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為什麼會猝死?避免馬拉松猝死的必看指南
在之前小編就寫過關於馬拉松猝死的案例,近期的11月26日,上海長寧半程馬拉松賽清晨鳴槍開跑。賽後,一位參賽選手在終點前突然倒地,現場醫護人員隨即對該男子進行救治。經兩次AED和一次腎上腺素都沒反應,搶救無效死亡。
馬拉松猝死並不是個案,據統計,在近兩年的中國馬拉松已經達20多人猝死現狀。另一項數據則顯示,馬拉松比賽中選手猝死的概率為每10萬人中0.8人。而據國際體育組織統計,平均每5萬名馬拉松長跑者中會有一人死於心臟病突發(包括賽後24小時內的猝死者),很大一部分之在「最後的4公里」處發生意外。
為什麼馬拉松跑著跑著會突然死了?並且為什麼是最後的4公里處?
據醫學專家的研究,跑馬拉松死亡,並不能簡單用體質問題總結。馬拉松猝死個案中,大多數人都是因為心臟病發死亡。運動性心臟猝死的發病機制可能是:人體在進行緊張激烈的運動時,體內代謝速率加快,心肌需氧量增加,此時易出現心肌缺血缺氧,缺血若超過半小時,有可能發生心肌缺血壞死,直接導致心臟驟停,從而使運動者發生猝死。
比如:一般半馬跑者在跑前10-12公里時,身體還不會有太強烈的反應,甚至跑的速度會比較快,但15公里過後身體會感覺到疲勞,有些人會出現抽筋的癥狀進而放慢速度,而全馬跑友的身體極限一般出現在30公里之後,一般最後5公里,觀眾加油聲比較熱鬧,選手會加速衝刺,此時瞬間心率增加50次,心臟的供氧和耗氧系統平衡突然之間被打破,極容易發生心臟驟停的情況。
高溫、低溫及高濕度等,都易誘發運動性猝死。另外,喝水過多導致血鈉過少也可能是致死原因。業內人常用「逆效果」來形容馬拉松中猝死的個案,即通常對人有益的事情,如果過量,就會產生相反的效果。2010年蒙特利爾的加拿大心血管峰會上公布過一項研究數據表明,雖然經常鍛煉能降低30-50%的心血管病風險,然而如果是馬拉松,心血管病發的危險會提高7倍。研究者發現,在馬拉松途中心臟過半數部位都會因為血液流動下降和炎症介質增加而停止活動,這種暫時性的心臟受損現象,可能是造成猝死的原因之一。
大部分馬拉松猝死事件,基本上是參加半程的選手,原因可以理解為:跑者在個人意識以及對身體的掌握度上還是不夠,而半馬選手對馬拉松的困難程度準備有所不足,杭馬的2.2萬份心臟體檢報告中發現2名報名者患主動脈夾層動脈瘤,這種情況一旦參賽,倒下的概率是99%,而且很難救回,另外還有22人有肺動脈高壓以及200多名左心室問題……切不可以為平時心臟沒問題就是健康的
採訪了幾位半程馬拉松愛好者,無一例外,沒人特意去做過心臟檢查,基本都是毛估估覺得自己身體挺好,也沒有心臟病家族史就不當回事。不過他們也都強調,參加半馬前都有一定的訓練量作為基礎,會根據心裡預估成績去沖一衝,可是不會罔顧身體反應。
怎樣跑馬拉松才不容易猝死?
1、了解自己的身體。參加馬拉松必須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體檢過關且沒有既往病史。(一定要體檢,生命高於一切)
2、在賽前一兩天就應該多吃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富含維生素無機鹽的食物,避免油炸或含油較多的食物。比賽中如果單純補水會致體溫升高,甚至出現「水中毒」,最好喝電解質飲料,除含各類礦物質和糖分外,還能矯正口味及補充能量。
3、賽前要做充分的熱身活動,最好達到1個小時左右在比賽途中如果身體感到不適時應立即終止比賽,接受醫療救治。
即使很多經常跑步的人,也不代表就肯定能遠離猝死,多數心臟病發事前都毫無徵兆,但這種危險不應改變健康生活的模式。美國心臟學家保羅·湯普森博士說:「如果你希望長壽健康,你應該每天做一小時中等強度鍛煉;如果你的目標只是未來幾個小時沒事,你可以去睡覺。」馬拉松愛好者只要量力而行,長跑之前充分熱身,還是可以避免在跑步過程中出現傷情的。
科學跑步尤為重要,注重跑步的每個細節,更多跑步乾貨,就來跑團邦,助你健康暢跑。
推薦閱讀:
※2017,中國百公里越野賽大爆發!你什麼時候出發?
※訪談 | 「跑鞋之王」亞瑟士ASICS的松下直樹部長與我們談了些賽事贊助等方面的內幕
※惠濟迷你馬拉松,我們也來酷一下
※柏林,永遠有顆破紀錄的心
TAG:马拉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