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徹頭徹尾的黑色幽默動畫,道出了生活的心酸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動畫學術趴」,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不知經常耽於動畫的你有沒有發現過這樣的異象:
有的時候,一部優秀的作品,相關的介紹和信息反而少得可憐。與總是追逐大熱所謂「神番」的人相反,少數派們總是更青睞這樣鮮為人知的作品。
這在動畫圈內也算是一種心照不宣的方式了:
就是有那麼幾部作品,不通過口耳相傳,你永遠別想知道它有多麼的真實和精彩。
今天要介紹的正是這樣一部作品,只有在現實生活中經歷過你才知道它有多深刻——
《紐約屁民》
Animals
這部在百度百科上甚至沒有預覽圖的動畫,是一部徹頭徹尾的黑色幽默動畫。
即使在小眾人群聚集地的豆瓣上,評分人數相較其他動畫也很少:第一季僅有1920人評分,得到了8.5分的高分。
第二季分數有所提升,得到8.8分的高分,然而看過的人目前只有662人。
(如果你沒看過,微信公眾號後台回復「紐約屁民」可獲得驚喜噢~)
這部動畫的主創 Phil 和 Mike 相識於紐約市一間後期製作公司的辦公室,他們兩個一個是插畫師,一個是喜劇演員。
當時他們閑時無聊就喜歡對著窗外的鴿子並模擬人聲說話。Phil 就建議將他們這種對話以動畫的形式穿插在 Mike 的月度情景喜劇里。(這為未來的《紐約屁民》動畫形式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慢慢地這個業餘的合作項目佔據他們越來越多的時間,播放的場地也越來越廣,更在 2013 年贏得了紐約電視節的最佳喜劇獎,從而引起了製作人 Mark & Jay Duplass 的注意,Duplass 力邀請 Phil & Mike 飛來西海岸主力製作 Animals,即《紐約屁民》。
經過一番努力嘗試,這部不隸屬於任何製作公司和電視台的作品在 2015 年的聖丹斯電影節首映並成功引成了 HBO 的注意,後者購買了播放權並於《紐約屁民第一季》於2016年2月5日順利播出,現已播出兩季。
如此一部優秀的作品為什麼會鮮少有人問津呢?
大概是因為它的基調過於沉重而真實,已經到了不忍分享的地步。
這部動畫原名是《Animals》,中文名是《紐約屁民》,還有另外一個名字是《紐約浮牲錄》。
不得不說這兩個譯名各有千秋,寥寥幾字把劇情闡述得清清楚楚:主線故事就是一群小動物每天話癆的日常,借動物之口影射了大都市紐約摸爬滾打的屁民小動物們辛酸的日常浮世繪。
看似故事中充斥著各種黃色粗口笑話和動物的荒謬生活,實則還原了國際大都市紐約里每個竭盡全力生存的普通人的狀態,各個群體階級的差異、LGBT人群、社會政治等內容。
性別倒錯的鴿子,電擊實驗的小白鼠……
每個個體都被自身的社會群體和階層屬性控制,苦苦掙扎,難以解脫。
不同於其他色彩鮮艷的動畫,這部動畫的黑色氣息從這沉鬱的色調就能看出。
在看這部動畫的時候,你會為它絕佳的幽默捧腹;而當你看完一集又一集動畫的時候,收穫的卻是齒冷和反思。
在S1E03這一集中,故事分為兩條主線:一隻流浪貓闖入兩隻養尊處優的家貓兄弟的家中,企圖坑蒙拐騙,兩兄弟看似普通,卻有著吸大麻等不良嗜好。
還將流浪貓關起來準備做活剝實驗。片中以大量神經質般的對話展現了這對貓兄弟萎靡又無望的日常。
而影射的對象則是年輕的性少數人群表面光鮮,內在卻無比焦躁,通過互相舔舐傷口來獲得片刻的安寧。
而這一集中的另一條主線則更讓人觸動。
自其他城市飛來的大雁肖恩由於嚮往都市的世界,來到了紐約中央公園的故事。
動畫里,肖恩對垃圾堆旁尋找吃食的同伴無限憧憬的描述著想要去大都會看看的心情。
夥伴們嬉皮笑臉的給他講著他聽了一萬遍的故事:一個同伴大雁朝著飛機機翼飛,被卷進去攪了個稀巴爛。
然而肖恩不以為意,他斥責朋友們不懂得外面的世界。
朋友們的故事更像一個預言,獨身闖入紐約中央公園的肖恩又會得到什麼結果呢?
肖恩在中央公園認識了一群自詡高貴的天鵝,在這種不屬於自己的地方呆久了,他以為自己也是他們中的一分子:
他在猶豫中慌稱自己是黑天鵝,在白天鵝的訴說中漸漸迷戀中央公園的美景。
與他們一起出入上流社會的會所,沒想到叫聲還是暴露了身為大雁的身份,他被毫不留情的趕出了這裡。
渴望在這座希望之地中找到一方容身之地,而包裝起自我賣力融入,但未能得到如期的結果。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札,何枝可依?
即使肖恩以為他和這裡的白天鵝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但他不知道大家早已憑藉「傲叫聲」來評定高低卑賤。
於是,即便帶有憧憬,享受過歡樂,但肖恩還是在被趕出去的翌日回到了自己的族群。
動畫中的市長行為是另一條主要線索,但人與人之間的聲音對話則被模糊化,人類各種骯髒不堪的行為穿插在動畫中。
《紐約屁民》 每一集會採用當集的主要角色的物種來為其命名Rats、Dog、甚至Humans。
將「人類」列到與各動物同等的地位,其中意味自不必說。
動物們的抗爭是背著光鮮的外衣,藏著血淋淋的傷口與無法控制的生活壯烈對抗。
你我又何嘗不是?
而無論如何,生活仍在繼續,答案依舊未知。
最後我們可以用第二季第一集中,一隻寄居在猴子屁股上的虱子的哲學思考來畫上句號:
Were ephemeral. Its like Im only a small reflection of the world I constructed.
我們都如朝露一般短暫,自我存在也僅僅是在自己腦海構建的小世界裡的一個小小映射而已。
(微信公眾號後台回復「紐約屁民」可獲得驚喜噢~)
本文版權屬於「動畫學術趴」,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我們需要資深撰稿人、視頻UP主、運營實習生,有意者可以投稿至xueshupa@163.com。
【點我進入傳送門 】
推薦閱讀:
※動漫中那些喜聞樂見的換身梗情節
※魔女和魔女有什麼不一樣?《瑪麗與魔女的花》觀影指南
※動效乾貨 | 動態設計的語言(一、語言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