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 03 | 吉卜力的童話世界:讓風和光都自由出入

這是明眸日本文化壯遊的第 12 篇文章

介紹吉卜力的動畫世界。

「吉卜力」這個名字很有意思。宮崎駿的動畫工作室和美術館都叫吉卜力,吉卜力是義大利文 Ghibli 的音譯,指撒哈拉沙漠上吹著的熱風。之所以叫「吉卜力」,是因為「在這個美術館,風和光都能自由出入。」

吉卜力的動畫元素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不管你是不是吉卜力動畫的死忠粉,也不管你有沒有聽過宮崎駿、高田勛、鈴木敏夫這些動畫大師的名字,你都無法阻擋龍貓、無臉男、菜頭稻草人、機器人等等吉卜力的動畫形象入侵你的生活。音樂大師久石讓為吉卜力動畫創作的每一支主題曲都成為經典,無論被何種樂器演奏出來,當它們在耳畔響起的時候,都帶給人熟悉的親切感。吉卜力動畫的魅力讓全世界動畫愛好者著迷。

吉卜力動畫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充滿想像的童話世界,但這個世界絕不只對孩子開放,即使長大成人,我們也十分願意重回這個世界,找尋關於生命的新的意義。而且一定會有所收穫。

然而,吉卜力的動畫世界並不只是平面的——宮崎駿讓它變成了一個可以觸摸的真實世界,它就是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

現實中的城堡:吉卜力美術館

離東京 15 公里的西部郊外,在三鷹市城中最大的一座公園裡,坐落著一幢獨特的建築。如果從高空俯視,你會看到整個建築被綠蔭包圍,就連屋頂上也是各種植被,建築的牆體被常年不斷的爬山虎覆蓋,樓間小橋林立,看起來儼然就像一座城堡。這就是吉卜力動畫在現實中創造出的童話世界——吉卜力美術館。

吉卜力美術館俯視圖(模型)

城堡被茂盛的爬山虎覆蓋

宮崎駿賦予他電影中的人物以鮮明的個性,他講述的每一個故事都充滿想像,吉卜力博物館的設計也體現著同樣的理念。除了從宮崎駿電影中走出來的龍貓、機器人、小煤炭等等角色展列品以外,建築物本身也是一件充滿魅力的展品,它誘使每一個參觀者——不論年齡,都想走進來探索一番。

吉卜力美術館並沒有採用日本傳統的建築風格,而是用了歐式建築風格,那麼宮崎駿的建築靈感到底是從何而來的呢?

從動畫里走出來的城堡

美術館的設計靈感

1990年,宮崎駿前往歐洲遊歷,這一趟可不是來玩的,他剛接手吉卜力文化的延伸——吉卜力美術館的設計任務,但他並非建築設計師出身,即使是設計一個以自己的動畫作品為主題的美術館,也並非易事啊。

於是他走出工作室,去尋找靈感。

宮崎駿的目的地是克羅埃西亞的亞得里亞海岸。

還記得他的電影《紅豬》嗎?

對,《紅豬》的取景地就是這裡。

《紅豬》

亞得里亞海岸

這些坐落在海岸邊宏偉岩石上的房子都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我們的大師在密集的房屋圍成的迷宮中散步,每一個岔路口都好像在問:你要去哪兒?這樣的神秘空間讓人陶醉,尤其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在複雜的迷宮中探索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在的設計過程中,宮崎駿也極力塑造出複雜的空間結構,讓每一個拐角處都儘可能多出一些選擇的可能性,激發參觀者的好奇心,讓人們能像尋寶那樣,即使隨便亂逛,也能不經意發現記憶里熟悉的畫面。

出於這樣的設想,宮崎駿在美術館內設置了各種各樣的門洞、樓梯、台階來進行場景更換。比如,一進美術館,立刻就是下行階梯,台階不知道會延伸到一個什麼樣的世界,營造出一種彷彿即將進入詭異地方的氣氛,這也是宮崎駿熱愛的氣氛——他覺得像「詭異」這種感覺,小朋友就很喜歡。在他眼裡,不只是花、蝴蝶之類的才是美好,即使是玻璃瓶、一塊積木,這樣零碎細小的東西也都是小朋友世界的一部分。

入口處長長的下行樓梯

宮崎駿從歐洲中世紀的小鎮回到日本,開始著手把自己在途中收集的靈感和素材進行加工改造,形成美術館自己的風格。

他先把美術館的每一個展廳手繪出來,然後再設計全景圖,接著把手稿交給建築師。

不出所料,建築師瘋了。

因為從專業上來說,所有的設計都違背了基本的建築設計理念,不過根據其最先的設計稿來看,動畫師和建築設計師博弈的最終結果是,動畫師贏了。2001 年 10 月 1 日,吉卜力美術館開幕。

宮崎駿設計手稿(其一)

宮崎駿設計手稿(其二)

幾乎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這位大師的偏執,他對細節的考究成為一種習慣,在他的設計中,絕不允許糟糕的細節的存在。所以在美術館的任何地方——街道、護欄、雕刻、雕飾等等不經意的地方,你都可以看到大師的精心安排。

看!在前往吉卜力美術館的電車頂上發現的小煤炭!

小小的窗玻璃上的龍貓

路牌也設計得神秘可愛

城堡里的動畫故事

尋找吉卜力電影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這座凝聚宮崎駿心血的美術館都有什麼可以期待的吧!

美術館分為三層:

第一層在地下,土星座映像展示廳和動畫製作展示室;

第二層是外來作品特展室以及宮崎駿工作室;

第三層是遊樂區:貓巴士、吉卜力陳列室以及紀念品店;

頂層為屋頂花園。

每一層的每一個細節都有故事,這些故事把我們帶回到宮崎駿動畫的記憶中。

《龍貓》

大師在美術館入口附近設計了一個龍貓守護的城堡崗亭。《龍貓》可以說是宮崎駿的動畫電影當中最著名的一部,龍貓甚至成為手辦市場最叫座的一個角色,每個人都和這個身材滾圓,眼神誠懇的傢伙有過親密的接觸。人們在這裡和龍貓隔窗相望,以為這就是入口,其實這是大師的一個玩笑,這只是一道「假門」,真正的入口在另一側,需要持票入場。從這裡開始,真正的吉卜力動畫之旅就開始了。

龍貓守護的城堡崗亭——「假門」

這裡才是真 · 正門

《龍貓》的故事裡誕生了太多讓小朋友喜愛的角色,在三樓的貓巴士屋中,放著還原版的貓巴士,不過「大人們」只能眼睜睜看小朋友在毛茸茸的龍貓車廂里鑽來鑽去。我想宮崎駿之所以能成為偉大的動畫大師,很關鍵的一點在於,他總是能夠準確地把握孩子的想法並且成功地喚醒成人的童心。

龍貓背後那隻看起來有點凶的龐然大物就是貓巴士

美術館三樓的貓巴士,孩子們可以在裡面鑽來鑽去

《千與千尋》

當千尋和爸爸媽媽通過神秘隧道誤入奇幻國度的時候,人們就開始在這部電影中發掘各種各樣關於人性、社會、成長、友情和愛情、理想和慾望等主題的意義。不論宮崎駿創作這個故事的初衷是什麼,電影的豐富程度都超越了人們的想像。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人們獲得屬於自己當前人生階段的體驗和認識,也對自己進行一遍又一遍的重新認識。但在孩子們的眼中,《千與千尋》就是那樣一個花花綠綠的奇幻世界。

在吉卜力的城堡中,我們也能找到《千與千尋》中的各種場景。

記得千尋工作的油屋嗎?千尋來到油屋之前,先是不小心從樓梯飛奔了下來到了底層,然後再通過升降機一步步到頂層,遊客也是先從上到達底層,然後再從下向上參觀。宮崎駿從進美術館的一開始就種下了千尋的影子,他通過空間轉移的方式讓人們沉醉在他所設計的油屋裡。

一切看起來似乎都是懸浮在空中的,陳舊的電梯上下穿梭,裡面的設計完完全全還原了油屋場景——那個多層複合建築的澡堂。

站在中央大廳,抬頭就看到這條橋廊,

還原了油屋裡四通八達的空中小橋

油屋裡的空中小橋

千尋在鍋爐爺爺的「工作室」里有一群可愛的好朋友,它們身材矮小,全身溜黑,一雙大眼睛總讓人聯想到龍貓——它也有那樣萌的眼神,它們是小煤炭。這些小朋友搬起煤塊,飛快地跑到鍋爐口,一雙長臂把煤塊丟出老遠,樣子十分可愛。千尋初來油屋,就在白龍的指引下來到鍋爐室,很快結識了這群小夥伴。在之後的油屋冒險中,小煤炭給千尋幫助和關愛,給人留下了暖心的映象。

即使這樣小的角色,也被宮崎駿安排在了美術館的很多小角落,不經意間帶給人們驚喜。

在小角落裡不經意地發現小煤炭

電影里幹完活開始吃飯的小煤炭

《天空之城》

人們喜愛動畫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它把現實中難以實現的企盼用另一種形式展現在面前。動畫可以帶領人們進入一個更加單純,更加充滿想像的世界,讓人們想起被遺忘的夢想。寂靜和平的天空之城就是這樣一個夢想世界,那隻巨大的機器人就是從這個美好的世界裡遺落的守護者,只有啟動它才能回到那個世界。

但宮崎駿給出的設定卻是,現代發達的科技是無法啟動這個機器人的,最終還要靠小女孩西達念起祖輩所流傳的尋求幫助的咒語,令飛行石發出光茫,機器人才再次活起來。最終打開天空之城大門的鑰匙其實就是這隻飛行石。而在現實生活中,打開我們自己的天空之城的鑰匙在哪裡呢?也許就在我們自己的心中吧。

宮崎駿在吉卜力美術館給了人們一個接近天空之城的機會,他在屋頂花園裡擺放了這樣一個巨大的機器人,它的周圍是繁雜的樹木植被,象徵著電影里天空之城的植被和遠古生物。這裡離天空很近,離每個人自己的天空之城很近。

屋頂的巨大機器人

電影里的機器人

宮崎駿希望呈現給人們的,是「有趣好玩,又能使人心變柔軟的美術館」。他希望來這裡參觀的人可以各得其所,讓想玩的人玩得痛快,想思考的人有所領悟,想感覺的人有所感受,讓人在離開的時候,覺得心靈比進來時更加豐富。

宮崎駿做到了,「風和光都自由出入」,每一個來這裡參觀的遊人也都享受到了在現實世界中難以獲得的自由。

童話世界的誕生地:吉卜力工作室

吉卜力美術館是吉卜力文化的延伸,人們在這裡實現和動畫的零距離接觸,走進真正的童話世界。而吉卜力童話世界誕生的地方,就是位於東京小金井市的吉卜力工作室——除了迪士尼之外,這裡是出產最多經典動畫作品的地方。

從1985年成立至今,吉卜力工作室已經生產了20多部動畫作品,十多部動畫短片、廣告片、音樂錄像以及其他影視作品。

當全世界動畫產業都開始用計算機技術輔助作畫時,吉卜力工作室依然堅持著傳統的手繪方式。在《懸崖上的金魚姬》、《起風了》、《哈爾的移動城堡》等作品中,除了人物、背景全是手繪之外,包括一些大場面的效果表現也採用手繪,比如波妞在海浪上狂奔的場景,海浪全部是手繪,《起風了》中人群攢動的多路人(有的都能達到百人)鏡頭,背景里的路人也全部是手繪。這是令人震撼的。

在宮崎駿看來,他之所以堅持這樣的動畫製作方式,是因為「這樣孩子們才能覺得自己也能像波妞一樣在海浪上奔跑」;「這樣每一個路人才是鮮活的,而不僅僅是為了襯托主角才存在」。人們又一次感受到大師對於動畫事業近乎偏執的態度和習慣。

吉卜力工作室的三位巨匠

如今人們聽到吉卜力的名字,首先會聯想到的人就是宮崎駿,但是吉卜力工作室的誕生卻不只是他一個人的故事。

1978年,一個叫做鈴木敏夫的年輕人在日本德間書店出版社擔任勤務,他的實際工作就是個狗仔記者,工作的幾年間,每天忙著追蹤兇殺案、黑道新聞及藝人誹聞。突然有一天,他接到了一個棘手的任務——三周內創刊漫畫月刊《Animage》。鈴木有些傻眼,他對動畫是一竅不通的。不過他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這會是他的人生走向輝煌的轉折點。

鈴木敏夫(右 2)

他首次要採訪的對象就是在 1968 年創作劇場動畫《太陽王子華倫斯的大冒險》的監督高畑勛。當時動畫已經過去10年了,鈴木打電話給當時已經成為動畫界龍頭的高畑勛,採訪他對這部動畫的看法。但採訪並不順利,高畑勛和他扯了一個小時,卻沒有說任何鈴木想要的東西。高田勛最後把電話丟給了旁邊的宮崎駿,讓鈴木跟他聊。

宮崎駿一接起電話就說:我可以接受你的採訪,不過我有個條件,你必須在雜誌上為我開闢至少 16 頁的專欄才行。鈴木一句話也沒說就掛掉了電話:「這兩個人有毛病嗎?

但吉卜力的歷史就在這場彆扭又搞笑的談話中開啟了。高田勛和宮崎駿獨特的行事風格讓鈴木氣憤之餘也映象深刻,他還是創造各種機會和這兩個人接觸。

在鈴木走進高田勛和宮崎駿的創作生活之前,高田勛和宮崎駿就已經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誼。半個多世紀以前,高田勛在東映動畫開始自己的第一份工作,4年後,剛從大學畢業的宮崎駿也來到了同一家公司,並接到前輩的邀請參與到他的創作中,跟著他學習動畫。所以,最開始宮崎駿是以學生的身份和高田勛接觸的,高田勛擔任導演,宮崎駿擔任畫師,兩人這樣合作了 15 年。

高田勛

高田勛(左)和宮崎駿(右)合作

即使兩個人都從東映公司離職之後,也依然以前合作了很多作品。但是,在《紅髮少女安妮》的創作中,宮崎駿退出了這個組合,以夥伴形式共同創作的時代結束了,宮崎駿開始去尋找自己的舞台。他完成了處女座《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城》,並且取得了巨大的反響,宮崎駿火了。

還記得鈴木在電話里聽到宮崎駿的要求那件事嗎?

鈴木給了宮崎駿這個機會——讓他在《Animage》上連載漫畫《風之谷》,這部作品獲得了第 23 屆日本漫畫家協會賞,而高田勛正是這部漫畫的監製。

宮崎駿(左)和鈴木敏夫(右)

1985 年,鈴木從德間書店離職,和宮崎駿、高田勛一起創辦吉卜力工作室,並且成為他們二人共同的監製人。

鈴木是一個天才製作人,他對於何時展示成品很有謀略,就連安排一次會議需要的處理的開會地點、與會人員名單、人數、午餐、午餐時間等瑣碎的問題都能安排得恰到好處。在 30 多年的時間裡,他把兩位選手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得妥帖得當。

2008 年,鈴木出版了個人自傳《樂在工作》,他在書里講述了如何結識宮崎駿、高田勛等動漫畫家,並參與動畫電影製作的過程。書里還詳細敘述了他與宮崎駿、高勛之間的各種互動,以及吉卜力工作室作品背後的故事。

吉卜力的三位巨匠

2013年,高田勛執導完《輝夜姬物語》之後,結束了導演長篇動畫電影的工作,這部影片50億日元的票房數字,也算是他職業生涯的成功謝幕。同年,宮崎駿也完成作品《起風了》,並與《輝夜姬物語》同時上映,成為經典。儘管這幾年宮崎駿不斷宣布退休,但又一次次回到工作室進行創作,動畫事業顯然已經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而「吉卜力」也將和他相伴一生。

儘管在這三位堪稱「吉卜力之魂」的巨匠走到一起的 1985 年之前,宮崎駿和高田勛就已經創作出許多經典動畫作品,但這樣的組合形成之後,他們才得以在日本乃至世界動畫界樹立不可撼動的地位,並讓自己的作品以「吉卜力」為標籤產生巨大的影響。

當人們沉浸在吉卜力動畫輕鬆美好的世界中時,吉卜力工作室 300 多位員工正在堆滿紙張、鉛筆和顏料的世界裡埋頭創作,創造下一個經典的童話世界。正因如此,如今的「吉卜力」已經不只是日本動畫的代表,更是日本動畫界人士的匠人精神的代表,在博物館裡,在工作室中,我們看到的是幾萬張畫稿背後的耐心、責任感、追求卓越的精神。

吉卜力動畫的 30 多年歷史被生動地融入進了吉卜力美術館和吉卜力工作室,這是大師留給我們的禮物,未來的吉卜力,會給世界留下更多的禮物。◎

*10月4日,明眸日本文化壯遊將參觀吉卜力博物館!我們的票已經搶到啦!羨慕不?


推薦閱讀:

【第一彈專題】悲慘世界,卻是螢火蟲照亮希望(上)
從《輝夜姬物語》開始,談談吉卜力的動畫藝術
宮崎駿背後,那個一句話成就了《千與千尋》的男人——吉卜力製片人鈴木敏夫|大師大作
在觀眾的想像中產生的真實感:安藤雅司談劇場動畫的作畫(下)
人生究竟是怎樣的,或許只有親自體驗過才有答案 —《輝夜姬物語》觀後

TAG:吉卜力工作室 | 宫崎骏 | 日本动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