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億元買下鹿晗60天
作者 | 熊少翀
編輯 | 劉利平
沒有多少人能夠講清楚,在中國,動輒上千萬元的演員片酬究竟是怎麼定出來的。這樣的「天價」不只是吸睛的噱頭,也讓人生疑,更讓一些身處其中的人不滿。批評的聲音越來越多。對於這一切,整個影視產業鏈從上到下,都透露著一種不可消解的矛盾心理和曖昧氣息,彼此各懷心事。
花1億元買下鹿晗60天_一線diary_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cover/23frwdb2nhq5qcz/e0024a9swcx.html?new=1本文作者熊少翀分享有關天價片酬的更多內幕
一
2015年秋天,李松陽在不經意間錯失了張天愛。
這是影視圈時常感到鬱悶的一群人。他們負責為電視劇挑選演員,而這些演員可能前一年還只是在劇組領盒飯的「路人甲」,後一年就意外走紅成大腕,身價翻漲十倍乃至數百倍。「那些小演員,你曾經愛搭不理,眨眼間就讓你再也高攀不起。」
曾在國內一家影視劇製作上市公司做了將近十年選角副導演的李松陽還記得,2015年秋天,一個小經紀人給他打電話,說有一個新演員要來見組,但他沒時間,只能讓演員自己來。
這個演員就是張天愛。
當時張天愛只拍過兩部網劇,另外跟著孫紅雷拍過一部抗戰劇《二炮手》,但沒有引起太多注意。很快,「閱人無數」的李松陽也忘了她的名字。
僅僅3個月後,李松陽開始籌備下一部戲時,同事們跟他聊起一個女演員,「一夜之間就紅了,直接從新人晉級到超一線,叫什麼張天愛!」彼時,這個「90後」女生出演了網劇《太子妃升職記》的女一號,這部劇成為當年爆款。
從那以後,蒙受命運垂青的張天愛徹底過上了另一種人生。她不再是一個見組時連經紀人都不用來的小演員,「身價暴漲了數百倍,從前一部戲只要幾萬到幾十萬,現在報價已高達6000萬到8000萬,站在中國女演員片酬榜的最頂端。」李松陽說。
類似的「造富故事」,在演藝圈這個天生的名利場里不斷推陳出新。在互聯網改變一切和娛樂消費大行其道的新時代,這個曾被蔑稱為「戲子」的「下九流」行業,標出了前所未有的「價格」。
2015年,張天愛主演網劇《太子妃升職記》
二
李松陽第一次明顯感受到演員價格上漲,是在2011年。這件事至今都讓他感覺「莫名其妙」。
當時,他的劇組簽了一個名叫「張睿」的年輕男演員,簽約價不到100萬元。這部劇殺青後,趕著籌備下部戲的李松陽又再次找到張睿,但這時他的報價翻了三倍——中間僅僅間隔了四個月。
張睿這一級別的演員報價兩三百萬,讓李松陽唏噓不已。在他剛入行的2006年,這個價格可以簽下陳道明、唐國強、王志文、李幼斌等中國最貴的男演員。畢竟,當時拍一部戲的預算最多也就在兩三千萬,現在動輒號稱數億。
那時候談演員也不像現在,非常容易。因為影視項目少,演員的議價能力遠不如片方。「現在楊洋、李易峰這個級別的演員,如果不是張藝謀、馮小剛這種級別的導演,你想在拍戲之前見他一面聊聊角色?基本沒戲。」但在當時,李松陽有部戲要找王志文和李幼斌,聯繫上他們的經紀公司後,立馬就見到了兩位演員本人。
如同所有的物價,一線演員的價格也逐年上漲。比如唐國強這一級別的演員,到2010年一部戲能拿到400多萬。不久後按集計價,一集最高能到20萬左右,一部35集的電視劇就是700萬。
而這,還僅僅是「瘋狂」之前的一段小序曲。
三
在2011年那輪演員漲價潮中,張睿遠遠談不上是最離譜的。
演完《宮鎖心玉》後年僅25歲的楊冪,片酬迅速漲到每集40萬,打破了中國電視劇市場由中年演員把牢一線的局勢。緊接著,文章再創新高,喊價每集70萬。而這又反過來刺激那波自認為「演技更好、工作態度更認真」的中年男演員。很快,陳道明、王志文等人也都紛紛漲到80萬一集。
比賽式的漲價在當時激起了很大爭議。一些投資方抱怨說演員太貴,請不起。陳道明則很不以為然,「那老闆省下的錢不就是給自己的嗎?為什麼你可以賺錢,演員不可以賺錢?」
而當時那樣令人不滿的價格放在今天,只能請到二三線演員。前段時間年輕演員盛一倫被爆出在電視劇《將軍在上》的片酬達到了3300萬(單集83萬)。華策影視(300133.SZ)財報數據則顯示,電視劇《夏至未至》中陳學冬的片酬達到4200萬(單集88萬)。
一線演員更是今非昔比。鍾漢良在《一路繁花相送》中拿走了5000萬片酬;《那年花開月正圓》中,孫儷片酬6000萬;周迅和霍建華二人則在號稱總投3億元的《如懿傳》中拿走1億元。但在李松陽看來這都沒什麼稀奇,「楊洋現在報價能到1.2億,鹿晗也拿過接近一個億。」簽下的拍攝天數則大約在60天左右。
SMG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稱,僅僅在2016年,國內一二線演員片酬就已「瘋漲250%」。著名編劇宋方金今年更是在一場公開演講中稱,國內部分一線演員的叫價已達到2億元規模。影視投資人曹海濤則半開玩笑對騰訊《正片》說,國內演員片酬漲勢「就像樓市」。
進入到影視圈的錢,很大一部分來自煤老闆。這個曾經暴富的群體雖然退出了挖煤的歷史舞台,手中卻依然有錢。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他們投入到文化產業,做電視劇,做電影,做網劇。
「我朋友去年有部戲就是一個煤老闆投資的。」李松陽說,這位煤老闆想請大明星,聽人說現在王凱火,就讓人給王凱經紀人打電話。對方說王凱沒時間,掛了電話。後來又打過去,問王凱現在在拍的劇多少錢。對方說五千萬。這邊說,給你五千五百萬。對方還推脫。這邊又一直加到八千萬。對方馬上就跑過來簽合同了。
騰訊《正片》試圖聯繫國內幾位一線演員評論高片酬現象,均遭拒絕。其實,儘管片酬被演員及其經紀公司視為「話題禁區」,卻也很難有秘密。李松陽經常與其他劇組的選角副導演或影視投資人互通「行情」。
在他們的價格體系中,楊洋、鹿晗、李易峰、吳亦凡、TFboys、Angelababy、周迅等少數演員屬於「超一線」,孫儷、鄧超、陳赫、李晨、陳思誠、文章、佟大為、趙薇、白百何、馬伊琍,以及「老一輩」的陳道明、王志文、李幼斌、吳秀波等數十位演員則位於「一線」。
因為愛看電視劇的永遠是女性多,所以在這個行當里,男演員永遠比女演員值錢。「男演員能拿1億片酬才算超一線,女演員七八千萬就差不多了。」李松陽說,所謂的超一線、一線的劃分,標準無非是這個人拍電影能帶來多少票房,拍電視劇能帶來多少流量。
無論掏再多錢,製片方也絕不認為自己在「犯傻」。天價片酬現象之所以存在,且愈演愈烈,只是因為片方有足夠的底氣——他們不愁銷路,貴一點也給得起。
四
2011年之所以出現一股演員漲價潮,是因為互聯網和資本的大舉進入。
彼時,中國網路視頻產業正值「大風口」。優酷、土豆、樂視網接連上市募資,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則背靠巨頭強勢加入。另一方面,中國正在收緊對版權市場的監管。意圖打造「新時代流量門戶」的各大視頻網站,不得不掏出真金白銀採購影視版權。激烈爭搶下,版權價格水漲船高。
早在2006年,一部席捲中國各大衛星頻道的《武林外傳》,網路版權價格僅為1250元/集,整部劇約10萬元。同年,掀起一陣收視狂潮的《士兵突擊》同樣只有3000元/集,整部劇9萬元。
而到2011年,《甄嬛傳》一舉創下影視劇網路版權銷售新紀錄,單集售價達30萬。僅僅四年後,同樣是孫儷出演的「大女主戲」《羋月傳》將這一數字抬升了十倍,達到300萬一集。
從那以後,中國的影視劇售價就像無形中被一雙大手托舉著,尤其是有超級IP或高人氣演員做班底的頭部劇,再也沒有低過這個價格。
2016年,騰訊投資、鹿晗領銜的《擇天記》,單集網路平台收入750萬,范冰冰主演的《贏天下》和胡歌、王凱出演的《琅琊榜2》,也都賣到單集800萬,分別被優酷和愛奇藝搶下獨播版權。而對於周迅、霍建華分任男女一號的《如懿傳》,騰訊視頻以900萬/集拿下。甚至連沒有一線演員出演的《天乩之白蛇傳說》,也在前幾天以單集660萬的價格賣給了愛奇藝。
如果加上電視台的採購費用,片方的收入更為可觀。譬如趙薇在《虎媽貓爸》片酬超過4000萬,該劇累計收益卻有3億元。孫儷在《那年花開月正圓》的片酬達6000萬,該劇僅首輪播出就收入3億元。《如懿傳》男女主演拿走1億片酬,該劇網台版權總收入卻高達13.5億。
製片方也是商人。對他們來說,只要能買下鹿晗、楊洋們五六十天,即使花上一億或兩億,也是划算的。
五
身處粉絲經濟時代,視頻網站對流量明星的追求並不難理解。
2014年的孔笙執導、劉和平編劇、劉燁和陳寶國主演的《北平無戰事》好評如潮,豆瓣評分8.8,但是網路播放量不足同年播出的《古劍奇譚》的四分之一,後者豆瓣評分6.5,由楊冪、李易峰、鄭爽、馬天宇、陳偉霆等十數位自帶流量的年輕演員出演。
愛奇藝副總裁戴瑩告訴騰訊《正片》,「視頻網站自然非常期望跟一線的大明星合作,因為他們確實有非常好的流量和關注度。」她緊接著又強調,「但這絕對不是唯一的標準。」她解釋,愛奇藝選擇演員的標準關鍵在於「合適」,根據不同的項目類型,不同的題材類型、製作團隊,去選擇不同的演員,而不是一味追求某個明星。
楊振,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高級副總裁,在阿里大文娛負責市場和內容宣發工作。他對騰訊《正片》稱,從傳播角度來說,不可否認明星自帶流量價值和粉絲效應。大明星做班底的影視劇,出售價格往往更高。但他同時又稱,「這是市場會逐步更加理性的一個過程」,「明星帶動效應是現實的,在這個層面是合理的。但如果一個平台,盲目追求大咖大明星,則是完全不合理的。」
「坦白講這三年來我也深刻體會到了藝人價格翻漲,可是這個鍋真的不應該讓視頻網站來背。」企鵝影視天璇工作室總經理方芳在今年9月微博舉辦的一次電視行業會議上表達不滿。她也承認,視頻網站希望看到影視劇中有流量演員,但更希望看到的是角色合適的演員。
在演員天價片酬納入政策監管視野並成為輿論眾矢之的後,各家視頻網站的言論也都變得謹慎了。
六
影視公司老闆們卻不會輕易放過視頻網站這個「大金主」,而且來勢更加兇猛。
「最近可笑的是有好幾個劇方,僅憑一個IP再加上一個演員的名字就直接給我打電話,說你看你要不要?值不值得七八百萬一集?太可笑了,我為什麼要為這樣的事情買單呢?」方芳說。
愛奇藝版權管理中心副總經理李蒞櫻也應和道,「其實我們不是大肥豬,不是誰都能來宰我們。我們雖然都有特別牛的爸爸,但是爸爸給孩子花錢也得計劃著花。」
抗議歸抗議,視頻網站的燒錢大戰卻還在繼續。
愛奇藝創始人兼CEO龔宇此前公開宣稱,該公司2017年在內容上的投入至少為100億。這一規模相比於去年百度在內容領域的總投入79億元,增幅不小。
楊振也對騰訊《正片》稱,「互聯網下半場靠內容,內容是流量入口,是所有用戶交互的基石,也是變現的起點。因此我們無論在版權劇還是自製劇方面,投資還會繼續上升。」他沒有透露具體數字和同比增速情況。
如同所有的網路視頻提供商一樣,楊振堅持認為行業里正在進行的這一切,不是「燒錢」,而是「投資」,「內容行業只要物有所值,吸引資金和人才是好事。」而各大視頻網站對獨家內容的爭奪將會越來越激烈,「這是不可迴避的。」
七
對於電視台來說,這簡直是一場噩夢。
在過去幾年的演員片酬和影視劇價格狂飆歷程中,作為傳統播出平台的電視台,既是助推者,也是受害者。
2013年,國內電視台開始出現大量明星真人秀節目。當年的佼佼者是浙江衛視《中國星跳躍》、江蘇衛視播《星跳水立方》,以及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尤其是《爸爸去哪兒》的熱播,將節目嘉賓林志穎、郭濤、王岳倫、田亮和張亮五位藝人帶入演藝生涯又一春,代言價碼連創新高。
此後,這類節目在這三家頭部衛視重點開花,並給一批原本不溫不火的演藝明星「添了把火」,典型代表是《奔跑吧兄弟》(下稱《跑男》)里的陳赫、李晨、Angelababy(楊穎)和鄭愷。
儘管Angelababy早在2003年便以模特身份出道,卻始終默默無聞,直到2014年加入《跑男》。艾漫數據發布的「藝人商業價值榜」中,Angelababy現已沖至國內藝人前三。Angelababy的宣傳助理告訴騰訊《正片》,這位1989年出生的女藝人現在已經接了三十多個代言,是國內代言數量最多的藝人之一。
除了演員受益外,這批真人秀節目給三家主力衛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流量和品牌收入,卻也在另一頭埋下禍根。
《跑男》的高曝光率抬升演員的商業價值
八
演員們賺錢也要考慮「性價比」。
「那些演員拍一季跑男就賺3000萬,一個多月就拍完。我拍一部戲花三個月也只能掙這麼多,曝光率還不如上節目,我該怎麼選?」一位不便具名的藝人經紀告訴騰訊《正片》,正因為這類節目對電視台和演員來說都是性價比更高的方式,所以跑男才有了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跑男的廣告費也一直在漲,他們的身價和片酬自然跟著漲。」
對於很多演員而言,提升商業價值比出一部好作品更重要,而站在廣告商的角度,商業價值來源於曝光率。所以行業里的「通行規則」是,能上綜藝就不拍電影,能拍電影就不拍電視劇。他們也很清楚,即便樂觀地說,市場留給他們的時間可能也只有短短几年。
「這個行業都在賺快錢,搶到了就搶到了,搶不到分分鐘就沒了。就像張睿,那幾年演『五阿哥』很火,然後就沒了。可能今天火了明天就沒了,都在一瞬間,這就是演員。」李松陽說。
但演員價格上漲後,影視劇價格必然更高,視頻網站有資本支撐,傳統電視台就顯得被動了。
九
2014年,東方衛視和天津衛視購得《虎媽貓爸》首輪播出權,單集售價高達455萬元。2016年,《如懿傳》則以單集600萬的版權價格落戶江蘇衛視與東方衛視。
而在2010年,趙寶剛執導的《婚姻保衛戰》首輪5家衛視總共才出價120萬/集,孫紅雷主演的《潛伏》首輪4家衛視售價則僅有40萬/集。
生存境況更加艱難的是二三線衛視。曾出品了《古劍奇譚》《宮鎖心玉》的影視製作公司「歡瑞世紀」(000892.SZ)副總裁姜磊告訴騰訊《正片》,現在能在首輪播出頭部影視劇的只有一線衛視了,一方面是二三線衛視無力支付首輪播出的高價,二是片方的選擇,「二三線衛視收視率和影響力都不太好。」
電視台都靠廣告掙錢,而就算播出同樣一部劇,湖南、浙江、江蘇、東方等一線衛視的廣告和廣西、新疆、山西、內蒙古等二三線衛視的廣告完全不成正比。對後者而言,這註定是一個惡性循環。
儘管在財力和平台方面有相對優勢,一線衛視對未來同樣不敢樂觀。正如人們所見,為了給平台帶來更強的用戶粘性和拉新效果,視頻網站正在花費更大的資金和精力搶購獨播版權,先網後台、甚至單純網播已成擴大趨勢。除了自製內容,幾家頭部視頻網站還通過與專業內容製作方簽訂定製協議的方式,將優質內容緊緊圈定在自家平台。
「2017年整個版權市場會產生拐點,也就是在互聯網平台上播的劇,不管是電視台播出還是沒播出的電視劇,網劇整體版權交易規模將超過純電視劇市場的規模。」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告訴騰訊《正片》,今年四季度,愛奇藝會有《琅琊榜2》和《最好的我們》姊妹篇《你好舊時光》等多部熱門網劇上線。2016年愛奇藝自製內容超過60部,同比增長兩倍。其中,自製劇增長近五倍。
這種來勢兇猛的排他性內容競爭讓視頻網站正式成為了電視台的競爭者,而在資本和體制機制上的不對等地位,幾乎已將電視台逼到了牆角。
十
無可奈何,為求生計的電視台開始反擊。
2016年6月,北京電視台文藝頻道《每日文娛播報》策划了一條長達10分鐘的報道,對當時備受爭議的《如懿傳》天價片酬進行了批駁。一位知情人士告訴騰訊《正片》,原本當時湖南衛視正在洽購這部劇,但因為輿論壓力,該劇的預期收益大打折扣,最終放棄。
兩個月後,在影視劇版權採購方面只能排在第二梯隊的央視,也針對演員天價片酬做了一期專題報道,並點名《幻城》《老九門》等熱播劇,導致業界一度掀起「是否該取締演員天價片酬」的討論。
今年2月26日,上海廣播電視台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在上海電視劇制播年會上炮轟天價片酬,「明星片酬在製作成本中佔比升至75%,平台廣告收入與電視劇採購價格嚴重倒掛。」當時,台下正坐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副司長楊錚、上海廣播電視台黨委書記滕俊傑、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王建軍等影視行業領導。
電視台的呼聲很快得到政策響應。9月初,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五部委聯合發文,要求「優化片酬分配機制」。隨後,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製片委員會等四個行業協會,聯合發文倡議,「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其他演員不低於總片酬的30%」。
關注文娛產業法務問題的清律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鄭厚哲告訴騰訊《正片》,這種限定並非具有法律強制性的文件,只是一個行業指引,「基本沒有約束力。」
騰訊《正片》試圖尋求國內某一線衛視影視劇中心負責人置評,但對方非常謹慎,委婉拒絕,只表示,「這些文件和電視台的訴求是一致的,我們絕對擁護。」
北京電視台《每日文娛播報》批駁天價片酬現象
十 一
演員拿到天價片酬,穿透到最後,埋單的除了投資者,就是付出時間和會員價、忍受無處不在的廣告和爛製作的觀眾。
這是天價片酬過度擠壓製作費用的必然結果。李松陽說,演員按天計片酬後,片方為節省支出,有時原本需要拍90天的戲,只跟演員簽了60天。「如果碰上藝德好的演員,可能他會賣力趕進度,但如果碰到藝德差的,一天簽了10個小時,從進化妝間就開始算,真正拍戲不到一半時間,只能大量用替身。這樣的製作質量能高到哪兒去?」被詬病已久的「摳圖劇」同樣根源在此。
片方為了盡量創收,《歡樂頌2》《深夜食堂》等影視劇被強行加塞成廣告片,《花千骨》則從原本30集硬被抻到58集。有些廣告商則直接沖著某個演員而來。雖然這樣拍出的劇罵聲不少,流量表現卻依然不俗,這反而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其市場價值。
姜磊認為,演員片酬之所以達到今天的天價,是因為一線演員是行業稀缺資源,有商業客戶願意為之埋單,也有粉絲願意為之埋單,「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生態鏈」。
對於「演員貴是因為好演員太少」這樣的觀點,但以編劇宋方金為代表的一批業內人士卻不同意。他們認為目前貴的那些並不是好演員,至少絕大部分不是好演員。
這兩種觀點的分歧在於,後者強調的是「好演員」,是演藝水平層面,前者談論的「一線演員」卻是在流量和商業變現層面的考量。而現實情況是,大部分製片方聘請演員時想的並非做出一部多好的影視作品,而是能幫他們賺更多錢。他們花一億元買下鹿晗和楊洋們60天時間,只是買下他們這60天的參與,並不是他們的演技。
編劇宋方金炮轟影視業造假現象
十二
生意還在繼續。在魚龍混雜、監管不清的影視行業環境里,產業各環節都有各自「辦法」盡量收回成本,有些甚至賺到大錢。
當所有人都在圍攻演員拿錢過多時,宋方金卻認為,「朝演員開炮是跑偏了,中國影視的根本問題在造假者身上。」
影視行業流量造假已是公開的秘密。
流量幾乎決定了演員和製片方的商業命運。三者之間深度綁定,意味著製片方在挑選演員時,都會偏向於自帶流量的演員,而如果影視劇最終流量(點擊率或收視率)數據不佳,則既會影響演員談下一部片酬,也降低了製片方下次出售影視版權的議價能力。
方芳說,很多片方在做營銷時都說某某劇集首日破億或者全網破300億,但其實沒有一部電視劇可以首日真正破億,背後是這些片方在刷流量或者買流量。「這件事情在平台來看非常可笑,我們有一些後台技術專門用來防止大家花錢刷流量的,因為你們刷的每一個流量都增加平台運營帶寬成本。」
儘管各家電視台口頭上都說要拋棄「唯數據論」和「唯收視率論」,但真實情況依然和往年一樣。沒有幾個戲敢真正裸播,也沒人敢說他不買收視率。
十三
天價片酬只是這場流量和資本相互博弈的遊戲中一個被利用的環節。
李松陽去年在某部劇中只花180萬就簽下了某演員,但該演員後來對外透露的價格是2000萬。目的是為了表明自己的身價,下一次接戲時好談價。「這在演藝圈非常普遍。」
有些製片方對外所宣稱的數億元投資,真實性同樣要打問號。李松陽稱,至少目前來看,國內拍部電視劇的所有製作成本加在一起,一個億絕對能搞定。「投資金額注水只是為了在版權出售時談個更好的價格,畢竟六千萬投入的劇能賣八千萬,八千萬投入就能賣一個億。而流量演員是他們抬價的棋子。」
在戲外,鹿晗和楊洋們即便被搶出「天價」,也並不是遊戲的主角。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松陽」為化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