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偉大的海鮮餐廳

這麼多年過去了,紐約的Le Bernardin始終是我心目中最棒的海鮮餐廳——不論是在東京銀座提前一個季度訂位的懷石料理,還是在馬賽專做地中海魚的米其林三星餐廳,有時是在大西洋邊的奢華酒店,有時是加勒比海小城的熱門小館——每次吃到世界級的海鮮料理,都能喚起深埋我心底的Le Bernardin的味覺回憶,每次我都問自己:這家能超過Le Bernardin嗎?到目前為止,答案都是:不能!

在我心裡,Le Bernardin的地位至高無上,在美食界也是,1986年Le Bernardin開幕後三個月就獲得了《紐約時報》四星的滿分好評,在後來的五次評論中未丟一星,2005年在紐約首版米其林指南上斬獲三顆星星,之後每年都保住殊榮,當然它也是世界50強餐廳常客,今年的排名是第17。

Le Bernardin的菜單出乎意料地簡潔質樸,薄薄兩頁紙,卻有著清晰而優美的邏輯:海鮮按照烹飪的程度分為Almost raw(幾乎全生)、Barely touched(無為而治?)、Lightly Cooked(輕度烹飪)……每一欄里填充著各類海產——在這裡,人們對一塊魚肉蛋白質的期望值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高。

如果你翻到第三頁,菜單會呈現一個簡潔的文字組合:

魚才是盤中的明星,不是廚師。(照例徵集更好的翻譯啦)

這種謙遜嚴謹、近乎虔誠的態度,成就了餐廳在處理海鮮食材上達到了人類理智的巔峰。

我也是後來讀安東尼伯頓(啊我的男神廚師)的書,才曉得餐廳對貨源的要求極其嚴格,只有頂尖的海鮮才能進得廚房且必須保持被捕撈時的狀態,「保留上帝創造它們時的樣子,像剛剛離開海水那樣」。

這意味著,你家附近超市或者魚販那裡賣的那種魚在Le Bernardin會被立馬扔出大門……

接著安東尼在後廚跟著一位來自多米尼加的切魚師傅幹了一上午,世界名廚見識了他從業三十年來從未見識過的處理魚類的高超技藝:

鱈魚精緻但不堪一擊,每一塊都依循紋路分切得完全相同;

鰩魚的半透明軟骨就像教堂的扶壁,必須小心剔除;

鮟鱇魚黏稠而醜陋,剝去整塊滑溜溜的魚皮;

鮭魚,刀片伸進魚背一挑,整塊灰色肉就出來了,每片魚都一模一樣,連脂肪漩渦的紋理都完全一致。

黑斑魚最難清理,放在最後,黑斑的魚皮很酷,保留魚皮意味著要完美去鱗——要是客人吃出魚鱗,可能世界會爆炸

「每一片魚都要完美,那是主廚的名聲!」在餐廳幹了六年,每天處理掉700磅的魚,這位多米尼加師傅贏得了主廚的信任,在家鄉買好了三層樓的別墅,一大家子人都住進去了,他自己則從未在Le Bernardin用餐。

每個坐進餐廳的人都是幸運兒,我們慎重選擇了幾道魚,撐滿了整個套餐,其實內心是想把菜單上的海鮮統統點一遍……後來我常想,如果我是曼哈頓的富人,就每周在餐廳訂個固定的位子,處理完幾十億的單子就一身疲憊地坐下來,懶得點菜了,關照侍者:今天什麼魚新鮮就上什麼吧!

可惜,目前我只能在上海為數不多的餐廳和麵館行使這項熟客特權……

因為做海鮮的緣故,這裡的酒單大概有全世界最多的白葡萄酒了,我們怕Napa的霞多麗太奔放太肥美,壓過海鮮的細緻味道,點了支勃艮第,村級而已,優雅內斂,從頭配到尾都沒有問題。

餐前麵包很香,黃油變魔術般吃完一盅換新的一盅。

(開胃小菜:龍蝦配芒果蘋果和花菜)

扇貝碩大無比,勻稱又鮮甜,搭配橘子泡芙、燒焦的檸檬和迷迭香油醋汁,酸甜口味的平衡把握得精妙。

黃鰭金槍魚拍成紙片似的薄度,搭配鵝肝和脆吐司、腌漬蔬菜和脆昆布,天啊,金槍魚怎麼可以做到這麼有質感!?

煎鰤魚的火候把控得分秒不差,表層煎得金黃飄出誘人的香,往裡一層魚肉全熟露出好看的泛白紋路,漸次過度到中心的魚生,彷彿還帶著海水味道。

配菜是當季的蔬菜,如果沒有記錯,類似菜式在芝加哥特朗普酒店的米二餐廳16也吃到過,但這裡的羊肚菌甜豌豆芥末奶油汁實在是鮮美無敵,我用魚刮還不夠,幾乎舔得一滴不剩。

脆皮黑鱸魚出其不意走了中國風,廚房做了迷你豬肉饅頭來當配菜好可愛,我們還找到了熟悉的蔥姜和豆豉調味,但海鮮醬的調味又是西式的,更複雜,技高一籌……魚肉照例近乎完美。

在這間餐廳,你大約能感知人類文明對海洋生物的最佳理解與詮釋,基於理性的精密烹飪讓每一道海鮮都變得深刻,只要吃過Le Bernardin的海鮮,你的心裡就會有一座小島,留給這個世界上最棒的海鮮!

寫這篇的時候整理照片,翻出了世界各地的海,喚起了許多美好的回憶……想寫世上所有美好的餐廳。

吃心天資不高,唯有儘力而為,願你常伴左右。

也願你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海!

更多美食,歡迎關注微信「一片吃心」或者 微博「吃心一片兒」!


推薦閱讀:

TAG:美食 | 美食家 | 米其林餐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