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舌尖上的中國》,為這樣的國產良心片瘋狂打call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君君電影院],ID:TVwanda

前段時間,一部「三無」國產紀錄片超級火爆,叫作《尋找手藝》.

片子無背景,無資金,無技術,卻拿下了豆瓣8.8的高分。

在它剛被拍出來時,導演拿著它四處推銷,結果被十三家電視台拒播。

最終它卻在年輕人玩的b站,大火特火。

出自《尋找手藝》

《尋找手藝》講的是中國199名傳統手藝人的故事。

跟片子一起火起來的,還有「中國傳統手工藝人」這個長期被忽視的群體。

原本不受重視的他們,開始慢慢步入國人的視線,並引起了年輕一輩的關注。

這些手藝人,都各自掌握著一套即將失傳的精湛技藝:

做秤、做紙、做面花、做年畫、繡花、打鐵、雕刻等等。

(手工做刀)

今天君君說的這部國產紀錄片,跟《尋找手藝》很像。

片子選取了最具中國特色的傳統手工藝:

瓷 器

從選土、制模、燒制、雕刻、繪畫等等,向世人展現了中國匠人的獨特魅力。

《手造中國》I 2017

豆瓣 8.6

君君鑒片

《手造中國》

適用人群:紀錄片愛好者;

推薦理由:畫質精美;國產良心片;

推薦指數:

電影時長:5*30分鐘

我們都知道,中國和瓷器的英文是一樣的:China.

可見瓷器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地位。

想當年,西方國家的人們總是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收購瓷器,漂洋過海之後,再小心翼翼的把它們陳列在最高的柜子里。

那些自稱日不落帝國的貴族們,只有在招待最最尊貴的客人時,才會拿出一套來自中國的瓷器。

《手造中國》就是通過手造瓷器去展現中國人精神世界。

當今時代,當快捷成為衡量一切的標準,當緩慢成為一種缺陷,當一夜暴富成為人們爭相追逐的手段......

很難想像在我們身後,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堅韌執拗、幾十年如一日做著一件事。

那些繁雜、枯燥、艱苦的手工制瓷工序,那些為一門手藝耗盡畢生精力的匠人們,很難不讓人動容。

瓷,源於瓷土、融於水火、塑於人工、成於天意,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囊括了瓷的一生。

《手造中國》共有五集,以《水土》《器度》《畫心》《守藝》《薪火》來講述瓷器的前世今生。

片子不長,但讓瓷徹底活了;

更令人感動的,是甘願站在瓷器背後的那些匠人們。

老詹:把人的溫度一腳一腳踩進泥里

老詹,是景德鎮里為數不多掌握原始制泥技術的工匠。

為了挑選出上乘的原料,他常年堅守在一個山腳下、水碓旁。

用手將礦石一個個挑選出來,挑在肩上運到河邊清洗。

經過一系列的浸泡敲打工序,最後再用光腳踩泥。

每隔一周,要用腳一點點的踩上兩個小時。

這樣做是為了更好地感受泥中的氣泡,將它們排出;還要把人的溫度和力量傳給瓷泥。

這些都是現代化機械制泥無法蘊含的人工味道。

三十年,老詹一直守在這個水碓旁,重複著這樣的動作。

人與泥相對,萬籟俱寂,四下無聲。

老吳:下錯一刀,便功虧一簣

65歲的吳文斌,是一名薄胎(把泥坯修薄)的高手。一直想把泥胎修到1毫米薄厚,還能燒成完美的瓷器。

幾十年如一日的修泥、利坯,幾乎成了他生命的全部。

薄胎,重點在薄。把泥坯修到毫米薄厚,全憑雙手對泥土的感覺。

每一次下刀盡量去感受到與泥土的摩擦所產生的變化。

利坯匠人都要做到心無雜念,每一次下刀的力度都要拿捏精準,因為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

只有時刻保持著一百二十萬分的小心,才是對前幾道工序匠人勞動成果的尊重。

江姐:每一筆都是對自然的熱愛

青花工匠江姐,執著於古老的技藝,一直潛心研究青花瓷紋飾的繪製。

她喜愛植物,熱愛自然,將對自然之美的感悟用於青花繪製。

江姐喜歡安靜的繪製她的青花,就像她真愛自家的花草一樣。

而也只有匠人內心的寧靜,才能使得畫筆下的這根枝條纏得起,繞得住。

這樣的制瓷匠人還有很多。

小鄒一家四代堅守著為陶瓷繪畫制筆的手工活計,每支筆不過10元的價格,卻有著繁雜的製作工序;

老呂將幾代人研究的秘訣在開窯前講給了新參加工作的兩個大學生學徒。

希望傳出去的是技藝,留下來的是瓷魂。

中國電影在資本的助推下膨脹畸形發育,質量和口碑時常讓人尷尬和憤怒。

慶幸我們還有這樣的紀錄片,一種最早的電影形態,也是中國資本尚未介入的一片凈土。

中國紀錄片的創作者可能如街邊流浪者一樣窮困潦倒,但他們的作品和心靈清澈如露。

這部《手造中國》便是如此,它充滿了《舌尖上的中國》+《我在故宮修文物》+《尋找手藝》的味道。

真實而親切的民間故事,擁有和「舌尖」一樣的魅力,一個想讓人吃,一個想讓人把玩。

傳統而精湛的老手工藝,擁有「我在故宮修文物」和「尋找手藝」一樣的匠人精神。

在物慾橫流的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中,他們是唯一能靜下心做事情的一群人。

也是唯一把中國傳統文化視為珍寶,並堅持自我傳承下去的一群人。

可是他們和我們一樣,也是普通人,也只是想通過自己的手藝在社會中謀生、立足。

我們更喜歡稱他們為「匠人」,只是因為「匠」這個字,特別形象的體現出了他們平日的生活。

他們不比我們任何人高尚,也不比我們任何人卑微。

在匠人心中,每一個成品的陶瓷就像自己親手養育長大的孩子。

就算不怎麼成器,也要帶回家悉心照料,直到它消失殆盡的那一刻。

現代社會,機器總是快速而精準,但是唯一的缺點是它缺少人情味兒。

沾有手掌溫度的工藝品,才真正有生命。

一塊陶瓷,就像一個活生生的人,來自泥土,經過千錘百鍊和雕琢後,才能成為一品上好的瓷器。

它們帶著匠人的體溫,走進每一個中國人的生活與日常。

我們無法預測這些匠人會在未來的歷史上,留下怎樣的印記。

但是我們知道,世世代代的子民在瓷上中國生活,又在生活里創造。

它們脆弱又剛硬,細膩又粗獷、封閉又開放,這就是這片厚土上永續不絕的生命力。

匠人們,不僅僅是用手的溫度在溫暖著整個中國,更是用心鍛造著中國。

成仙大道千千萬,匠心只是其中之一;

凡夫俗子在金錢的泥濘中摸爬滾打,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抬頭看一看天上的七彩祥雲。


推薦閱讀:

2017年春節假期最值得觀看的6部紀錄片
豆瓣9.0《本草中華》,這是今年最好的紀錄片,沒有之一
舌尖上的「本草中華」,這才是驚艷世界的中國文化
甜蜜的負擔-一部關於「糖」的電影

TAG:纪录片推荐 | 电影推荐 | 国产纪录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