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選擇:雙十一都有什麼影響?

雙十一就要到了,這個本土的原創的節日毫無疑問已經成為了購物的盛會。而假前效應,也就是『Pre-Holidy Effect』其實也是經濟和金融上非常有意思的一個話題。

一般來說,股市在大的節日前後都會有一定的波動,具體的說,就是股市的成交量和交易額在假期前都會有一個顯著的上升。這是為什麼呢?

在行為經濟學裡面,人可以被分成三類,

理性的人

有自知之明的,也就是能認識到自己問題的:

有自知之明的人

和第三類的……

幼稚的人

理性的人是理想化的,他們不受任何無關事情的影響,炒股就是炒股,買東西就是買東西,這兩者並行不悖;但是現實是人們注意力是有限的,以至於注意力可以看作是稀缺性的資源,由人們有意識或者下意識分配給不同的事情。因為在節日的時候,很多注意力要分散給購物,自然關注股市的注意力就下降了。而『有自知之明的』第二類消費者,雖然也會被購物所分散精力,但是他們知道自己這一點,從而會在節日前就抓緊在股市上進行各種建倉和清倉的操作,從而在節假日之前拉動了股市的交易量和成交額,創造了一個小牛市。

而在分類中處於第三級的『幼稚』的消費者,則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注意力會被分散,一直被動的跟隨著有自知之明的股民,從而在股市中處於被收割的狀態。

股市如此,在消費品市場上,其實也存在這類似的現象。購物盛宴前後,儘管購物節當天的價格從規則上是要低於前後的售價的,但是因為所有的定價都是商家來確定的,所以商家存在著先把價格調上去,然後再降價吸引消費者的可能。但是問題在於,這樣是不是一種有效的選擇呢?不好說,因為完全可能是因為消費者在節前有意識的削減了自己的預算,都攢著等到雙十一血拚,那麼商家在雙十一的時候賺的超常利潤,可能也只是雙十一之前消費者的補償罷了。如果是這種情況,商家又如何判斷呢?

我們每時每刻都在作出或大或小的選擇,可以說人的行為就是由一系列的選擇所決定的。理性的選擇,在有限資源下最大化自己的收益,這就是我最近開的Live所要涉及的內容。Live兩周後開始,包括很多關於選擇分析和邏輯。其中不但會從消費者的角度來分析購物節中的理性和非理性,也會從另外一個容易被忽略的方面,也就是商家的角度來分析,到底雙十一大促銷值不值?歡迎大家參加!

Chong R, Hudson R, Keasey K, et al. Pre-holiday effects: International evidence on the decline and reversal of a stock market anomaly[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2005, 24(8): 1226-1236.

推薦閱讀:

我們學習DSGE要學習什麼:DSGE基本框架介紹
關於萬智牌的逸品重現?
上帝帶來的發展時間差:生物地理稟賦對國家間發展差異的解釋

TAG:理性 | 经济学 | 「双十一」购物狂欢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