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工作原因要離開1.5歲的孩子半年以上,很有負疚感,怎麼辦?

一家都在國外,我失業近一年。這是一份理想公司的理想工作,我沒理由拒絕。(希望大家不要只看賺不賺錢,對我來說是有職業和沒職業,有事業和沒事業的區別)孩子留在父親身邊,還有公公幫忙照料。現實困難是孩子父親目前看來沒可能轉到我所工作的城市上班(他也是很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工作),公公不可能單獨和我住一起帶孩子,家裡其他人由於客觀因素來不了。孩子送幼兒園容易生病,開銷又大(一個月的房租額外支出加上幼兒園費用可達一萬五千人民幣)。全家都認為讓我一個人去上班是最好的做法。但兩地相隔上千公里,無法方便地往返。現實的理由千千萬萬,可我也知道2歲前是孩子建立親密依戀關係的關鍵期,擔心自己的狠心離去給孩子造成深遠的影響。現在能想到的辦法就是每天和他視頻兩次,每次10分鐘(時間長了怕影響視力);每個月趁周末回家一趟。可是仍然會有很深的負疚感。甚至試圖讓自己不那麼內疚也成了一種罪惡。我該怎麼辦?


感謝邀請!

@尹海生 朋友的外國老闆,以及您本人所想到的辦法,我真心的認為很好啊!

關於負罪感這件事,別人還真的很難幫到你,我很認真的一個建議——尋找心理醫生的幫助!

(我是真的很認真的,沒有一點找茬的意思——找心理醫生並不是什麼不好的。)

老太太有兩個女兒,一個是賣雨傘的,一個是買草帽;

每次出太陽,老太太就很擔心賣雨傘的那個女兒,因為出太陽她的生意不好;

每次天下雨,老太太就很擔心賣草帽的那個女兒,因為天下雨她的生意不好。

後來,一個老人家對老太太說:以後出太陽,你就想想賣草帽的那個女兒;以後天下雨,你就想想賣雨傘的那個女兒。

從此,老太太每天都很開心了。

(這一段故事,是接著@尹海生 朋友答案最後一句話寫的。)

除了試著去尋找我們收穫的陽光,很多人在面對家庭和職業的時候,多數情況下都是去做一個儘可能的「平衡」,而沒辦法做到「絕對的平衡」。

去年1月2日,我離開成都到重慶分公司;3月老婆懷孕,4月我回到四川分公司;5月去了四川分公司下的雅安,9月底回到成都;今年有機會總部勾引我,但是我用了各種理由推掉了……

如果我去年一直留在重慶,我約莫猜了一下,去年的收入應該會至少增長50%,最關鍵的,是我現在肯定已經是B類了;如果我今年之前答應了總部的勾引,他是讓我開價,我想,我至少可以在收入和職級上談談「價格」……

我很傳統,看起來,我不是一個事業型的男人。

在我的很多回答中,都可以看到這樣一個觀點:收入絕不是工作最重要的內容,甚至,是最不重要的一項……

昨天在和一位知乎上的朋友聊天,ta問到我的一個選擇是否後悔的時候,我說為什麼要後悔?

之前在忘了在哪個答案上我寫過:避免糾結,糾結多了容易得重大疾病……

來無持、去無悔!

放棄一些東西的時候,那是因為我們為了更多的得到!

放棄暫時的高收入,是為了現在能更多的陪著家人,未來收入是可以掙回來的;

暫時的放棄陪伴家人,是為了給家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和未來,未來能夠更多、更好的享受天倫!

任何選擇,都是很好的選擇!

只是,自己永遠搞明白,自己今天的放棄是為了什麼——別走著走著忘了!

朋友,不好意思,我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說了很多莫名其妙的內容,呵呵,望諒!


謝邀。

在我看來,在養兒防老逐漸失去現實意義的今天,養娃是只計投入不計回報的事,亦可稱天下第一不划算之事。但人不是經濟動物,感情力量之大,可以讓人只計投入不計回報。

離開半年以上而導致的這種心理折磨,首先是一種情感折磨:不僅你的負疚感,還有你情感上的不舍。此種理性與情感衝突上的兩難,今後仍然會有。應該說,合理的理性的選擇,也是情感表達的支撐。人的心愿有多種,可以實現多種心愿,卻只留下一種,也會導致人的心理失衡。在可能條件下,最好的辦法是兼顧。

從你的補充說明中看,其實你每日還可以與孩子視頻,每個周末,哪怕相隔千里,還能做到可以回家和孩子相聚,怕是想飛去飛來,看來新的工作,收入不錯。實在沒什麼了不起。

據我觀察,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是男孩,男子漢的陽剛之氣,是要靠與父親的親近在耳濡目染中形成的,錯過成長階段,會是一個缺失。

但從你的具體情況看,還不導致這一問題。一是時間也就半年,不算太長;二是中間還有相聚的時間,不說一周一次,兩周一次也行啊。一旦回家,其他事就不幹了,天天陪孩子不行嗎;三是,有時讓家人帶孩子去你處,家人順便到你新的工作地方看看玩玩,也是可以的。

我覺得,你的家人的想法是對的,還是不要太為此糾結吧。


謝邀。

不敢說自己是這方面的專家。對於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心理上的互動這方面我是了解的很淺的。只說說自己的想法。

覺得離開孩子會有特別的內疚感可能和您之前一直在家裡帶小孩有關係(由失業一年推測)。因為如果突然從天天24小時見面變成到一天見10分鐘,一周見一天這樣子的情況,肯定會有失落感。1歲半的孩子又尤其黏人。所以心理上會有壓力。小孩子的變化是很大的,如果很長時間不見的話,會錯過許多成長的瞬間。也會覺得遺憾。

但是如果我處於您的情況下,還是會選擇工作。因為,一個人如果生活圈子僅僅圍繞著孩子,也是很危險的事情。對小孩的過度關注於成長同樣不利。而且,如果每周都能夠見面的話,也還算不是特別極端。重要的是如果自己的職業成長做得不好,對孩子以後也不會有好處啊。小的時候覺得家長工作忙不能陪是不好的,但是孩子長大了,會更喜歡有一個事業上很活躍的家長可以幫助他在事業上發展。很多身處同事的小孩子,由於家長工作忙的原因,其實每周能和家長呆一起的時間也就是1天,並沒有聽說帶的不好這樣那樣的消息。


-

我已過世的老丈人說的好,「養娃,就是造孽」。

我們為了自私,把一個生命帶到這世界上來,他降生的那一刻,我們已經對不起他了。他一輩子要經歷多少磨難?要遇見多少辛酸和挫折?強渡多少關卡?要經歷多麼恐怖的生老病死。

事實上,我們早已經對不住他了。

你的負罪感,不應該只在「我要離開孩子一千公里遠,他才一歲半」,這是不對的,你的負罪感,是作為父母,天生帶來的,孩子降生在這世上的那一刻,甚至懷孕開始的那一刻開始,我們已對不起孩子,我們從沒有問孩子的意見,沒有徵得孩子的同意,沒有取得孩子的首肯,是我們自私自利的行徑,就生下了這個孩子。

要照我的意見,為了家庭收入,為了給他更好的將來,遠赴他鄉工作的你,根本是在贖罪呢。

懂我的意思吧?

因為我們,孩子要到世上走這一遭,你現在作的事,不是在傷害他,反而是在彌補我們的錯誤,因為你離家千里萬里,說到底,還是為了給這個家,給這個孩子更好的資源和條件。

毋需負罪,因為我們早已負罪。

到了遠方,就認真工作吧。那才我們的贖罪之道,像我一樣,家在西安,公司在山西,這七八年來,我把2669、2671這兩趟火車給坐美了,一個月兩趟,孩子從國小二年級,變成國中二年級,要我問有無負罪感,我的負罪感產生,通常就是不能回答兒子問題的時候:

「爸爸,你這個禮拜不回家囉?」

「累了,下個禮拜再回吧。」

「爸爸好辛苦,你要保重身體喲。」

每次孩子這樣鼓勵我時,你說我是什麼心情?

我真心對不住我兒子,對不住我的家人,西安的家人,台灣還有老爹老娘呢,離的更遠呀。

因為我在大陸工作,我老娘八十二了,領著個言語不通的印傭,在家獨力照顧八十六的,帕金森症末期的繼父。每次打電話,我媽還那樣鼓勵我。

「不要擔心,你媽我還能幹,你要安心工作,媽媽會給菩薩求,保佑你工作順利。」

面對家人,我唯一的能作的,再無其它,只有拚命努力工作。

不然,我怎能原諒自己呢?

-


不該離開孩子

首先,如果去閱讀一些心理學,華德福兒童教育的資料,你會發現,我們所謂的為了更好的賺錢,給孩子更美好的將來,不是孩子要的。孩子們在他們的童年,要的只是陪伴。而童年決定了將來許多年的生活,缺少了父母從小給予的認同,愛與陪伴,將來孩子要用大學,用戀愛,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去彌補,這個過程塞滿了痛苦,無奈,探尋,掙扎。

再者,賺錢是為了什麼,無非和諧一家人簡簡單單生活。簡單生活,一家人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教育。既然現在有,為何要放棄然後用錢去堆以後的?

再者,孩子的教育,最大的不是你說什麼,是你做什麼,你用自己示範了可以為了賺錢離開最愛的人,可以頂著愧疚做邏輯上對的事情。可是愧疚積累在那裡,終有一天是要反噬的。

而再者,用錢的地方無非是教育,花很多很多錢,把孩子交給不在乎孩子將來的學校去教育(本質上孩子應該由父母來教育,交給學校,然後自己瀟灑,這可是生物界絕無僅有的責任推卸辦法。學校現在的本末倒置,教技能不教生活,不教智慧,我們已經是受害者了,學校是生產線,生產的不是幸福,是零件),孩子將來的幸福真的有保障麼?


你是不是小時候有過什麼經歷影響到現在,才產生這種「負疚感」的?

這種「負疚感」是毫無意思而且有害的。因為即使你決定不去了,也會生出負疚感:「家裡這麼窮,怎麼對得起孩子?"

你們已經找到了積極的辦法,每天視頻兩次,那就更積極地使用這個辦法吧。

我的老闆在中國工作已經4年了,他很愛他的最小的孫女。從那孩子6個月大,他就每天給孫女打越洋電話。從陪著孫女咿咿呀呀到現在,已經4年了。現在他每天給孫女講自己編的童話,就是在電話里講,每次一小時。他們每年能見到兩次,我看那孩子和他很親啊。

多想想今天又收穫了多少陽光,把這種陽光交給自己,也傳遞給孩子。


其實賺錢就是為了給家人帶來安穩....

倒不是說走著半年賺了錢就會失去親情 短暫的割捨難道不是為了美好的明天嗎?


我覺得你要麼就辭職專心帶孩子,要麼就將分離視為一個自然的狀態(要讓孩子感覺到這一點),然後有規律地回去跟孩子團聚。

你這種猶豫的心態和負罪感,對孩子的傷害最大

如果你能放鬆,其實你的選擇餘地會比較大,但從你描述的情況看,你的修鍊並未能提供足夠的能量,能讓你和孩子自然地分離。

所以我的最終意見是:離職,然後專心帶孩子。等你和孩子準備好之後,再考慮事業的事。

我承認我有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嫌疑,但如果你們的生存並不指望你的工資的話,我堅信這樣是最好的選擇。


給你幾個跟孩子增進感情的辦法。

①天天打電話。問問孩子今天做了什麼,也可以給孩子講講您今天的經歷。這樣在於孩子的交流中,不會讓孩子感覺你疏遠了,因為聊的都是每天的日常生活,同時還能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和總結能力。切記,要以與孩子平等的身份,和她交流,這樣更利於她理解您。

對於上班族,這可能聽著有點兒費時費力,不過反過來想想,這也是一种放松身心總結一天生活的一種消遣。

②多照相。經常在您生活工作的過程中,養成照相的習慣,點點滴滴,都讓孩子看到,不要讓她覺得媽媽去了很遙遠的地方,和他的生活完全阻隔開了。讓孩子看到,媽媽每天也在快樂且正常得生活。

還有一些簡單的,比如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就好好陪孩子玩什麼的,大家都懂我就不贅述了。

祝您開心,您的心情,是可以影響到孩子的,所以,面對孩子的時候,淡化這些離別之情啊等等的。

收到的回復:徐慧琳?11:27

您真的是一位早教指導師嗎?

連多大的寶寶能做多大的事情都沒概念,

(一歲半寶寶打電話嗎,問他做什麼他能回答嗎,還平等交流還表達能力總結能力呢,總結他今天學會哦哦啊啊了嗎)

基本功都不紮實,也敢開藥方?

抱歉我眼裡忍不下誤人子弟的沙子,

高調踩了。

我很汗顏得再回復。。

哦。不好意思,我把您的「1.5歲」誤以為成為了要離開孩子「1.5年」這個概念啦,所以才會這麼說。額。好崩潰啊,犯這樣白痴的錯誤。。

在一歲半的孩子,確實媽媽不應該離開這麼久,不過工作需要確實沒辦法的時候,您可以多通過家人,和孩子在電話中講話,內容和上面建議的一樣。目的是讓孩子不要對您的聲音陌生,有視頻更好,可以抵消對您面相的陌生感。還有,可以將自己穿過的衣服,用過一些的被褥,放在孩子身邊,這個也很重要,小孩子辨認生熟人也靠氣味的,特別是爸爸媽媽的氣味尤其敏感。

這樣一來,在感官上能大大彌補您不在孩子身邊產生的影響。

上面的照片一項,同樣適用。


好好工作,您也說了這份工作關係到你的事業和職業道路,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是否一直陪伴在孩子身邊而是讓孩子持續的感覺到你對他的愛,通過每天的視頻,節假日的探望,或者其他的方法是能夠實現的。我不贊同樓上幾位拿蒙氏教育和華福德教育說事的觀點,西爾斯親密育兒法是我的枕邊書,但任何的教育理念都應該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以予運用,盲目推崇某種教育理念,將之視為顛撲不破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是真不可取。

以上是看答案後的吐槽。

現在以我自己的經歷給題主一個參考。我爸爸對我非常地好,為了能陪伴我,90年代初公司送他去國外進修兩年他沒去,後來提升他做華東區領導他也沒去,因為那樣意味著要去別的城市工作,總之他為了好好陪伴我放棄了許許多多的事業上的機會,當年一個系統的同事們如今已是位高權重,爸爸還是安於做一個片區小企業的廠長,拿很普通的工資,他說他感覺無愧於我,我也確實因為爸爸的愛而感覺幸福,但是走入社會後我的路走的就比他那些同事的孩子走的艱辛,而我也常為自己沒有辦法讓爸爸享受更好的物質生活而愧疚,就是一種他付出那麼多,我能給的卻這麼少的一種內疚。如果爸爸沒有為我犧牲那麼多,只是少一些陪伴我的日子,去追求他事業上的成就,只要讓我感受到他的愛,那今天大家都會更舒坦。

我如今有了自己的寶寶,雖然巴不得時刻和她在一起,但我相信藉由自己的職業生涯以及由此帶來的穩定收入是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孩子會為你的事業成就而驕傲的。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錯過了,就再也不能回去了,要是我,就算再高的年薪,再好的發展,都比不上寶寶和我在一起的每一分鐘。


推薦閱讀:

對於不喜歡的工作,你還可以做點什麼?
謙虛並不會使人進步

TAG:心理學 | 育兒 | 職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