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和觀音慈眉善目,為什麼十八羅漢卻是面目猙獰的?


夜深人靜入古墓 見佛像 雖慈眉善目 看到的人也會感覺可恐

大年夜鞭炮齊響 見門神 雖面目猙獰 看到的人也會感覺喜慶

無它 觀者心動而已


金剛怒目,菩薩低眉。

金剛和羅漢顯現憤怒相以降服外道


其實歷史上,真正的只有十六羅漢,而不是十八羅漢~

十八羅漢是佛教傳說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羅漢在原始佛教中的意思是覺者,和佛一樣,覺悟了,但是佛有教化眾生的責任,而羅漢則沒有教化眾生的責任。據說,十八羅漢均為釋迦牟尼的得道弟子,在佛涅槃後,曾讓阿羅漢們永住間,濟度眾生。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其實原本並沒有十八羅漢,只有十六羅漢,分別為賓度羅跋惰、迦諾迦伐蹉、迦諾迦跋厘惰、蘇頻陀、諾詎羅、跋陀羅、迦里迦、伐羅弗多羅、戊博迦、半托迦、羅怙羅、那迦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荼半托迦十六位尊者。那為何後來變成了十八羅漢?那兩位到底是什麼羅漢呢?

在我國歷史上,也曾經流行過十六羅漢,但那已經是唐代的事情了,後來到了唐末,不知怎麼的就開始出現十八羅漢,到宋代時,則已經盛行十八羅漢了。關於十六羅漢為何會變成了十八羅漢,人們猜測這可能與中國文化中對十八的傳統偏好有關。

關於後來補上的兩位羅漢,可謂眾說紛紜,說法不一。據宋朝《蘇軾文集》卷二二《白海南歸,過清遠峽寶林寺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阿羅漢》記載,十八羅漢是《法住記》中的十六羅漢外加第十七尊羅漢「慶友尊者」(實為《法住記》的作者),第十八尊羅漢「賓頭羅尊者」(為第一尊羅漢的異名)。

而在影視題材裡面,為大家熟知的降龍、伏虎羅漢,則是在清朝的時候增加的,清·梁章鉅《浪跡續談》卷七中記載,雲清高宗集中有唐貫體十八羅漢贊,乃於十六羅漢外另加降龍、伏虎二尊者,一為戛沙鴉巴尊者,一為納達密答喇尊者,而這兩位尊者被加上去的原因,據說是因為他們神通廣大、法力高強。

而西藏所傳的十八羅漢則是在十六羅漢之外加上佛母摩耶夫人及彌勒佛。

其實十六羅漢在我國也是唐代之後才開始流行,原因很簡單,他們的生平資料很少,而且現存最早記載所有十六羅漢名字的漢譯佛典是由唐代高僧玄奘所譯《大阿羅漢難提密多羅所說法住記》,難提密多羅是梵語音譯,意譯為「慶友」之意。

在《法住記》譯出以後,十六羅漢漸漸開始受到佛教徒的普遍崇奉,但又因《法住記》中並沒有對十六羅漢的的相貌進行過具體的描述,沒有具體的形象,那佛教徒要對著什麼供奉啊?現在的羅漢形象又是如何得來的呢?

那是造像者根據佛教常識,再以現實生活中的僧人形象為基礎,進行藝術創作,最後便塑造出了我們現在所見的清奇古怪羅漢形象。這些造像一出,羅漢們的形象算是基本定型了,並逐漸流行起來。

關於十六羅漢的圖像,最早記載的是《宣和畫譜》,乃後梁張僧繇畫的一幅十六羅漢像;而十六羅漢的雕刻,最早的則是杭州煙霞洞吳越國吳延爽發願造的十六羅漢圓雕坐像。到現今,蘇州用直保聖寺、山東長清靈嚴寺仍然保存有北宋塑造的羅漢像。

十六位羅漢分別是什麼羅漢,對於他們有沒有什麼神奇的傳說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1、坐鹿羅漢——賓度羅跋羅墮閣尊者,此尊者端坐於神鹿上,神情十分泰然自若。

2、歡喜羅漢——迦諾迦代蹉尊者,據說此尊者揚手歡慶是因為妖魔除盡、玉宇澄清,從而心花怒放。

3、舉缽羅漢——諾迦跋哩陀尊者,據說,此尊者原是一位化緣和尚,但他化緣的方法尤其與眾不同,高舉鐵缽向人乞食,其成道後,世人便稱其為「舉缽羅漢」。

 

4、托塔羅漢——蘇頻陀尊者,據說,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前,中國是沒有塔的,塔,是取梵文「塔婆」一詞的第一音而製成的中國字。佛教中的塔,是載佛骨的東西,後來也成為佛的象徵。因為蘇頻陀是佛祖最後一名弟子,為了紀念佛祖,他特地把塔隨身攜帶,作為佛祖常在之意。

5、靜坐羅漢——諾距羅尊者,諾距羅可譯作大力士,據說這位羅漢曾是一位戰士,力大無比,後出家修成正果。

6、過江羅漢——跋陀羅尊者,傳說此尊者曾身負經卷,不計萬里,跋山涉水,東渡傳經,以普渡眾生,因此稱其為過江羅漢。

7、騎象羅漢——迦理迦尊者,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騎象人之意。在佛教里,象是佛法的象徵。據傳,迦理迦本是一位馴象師,出家修行後而成正果,故名騎象羅漢。

8、笑獅羅漢——伐闍羅弗多羅,據說,此尊者從未殺生,一直廣績善緣,一生無病無痛,獲得了五種不死的福力,人們又稱他為「金剛子」。

9、開心羅漢——戍博迦尊者,據說,這位尊者乃中天蘭國王之太子,國王立他為儲君後,他的弟心有不甘,欲作亂謀反,見此,他和弟弟說自己不做皇帝,要去出家,把儲君之位讓給了弟弟。其弟弟不信,他便說道:「我的心中只有佛,你不信,看看吧!」他打開衣服後,弟弟看見他的心中果然有一佛,因此相信他所說,不再作亂。

10、探手羅漢——半托迦尊者,據說,他被稱為探手羅漢,乃因他打坐時常用半迦坐法,也就是一腿架於另一腿上的單盤膝法,打坐完畢後習慣將雙手高高舉起,並長呼一口氣。

11、沉思羅漢——羅怙羅尊者,其實羅怙羅多本是印度一種星宿的名字,古印度認為日食月宜是由一顆能蔽日月的星所造成,而羅怙羅多本就是那顆能蔽日月的星。這位羅漢出世時,正好遇上了月食,故取名羅怙羅多。

12、挖耳羅漢——那迦犀那尊者,我們常聽說出家要六根清凈,耳根清凈則是其中之一,意思是不能聽各種淫邪聲音,更不可聽別人的秘密。此尊者論耳根最到家,故取挖耳之形,以凸顯其耳根清凈。

13、布袋羅漢——因揭陀尊者,布袋羅漢的布袋,原是載蛇的袋,據說此尊者曾是印度的一位捉蛇人,他捉蛇可不是為了賣錢或者是吃的,而是為了避免行人被蛇咬。那些蛇被拔去毒牙後,就放生於深山了。

14、芭蕉羅漢——伐那婆斯尊者,伐那婆期梵文為雨的意思。據說其出生時,雨下得正大,後院的芭蕉樹被大雨打得嘩嘩作響,因此取名為雨。也有傳說是因其在芭蕉樹下修鍊得道的,所以稱為芭蕉羅漢。

15、長眉羅漢——阿氏多尊者,據說,此尊者生下來就有兩條長長的白眉毛,後有人知道了之後,對他的父親說道:「佛祖釋迦牟尼也有兩條長眉,你的兒子有長眉,是佛相。」後父親便送其出家,修成正果。

16、看門羅漢——注茶半托迦尊者,看門羅漢手中握著一支禪杖,警覺地凝視四周,勇熾邪魔。


也不是都怒目的嘛…看淵源咯~


如密宗忿怒金剛的外表看起來很恐怖、很粗暴、很兇惡,但這種兇惡的真正意義,不是針對任何眾生,而是針對煩惱、執著,不是要降伏別的東西,而是要降伏煩惱。


金剛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正常啊,金剛怒目,菩薩垂眉,對好言軟語就能調化的眾生就用調柔的方式度化,對吃硬不吃軟的眾生就要用憤怒的方式度化。

和人一樣,有的人你好好說道理是不聽的,非要揍一頓或是給個下馬威,他才好好聽。

不同眾生用不同方式度化,僅此而已。


據說是他們各自入定時的樣子。寓意是,入定不拘泥於形態與時間,也就是說,不必執著於外相,也許你正摳腳丫的時候,就入定了:表達了不追求而得的意思。寺廟的造像和寺廟的結構,跟佛的教法或有關係。比如,一進大門,兩側造像就很「猙獰」(其實是很威力),或許是為激發人們的金剛勇猛心。佛的造像高大慈悲,是為了給人們一個機會,「拜佛禮汝」,跪拜佛像,而生起尊敬心。羅漢像,其實有些還很慈善哪,不是個個都「猙獰」。以上都是個人的理解,沒有什麼根據,姑且聽聽而已。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佛門中常說有怒目金剛的菩薩,也有慈眉善目的菩薩,這樣的說法,即與下述典故有關。

隋朝時,史部侍郎薛道衡有一天到鐘山開善寺參訪。偌大的寺院里一片寧靜,寺中每個出家人都善盡本份,各得其所。有的在林蔭下經行,有的在禪堂中打坐,有的則勤於執務,個個舉止安詳,神態自在。薛道衡仔細觀察寺中的一景一物,好似身處人間凈土。

這時,正巧一位小沙彌從大殿向庭院走來,薛道衡突然動念頭想考考這位小沙彌,於是趨前問他:「金剛為何怒目?菩薩為何低眉?」小沙彌雖小,卻不假思索立即回答:「金剛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此話一出,薛道衡一臉錯愕,驚訝於小沙彌的才思敏捷。

此後,「金剛怒目、菩薩低眉」成為大眾所熟識的用語。佛典中所說的「金剛」是佛菩薩的侍從力士,因手持金剛杵而得名;「菩薩」是努力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人。

「怒目金剛」是形容人的威勢、面目凶暴,以降伏誅滅惡人;「低眉菩薩」是形容人的面貌態度慈祥,以愛攝護他人。兩者形相、作法雖有差異,但都是為了幫助別人而有的方便作法。

一般人都以為怒目金剛是惡人,低眉菩薩才是慈悲的好人,其實這兩者所展現的不同外相,正是「因材施教」、「觀機逗教」,都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世間的眾生中,每個人的資質不一,根機有異,有人不得不角色扮演一番,有時怒目金剛相向,有時慈眉善目以對,開發我們的覺性。而這無非都是出自於一片真誠的悲心,希望幫助對方有所成就。

因此了解「金剛怒目」、「菩薩低眉」的意義後,在生活中或工作上偶爾碰到別人現怒目金剛相時,在未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之前,請千萬先別走避或拒斥。

若僅接受低眉善目的菩薩,而拒絕金剛的怒目相向,你一定失去更多學習的機會。慈眉善目的菩薩是菩薩,怒目金剛何嘗不是是慈悲無量的菩薩?


慈悲相是般若智慧,憤怒相是勇猛精進,只為寓法於世人而現種種法相。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能見諸相非相,既見如來。


一個是巴掌,

一個是甜棗。


 舉缽羅漢

  原是一位化緣和尚。他化緣的方法與眾不同,是高舉鐵缽向人乞食,成道後,世人稱其為「舉缽羅漢」。


領導和顏悅色,保安提拳就打,做思想工作可以解決當然和顏悅色,心向組織肯定也不能嚇唬群眾。但要是不服還要搞事情,天天惦記弄個大新聞,那就打到你服。分工不同,就是辣么簡單。


漢傳的造像習慣而已,其實反過來會更好一點


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大概類似於

皇帝是好的,心地仁慈!

壞事都是下面那幫貪官污吏乾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帝釋天不明確告知人類是否存在轉世輪迴?
抄什麼經可以去除貪念?
佛道講究「輪迴」輪迴之後的人是會轉生到曾經存在的世界 還是投生其他的世界?

TAG:佛教 | 佛像 | 學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