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性別主義,是「敢於做自己」的生活態度

設計界越來越傾向於無性別主義,以告別性別刻板印象。生理性別的不一樣不應該成為審美上的隔閡和對立,男生就天生應該強硬男子氣概,女生天生應該柔弱需要依附么?這種習以為常並理所當然的問題,最先引起了設計師的思考。

服飾的無性別主義

在西方,女性穿起褲子的歷史也不過才幾十年,而服飾最先打破了性別的刻板印象和固有標籤。

1910年,Coco Chanel設計了第一條女士運動褲,之後又設計了添加男性元素的寬鬆上衣,女性不再是脆弱柔美的象徵,也可以是自由且擁有自我的。Coco Chanel的設計是女性主義的重要起源,也是無性別主義的開端。

時尚界一直在挑戰和推翻傳統的性別觀念,「無性別主義」成為了許多設計師的主題。

▲H&M 設計大獎上,男裝設計師 XIMONLEE 的無性別系列

▲Prada 2016 春夏男裝秀

▲購物網站 The Corner 推出中性頻道

▲zara推出「Ungendered」去性別運動系列服飾

這些品牌模糊了性別的邊界,除了女性穿起褲子和oversize的衣服,男性也可以穿起裙子和蕾絲。去性別化的服飾語言鼓勵人們拋棄強加在性別上的文化桎梏,從自我認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這麼可愛,一定是個男孩子吧

2015年,「ジェンダーレス男子」(無性別男子)在日本興起。

這些男孩子普遍打扮精緻,喜歡化妝、染髮、美甲、護膚。他們的性取向都是異性戀,也不是跨性別者,只是單純喜歡打扮自己而不受生理性別的限制。

▲無性別男子代表「佐佐木托曼」,擇偶標準是和自己一樣漂亮的女孩子。

▲在日本人氣很高的龍切爾,曾被不懷好意地質問中性人設是否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龍切爾回應「要培養不從眾,敢於做自己不會懦弱的孩子。」

▲古著店網紅後藤優太郎,打扮起來讓我們女孩紙都自愧不如。

女生的帥氣和自我已經被廣為接受,而男生的精緻講究卻經常遭人嘲諷,這是刻板印象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和包容度。

粉色曾經是男生的專屬色,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洗腦,現在粉色卻代表著女性。潘通2016年無前例地選出了兩種顏色成為年度色彩:寧靜藍(Serenity)&玫瑰石英粉(Rose Quartz)

潘通色彩機構的執行理事Leatrice Eiseman表示寧靜藍和玫瑰石英粉暗含了一種「我們」和「他們」之間並無界限的意味。將色彩的性別模糊,粉色不再專屬女性,同樣藍色也不限性別。

無性別主義的家

從服裝到自我審美的這股無性別主義的潮流,也延伸到了家居界。

不少設計師努力讓自己的作品更中性,將所有人的需求納入設計里,而不使用性別標籤加以分化。

▲喬治凳

哥本哈根傢具設計師Chris Liljenberg Halstrom設計了一款喬治凳,用灰色軟墊的彈性和質感,讓所有坐下的人調整自己舒服的狀態。這件作品裡,Halstrom強調的是質感和舒適,而沒有從性別和產品外觀上大做文章。設計師認為,「我們的觸覺沒有那麼多性別成見。」

就像Halstrom強調的產品質感,無性別的家更講究實用和永恆,還有自在

- 實用/永恆 -

褲子打破了女性的性別約束,使女性能更方便地走出去,而無性別家居則同樣強調便利和實用性。

家裡的操作台高度不再是只適應女生的身高,男生不應該因為的性別而被排除在家務之外。

選擇使用實用且耐用的傢具。不為了刻意營造風格而重複購買功能大同小異的傢具。只買正確的能陪伴你很久的傢具,而不買多餘的。

- 自在 -

沒有多餘裝飾,盡量避免形式感,這種樸實永恆的美是最自在的狀態。

如果你確實對粉色或者某個顏色愛的深沉,也可以大膽使用在家居里,畢竟「無性別主義」就是鼓勵所有人「勇敢做自己」,表達自己的主張。「無性別主義」沒有固定的範式,和「中性」還有點差別。


推薦閱讀:

「美盲」不可怕,可怕的是何不食肉糜的高高在上

TAG:性别平等 | 家居 | 家居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