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孩子吃飯過程中的規則和界限?
就拿吃飯這個事情,舉幾個例子吧:
案例一(我的朋友——海燕醫生門診真實故事):一個5歲小朋友,自己嘴裡含著筷子吃米皮,邊走邊吃,就這樣發生了悲劇,上台階時不小心摔倒,口中的筷子,徑直穿透了顱腦。
案例二:一個三歲小朋友,幼兒園吃飯,而且總是要老師喂,老師不喂,就教室里到處亂跑,不吃。
案例三:一個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每次吃飯的時候,都拿筷子捅同桌的胳膊,給小朋友吐口水,同桌和老師已經告訴了很多次你不可以戳同桌,不可以吐小朋友口水,可是這孩子依然在犯。
以上這些個案,都是我身邊真實的存在。這些孩子,沒有規則意識,有的承受自己受傷害的代價;有的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傷害了別人,討人厭,被孤立,得不到尊重,看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為什麼有些孩子規則意識淡薄,有的孩子知道規則卻做不到?我猜想可能有以下幾點:
1、父母完全無規則意識,覺得「小孩子就是要自由成長,他長大了,自然就懂得一些規則了」:
比如案例三,這樣的孩子,成長為這樣絕不是偶然,他本身沒有自制力,你告訴他怎樣做才對,他會好好答應,可是過後,這種傷害別人的行為依然在發生,內在是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的。
2、父母有規則意識,可是力量不夠,蒼白無力:
比如,有些孩子,去公共餐廳吃飯,上串下跳大聲喊叫,有些父母只是蒼白的說一聲:不要跳了,不要喊了,然後孩子只是聽聽而已,可是行為依然在發生。
3、父母本身是習慣越界的人:
不是自己的事也要插手,常常把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強加給別人,過度干涉和控制別人的事情,強行跨入他人的界限,有些拯救者情節,或者無疆界的溺愛孩子。
比如:你多吃些,我是為你好;你把媽媽做的都吃了,媽媽就開心;你乖乖吃完,才是好孩子;你不會吃,我給你喂,你才能吃飽;你不行,不會拿勺子,我給你喂;你的杯子,媽媽也能隨便用……
這樣沒有界限的父母,不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去尊重,孩子就會沒有界限,要麼成為「乖孩子」,凡事順從,一直為別人而活,為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總是討好別人,慢慢失去自我,找不到自我存在的價值;要麼成為「霸道魔王」,以自我為中心,散漫霸道。
由此看來,如果幼兒時期,父母沒有給孩子建立起規則的意識,慢慢的,孩子就會發展成一個行為沒有邊界,一個不懂得為自己負責,一個沒有安全感,一個不能保護好自己的人,再升高一個層次,可能就會發展成為一個品性不良(所作所為,所思所想)的成人。
【過程】很重要。每天陪伴孩子吃喝拉撒睡的這些行為過程,就是讓孩子,由內向外發展出一種規則意識,這種規則,是在成長過程中,內化在孩子心裡的,而不是外壓的規則,如果只是為了外在遵守而遵守,孩子內在意志力不足,就會【知道卻做不到】。
1、早期的規則,建構在意志力基礎上。
寶寶最初的意志力都是無意識的,即本能。慢慢的,四五個月,會發展出模仿力,這時候就由無意識發展為稍微有些有意識了。當行為有了指向性,有了方向性,通過重複,加強規則意識,建立起內在的規則和界限。
2、早期意志力的發展,需要大人的幫助和保護
孩子的意志力是特彆強的,卻往往容易被大人破壞和打擾。小寶寶最重要的事情是重複,抽紙一盒抽完也不厭煩,扔書全部扔完也不厭倦,總是在重複做一件事情,而就是在不斷的專註重複中,去體驗,去感受,形成自己的神經通道。
越小的寶寶,越容易受意志掌控,恰恰大人常常打破孩子的秩序,讓孩子處在混亂的生活方式里,從本能性的意識建構上升到意識狀態的過程被阻斷,讓孩子一直處在意志的混亂無序中。
為什麼說孩子的前三甚至前六年如此重要了,在孩子小的時候,在孩子內在發展關鍵期,需要被尊重、被信任、人性化對待,他才能做自己身體、精神、認知、感覺、情緒的主人,發展出自己獨立的人格。
1、確定孩子具備兩種能力
放手的前提是,孩子本能的具備這個能力,本身內在有力量做到這個事情。就吃飯方面,孩子首先有兩方面的本能力量:
(1)自主吃飯的本能:
寶寶在一出生,就具備【自主尋乳吃奶】的本能,慢慢的,再大一點,隨著她身體各方面發展,她會能坐起來,頭能直起來,會自己抓起東西朝嘴裡放,隨著手部肌肉發展,寶寶自己會拿起食物放到嘴裡,自己咀嚼,吞咽。
(2)判斷饑飽的能力:
從一出生的母乳開始,就是看不見刻度,完全隨寶寶的【按需親喂哺乳】。這種方式,沒有刻度可以衡量,孩子自己是知道饑飽的。
然而,放眼身邊,這兩項寶寶最基本的內在能力,是被忽視甚至否定的。
從餵奶一開始,便擔心孩子吃不飽;明明母乳親喂好好的,又折騰吸出來到奶瓶里衡量刻度去喂,看孩子吃進去多少?
這種量化食慾的做法,會一直延伸到添加輔食的時候,輔食之初,擔心孩子不會吃,非要喂;覺得寶寶自己吃不飽,強迫多吃;更有媽媽寶寶都一歲了,還在計算母乳量夠不夠;寶寶都兩歲了,還在計算寶寶一頓吃了幾兩米,孩子有沒有吃飽?甚至上幼兒園的時候,甚至上小學的時候,還在不斷的質疑孩子自己不知饑飽。
2、培養良好的就餐習慣,內化孩子的吃飯規則:
(1)吃飯的禮儀,建立最基本的行為習慣:
從第一次吃輔食開始,就要去做。吃飯前,先要給寶寶洗手,洗完手做到餐椅上,帶圍兜,飯菜端到面前放到餐椅上,開始吃飯。飯後漱口,洗手洗刷,早晚刷牙。
——這樣一天天重複的過程,孩子就會明白:飯前便後要洗手,每天早起要刷牙,睡前不刷牙是不能睡的。而不會到大了,媽媽天天讓刷牙,說幾百遍,孩子也不刷牙的問題了。
(2)吃飯時候:
△ 允許孩子自己吃飯:
讓孩子自己吃,允許孩子自己抓飯,可能會抓不住,會漏掉,這在鍛煉自己手部肌肉的精細動作,鍛煉手眼協調能力,鍛煉空間感,視覺發張,在探索事物的不同,都是在學習,自己吃也能建立孩子的自信。
——這樣一天天重複的過程,孩子就會明白:吃飯是自己的事情,不是大人的事情,就會內化這種界限,為自己的健康負責。
△ 吃多少孩子自己決定:
他需要被尊重被信任,建立起自己的界限感、自尊感,價值感。
我家月亮妹妹每次吃好後,就會放下勺子,伸起胳膊,叫媽媽,要從餐椅里出來。我們從來沒有說過你再吃些,或者還剩餘一點,給她再喂進去。她自己不吃了,那就結束吃飯這個事情了。
——這樣一天天重複的過程,孩子大了就會明白:我有權利決定自己吃多少,也懂得拒絕了。自己被尊重的對待,他也會尊重別人的,不容易被別人帶跑。你再也不用擔心,他長大了會暴飲暴食,會沒有節制了。他有自己的界限,懂得拒絕,不會總是考慮別人的感受,違心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
△ 允許孩子探索餐具、探索飯:
我在最初給月亮添加輔食的時候,她會吃一會兒,就拿勺子在手裡看半天,摸來摸去,就是不往嘴裡放。香蕉在手裡和稀泥,青菜在手裡搓來搓去,我知道她是在感受觀察食物的不同。後來有一陣子,她會把碗,勺子扔到地上,剛開始,她是不會頭轉向去看的,只會看我,後來再扔,她會轉頭找自己扔到哪裡去了,還對著地面大叫,我知道她是在空間感的探索。
於是我每次就是溫和的啥也不說,輕輕的撿起來,用水洗乾淨,再次放到她的面前餐椅上,就這樣重複一段時間後,她就不扔了。
——這樣一天天重複的過程,孩子慢慢會明白:吃飯的時候,碗筷之類的餐具是用來吃飯的,不是用來玩的,也是不能扔的。就會建立起這種規則,去外面吃飯,或者大一點,就不會出現自己玩筷子之類的,傷害自己的行為。
△ 不要打擾寶寶:
小寶寶吃飯,在專註探索的時候,難免會抹得臉上、嘴上、手上都是,我每次都是吃完,餐椅里出來直接衛生間,洗掉就好了。如果一會兒擦,一會兒擦,就會打擾孩子的專註力,打破進食秩序,讓孩子混亂,潔癖可能就是這樣養成的。
——這樣,不被打擾的一天天一直重複,孩子的內在自制力、專註力就會建立起來,長大了,就不會出現戳別的小朋友,總是打擾或者傷害別人的行為了。上小學後,很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其實就是小時候的內在意志力沒有發展好。
△ 吃飯要有個專門地點:
可以不要餐椅,但一定要有個專門吃飯的地方。不能今天吃飯在客廳,明天吃飯又在陽台,後天吃飯又跑到戶外遊樂場,喂一口,玩一會,再吃幾口,再繼續玩。這種混亂,讓孩子很難專註起來吃飯,於是出現上幼兒園後,很難遵守吃飯規則,到處跑,拉不回來。
——這樣,在特定的地方吃飯,一天天重複,孩子就會明白:吃飯就是要在餐桌旁或者餐椅里進行的,吃完了才可以離開。他就不會吃幾口,跑了,再回來吃幾口了。
△ 吃飯是享受,而不是有條件的交換:
有的寶寶不吃飯,家長就說:你吃完了,我記就給你買個奧特曼;你再多吃點,媽媽就帶你出去玩。
—— 這樣就失去了吃飯本身的意義,這樣總是有交換才吃飯的孩子,長大了,特別容易被外界的誘惑騙走。放學門口,一根棒棒糖,可能就被騙走了。
就這樣,一天天的重複,一天天的日常生活中,規則自然在孩子心中建構起來,你不需要說啥,不需要特別告訴孩子,你要遵守怎樣的規則,規則就發展起來了。因為,他本身的內在的意志力已經建立的很好了,當內在建立好了,就會有自己的邊界,有規則感,自律的意識了。
3、規則和放手的基本原則:
有意義的行為(比如探索性的),盡情做。
不涉及個人健康,不傷害別人的行為,不涉及到公共環境的事情,可以做。
無意義的行為,要制止。
危險的行為,堅決制止。
比如邊吃飯邊看電視,邊吃飯邊跑邊跳,吃飯時候玩玩具,那就是要絕對禁止的。這個你要根據當下的發生情景和背景去判斷,並作出不同的處理。
4、要想孩子遵守規則,自己先要力所能及的堅持做到:
有媽媽會說,自己上班,家裡都是老人,規則很難確立。這種情況,能去溝通就最好,不能溝通就自己先做到,不能媽媽自己都做不到,卻要求老人做到。
我帶月亮外出遛彎,遇到最多的就是婆婆的吐糟:孩子她媽每次吃飯得一個多小時,一邊看手機上網,一邊吃飯,我這邊要忙著照顧孩子還要等她吃完才能脫開身吃,可沒有眼色了;
我們孩子孩子媽媽上班,回來只會問,今天吃了啥,吃了多少,我做的不順她心意,就給我扳個臉,嫌給孩子打扮的難看,嫌孩子可能沒吃飽,我是孩子奶奶,我會害孩子不是?
推薦閱讀:
※「比較心態」下的孩子,容易陷入的一種」陷阱「
※寶寶三周歲多特別愛哭,怎麼和她交流好?或者更廣泛地說,孩子情緒調節和衝動控制能力差,該怎麼辦?
※別看我小,給你的Surprise確是大大滴【寶寶有話說二】
※作為當事人應該如何處理「校園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