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成精?一部不可不看的國產經典動畫神作

雖說建國之後不可成精,但是這部創作於1984年的老動畫裡面蹦躂的主角卻是曾經被我們寫下的那一個又一個漢字。

這部出自阿達之手的短篇動畫,雖然不及《三個和尚》《哪吒鬧海》那麼為人所知,但卻在豆瓣1181人進行評分,最後評分為8.8分。

而且,在三十多年前,它還斬獲了一項國際大獎。

是的,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

《三十六個字》

這不是語文課,不會讓各位拿出小本本開始練字的

動畫片《三十六個字》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於1984年推出的一部動畫教育片。以父親教兒子識字的視角,用象形文字串成一個故事來進行文字學習的故事。該片曾獲南斯拉夫第七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教育片獎,之後在全國兩千多家各級電視台同步播放,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雖然是個動畫的教育短片,但是裡面卻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細看的。

靜止的父子與運動的漢字

動畫一開始就是一個父親的背影,鏡頭在慢慢地推近,父親忽然側過臉看著身旁,兒子忽然就出現了。整個畫面與畫面之間並沒有連續的過渡,看著像是看圖說話的小劇場。

就是這樣彷彿掉幀了的慢鏡頭

而後父親為了教兒子識字,開始在紙上一邊寫字,一邊給兒子解釋字的來源。現在我們使用的漢字是經過隸定簡化之後的模樣,而漢字目前已知最早的具有成熟體系的文字形式是甲骨文,然後緊接著便出現了金文和小篆。

動畫中父子倆寫的正是這些較為早期的文字。

(動畫里是甲骨文、金文和篆書混用的~)

父親一開始寫了「日」、「山」、以及「水」。

原本只是平面上的幾個字,但是忽然紙上的景物忽然有了色彩,而水也開始流動起來了。

緊接著,父親開始寫「木」,兒子在父親的書寫過程中明白了「林」的來源。

接著,父親寫了「鳥」,筆鋒剛收,這兩隻可愛的小鳥便開始歡快地飛起來了,飛向了剛才寫下的樹林。

緊接著「象」出現了,它走去了剛才寫下的水邊,吸了一鼻子水灑向了空中。

在教習完「草」和「田」之後,父親寫出了「馬」和「夫」並建議兒子用這些象形字編一個故事。

馬這裡用的是小篆

於是,動畫的主體故事便開始了。篇幅不長,下面各位可以盡情來觀賞一下。

https://www.zhihu.com/video/923521975224254464

在動畫裡面,冒險的是「夫」,與「夫」互動的也是那被寫下的一個又一個字。相比於像是定格於照片上的父子倆,這部動畫裡面最有生命力的反而是這些紙上的象形字們。

在教學漢字之外,這部動畫更多地展現齣動畫這一媒介的魅力。動畫就是要讓紙上畫出來的事物獲得生命,而這三十六個字在這裡確實獲得了生命,以及屬於各自的最獨一無二的經歷。

在現實與虛擬之間

動畫中的漢字都是象形字,而象形字正是描摹現實事物而產生的。於是,這些早期的象形文字就處於一種非常微妙的地位。同時,單個文字是對應著某個特定的讀音的,是有特定意義的,這又與我們平時所畫的圖畫有著本質的區別了。

因而這些象形字既是物本身,又是一個符號。

小篆的「馬」與甲骨文的「夫」

所以,在這部動畫裡面,這些作為主角的象形字們,指向的即是實際的事物,但它們對於我們來說又是一些有意義的符號。

這種效果只有象形文字才能做到,而這種奇妙的體驗也只有使用這種文字的人才能體會到。

我們可以做個假設。

假設我們用拉丁文字做一個類型的動畫,應該如何在man和男人之間建立圖像的聯繫?又如何在elephant和象之間建立起聯想呢?

「夫」與「象」

對這部動畫,黃沂海先生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三十六個字》由篆體漢字的形式美,傳達出筆觸間的抽象美,揭示了一個民族深遠的文化源頭,一筆一畫里埋伏著厚重的審美追求

文字既是寫實的,但同時它又是言虛的。這虛實之間傳達的是導演的匠心與誠意。

而動畫中更能體現現實與虛擬的關係的是,故事裡的創作者對於文字們的歷險故事的介入。

「夫」的歷險是創作者安排的,但是在這個歷險的過程中,創作者不僅僅是創作了故事,而且也是故事的參與者。當現實的人類的手為紙上的「夫」提供工具與幫助的時候,現實和虛擬的界限開始模糊了。

這樣的效果當然不僅僅只有動畫才可以做到,但是在這部動畫短片里這種嘗試卻格外有趣。

關於導演阿達的二三事

阿達本名徐景達,上海閑話裡頭,叫阿什麼的比較普遍,讀書辰光大家就這麼叫了,他也覺得蠻好,就用「阿達」當筆名了。

阿達是那個年代的傳奇。

上面的照片是阿達(中)到前南斯拉夫參加薩格勒布國際電影節與國際同行的交流

他的好幾部動畫《三個和尚》、《蝴蝶泉》、《三十六個字》等都在國際上獲得了獎項。他研發的「水墨動畫影片製作工藝」,還在1987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授予的國家發明二等獎。此外,他懂樂器,還擅長運動。當真是多才多藝,頭腦發達。

關於阿達的生平逸事,可以從顧子易先生的一篇文章中窺見一二。

在《三個和尚》獲「金雞獎、百花獎」之後,阿達導演特意自發組織了在「文藝會堂」(延安路200號)《三》攝製組的獲獎茶話會討論。會上大家暢所欲言氣氛非常熱烈活躍。

阿達導演首先高興地說:「評委們一致全票通過了《三個和尚》獲得獎項,這說明了短小的動畫片同樣可以與電影大片獲得一樣的獎項。」又說:「人的腦袋裡有許多抽屜可以在抽屜里分類放入你所需要的東西,等需要用的時候就可以隨時拿出來使用。這也叫做厚積薄發你只要能夠發出薄薄的一層你自己的東西。」還說「每一個藝術作品可以有各種不同的表現方式,選擇哪一種表現方式就是導演需要做的事。」

《三個和尚》

阿達導演的這些話對現在的我們也是非常有啟發的。但需要做到阿達所說的那個境界,不僅僅需要長久的積累,還需要時刻保持著對生活細節的觀察。而當做到了這些之後,我們筆下的世界便可以渾然天成了。

而顧子易先生也寫到他去阿達家時的所見所聞。

阿達還特意帶著我們看了他在房外走廊旁樓梯下房門內的一個奇特的創作室,一個在四十五度斜角頂下三角形的狹長小空間里,他設計了一個一平方米的空間,放著一個用兩隻箱子摞起來的「小桌子」,坐的地方也是堆起來的書和紙張「凳子」上,進去以後是不能站著只可以容下他高大的身軀捲縮在裡面坐下來創作,頭頂上吊著一盞燈猶如一個駕駛倉的空間。

他坐在裡面樂觀地笑著說,他每天工作下班之後的晚上,一年四季無論寒暑他都會坐在這裡創作,他的所有創作包括榮獲各類獎項漫畫與動畫片《三個和尚》的畫面分鏡頭台本都是在這裡畫出來的。他從門裡面彎腰躬身走了出來指著夫人笑著介紹說,這裡是我們結婚9年後,文革時期被掃地出門之後的住處,至今一直在這裡創作居住生活。

阿達先生的這些經歷讓人不覺喟嘆。即便其時條件艱苦,所做出的作品仍舊是那麼精彩,即使是到了現在也毫不過時。

《哪吒鬧海》的三位導演:王樹忱(中)、嚴定憲(左)、徐景達(右)【圖片來自空藏動漫資料館】

《三十六個字》也是在那樣的環境下被創作出來的,這個作品雖然情節上很簡單,但是卻別有一番趣味。實際上,這不僅僅只是一部單純的動畫的教育片,它還包含著作者對於自身文化的深思,以及其對於動畫這個表達媒介的熟慮。傳統文化與動畫的結合是非常值得去嘗試的,雖然「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樣的話似乎被說爛了,但是真理不就是這樣被一遍又一遍地述說之後得以驗證的嗎?

參考文獻:

[1]黃沂海. 阿達阿達,頭腦發達[J]. 檢察風雲,2013,(21):96.

[2]顧子易. 回憶動漫藝術家阿達導演[J]. 上海採風,2017.08.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動畫學術趴」,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我們需要資深撰稿人、視頻UP主、運營實習生,有意者可以投稿至xueshupa@163.com。

【點我進入傳送門】

推薦閱讀:

老師的一個問題,為什麼老子可以稱為哲學家,而孔子不行?
為什麼有些中國人傾向於認為越早的古人越有智慧?
看看古人如何把衣服弄得香香的
中國人如果依靠中國傳統美學、審美文化,包裝打造一個類似於無印良品的品牌,會可能成功嗎?
孫宋形意參研之九 (下)

TAG:中国动画 | 中国原创动画 | 中国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