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高調拿下東芝,輿論狂歡映射尷尬

11月14日,海信宣布以7.54億元收購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引發軒然大波。日本製造業一直都被視為國際頂尖水平,如今淪落到被中國製造業收購的地步。一時間,國內又像打了雞血一樣唱讚歌。但是,事實真相併不如媒體所宣稱的那樣。東芝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東芝,海信買的其實是一堆垃圾。

東芝自從2010年大幅虧損後,企業從此一蹶不振。2012年可謂是東芝進入下行周期的時間點,之後的經營不善導致東芝陷入破產危機。如今的東芝是一家現金流幾近斷裂的企業。所以,東芝才會有現在變賣家產狼狽不堪的局面。

2006年,東芝打敗通用電氣(GE),拿下西屋電氣時可謂意氣風發,一家電器、電子製造業公司進軍核電行業讓全世界都驚訝不已。可是,10年後,誰又曾想到,正是當初的驚人之筆為現今的資不抵債埋下了禍根。2011年福島核電站事故後,全日本對於核電站顯出了明顯的抵觸情緒。從老百姓到資本都開始拋棄核電項目。東芝的西屋電氣也受其影響業績出現下滑。

此後,又因為盲目擴張導致經營不佳。根據東芝官方財報數據顯示,2016年底,西屋電氣虧損約為1000億日元,但日本NHK電台報道稱,東芝少報了虧損額度,實際虧損可能高達5000億日元。無論數字是多少,西屋電氣的巨虧是肯定的。

2015年底,日本共同社給出的報道稱,東芝已經決定全面退齣電視機生產業務,除了出售海外工廠外,還要考慮退出國內的電視銷售業務。據悉,東芝這次的調整很是徹底,包括將「REGZA」品牌提供給其他公司等。除電視外,還將對陷入低迷的電腦和冰箱等白色家電業務裁員數百人,加緊改善收益狀況。換而言之,從2015年底開始,東芝已經出現了財務危機。時至今日,東芝的而財務問題依舊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愈演愈烈。

東芝經營情況之糟糕,非內部人員不可知。2016年底,東芝曝出了財務造假醜聞。截至2016年9月底,累計虛報銷售收入5.2億日元。東芝方面稱,此次涉及造假的子公司是開展機械設備系統安裝維護業務的「東芝EI控制系統」公司。涉事員工從2003年起就一直偽造訂貨單和驗收單,虛報了超過實際合同金額的銷售收入。此外,更有媒體報道稱,東芝從2014年開始就一直在財務造假虛報利潤。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粉飾資產負債表獲取銀行貸款。從這角度考慮,NHK電台報道的實際虧損金額可能更具說服力。

2017年,東芝開始大舉剝離資產,其規模完全可視為資產重組。今年2月份,東芝宣布最高將拋售3成公司股票回收資本,緩解資金壓力。並且,其將出售半導體晶元業務(東芝快閃記憶體產能僅次於三星,位列全球第二)。根據集邦諮詢數據顯示, 2017 年第二季度的 NAND 快閃記憶體市場,三星佔比 35.6%,以 47.04 億美元的營收位居第一;東芝以 23.20 億美元位居第二名, 市場份額為 17.5%。剩下的市場份額則被西部數據、美光、SK 海力士、英特 爾等幾家企業瓜分。

請注意,東芝業務重心早已不再電視領域,而是半導體和醫療領域。能源領域本來也是東芝的業務重心之一,但在西屋電氣連續巨虧之後,東芝在能源行業的路是否會繼續走下去值得懷疑。

近期,東芝發布公告稱,「日本東芝就媒體報道發出多項澄清,指公司擬在明年3月底前完成向貝恩資本牽頭財團出售半導體業務,但不考慮接受財團成員單獨注入資本。對於報道指公司擬在月內與美國威騰電子就出售半導體業務合營紛爭達成和解,東芝稱公司對討論潛在和解方案持開放態度,但目前未有決定。」

今年9月份,東芝發布公告稱,已同意將晶元業務出售給貝恩資本牽頭的財團,交易金額約2萬億日元(180億美元),預計將在明年3月31日前完成。貝恩財團背後的支持者為日本企業以及海外企業,其中也包括東芝自身。東芝稱,還將向晶元業務再投資3505億日元,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和日本政策投資銀行(DBJ)也正考慮未來向晶元業務投資。根據計劃,貝恩資本將持有東芝晶元業務49.9%的股權,東芝將持有40%的股權,其他出資的日本企業和幫助東芝融資的日本銀行將獲得10.1%的股權。

可以看出,東芝對於自身割讓半導體業務十分謹慎,不到萬不得已不願輕易出手。

反觀電視業務,早已不是東芝的核心業務,東芝電視在國際上可是連前十都排不進的。而且,東芝電視的市場佔有率並不高。海信收購東芝電視後,難道就能有什麼天大的突破嗎?從數據上看,三星長期處於市場老大的地位。想要撼動三星的龍頭地位,僅靠吃下一個東芝肯定是沒戲的。真不知道國人們為什麼都像打了雞血一樣狂歡。

而且,海信收購東芝電視並不等於海信買下了整個東芝。東芝方允許海信在40年內繼續用東芝品牌做宣傳。但這不代表整個東芝集團就是海信的。放眼國內關於海信和東芝的報道,幾乎都以偏概全,把東芝電視與東芝集團劃等號。

此外,東芝目前正處於資產大拋售之際,海信在當前這種情況下買下東芝電視業務並不能證明我國製造業超過了日本。製造業不等於電器行業,更不是一台電視機能夠代表的。現在的日本製造業的確在走下坡路,別人變弱了並不等於自己變強了。說不定是因為日本衰退的速度比我國更快,所以才造成了中國製造業趕超日本的假象。其實,在全球經濟復甦乏力的背景下,實體企業,尤其是製造業企業都在衰退,無非是誰比誰退的更快而已。

實際上,國內輿論的喧囂恰恰是一種民族自卑感的體現。長久以來,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出產的產品特色是:便宜、質量差、低端。在這種陰影下,中國製造在國際舞台上都處於一種較為自卑的地位。所以,國內需要一個契機彰顯自己的功績。

然而,世界舞台可不是一言堂,想要得到別人的認需要拿出實實在在的東西。在經過幾十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後,中國的確比以前有錢多了。但是,有錢不等於能買到所有東西。特別是次時代的先進技術,沒人會傻到把明天賣給你。人家會賣給你的肯定是被淘汰的技術。依靠這種技術怎麼可能生產出世界前衛的產品呢?

現在,「創新」這個詞多次出現在紅頭文件中。因為高層也明白,在新時代中,只有創新才有可能守住自己的市場;只有創新才有可能彎道超車;只有創新才有可能真正得到認可。國內創新能力低下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在洗腦式教育的環境下,培養出來的都是缺乏自我思考能力的解題機器。這種環境下,自然不可能有什麼創新可言。中國的製造業正處於一種十分尷尬的處境,要面子就必須要發展,可要發展又缺乏真正的人才。所以,把別人不要的東西買下來這種事反而被視為一種進步。


推薦閱讀:

海信哈利手機:目前最值得體驗的入門千元全面屏手機
請在海信工作過的做研發的前輩或了解情況的專業人士回答海信待遇到底咋樣?
如何看待海信電器宣布 129 億日元收購東芝電視業務?

TAG:海信 | 东芝TOSHI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