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兩支軍隊,兩個名將-葛底斯堡

葛底斯堡

在整個南北戰爭的歷史上,或許從來沒有一場戰役如葛底斯堡一樣如此重要,作為邦聯的代表性人物,常勝不敗的李和他的北弗吉尼亞軍團第一次體會到了失敗的痛苦,而叛軍從此也再無能力在東方入侵聯邦,戰爭天平從此徹底向林肯傾斜。

後人們總是喜歡津津樂道於一場戰役的得失,數百年來,人們不斷的爭論為什麼李會輸之類的,戰役的勝敗有些時候無關任何大層面上國力的比較,有的只是指揮官戰術上的比較。

地點的選擇?

歷史沒有什麼如果,但人們並沒有計劃偉大之類的事兒,如果某個兵團的指揮官能夠按照他的計划進行,內戰中最引人注目的交戰或許就會在管溪(Pipe Creek),20英里以外的北邊,結果他們使得葛底斯堡的單調無趣的賓夕法尼亞十字路口從此名揚天下。

葛底斯堡坐落在哈里斯堡西南30英里,按照賓夕法尼亞的標準,這既不是老城也不是個大城,但無論從東到西還是從北到南都得經過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山嶺和山坡支配著這兒的地形,向西不到1公里是神學院嶺(Seminary Ridge),從北到南延伸2英里,直接從城鎮起始的公墓嶺(Cemetery RIdge)和神學院嶺平行,公墓山(Cemetery Hill)插入公墓嶺的北端,公墓嶺的南端是座在當地被稱為小圓頂山的多石山丘,小圓頂山下面相對較大的則被稱為大圓頂山。

南北雙方在很早就到達了葛底斯堡的近郊,Heth(赫斯)和他的師滿懷著得到充足的補給的希望接近葛底斯堡時,普利桑頓和他的騎兵也在同一時刻從城市的另一端接近,只是由於赫斯的撤退才沒有使得先遣隊發生戰鬥,當天夜裡赫斯向A.P.希爾請求返回葛底斯堡,希爾同意了。

黎明剛過後,赫斯的行進就遇到了巴福德騎兵旅的警戒線,上午10點雷諾茲親自趕到,他意識到葛底斯堡的重要性,立刻下令建立防線,堅守到他的第一師抵達。隨著部隊的陸續到達,衝突漸漸蔓延開來,戰鬥規模越來越大,希爾也在不停地向前線輸送著援兵,邦聯原本是為了搶劫襲擊,而現在演變成了大規模的交火,無論希爾和赫斯是聰明還是愚蠢,他們已經替李決定了決戰的場地。

艾維爾的猶豫

雷諾茲的意外陣亡給力叛軍一定的機會,但是達波得接替指揮取得了意外的防禦成果。隨後霍華德帶著他的11軍到達了戰場,由於軍銜高,他立馬就接替了指揮,並隨後把自己的指揮部安放在公墓山,由於錢瑟羅斯維爾的慘敗,霍華德和他的11軍都憋著一口氣,希望再次證明自己。到了下午的上半時,第一軍到達了戰場,第11軍3個師中的2個也抵達了,而邦聯方面赫斯師整個都在戰線上,羅德斯正在趕來,艾維爾(Ewell)軍的厄利師(Early)也在東北方出現,聯邦軍面對的敵人從正西方到東北方形成了一個寬闊的半圓形戰線,人數上處於劣勢。

戰鬥很快變得激烈起來,羅德斯把5個旅共8000多人全部壓了上去,赫斯在他的右側,厄利在左側,霍華德打退了第一次進攻,但是很快厄利迂迴了他們的右後方,就像他們的老上司石牆傑克遜在幾周前錢瑟羅斯維爾乾的一樣,他們的進攻又一次粉碎了第11軍。幸運的是殘部跌跌撞撞的爬上公墓山,在山頂是新到的第二軍漢考克的一個旅,米德並不信任霍華德的能力,因此派了漢考克接手指揮,隨機漢考克下定決心堅守陣地,一個師被派到公墓山以東的卡普山,作為聯邦軍的右翼。

大約到下午5點半,聯邦更多的部隊還在趕來,這讓漢考克感到安心,第12軍朝卡普山前進,斯科爾斯和他的第三軍正在從南面朝漢考克的左翼前進,戰線將延伸到公墓嶺,第一軍一個下午的堅守換來了巨大的意義,但他們的代價也是如此高昂,最先投入的8500人,傷亡將近65%,所幸的是赫斯的部隊同樣遭受了重創,16000人傷亡也達到了40%。

李在下午2點來到了戰場,晚些時候A.P.希爾也趕到了,他們著手開始制定計劃,李看到了北方佬向公墓山的撤退,他立刻意識到需要迅速佔領那裡,他迅速要求剛到的艾維爾去攻擊,注意這是個要求而不是命令,艾維爾猶豫了一下,判斷他沒有能力達到目標,不僅因為他的士兵在穿過葛底斯堡時建制被打亂,也因為更多的消息顯示對手的部隊正在向他左翼的卡普山運動,艾維爾放棄了,也沒有做任何嘗試。艾維爾的猶豫將帶來致命的變化,因為第二天公墓山將變得無堅不摧。

朗斯垂特的遲緩

米德一到戰場,就立刻親自觀察了陣地和所有他認為可能爆發戰鬥的地方,從小圓頂山開始,沿著公墓嶺向北去公墓山,隨後向東到卡普山,沿著這條路線,他可以佔據一個連綿的山脊高地,高地呈魚鉤狀,左翼的圓頂山為魚鉤柄,順著鉤型向北到鉤芯然後向右彎曲在卡普山形成倒鉤,依靠著內線優勢,米德可以通過穿越圓弧的軸線快速地將兵力從一端調到另一端。

米德讓第1軍和第11軍的殘部堅守公墓山,斯洛肯的第12軍2個師位於右邊的卡普山,霍華德的左邊是漢考克的第2軍3個師,沿著公墓嶺構築防線,漢考克的左邊是斯科爾斯的第3軍。只有斯科爾斯沒有按照米德的部署,第3軍沒有部署在漢考克南邊易守的山嶺上,為了某些可能只有他自己才懂的理由,斯科爾斯把2個師部署到超前於漢考克戰線大約四分之三英里的地方,把戰線從漢考克的左翼延伸到低洼處,距離神學院嶺的邦聯陣地只有半英里,接著他的戰線處在一片麥田的前方,圍繞著小圓頂山山腳下一塊被稱作惡魔穴的岩石。下午4點,米德才了解斯科爾斯到底幹了什麼愚蠢的事,而也就在這時,邦聯展開了他們的進攻。

李為進攻準備了很久,李根本不熟悉這裡的地形,而朗斯垂特更是想著趕緊撤退,他不喜歡米德所佔據的陣地,但李認為應當在米德兵力不足的時候進攻。誠然每過一個小時,米德的力量就更加強大,但李仍決定耐心的策划進攻的方案,他花了一夜與朗斯垂特等人討論,最後決定把攻擊地點放在北方佬的左翼,也就是斯科爾斯愚蠢暴露的陣地。朗斯垂特軍將沿著神學院嶺縱向向南延伸,A.P.希爾負責守衛山脊中央,艾維爾蜿蜒呈弧線與米德對峙,他會在戰鬥打響後,牽制住對面的聯邦軍,不讓他們支援斯科爾斯。

但朗斯垂特的遲緩或許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不到上午9點,麥克勞斯師和胡德師就到了,李立即讓他們展開進攻,但很明顯,朗斯垂特並不願意,有人後來稱他不斷拖延進攻就是為了讓李放棄進攻。不過麥克勞斯師和胡德師從神學嶺到這兒有4英里,即使是這樣的短途行動也花了4個小時,包括列隊,部署以及其他一系列有關進攻的細節,直到下午4點朗斯垂特才拖拖拉拉的完成了所有的準備工作。

邦聯士兵吶喊著發起衝鋒,他們無堅不摧,最右側的胡德從西南方向橫掃,粉碎了斯科爾斯左翼,與此同時,麥克勞斯師立刻從兩邊攻擊斯科爾斯位於桃林的凸角,而後方朗斯垂特的54門火炮也用著著一輪輪齊射屠戮著聯邦軍隊。斯科爾斯頑強的抵抗了3個小時,他們的陣地從一開始就至關重要,胡德的一個團注意到了小圓頂山的空虛,如果佔領,火炮可以利用寬敞的山頂直接炮擊整個聯邦的防線,但第5軍的一個旅及時抵達,守住了小圓頂山。

即使處於激戰中,小圓頂山的聯邦軍也會看到低洼處第3軍士兵被打散潰退的畫面,6個整旅加一個旅的1/7的兵力猛攻斯科爾斯,從一開始斯科爾斯的部隊就幾近毀滅,士兵們激戰到夜晚,麥克勞斯師突破了防線,進入中央偏右陣線的後方時,聯邦軍徹底潰散了。一小部分倖存者跌跌撞撞的衝進小圓頂山的安全處,與友軍匯合,第3軍完全喪失了戰鬥了,戰後第3軍被解散。

但朗斯垂特得來的勝利太晚,他沒發利用這個機會繼續拿下小圓頂山,A.P.希爾的安德森師在麥克勞斯師的左翼花了大半個下午與聯邦的第1,2,3軍的部分部隊鏖戰,漢考克甚至之後組織了一次反擊,拿回了部分丟失的陣地,從公墓山到南邊的小圓頂山防線依然完整。艾維爾在公墓山和卡普山的東坡進行了一次總攻,進攻得到了羅德斯師雜亂無序的支援,整個進攻從一開始就註定失敗,入夜,卡普山也依然牢牢的掌握在聯邦手中。第二天的戰鬥結束了。

最大的失敗-皮克特衝鋒

不論是看電影還是別的諸如小說的描寫,也包括當時看到這一切的人,都不得不承認,這將是整個南北戰爭中最壯觀的場面之一,而也鑄成了又一個血淋淋的失敗。

第二天的戰事結束,激戰了一天的士兵們得以安心入睡,但兩個司令卻沒法,天剛黑,米德就在公墓山司令部開會,米德關心了3個問題:7月3日李是會進攻?還是防守?如果聯邦選擇防守,李會再準備多長時間再進攻?最後將領們得出了一個結論,再給李一天時間進攻,隨後再決定是進攻還是撤離。米德也在內心有著自己的想法,他覺得李之前左右翼的進攻均失敗,那下一次很有可能就是在中央。

米德沒有猜錯,李遭受了挫折。李陷入深深的猶疑中,他在未知的土地上作戰,以往最依賴的J.E.B.斯圖亞特的騎兵依然沒有任何迴音,而朗斯垂特與艾維爾的猶豫也無形中讓李深陷沉思。最大的問題在於聯邦前所未有的抵抗,要知道波托馬克兵團剛在幾周前又遭受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慘敗。李從來沒有如此艱難的打一場戰鬥,從半島開始,安提坦,弗雷德里克斯堡,錢瑟羅斯維爾,馬納薩斯,北弗吉尼亞兵團總是那個笑到最後的贏家,而現在…..

李最後下定了決心,他決定讓朗斯垂特向位於公墓嶺的米德中央陣線發起總攻,他的士兵將不得不行進1英里多地,大部分路線無遮無擋,他們要穿過開闊的穀子地,爬上斜坡,接著直接面對北方佬的火炮。李告訴朗斯垂特組織1w5人,如果成功,他們將和希爾和艾維爾合作把米德右翼裝入口袋,朗斯垂特再次激烈地反對,但李固執地堅持實施。

朗斯垂特別無選擇,他集結起剛抵達的皮克特師,還有希爾那兒來的赫斯師(現在由皮特格雷指揮)、彭得師、安德森師,最後總兵力為13500人,李同時還準備了159門火炮沿著神學嶺展開齊射,打啞或驅逐公墓嶺上的防禦火炮。下午1點火力齊射開始。

差不多2個小時以後,邦聯的炮火逐漸沉寂下來,漢考克準確的推斷出邦聯將要有大規模攻擊,他命令聯邦炮兵停止還擊以節約炮彈。但李錯誤的因此認為他們是打啞了聯邦的炮兵,朗斯垂特仍然反對這個近乎自殺的進攻,並且朗斯垂特似乎也認為對方只是在保存實力,但是或許是出於南方人的奇怪的騎士精神,也或許是出於對自身的自信,皮科特也堅持繼續進攻。這絕對是內戰史上最壯觀的場面之一,南方軍隊的隊伍前列寬度達1英里多,刺刀閃著寒光,在刺刀上面飄揚著紅色的旗幟,刺刀如花,旗幟如海,這將是內戰中又一次大規模的壯觀的步兵突擊。

這註定是個可怕的錯誤,李絕對是內戰中才華出眾的那類,但是世之名將,在他們絞盡腦汁,無可奈何之後,深陷絕望之時,他們總是啟靈於最古老最原始的方式-衝鋒。雖然他們以及他們的無數前輩的經驗一再告訴他們這種攻擊戰術只會招來血淋淋的失敗,滑鐵盧的拿破崙失敗了,而李自身在半島所經歷的以及之後北弗吉尼亞兵團在弗雷德里克斯堡瑪麗高地的屠殺也一再提醒了李,1863年的步兵火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其精度達到了新的巔峰,只要防禦者處於良好的陣地,良好的地形,這種突擊就顯得太為過時。

龐大的數量賦予人們勇氣,賦予他們巨大的動量,皮科特等人以無比壯觀的隊列席捲了他們面前的土地。弗吉尼亞人,北卡羅來納人和別的人,扯著喉嚨發出「叛軍的吶喊」,當他們進入北方佬的火力範圍內,所有的武器向他們開火,首先是炮彈,然後是步槍彈,當他們前進的越深入,他們的數目就越少,阿米斯泰德將軍是其中的一份子,他把帽子插在劍頭,高高地舉過頭頂,勇敢的在最前線帶領著衝鋒,朝著前面的石牆衝過去。可能有部分衝過了,但無人生還,在他們身後,阿米斯泰德受了致命傷倒在地上,這是他們最接近的地方了。進攻者逐漸失去了勢頭,他們不得不重新走過四分之三英里的致命交叉火力逃回神學嶺。李流著淚看著他們逃回,對他們說這都是他的錯,他親手送他的同鄉走向毀滅,一名將軍陣亡,一名受致命傷,還有一名受傷被俘虜,大約一半戰死,負傷和被俘。

與此同時,其他的努力也歸於失敗,艾維爾對卡普山的進攻直到中午一無所獲,這使得米德充分調動兵力支援漢考克所指揮的中央防線對付李的大攻勢,李還打發姍姍來遲的斯圖亞特繞過米德的兵團,意圖在大攻勢時進攻後方,但聯邦騎兵在幾英里外就攔住了斯圖亞特。

戰役走到了盡頭,這是美國史上最血腥的戰役之一,李的傷亡高達20451人,損失了太多的軍官,他的指揮體系從此再沒能恢復,米德的損失同樣巨大,雷諾茲戰死,漢考克負重傷,與此同時他也損失了23049人,僅戰死雙方就高達6000多人。

4日,雙方都原地未動,李出於自尊心不願意離開戰場,米德也因為巨大的損失無法更進一步。當天下午由於暴雨使得雙方也沒能繼續戰鬥下去,夜晚李悄悄地撤離了,他的入侵戛然而止,邦聯的勝利希望也從此化為烏有。這是李內戰中最後一次攻勢行動。

後記

這次只是簡短的回顧,副標題代表著我粗略的認為的李失敗的某些原因,也許之後還會有更詳盡的討論?這篇文章有許多細節並沒涉及到,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嚴謹的地方,在下的初衷只是儘可能的像安利一樣,希望更多的人能對南北戰爭感興趣,當然如果有錯的地方也歡迎指摘。


推薦閱讀:

客觀美國南北戰爭與中國解放戰爭的書籍?
有哪些以南北戰爭為背景的電影推薦么?
內戰前的權衡與妥協-愈發加劇的分裂危機
尼可的戰艦打造:遠洋旋轉炮塔艦?

TAG:美国南北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