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王路:怎樣消業?

有人問:怎樣消業?誦什麼經能消業?

這可能,對消業到底是什麼還不太明確。

說白了,消業就是受苦。

有人喜歡說:隨緣消業。如果告訴他,隨緣消業,就是隨緣受苦,他就不喜歡了。——我為什麼要受苦?

唯一的消業方法,就是受苦。除此之外,沒有別的。

有人就問:不是說誦經、持咒,都可以消業嗎?

是的。只是,這是把兩個過程合起來說。

就像你欠人家的錢,還上,就叫消業。不還可不可以?也可以。只是帳仍然記著,不會消失,該多少利息還是多少利息。而布施、誦經等,作用是培植福報,相當於通過別的手段掙錢,把新掙到的錢,拿來還舊債。但不會因為掙錢,舊債就不用還了。

佛教講因果。因果廣說,就是「十二因緣」。略說,就是「惑、業、苦」。

惑,就是煩惱。因為煩惱,造下業。因為業,要受未來的苦。

未來受了苦,又煩惱。因為煩惱,再造業。因為造業,再受更遠未來的苦……

現在為什麼煩惱?因為現在受苦。現在受的苦,是以前造下的業的結果,以前造下業,是因為以前煩惱。

這就是三世因果。

「我為什麼現在這麼苦?」

「那是你以前造下的業。」

這種說法,對於不理解佛教、三世因果的人來說,很政治不正確。很多人不承認,也不能接受,自己現在受的苦,是因為以前做錯過什麼。

我們就跳開這一環,不說過去與現在,只說現在與未來。

未來的苦,是怎麼產生的呢?

是你於現在的境界上起了煩惱。舉例子,老婆背叛了你,兄弟出賣了你,你生氣。——你說:老婆背叛我,兄弟出賣我,這是我的錯嗎?不是我的錯,卻要我承擔,我為什麼不生氣?難道我不該生氣嗎?

沒有人說你不該生氣。只是需要注意,你的生氣,是止於生氣了,還是會帶來下一步的造作呢?

你生氣,會不會氣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會不會氣病?

如果不會,你該吃吃,該睡睡,甚至連開車時油門都不會因為生氣而猛踩一腳,生氣不影響你的任何生理心理狀態和抉擇,你不會因為生氣去報復誰,那麼,你生氣也沒有什麼過患。

這就相當於,你有了煩惱,但是,你不造業。這是斬斷鏈條的第一個辦法。

如果你氣得吃不下飯,你就造業了。你本來笑眯眯的,聽到什麼消息,氣得耷拉下臉,你就造業了。

也許有人想跟你合作,一看你耷拉著臉,覺得你大概不好相處,走了。

因為造業,你未來會感得苦報。(由於是在「惑業苦」的框架下討論,所以只說不善業、等流果。)

你氣病了,身體就要受苦。氣得睡不著覺,第二天就會沒精神。你本來不想傷害別人,但因為自己受了傷害,轉身就想讓別人也痛苦。並不是當你實施了對別人的傷害時才有煩惱,當你感到不舒服,就是煩惱,當你想擺脫這種不舒服而去做點什麼時,就是造作。這就埋下了未來的苦的種子。

斬斷鏈條的另一個辦法是:你雖然苦,但並不於苦的境界上起煩惱。

這就叫消業。

受苦就是消業,就是把以前欠的一屁股債還了。

只是,你要保證,不是借了高利貸來還債。如果你在受苦的同時,又起新的煩惱,就是在消業的同時,繼續造下新業。舊債雖然還了,新債欠下更多了。

總之,滅苦的途徑有兩種:受苦時不起煩惱;起煩惱時不造作。

這兩個鏈條,斬斷哪一個,都可以。

有人有疑問了:是不是應該三個鏈條?是不是還有一種途徑:造作了但是不苦?

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造作本身就是苦。造作等於苦,造作,就是「行苦」。

所以說,消業,就是受苦。受苦,就是消業。它們是完全一樣的意思,只是不同的表達。沒有任何受苦不是消業的,只要你受苦,業一定在消。至於有沒有消完,消多消少,就要看你受的苦大苦小,以及以前造下的業多業少。就像你只要還錢,欠債一定減少。同時,也沒有任何消業是不需要受苦的。就像你想讓欠債變少,唯一的辦法是還錢。

比如,「帶業往生」,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沒有消業就往生了,換言之,沒有受苦就往生了。消業能不能往生呢?也可以往生,就是你受了很多苦,之後往生了。帶業往生是,你沒有受苦,也往生了。那麼,往生之後,業還起不起作用呢?也起作用。它的作用就是菩提。往生的菩薩,乘願再來,「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就是業的作用。只是,在往生之前,業感得的是煩惱,是苦;往生之後,業感得的是菩提,是悲,慈悲的悲。往生前的苦,是個人遭受的苦;往生後的悲,是拔一切眾生的苦。煩惱和菩提,本來是一體的。為了區別於娑婆世界的「業」,就把帶到凈土的「業」叫做「願」。從法相宗上講,叫「留惑潤生」;從凈土教上講,叫「帶業往生」。從整個大乘菩薩道上講,叫「因智興悲」。

如果受苦時不起煩惱,或者起煩惱時不造作,都不會帶來新的苦。以前留下來的苦和煩惱,就像窪地上的水,因為不再下雨,總會慢慢乾涸掉。

但對常人來講,這兩個鏈條,想斬斷哪個都很難。

不過,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也會體現出來:有人受了很大的苦,雖不能保證完全不起煩惱,但只起很小的煩惱,起煩惱的時候,雖不能保證一點不造作,但只有細微的造作。這樣,他下一輪的苦,就會少些。有人是,現在有點小苦,於小苦上起了很大煩惱,於煩惱上起了更大造作。那麼,接下來的苦就會更多。有人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人是,小事滾大,大事滾巨。

因此,對一個人來講,現在欠別人多少錢,以及能掙多少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從這一刻起,你要能夠保證,新掙的錢,比新欠的錢更多。至於已經欠了一百萬,還是一個億,都無所謂。只要掙錢的速度比欠債的速度快,舊債就會一點點減少。

佛教講三世因果,實際上,佛教並不太關心一個人現在的境況是好是差。因為現在的好壞,都是作為過去的結果而存在的。看起來是現在,實際上,已經過去了。一個人長得丑,不說丑,說那是「先業」。

同時,佛教也並不像很多人理解的,只關心來世。所謂來世,在很多人眼裡,是虛無縹緲的。其實,久遠的未來是什麼,等同於「現在要做什麼」、「過去做了什麼」。過去的已經過去,對未來的關心,就包含在「現在要做什麼」裡面了。

可以說,佛教不關心「現在是什麼」,只關心「現在要做什麼」。除非是對「現在要做什麼」有疑惑,才去考察「現在是什麼」,但並不糾結於「現在是什麼」。

如果相信三世因果,那麼,無論現在的境遇有多麼困難,都會接受。對於不能如實了知過去的人,佛教會開示說:你現在受的苦越多,就意味著還掉了越多過去的債。對於不能如實了知未來的人,它又包含另一重深意:你越能接納現在的苦,就越不會給未來造成更多的苦。

實際上,一切苦,都是因為曾經起過煩惱,現在又起煩惱,曾經有過造作,現在更加造作。如果沒有煩惱與造作,就不會有苦。

所以,並不需要專門消業。唯一需要的是不再造業。這樣,過去造下的業,隨著所受的苦,終將一點點消失殆盡;或者,隨著所發的願,終將轉化為大悲的菩提。


推薦閱讀:

TAG: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