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劉慈欣開 Live 了│兩任雨果獎得主對談科幻、文明與兒童教育

現在,站在科技發展十字路口的節點,人類面對的未來充滿著無限可能。

文明,在劉慈欣的《三體》三部曲中,有著別樣的風采。其中,三體文明與地球文明的衝突是故事的主線:

與人類不同,三體人的記憶和意識能部分傳遞給下一代,這樣才能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下進化出高級的科技文明。但是由於三體問題無法解決,三體人為了文明的延續,決定向外太空移民。而地球上的人類文明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與三體文明發生了巨大的衝突。兩個文明在不斷地碰撞摩擦中,也在逐漸了解對方的文明,加深對宇宙的認知。

在這三部作品中,除了三體文明和地球文明,宇宙中還有著質子文明、歌者文明等至少一百五十多萬種文明。文明在不斷發展和延續當中會出現無數的社會變革。許多讀者在經歷了閱讀《三體》三部曲的大腦震顫之後,腦中湧現出一些疑問:

文明的發展有必然的趨勢嗎?

科幻能預測社會文明發展嗎?

在可預見的未來,科技將會使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哪些改變?

我們的下一代將要面臨的人工智慧社會,是怎樣的一種社會?

人工智慧社會,人的機會在哪裡?面臨的挑戰在哪裡?

未來社會,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如何通過社會和家庭教育為孩子培養競爭力?

這次,我們有幸邀請到了兩任雨果獎得主—— @郝景芳、 @劉慈欣 在 郝景芳對話劉慈欣:科幻、未來與教育 中對談他們對科幻的理解、對未知文明的解讀和對未來的暢想。並聊一聊作為父母,他們是如何看待人類與人工智慧的關係,以及現在如何培養下一代面對人工智慧所應具備的能力。

@郝景芳,小說作者,散文作者。 2016 年,小說《北京摺疊》獲得第 74 屆世界科幻大會最高獎 「雨果獎」。兒童創新教育項目童行計劃創始人。

@劉慈欣 ,高級工程師、科幻作家、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三體》、《三體 II :黑暗森林》、《三體 III :死神永生》等,中短篇小說《流浪地球》、《鄉村教師》等。《三體》獲第 73 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獲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文學最高成就獎,並被授予特級華語科幻星雲勳章。

身為科幻作家,他們對於未來的深刻思考,也讓他們對於未來的兒童教育,擁有了超乎常人的敏銳洞察。

郝景芳在自己的文章「人人都追求精英教育,我想給點不一樣的」中提到,「我們希望自己和孩子都能擁有的一些東西,一種思維,一種態度,一種眼界。那是一種超脫於偏安一隅的私人生活、關注整個地球與人類的眼界。」

具有深邃洞察力的劉慈欣在也曾在寫給女兒的信中說道:「你要知道,世界是在加速發展的, 21 世紀以後,二百多年的技術進步相當於以前的兩千多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所以我不是像清朝人,而是像春秋戰國的人想像 21 世紀那樣想像你的時代,在這種情況下,想像力與現實相比將顯得極度貧乏。」

他猜測,未來的教育完全不同於以往:「你的孩子不用像你現在這樣辛苦地寫作業了,傳統意義上的教育已經不存在,每個人都可以在聯入網路的瞬間輕易擁有知識和經驗。但與人腦互聯網帶來的新世界相比,這可能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

他問自己兩百年後的女兒:「那時的天空是什麼樣子?天空是人類所面對的最恆久不變的景緻,但我相信那時你們的天空已經有了變化,地球上所有的能源和重工業都已經遷移到太空中,那些飄浮的工廠和企業構成了星環。那是太空城,我甚至能想出他們的名字:新北京、新上海和新紐約什麼的。」

在不久的未來,人類文明首先會面臨人工智慧所帶來的挑戰,在這樣一個全新的社會,人類又應該如何去面對自己、面對他人、面對社會呢?我們這一代、我們的下一代要如何構建「兒童教育」,讓孩子在兒童時期就開始培養這樣的競爭力呢?

11 月 17 日,在 郝景芳對話劉慈欣:科幻、未來與教育 中感受來自兩人雨果獎得主的精彩碰撞~


推薦閱讀:

TAG:科技 | 刘慈欣作家 | 知乎L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