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茶包進化史——讓你泡茶更科學方便的發明

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聽起來真是巨喪無比,不過先別說過不好人生了,有時候連泡茶的小問題我們都解決不了。

小壺是個很懶的人,而且又總喜歡喝熱乎乎的茶。通常會抓一把茶葉扔到杯子里然後隨意倒一些熱水,導致小壺的茶有時很濃,有時又有點淡,重要的是總會有幾片茶葉跑進嘴裡,讓人好不爽快。甚至有時候泡一壺茶,只抿了幾口就浪費了。

那怎麼樣才能簡約又解氣地喝茶呢?茶包設計的出現,吹開了這瀰漫的「喪氣」!

1 | 茶包初乍到

茶包的初次登場,是來自美國紐約茶商托馬斯·沙利文和他的客戶們的無心插柳。

1908年6月,托馬斯在製作茶品小樣時,為了降低成本,便決定把少量試品茶葉放入絲綢制小袋,再寄送給客戶們進行品嘗。

客戶在收到這些「奇怪的茶包」後,感到疑惑,難以下手。他們並沒有打開包裝,竟嘗試著直接把它扔進一杯滾燙的開水中,頃刻,茶包暈開了茶香,世界上第一杯袋泡茶就出現了。

2 | 席捲歐美亞

由於使用茶包泡茶不僅操作方便,還能使茶葉充分接觸水,迅速沖泡出濃香的熱茶,因而袋泡茶的流行速度瞬間爆表。20世紀20年代已經風靡美國,但在英國,因二戰茶包原料短缺等原因,袋泡茶一直不溫不火。

直到50年代,在家務革新、茶包更替等變化發展衝擊下,茶包在英國終於開始火爆起來。50年代末,茶包在英國的佔有率已趕超美國。現如今,每名英國人每天平均喝茶4杯以上,其中96%為袋泡茶。

亞洲地區,特別在中國、日本,因傳統飲茶文化的凝刻和熏陶,袋泡茶席捲狂風趨勢有所停滯。傾然,隨著茶包多元發展以及生活的精緻化,漸漸地也捲起了屬於亞洲的茶風暴。

3 | 形式超改良

- 茶包變形記 1.0 -

最開始的絲綢制小茶包,由於材質較昂貴、孔眼太密,茶葉不能充分快速滲透,以及布料本身氣味影響,並不能作為理想材料,隨後就改用絲綿織成的薄紗紙來製作茶包。

早初的茶包通常用以膠水來密封,而膠水遇熱水嚴重影響茶水風味。後來就改用熱封紙質茶包,並用摺疊細線封住,保持更加純凈的茶體。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袋泡茶市場的擴大,茶葉公司開始進化茶包:特製紙質材料配比,精確茶末調配,貼合習慣尺寸的束繩……一步一步造就更完美的茶包。

- 茶包變形記 2.0 -

現在,文化融入茶包,茶包呈現意趣。在茶包展柜上,不僅有傳統的方形茶包,更有圓形、金字塔形茶包。除此之外,亦有描繪生活情趣的茶袋、躍於紙上的茶杯裝飾、體現你心情的茶「emoji」……

與此同時,茶品色香和熟厚感也被關注,有些茶包會特意將原葉壓碎,使不同味道的植物氣味能夠融合,以調配出不同口感的風味茶品。

▲茶包設計品展示

現在突現的速溶茶、茶飲料,它們更方便,會不會更替和取代茶包呢?

小壺認為一定不會。因為,茶包不僅方便,也能比速溶茶、茶飲料更好地保持原茶風味和熱水沖飲的方式。冬天,只有看著杯子的水汽和香氣一起瀰漫起來,才最有喝茶的那種愉悅。這種情愫,擰瓶蓋的茶飲料給不了我。

文末小壺想偷偷告訴你,煮米飯的時候放茉莉花、甘菊茶的茶包,會有驚喜哦~

再有喪氣的時候,就甩一袋茶包進滾水,看著茶霧騰起,再輕輕抿一口,什麼煩惱憂愁就都不見啦!

資料來源:網路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小壺將持續為您解讀茶學相關知識,誠邀您堅持利用日常碎片時間學茶。

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小壺說茶,那裡有更多專業、系統、有趣的茶知識等著你和小壺一起探索,我們等你很久了~

-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

- 往期精彩回顧 -

究竟該不該劃「普洱」為第七類茶? - 知乎專欄

為什麼喝到的各種茶葉香氣不同? - 知乎專欄

歡迎關注「小壺說茶」公眾號 我們在等你~


推薦閱讀:

茶葉不宜久浸,但為什麼可以煮?
學茶│不僅要會喝,還要會聞
普洱茶,光從外觀上來看,怎麼區別一口料和拼配料?
白茶的這些香氣,你遇到過嗎?

TAG: | 茶叶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