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勵志有毒

雞湯和雞血有毒,我想這個已經是共識了,今天想專門談談勵志。

其實看了標題,我想好些人會是進來專門反駁的,好吧,請看完再評論。

1

其實在理想的狀態下,勵志並無毒性,反而有益。

每個人都有困難的時候,都有茫然的時候,雖然還沒有解決辦法,但是這個過程需要熬,當然再加點勵志的內容,熬的過程就顯得很有味道,看著幾乎光明的未來,本來的苦也覺得是甜蜜的了。

勵志就是用別人的經驗來激勵自己,重拾信心和勇氣,繼續解決問題,減少了難熬的痛苦過程。

勵志的過程對於解決問題本身的過程而言,是促進的作用,就好比化學裡面經常用的催化劑,改變不了化學反應方程式,但是可以加快反應的速度,提高了效率。

勵志的過程並不複雜,人人都可以看懂,也可以立馬吸收,精神抖擻。

勵志還有良好的道德高地,名其名曰:正能量。

2

理想條件下是不錯,但是到了現實應用中,就會因為人性的選擇,出現偏差。

因為理想的條件是建立在人人都是理性的基礎之上。

但是實際上,真的是這樣的嗎?

在職場,困難的時候,迷茫的時候,甚至在暫時看不到前途的時候,這個時候看到勵志的內容,有了信心,再去解決難題。

有經歷的人都知道,難題之所稱為難題,可能一時半會解決不了,要改變需要持續的積累,那麼勵志的事情,就不是一次兩次就能幫助把問題解決了,需要勵志的次數也會加多。

生病吃藥,再好的葯吃多了,也會產生抗性,勵志也一樣,這個辦法用多了,也會產生抗性。

勵志的過程是舒適的,但是解決問題的過程,熬的過程是痛苦的,如果兩者的體驗無法在內心達到平衡,一個人就會選擇逃避。

因為勵志的過程是舒適的,用過一次,就再也難以停下來,因為回頭就是痛苦和煎熬。

在痛苦與舒適的選擇中,人性的選擇就很明顯,除非擁有強大的意志力來控制。

最後就會變成難以忍受痛苦,喜歡在勵志中逃避,在逃避中選擇自責,變得不自信,自卑。

勵志還有最大的毒害就是改變個人的認知,把別人的輕鬆成功當正常,轉而在自己的失敗中極力的否定自己。

往往會過多的否定自己。

3

前兩天看到的一個案例。

32歲男一無所有,我該怎麼辦?

86年男,32歲了,一無所有,現在我在廁所邊抽煙邊打字。2017.6月,相處5年的女朋友分手了,我不怨她,只怪自己太不優秀,給不了她基本的生活。我在深圳,策劃工作,月工資9k,我相信這個工資在深圳大街上一抓一把人都比我高,陸陸續續換了4個工作,可是工資還是沒多大長進,轉眼又快過年了,想想自己存款不到5萬,混的夠失敗的,每天在想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愛情,自己的生活,總是這麼糟糕透頂。感覺自己快瘋了。看看前面不知道該怎麼走了。目前的工作是在一個創業公司,只有10幾個人,可是沒有多少策劃工作可以做,每天就是打打雜,混混工資,想過離職,可是32歲了真的感覺沒多少公司會要了,離職的勇氣都沒有。

最近天天想未來該怎麼走,晚上常常失眠,卻又感覺沒有方向,每天3包煙才能強迫自己定下來。30而立,可我32歲了還是一無所有,挺可笑的。看看同學都結婚有孩子了,自己真是一個loser。

4

其實問題很簡單,解決不來問題,換其它的辦法,多嘗試,跟盲人摸象一個道理,多實踐,多個角度實踐,離高效的方法論會更進一步,很簡單。

但是現實的選擇,標準,誘惑,打擊把一個正常人變得不正常。

勵志是看起來最無害的一個,也是副作用最深的一個。

5

勵志請注意用量,盡量微量。

6

鑒於知乎演算法改變,削減各種V的流量,首發的文章其實大部分關注賬號或者作者的朋友並不能在自己的時間線上第一時間或者根本看不到最新的文章,所以請儘可能的移步公眾號(51逆轉)


推薦閱讀:

TAG:职业发展 | 生活 | 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