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考古日報Vol.136]山東濟南葯山發現漢畫像石墓

葯山漢畫像石墓位於濟南市天橋區葯山北側山前緩坡上,北距二環北路約630 米,東距無影山北路約420 米,位於黃河與小清河之間。2017 年7 月至9 月,為配合濼安路西延工程、三箭瑞景苑二期工程建設,濟南市考古研究所組織工作人員對工程施工中發現的墓葬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本次發掘共清理墓葬3 座,其中2 座為漢代畫像石墓、1 座為宋元磚室墓,出土少量釉陶器、鐵器和銅錢。

  M1 在道路施工挖溝鋪設排污管道時被發現,管道溝打破墓葬南部,但墓葬整體結構明確。為帶墓道的土壙磚石結構多室墓,墓向277°。平面呈不規則形,由墓道、甬道、墓門、前室、中室、後室及兩個側室、一個耳室構成。墓壙通長11.2 米(不含墓道),通寬6.4 米,墓口至墓底殘高約1.3 米。除南側室墓壁呈弧形外,余皆豎穴直壁,墓底較平,皆有鋪地磚。墓頂塌落無存。墓道殘長2.2 米,與墓室相接處寬1.4 米,南北兩壁較直,填土未經夯打。墓道與墓門之間有甬道相接,甬道寬1.6 米,進深0.7 米,皆磚砌。墓門青石質,門楣、門柱內外兩側皆雕刻有畫像,門扉上線刻鋪首銜環,環內刻對魚。各室平面均呈長方形,殘存墓壁均採用兩順一丁方法砌築而成。各室均以石門相通,大部分門楣、門柱內外兩面雕刻有畫像,個別門柱四面有畫像。共出土畫像石27 塊,畫像46 幅。畫像內容包括三類:瑞獸類,主要是羊首、龍、風鳥、虎、鹿、兔、魚、馬等動物形象;幾何形邊飾類,主要有垂幛紋、菱形紋、三角紋、曲波紋等;以及手捧奩盒的侍女形象。雕刻技法採用減地淺浮雕、高浮雕和細線陰刻。隨葬品和人骨絕大部分出於中室,器物破碎嚴重,大部分為綠釉紅陶器,可復原者少,器型可辨者主要有耳杯、勺、盤、壺等,共出土銅錢15 枚,鏽蝕嚴重,字跡漫漶。人骨保存較差,凌亂無序,經初步辨識應有三具人骨。

  M2 位於M1 的東南側,相距約0.15 米。長方形單室墓,保存較差,墓向267°。墓壁較直、平底,底部有鋪地磚。長方形墓道,墓道長3.2 米、寬1 米,殘高約0.3 米。墓室長4 米、寬2.4 米,墓壁殘高0.2 米(不含鋪地磚)。鋪地磚交錯平鋪,有青色、磚紅色,殘破嚴重,僅存數塊,大小規格不一。墓壁僅北壁殘存有一層磚牆,擺放不整齊,可能已被擾亂。未見葬具,僅殘存極少骨骼殘渣,部位不辨,葬式亦未知。未見隨葬品。

  M3 位於M1 的東北側,相距約11 米。土壙磚石結構多室墓,墓向287°。平面呈不規則形,由墓道、墓門、前室、中室、後室以及1 側室、1 耳室構成。工程施工過程中,後室被破壞至幾近底部。墓壙通長11.6 米,通寬4.5 米,墓口至墓底殘高約3 米。長斜坡式墓道,通長11.6 米。墓室豎穴直壁,墓底較平,皆有鋪地磚,均為斜向交錯平鋪。墓頂大部分塌落無存。墓葬形制較M1 特殊之處是,先掏過洞再置墓門,過洞與墓門之間砌以青磚;耳室亦是向南側深掏洞,再行磚砌。門楣、門柱皆單面雕刻有畫像,畫像石共計14 塊,畫像14 幅。與M1 相比,畫風粗獷,雕刻技法採用減地淺浮雕和平面陰線刻,畫像內容包括兩類:瑞獸類,主要是羊首、龍、虎、朱雀等動物形象,幾何形紋飾類,主要有垂幛紋、菱形紋、三角紋、曲波紋等。隨葬品大部分出土於中室,可復原釉陶器24 件,主要有連枝燈、壺、案、魁、勺、耳杯、盤等,以及鐵錛1 件、銅錢17 枚。人骨朽蝕嚴重,大部分已同墓底淤土板結到一起,僅發現頭骨1 具。

  M1、M3 雖遭部分破壞,但整體結構明確,均屬漢代時期的磚石混築結構多室墓。根據其形制、畫像石內容及出土器物,推測為東漢晚期墓葬,墓主應屬當時的中下級官吏或地主階層。M2 根據其形制,結合濟南及周邊地區同類型墓葬考古材料,初步推測是宋元時期墓葬。此次發掘,為研究該地區東漢晚期畫像石墓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目前已完成遷移性保護。(濟南市考古研究所 陳永婷 郭俊峰)

(原文刊於:《中國文物報》2017年10月20日8版)

推薦閱讀:

[考古日報Vol.139]中方主持的肯亞吉門基石遺址考古初戰告捷
[第0009期]探訪唐代黃金城—阿勒吞古城遺址:「絲綢之路·天山道樞紐路網綜合考察」第六天
[考古日報Vol.130]山東東阿大秦村發現北朝至五代寺廟和行宮遺址
[考古日報Vol.28]江西南昌發現東晉家族墓葬,有紀年銘文磚
[考古日報Vol.58]浙江新昌縣發現一東漢古墓並首次出土同時期文物

TAG:考古 | 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