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城婦女給我的剪紙 被我弄丟了 後悔28年

徽城散記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遺失的作品

人生中最大的遺憾,莫過於丟失了你最值得珍惜,又最值得留念的東西,且年歲越久,這種感覺也越強烈。

我離開徽城後,就把徽城留我的最珍貴的記憶丟失殆盡,現在回想起來,總覺得對不住徽城那些給過我關愛的人與徽城那段美好歲月。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前一篇文中我提到新街的四老贈我的字,在我飄泊不定的生活中,幾經輾轉後便丟失了。

這是我的一件憾事,而我在這些年裡丟失的還有另一樣特別珍貴的東西。那是我在徽城度過的那些歲月里,徽城新街的老奶奶大娘大嬸大姐們給我留下的非常珍貴的藝術品,有上百個剪紙作品,是千百年來,徽城傳統文化的一種集體記憶和歷史沉澱。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記得那是我剛到徽城,過完第一個春節後的一個晚上,我來到老於家,與老於下完三盤象棋,時間尚早,就一邊品茶一邊閑聊。話題說到了新街上的春聯。

我說,於老,你們新街上的春聯可以說是「爭奇鬥豔」,草行楷隸都齊全,每家的春聯內容都不一樣,每副對聯對仗特別工整,那可都是你們四個「老八股」的大手筆呵。

老於哈哈笑道,我們那些算不了什麼,你看看我們街上的那些剪紙,那才是真正的「爭奇鬥豔」。我們街上的女人們一個個心靈手巧,我們再好的對聯也得要這些精美剪紙來搭配來襯托,才能渾然一體,才有那種妙不可言喜慶的氛圍。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老於這麼一說,我才想起,新街的房子的玻璃窗、門、牆壁,房柱、鏡子、燈和燈籠貼了各種各樣的剪紙,有花草、蟲魚、飛禽走獸、人物肖像、日常用品、生產勞動場景、生活休閑場景和福、祿、壽、禧等字,每家每戶所貼的剪紙式樣和圖案都不重複,有的圖案惟妙惟肖,有的圖案栩栩如生。

這些剪紙圖案中,最多的又是各種各樣的鳥雀,而鳥中最顯眼的又是姿態各異的鳳凰。看來史籍所載的徽城為「飛鳳徽城」真是名不虛傳了,不僅女人們手裡的剪紙飛出鳳凰來,過春節時,他們還抬著一隻巨大的鳳凰飛翔在大街小巷和各家各戶。

於是,我向老於透露了我想見識一下老縣城的女人們剪紙的高超技藝。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第二天晚上,我仍舊來到老於家下棋。棋子剛擺上,只聽得老於家院門裡走進一群有說有笑的女人,一下子,那群女人就堆集到了堂屋門口,也不進屋,就站在門外。

有年紀大奶奶,也有中年嬸子,還有年輕的嫂子。一位身高大材壯實的嬸子笑著對老於道,於大哥是誰家的孩子辦喜事,我今天給你帶來的剪紙人,可都是父母夫妻兒女雙全的。

說著眼睛直直的盯著我。我先是愣了一下,再看所有的女人都把眼睛直直地盯著我看,我一下子意識到了什麼,臉上發燒。我心想,我還沒有找對象呢。

老於連忙站起來,滿臉堆笑,雙手抱拳,一邊作揖一邊說,你們進來坐,你們進來坐哎,不是你說的這個樣子呵,我有事和你們打商量。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這群女人在一陣朗聲的笑聲里進屋坐定,老於把我介紹給了這群女人,並說明了他請她們來的原由。

原來老於知道我喜歡民間藝術,昨晚我就隨意那麼一說,今晚他就特意約她們來展示才藝了,好讓我開開眼界。

聽了這個理由,這群女人又是看著我一陣大笑,笑得前仰後合,有的連眼淚都笑出來了。我被她們笑得很尷尬時,臉上熱熱的,但始終明白不過來,她們為什麼愛笑,為什麼要看著我久久地笑。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老於從房裡拿出一捆紅紙,女人們一人拿了一張,先是比劃著細心地把紙摺疊幾下,然而拿著剪刀飛快地剪了起來,只聽得「沙沙沙」一陣響,轉眼功夫,她們每人的手裡就有了活靈活現的花鳥蟲魚和龍虎獅馬牛豬,風格迥異,形象生動,這真是鏤空中的神奇,不愧是民間藝術中的瑰寶!

那位高個子嬸子剪得最慢,好像是在精雕細琢,最後剪出來的是一隻飛舞中的美麗的鳳,她把那隻鳳放到我手裡,對我說,細伢子,嬸子祝你以鳳求凰,鳳凰齊飛!她的話一出口,女人們又是一片笑聲。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從此,我有空就上這群奶奶大媽嬸子嫂子家裡,看她們如何把一張紅紙變成一副副鏤空的美麗圖案。

她們中有的連字都不認識,認識字的寫在紙上也是歪歪斜斜的,可她用剪子在紙上剪出來的字,或酣暢渾厚,或雄健洒脫,或娟秀多姿,有的如龍飛騰,似鳳飛舞,有的像芙蓉出水,羞羞答答。

我從她們的手中收集了一百多張精美絕倫的剪紙。那位高個子嬸子聽說我找了對象要結婚,還特意給我剪了一整套的結婚賀喜用的剪紙,有貼窗子紅喜鵲,有貼門的紅雙喜,有貼柜子花鳥,有放枕頭上的鳳凰,也有放被子上的麒麟,有方形的圖案,也有圓的圖案,每種圖案都做了一對。

只是當時我結婚時,在鄉鎮工作,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一切都是將就,沒有用上,我把這些與我收集的那些剪紙藝術品放在一起。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那時,我在鄉鎮工作,調動頻繁,調的地方多了,不知是哪裡,也不知是什麼時候把我收集的剪都丟失了。我記得每次收集來的剪紙都放到書本里夾著。

我平素愛書,我到徽城時就帶了兩大紙箱的書。平時,我喜歡把書放在床上和三人櫈上,看起書來很方便,隨手拿來就可翻閱。也由於我有這種習慣,我的書丟掉的也就很多。

儘管我喜歡買新書,但丟失的書比買書的速度要快。這些書大多流落到朋友和同事們的手裡。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有的朋友和同事並不是真正喜歡看書,可一看到我的書,便隨意抽出幾本,裝著很喜歡讀書的樣子,話也說得非常誠懇,一半是強拿,一半說是借,其實大多有借不還。

我不時還可以在同事和朋友的書櫃里看見過我的書,借出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翻開時還是什麼樣子,我讀書時在書本里折下的書頁作下的標記,依然還是老樣子,證明他們根本就沒有翻過書,只是把我的書借去裝門面而已。

讓我損失最大的一次是,我與一位同事同時調離徽城時,她到我那裡硬要拿走了幾十本書,說是到新的單位要好好學習,她還煞有介事的給我打了借條,列了書目清單,寫好了還書的期限,可惜不久後她因車禍身亡了,我估計我的那些書呀,很可能被當作她的遺物給燒掉了,隨著她飄然而去。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當時,奶奶大媽嬸子嫂子送給我的剪紙,我帶回來時,隨手拿起一本書,把剪紙夾在書本里。

也許是得來特別的容易,那時確實也不是很珍惜這些剪紙。這樣,我收集的那些美麗的剪紙應該是隨著我的那些書丟失的。

我感到這些剪紙的彌足珍貴時,是在我調離徽城的很長一段時間後,也已是走了多個鄉鎮了,等我感覺到了,再來尋找時,竟連一張也沒見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本期剪紙作品均為苗族剪藝術家唐東風提供,在此表示感謝!)

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我來到新街,那些給我剪紙的奶奶大媽嬸子嫂子,有的不在人世,有的隨兒女搬遷去了外地居住,還有兩個還在,都已是老態龍鍾,我到過她們倆的家,一個耳朵全聾,無法交流,一個愣愣地盯我半天,向我直搖頭,說不認識我(shaoyangfengtu【邵陽風土】)。

現在想來,我丟失的是新街奶奶大媽嬸子嫂子們,在那紅色鏤空的紙張里所凝結的智慧和所傾注的愛,我丟失了在徽城時一段美好的回憶,我現在再也找不回當年的那份純樸的情感來了。

推薦閱讀:

TAG:剪纸 | 民间艺术 | 民间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