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是一個不斷收割中產階級的循環,依託於資產的達利特最後還是達利特。
1947年,伴隨著大英帝國的沒落腳步,印巴分裂,印度宣布獨立。
伴隨印度獨立的是種姓制度的廢除。
什麼是種姓制度?可能初中歷史早已被淡忘。
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一張根據《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繪的瓦爾那等級:婆羅門是原人的嘴、剎帝利是原人的雙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羅是原人的腳。至於賤民,則被排除在原人的身體之外。
說白了,就是赤裸裸的種族等級制度。
一等人婆羅門都是僧侶貴族,你可以理解為是那個年代的政治話語掌權者。
二等人剎帝利則是軍師和行政貴族,你可以理解為是政治上層建築里的基石。
三等人吠舍,則是主商業的商人,給第一和第二類人繳稅。
四等人首陀羅,是傭人和工匠,做著維持自己生活的工作。
而賤民,又叫達利特,則被排除在外,是一種社會地位最低的人,受到其他等人的歧視,並且一代一代延續下去。
衝破階級衝破階級,印度的這種種姓制度,才是最赤裸裸的階級。三千年的歷史裡,就這麼一代一代延續下去。就算1947年獨立,但是這種根深蒂固的問題依舊一代代的在印度的農村維持著,滲透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里。
時光匆匆。我們也有了快70年的歷史了。
從世紀末開始,房產、房子、房市這些詞語,就不斷的提高著在各大新聞里的出現頻率。房子綁定了醫療、教育、戶口、社會使用權,甚至綁定了大多數人結婚和生孩子的權力。普通人要付出30年的年輕時光去奮鬥去還款,而房價在這些年裡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著人們的心裡底線。
經歷了這段期間的中產階級,是恐慌的。
如何恐慌呢?
最近微博某號發布了這樣一張圖:
讀完之後,我心中無限感慨。
彷彿就像是看到印度剎帝利害怕直接的兒子娶了吠舍一樣不安。
拋開「外地妹」、「新的」這種侮辱性詞語,其實這反應了,當代類中產階級對於自我地位的無限危機感。
為什麼會危機?因為不確定性。在類階級和宗族矛盾的拉大期間內,單個的個體對於「構築了自我階級」的資產和地位的維護慾望是極其強烈的,因為他們看到了這些資產反饋到社會裡形形色色的問題。他們看到了內環一套房現在的價值性,看到了留學回國的優秀男青年被房子折磨的每天加班周六日還要做私活。他們看到了沒有戶口沒有學區的孩子念書時候的環境、接受的教育和玩耍的同伴。看到了婚姻的不牢固性,經歷著巨大的離婚率時代,也看到了太多太多婚後打官司、親戚反目,甚至細節到在生病時候選擇吃什麼葯。
他們很害怕。越是擁有了構築資產的人,越會擔心自己再重新回到之前的狀態。
而婚姻則是最容易衝擊這種構築,最不受自我控制的一種形式:因為他不僅僅是你們家庭的努力和構築,更是另外一個家庭的構築直接生硬的嵌入進來的問題。
但真的規避了這些問題,就會保住自己的階級,甚至更上一層,讓自己的兒子女兒過的更好嗎?
看這個問題,你需要更深一層的理解這個社會的本質。
本質就是,依託於類似房產這種國家把控的資本,在把時間拉長來看,中產階級是註定要被社會歷史所收割的。
如果你看多了世界歷史,更懂得如何潛移默化的利用歷史反饋到現實,學會如何橫向的看歷史,很多時候你對於社會的看法將更深刻,而這種深刻將給你帶來我一直強調的底層思維的構建。
之前寫過一篇關於半島的文章,我已經講述了這種思維的必要性,感興趣花時間看一看。
在歷史面前,我們都是螞蟻塵埃罷了—記韓國新總統文在寅上任
不只是我國,整個世界對中產階級的收割都是一茬接著一茬的,很可悲的是,這是社會運作的必然規律,只不過中國發展歷史太短,發展速度太快,而導致中國中產階級收割的速度也是一茬茬的更快,更直觀而已。
在奇點沒到之前,中產階級沒有任何的理由,社會也絕不會允許這批擁有自由財富收益的人越來越多,這是對勞動和社會的不尊重,更是社會不穩定的大問題。
而奇點是什麼?如果近十年AI發展到,可以解決大部分當今中產的工作,而中產階級只需要做監督、把控大方向的角色的時候,我們才能看到一點點希望,這還建立在醫療、能源、交通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更好的基礎上。
你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當人類科技還沒發展到可以直接從全球性角度底層角度解決這個問題之前,做為中產階級,你手中的資產是必然會被國家以某些形式貶值化,或者說「清空化」來避免積累過多的問題。當一個國家大部分人達到了可以靠資產自我增值就可以生活的狀況的話,社會的崩塌幾乎是必然,而社會的崩塌帶來的就不僅僅是資產能不能增值,而是資產到底還算不算資產。
而從整體GDP角度來講,GDP的總體體量也是照比十年前翻了很多倍的。社會永遠是需要保持一個固定的平衡,政治為上,經濟居中,實業兜底。而政治的延續往往也可以帶來資本的持續,因為政治力量可以當成一種「最優質的資本」在經濟發展的浪潮里,社會永遠兜底保證窮人餓不死(各種低保,社保再分配等),而富人也擁有一定的延展性讓自己的部分資本用一定形式延續下去(家族基金投資公司、基金、權力置換資本),只有中產階級的資本是脫胎於窮人,依託於政治,因此這部分資本也是社會著重要去利用的。
怎麼利用?那就是不斷讓你有一種感覺,那就是資本達到一定程度後就不用奮鬥了,但往往達到你滿意的資本規模後,你三十年的青春奮鬥已經奉獻給了社會發展,構成了社會的體量規模更大。(比如你的房貸,子女教育等等)。
但一旦達到了你滿意的狀態後,你的家族或者家庭絕對不會一直滿意下去,因為這部分資源其實在你奮鬥的過程中一直在「被抽離」抽離到你孩子奮鬥的起點時,剛好和你奮鬥時候一樣。
幾十年前,我們是通過強制手段讓部分中產和上層階級重來一遍,
而改革開放後的逐漸發展,則是尊重勞動,尊重市場的結果。在可見的範圍內,房產這種和「當今主要矛盾」對抗的中產資產,被收割幾乎是必然的事情。
當你孩子開始奮鬥的時候,你的房子、以及房子變現出來的資金和其他資源,換算起來,並不會比你剛奮鬥時候多多少。至於是通過經濟危機,還是主動刺破泡沫,還是房產稅,還是租賃替代,還是產權縮短,還是資源弱綁定,我就無法斷定了。
所以中產階級妄圖通過資產收益過日子,那我們是保不住這種發展GDP的目標的。多少歐洲國家社會推不動這種社會運轉,多少曾經的小國家妄圖挑戰這種社會運轉,最後都半死不活了。你一旦能夠了解西歐東歐和美國日本的很多碎片化歷史,你很快就會產生這種萌芽意識。
說實話,所以這種只能說自己有三套房的老阿姨,妄圖以這種資本匹配去穩定下一代的地位,是絕對不夠的。
因為在自己所在的五年十年內,也許她還足夠穩固,但是如果你不能儘快的把這些資源轉化為自身的資源,那麼拉長了再看,二十年後,留給你子孫的只能是濤聲依舊。
所以總有人問我,買房子還是看未來。你要明白社會的本質是什麼,你要知道,在多久的時間內,房子對你的構築利益是更大,再什麼時間內,個人發展對於你和你家庭未來孩子的構築利益更大。
這是一種對社會發展和個人階級上升的長時間的博弈。
說個我印象深刻的事兒。
大家對遊戲行業可能沒有那麼了解。有這樣一批公司,叫「買量公司」,對有好多家在廣州。他們主要運營一些類似傳奇的遊戲。對,就是你看到的那些什麼999一刀的暴擊裝備回收之類的。這些遊戲靠著收割4.5線城市的人來賺錢。
有一次我問一個他們的負責人,你賺這些錢最後都用來幹嘛了?他說送孩子出國留學。我說那你以後孩子如果找不到工作,你會回來讓他接你的班嗎?
他說:「你傻啊?那個時候就是其他玩法了,能收割一波是一波,我們又不是政權,哪有那麼多時間做長線啊!我要趁著現在把所有我能利用到的資源都變成我孩子的底子,以後他自然會找到適合他的產業的,我不用操心,我專註收割就好了。」
我聽著無限感慨。腦海中又浮現起初中歷史裡,吠舍企圖壓榨首陀羅然後爭取爬到剎帝利的畫面。
後來,我認識了很多更加優秀的父母。基本視野和層次到達一定階段的父母,他們的想法會出奇的一致,對社會的理解也更為透徹。
他們會默契的採用這種方式:短期內保護好自己現有的中產資本,而長期內,更多的去把資本投入到自我和孩子的未來資本之中。
類似老阿姨這種方式,她更應該把精力放到自我孩子對於責任和優秀感情的追尋中。同樣兩個男生,一個對社會看法深刻,一個有幾套房產。但殊不知前者是把更前期的資源投入到自身而產生的效果,各種機會成本。而在短期內,當然不如後者更實在,更看得見摸得著。
但你再拉長10年來看,伴隨著社會的滾滾巨輪,又會大不一樣。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短視的家長帶來的只有孩子在某個時刻的怨恨和被收割,做人,一定眼光要長遠,看問題要深刻,做事情要踏實,而主動性又堅韌,缺一不可。
短視的人永遠沒法從更高的角度看到這世界社會的運轉規律,從而導致他們的做法也會短視,擔心受怕,窮人思維,從而為自己的子女留下非常糟糕的基礎。
最可怕的是,短視的人沒法從那些具有長遠思維的人身上學到這些,因為他們根本看不到,也領悟不到。
就像普通人永遠無法理解公司註冊在開曼群島會省多少事,無法理解為什麼瑞士可以這麼受歡迎,無法理解為什麼要建立企業的基金會,無法理解為什麼投資企業才是更上層的玩法一樣。
你所看到的階級固化,拉長了時間來看,依舊會被歷史碾過去。你以為現在的分等級分層次和印度很像,但實際上卻遠遠沒有那麼牢不可破。
當今國運和城市運給予中產的僅僅是隨時可以被清空的,這和印度的種族宗教深入骨髓是有很大差別的。這部分中產所謂的類似外地妹的這樣的思維,妄圖鞏固自己的階級,其實只不過是單純的沒有看清楚主要矛盾的改變罷了。
而真正類似印度種族的社會階層分化,才剛剛開始,這不是簡單依託於房產或者戶口的,而是真正依託於家庭教育,潛移默化的。
阿米爾汗(摔跤吧爸爸的那個)在印度做過一檔節目叫做「真相訪談」,其中一集採訪了一個下層人最後當上了德里大學教授的故事,真真切切的講述了一個底層孩子受盡歧視最後靠著自己的能力一點點擺脫這一切的故事,在故事裡,阿米爾汗幾次流淚,但更值得流淚的,是這個女孩對於社會的認知,對於自我的要求,對於上層的不卑不亢,對於下層的深切同情。更尊重歷史並從中吸取教訓。
我們能做的是什麼?不要過分的把自己依託於可以隨時被清空的資產。要學會向上看,向下看。真正能夠做到潛移默化的個人進步和家庭進階。當代主要矛盾的改變才剛寫入指南里,但實際的主要矛盾,早就深入到看清和看不清之中了。
然後又有很多人連這篇文章都不會看清。
然後又是一個車輪。十年就又會過去。
照理文末,歡迎來我公眾號「驚雲小屋」玩,後台回復:5,6 可以收到關於職業選擇和工作的終極邏輯。相信我你會選擇去看我其他文章的,你會相見恨晚。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