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一生成敗的態度是什麼? | ?「余莉開講」第12講上
- 天道,就是過分的要受到制裁,而不足的要受到補益。
- 柔弱並不是軟弱,而是可以包容萬物而不爭。
- 不因為擁有了地位和財富、學問而改變他的謙虛,這樣就可以善始善終。
《群書治要 周易》:「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天道虧盈而益謙』,這個天道,我們可以從自然界的現象來觀察,「虧盈而益謙」,到十五的時候是滿月,滿月完了之後,它就開始虧損,一天一天地的減少。正是古人他明白觀察了這一個道理,所以他教導人要謙卑退讓、要舍財不貪。
所以天道它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就是過分的要受到制裁,而不足的要受到補益,這就是老子所說的天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的規律。老子他把這一個規律運用得淋漓盡致。他說「我有三寶」,什麼是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他把「處柔守慈」做作為自己的處世原則。這都是從觀察天道的規律提出的為人處世的道理。
『地道變盈而流謙』,地道的法則就是改變盈滿的,而充實謙虛的。地,我們在大地上同樣地的注水,水自然流向那個潮濕的、低洼的地方。中國人有一句話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為什麼大海能容納百川?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謙卑處下,它處在最低的地方,所以這個河流都自然地的流向它。
在《老子》中也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這個水有一個特點,它善於利益萬物,給萬物帶來好處,但是它從來沒有從萬物那裡要求什麼,不求回報;而且它與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從來沒有向外界、向對方要求、索取什麼。最重要的就是「處眾人之所惡」,一般人都是喜歡高高在上的,但是水卻不同,它是處在眾人所不願意處的、所厭惡處的地方,就是它非常的非常地卑下。「故幾於道」,所以它和道就相近了。道在低處,一個人只有謙卑下來,他才能夠得道,才能夠和明德相應。
『鬼神害盈而福謙』,鬼神危害驕傲自滿的,而施福給謙虛的。
『人道惡盈而好謙』,人與人相處,自自然然地的就是厭惡自滿的人、驕傲的人,而喜歡謙虛的人。特別是作做為領導者要能夠成就一個事業,必須能夠感召很多德才兼備的人來到一起。
怎麼樣才能夠感召德才兼備的人?那就是他自己必須能夠謙卑有禮,「禮賢下士」。
《群書治要.文子》上就說:「能成霸王者,必得勝者也。能勝敵者,必強者也。能強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者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能自得者,必柔弱者也。」
能夠成就霸王、能夠成就霸業或者王業的人,一定是得勝之人;而能夠戰勝敵人的人,一定是強者、強大的人;而能夠強大的人,他一定懂得用眾人的力量;能夠用眾人力量的人,一定是能夠深得人心的人;而能夠得人心的人,一定是自得的人。什麼是自得的人?就是《大學》上所說的,能夠「明明德」的人。謙虛是我們的性德,是我們本性之中原有的,如果一個人傲慢了,就把自己的明德給障住了。所以能夠「自得者,必柔弱者也」,能夠自得的人,一定是把謙卑柔弱做為作為根本的修養。這裡邊的柔弱並不是軟弱,而是可以包容萬物而不爭,最終達到的是什麼?「弱之勝強,柔之勝剛」的效果。你看水至柔,但是它動也剛,滴水可以穿石。雖然它很柔弱,但是可以勝剛強。當然這個勝,它自己沒有這個勝的念頭,是它自自然然地的達到了這個效果,能夠為人所服,信服它。
『謙尊而光』。這個「尊」就是位處於尊貴的地位。當他能夠處在尊貴的位置,但仍然能夠謙虛處下,他的德行之光,他的德風就自自然然地的影響到他身邊的人,甚至影響到遠方。一個人處在高位的時候,如果沒有受到聖賢教誨、沒有良好的引導,往往就會自視甚高、恃寵而驕。
《文子》上說:「生而貴者驕,生而富者奢。故富貴不以明道自鑒,而能無為非者寡矣。」
一個人生來就處在高貴的位置上,往往容易驕慢;一個人生來就處於富貴之家,富裕的家庭,很有錢,花錢就大手大腳。因為習勞知感恩,他沒有經過勤勞就有很多的錢,不知道這個錢來之不易,所以花錢如流水,也不知道珍惜。所以「富貴不以明道自鑒」,如果一個人生來就有錢、有權,但是沒有學道,沒有按照古聖先賢的教誨去做、去修養自己,「而能無為非者寡矣」,能夠不做錯事的,這樣的人是很少很少的。這告訴我們「人不學,不知道。人不學,不知義」,學習聖賢經典,向古聖先賢來求道,對我們的人生至關重要。
『卑而不可逾』。縱使他的地位卑下,就是他沒有高官,沒有出仕做官,但是卻不可逾。什麼不可逾越?他的德行不可逾越,他的德行可以教化一方。就像我們所講的孔老夫子,他沒有富貴的地位、權勢、財富,但是他被稱為「素王」。為什麼?就是他的德行不僅僅影響了他當時代的人,三千弟子、七十二個賢人,而且影響了世世代代的中國人;不僅僅影響到中國人,現在還影響到外國。你看這個孔子學院,世界各地都建立,為的是什麼?為的是希望學習孔老夫子的風範。所以這個就是告訴我們,孔老夫子雖然他沒有身居高位,但是他的德風卻是不可逾越,他的道德學問是不可逾越的。
『君子之終也』。君子能夠自始至終都保持謙卑的修養,不會因為他擁有了地位和財富、學問而改變他的謙虛,這樣就可以善始善終。什麼讓一個君子能夠保持善始善終?就是因為他有謙虛的品德。謙虛確實可以給人帶來吉祥、亨通。
《群書治要 尚書》:「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惟德動天』,只有德行能夠感通天地。『無遠弗屆』,這個「屆」就是至、到的意思。不管多遠的地方都會被感動,進而來歸附、歸順,或者是來求道、來求學。『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這個「時」通「是」,就是這、此的意思。自滿會招來損失,謙虛會得到益處,這是自然而然的規律。
我們在歷史上可以看到「惟德動天,無遠弗屆」的例子,譬如說在《說苑》上就記載:「周公攝天子位七年,布衣之士,執贄而所師見者十人,所友見者十二人,窮巷白屋所先見者四十九人,進善者百人,教士者千人,官朝者萬人。當此之時,誠使周公驕而且吝,則天下賢士至者寡矣。苟有至者,則心貪而尸祿者也。尸祿之臣,不能存君也。」
這個故事講道,周公代理天子之政、天子之位七年。在這七年之中,他以拜師之禮所求見的人有十個;執贄,這個贄就是禮物的意思。「所友見者十二人」,就是以朋友的禮節去求見的人,有十二個人;「窮巷白屋所先見者四十九人」,就是那些貧寒之士,可以優先見到周公的,有四十九個人;「進善者百人」,周公所舉薦賢良的、德才兼備的人,有上百人之多;「教士者千人」,士就是讀書人,他所教導的讀書人有上千人;「官朝者萬人」,就是使那些朝拜的人給他們封官,這樣的人有上萬人之多。
「當此之時,誠使周公驕而且吝,則天下賢士至者寡矣。」,如果在周公攝天子之位的時候,他代理天子處理朝政的時候,假使他又驕慢、又吝嗇,天下賢德之士來求見他的人,就會很少很少了。即使有來的,「則心貪而尸祿者也」,也是有貪心的或者是尸位素餐之人。「不能存君也」,有貪心的人和尸位素餐之人,是不能夠幫助君主治理天下的,是不能夠使君主長存的。
這個故事就是告訴我們,周公他雖然身處高位,但是對於有德行的人,他仍然是非常的非常地謙虛禮敬,只有這種謙虛禮敬、禮賢下士的態度,才感召了這麼多的人才來到自己的身邊,而且是不遺餘力的幫助他。
【第十二講 謙德之效(上)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你與bigbang的故事有哪些,bigbang對你有哪些影響?
※窮爸爸,富爸爸,誰的壓力更大?
※千萬別問我,為什麼抑鬱症這麼難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