉價地大量生產這些非原創的東西。

「媚俗」亦是指那些在美學上有所不足(不論是否傷感、迷人、具戲劇性或創意),在創意上只是通過重複慣例和公式,流於表面地模仿藝術作品的某些藝術種類。傷感的泛濫亦與媚俗有關。

當代對媚俗的定義是帶貶意的,用以描述那些並非創作出來表達自我,而僅是為了迎合商業目的和大眾需求的作品。媚俗一般用作形容那些無重要性而又俗氣、精心計算來討好大眾、被視為造作和空洞,而非真正的藝術的作品。

引自wiki

媚宅的含義可以與之類比,我們只需要把相關概念代換即可。

毫無疑問,這是個貶義詞。並且媚宅應當是以作品為主體進行評判,而非討好觀眾的行為。所以我不認同把所有討好觀眾的行為都叫做媚宅。

接下來我們來討論如何界定媚宅動畫。要界定一部動畫是否是媚宅動畫,主要是看作品究竟是以創作者的自我表達為主體,還是以滿足大眾需求,也就是所謂的討好觀眾為主體。

首先,現在沒有多少完全不討好觀眾的作品。因為動畫不僅是創作者自我表達的手段,同時也是一種商品,是要賣錢的。並且日本動畫的受眾面也比較窄,日本動畫所經歷的OVA時期決定了日本動畫只有討好這群OTAKU才能活得下去。無視觀眾的需求和體驗而自己埋頭做自己想做的,或許會出現優秀的作品,但也必須要做好賣不出去的思想準備。

而剩下大部分的有討好觀眾的行為的作品,大致分為兩類。

一類是為了銷量而適當迎合市場的作品。創作者了解了觀眾的喜好,於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了觀眾會喜歡的要素。這類作品中討好觀眾的要素屬於其附屬品,沒有了這些要素,作品依然成立,亦或者除了這些要素以外作品中有足夠多的創作者的自我表達。

另一類,就是以討好觀眾為主體,把觀眾喜歡的各種要素拼湊起來構成一部作品。這類作品中絕大多數的重要要素都是為了討好觀眾而存在的,如果去掉其中討好觀眾的要素,作品幾乎剩不下什麼有價值的東西。這就屬於媚宅的範疇。

舉實際的例子來對比說明的話,果妹和黃漫老師屬於比較典型的例子。

果妹這部作品的主體是一個關於創作者的群像劇。而作為討好觀眾的要素,果妹裡面登場的女性角色都畫的很可愛很色情,並且有賣肉的場景。但即使這些角色沒有那麼可愛了,與核心內容無關的賣肉場景也去掉了,果妹仍舊可以作為一部普通的群像劇而成立,只是人氣或許不如現在。這個群像劇就是創作者的自我表達。

(有人說果妹的賣肉是有諷刺業界現狀的意思在裡面的,想想其實還是蠻有道理)

而黃漫老師這部作品的主體就是幾位受OTAKU喜愛的色情女主角,每一個角色都是為了討好觀眾而被創造出來的。如果這些角色沒有那麼可愛沒有那麼色情了,那麼整個故事都會顯得枯燥且詭異。這就叫媚宅。

這可能不是伏見司的本意,他最開始或許是有一些不一樣的追求。但是從最終效果來講,他是失敗了的,尤其是從動畫化的角度看的話。他的作品以及他的作品中的人物,都完完全全地淪為了資本家撈錢的道具。

而另一部最近引起爭議的作品,是《調教咖啡廳》。

《調教咖啡廳》的主體,是關於這個咖啡廳的店員的日常,性質上來講接近於《迷糊餐廳》。而它與《迷糊餐廳》的區別,在於其中的店員會在接客時扮演各種各樣的屬性。

這些屬性的確是討好OTAKU的一個要素,但它們並不是主體。如果我們忽視掉《調教咖啡廳》里角色們扮演的各種屬性,它就是個低配版的《迷糊餐廳》。在這部動畫中,我們看到的並非只有她們的屬性,還有她們的真實人格。作品中加入屬性扮演,追求的是她們扮演的屬性和她們的真實人格之間的反差所帶來的喜劇效果。而這個屬性本身,並不是作品的主體。

所以《調教咖啡廳》不屬於媚宅的範疇(有人認為咖啡廳去掉屬性之後內容太少所以也算媚宅,這樣的觀點我不否定)。

以上是關於媚宅定義的比較籠統的討論。

接下來是對於媚宅作品的討論。

首先,動畫的範圍較廣。完全否定媚宅動畫,亦或者是完全否定動畫中的藝術性,都是欠妥的。

媚宅的作品自然有其存在的意義,也有其對應的受眾。比如說黃漫老師的粉絲,他們就是喜歡看可愛的色情的妹妹,他們並不在意劇情如何。對於這些人而言,與其去追求作者的自我表達,還不如像黃漫老師這樣直接把他們喜歡的東西呈現出來,這是快餐式的吃法。這種愛好本身當然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這樣的作品卻有兩個問題:一是會消磨其他創作者的進取心,二是會讓OTAKU這種文化越來越偏向小眾化。這兩個方面是有一定相互重合的部分的。

首先是第一點。

一個動畫愛好者可以喜歡看黃漫老師,但是他心裡要明白,不論黃漫老師的製作水平多麼多麼高,裡面的女孩子多麼多麼可愛,這一類作品的非商業價值,始終是很低的,是創作者不思進取的體現。

可能有人要說,動畫這種東西只要能賺錢就是正義的,不需要管什麼非商業價值。那按照這種邏輯來講的話,所有的動畫大賞都是無意義的,只需要按照每部動畫的收益來排名就可以了,這顯然是荒謬的。遊戲也好,電影也好,這些商業化的東西之所以會設置各種獎項,就是為了不讓創作者失去了純粹的進取心。

人類始終是要追求進步的,不管資本家再怎麼強調商業價值的重要性,動畫這種體裁還是要追求進步的。當動畫業界放棄了進步的時候,它就真的完蛋了。

而動畫的進步,是和受眾密切相關的。因為動畫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燒錢。動畫不像文學作品,即使網文大行其道,優秀的作家還是可以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做動畫是需要很多錢的,並且因為產業還不夠發達,所以賺錢也比較困難。而動畫的這一特性決定了業界的短視。因為大多數情況下,決定做什麼動畫的人,是資本家而不是動畫人。

而如果大部分觀眾都滿足於看媚宅片,業界也會逐漸滿足於做媚宅片。因為認真做動畫不僅費錢費力,風險也高。

這顯然不是一個好現象(當然現在情況還沒有那麼嚴重,也不見得一定會發展成這樣,但這並不是將媚宅完全正當化的理由)。

所以雖然我不否認媚宅動畫可以作為一種消費品而存在於世,但是我也不希望媚宅進入主流的行列,不希望這樣的動畫可以大行其道。如果媚宅的動畫只是小部分人在看的話,如果是一部分動畫愛好者在接觸了各種動畫後自己選擇了看媚宅動畫的話,這只是一種多樣化的體現。

但是連媚宅作都可以如此引人注目的如今,有那麼多人將媚宅動畫看作是天經地義的如今,這是一種不好的預兆。

動畫愛好者的整體的欣賞水平,在下降。

現在國內的動畫愛好者的增長速度很快,新入坑或者即將入坑的人真的很多。大家在強調媚宅的正當性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這樣的言論會對這些人產生怎樣的影響?會讓他們對主流動畫產生怎樣的印象?

「只要有XXX看就行了唄,管那麼多幹什麼」

這種印象的大範圍擴散對於業界的發展是沒有好處的。

創作者創作者,畢竟還是要創作一點屬於自己的東西。

以上是第一點,也就是關於消磨創作者進取心的這一點。

接下來是第二點,也就是OTAKU文化的小眾化。這個問題並不是針對所有的媚宅動畫,而是那些過分滿足OTAKU的剛需的作品,也就是像黃漫老師這樣過分強調軟色情的動畫。

首先,為什麼不能讓OTAKU文化繼續小眾化?因為現在的OTAKU養不起日本動畫業界。現在的日本動畫產業看似風光,但它是畸形的,是建立在對動畫人的壓榨的基礎上才能勉強成立的。這樣的產業,如果不尋求大眾化的道路,反而在小眾化的路上越走越遠,那業界可能就真的??了。

而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日本動畫真的成功實現了大眾化,我們更多會看到的,究竟是《來自深淵》這樣的動畫,還是《黃漫老師》這樣的動畫?

答案應該很清晰。一直被認為是OTAKU的剛需的色情要素,其實是業界大眾化的阻礙。

有人可能要說,就算有黃漫老師這樣的動畫,也不影響業界整體的大眾化,畢竟也有君名這樣成功的例子。然而我想反問你一句:究竟是複製一個君名容易,還是複製一個黃漫老師容易?如果黃漫老師這樣的動畫一再獲得成功,一個短視的投資者,究竟會選擇複製一個君名,還是複製很多個黃漫老師?

這樣的趨勢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了。之前的俺妹的成功已經帶起過一次業界「不要臉化」的風氣,他們開始把在那之前各種需要遮遮掩掩的東西,直接擺到檯面上來跟大家娛樂至死。

——所謂的「OTAKU向」正在和一般的觀眾距離越來越遠

艾蕾:《我的妹妹不可能那麼可愛》是不是真的受到廣大死宅的熱愛?為什麼?

而黃漫老師這部動畫,可以說是業界「不要臉化」的新高度。

OTAKU當然是小眾的,但這並不代表OTAKU的追求就是小眾化,OTAKU就以小眾化為榮。

一個正常人,還是應該追求一點兒正常的東西。

經常有人說我們OTAKU就是怎麼怎麼樣,就是愛看XXX。

OTAKU不應該是這樣的,他們哪有這麼特殊,只不過就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動畫愛好者罷了。

而當大家過分強調媚宅,強調討好OTAKU的正當性的時候,又的確會對部分人產生影響,讓他們認為我們OTAKU就該是這麼沒有底線的,我們OTAKU就該只有這麼點兒追求。

這是一種很不好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也確實在逐步蔓延。

以上是我的愚見,歡迎討論。


更新於(2017/12/16)

看了框子的文章以後又寫了一篇:

關於媚宅的一點簡單的討論(二)

算是對他的觀點的一點反駁吧。


推薦閱讀:

怎麼評價《坂道上的阿波羅》這部動畫?
去年陪你看《你的名字》的人,今年還能陪你一起看《煙花》嗎?
2017年10月輕改掃雷之《奇諾之旅》
女孩與摩托的無盡之旅,再次啟程!

TAG:日本动画 | 动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