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韓系車能像日系車那樣復甦嗎?
引言:未來,韓系車企也將通過加快產品投放的方式,挽回現有銷量。同時,它們也可能借鑒日系車的復甦經驗,強化新技術對產品和品牌的積極影響。那麼,韓系車能像日系車那樣復甦嗎?
2017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半個月內,北京現代經歷了兩次停產。8月22日,北京現代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工廠全線停產,8月30日宣布全面復工。然而,復工6天後的9月5日,北京現代滄州工廠又陷入停產。
據悉,北京現代兩次停產的直接原因是拖欠零部件供應商貨款,導致供應商停止供貨。停產背後則是北京現代中外雙方,就供應商問題分歧的集中爆發。
汽車諮詢機構CAM(ChinaAutoMarket)認為,北京現代中外股東圍繞供應商的分歧由來已久,由於韓系供應商零部件價格比本土供應商高30%~40%,中方希望可以採用本土供應商,降低成本。
然而現代汽車和韓資供應商之間存在複雜的交叉持股關係,其希望保護外方供應商利潤,同時達成保護現代集團整體利潤的目的。
不僅如此,為節省成本和研發時間,北京現代慣用多代同堂策略,該策略雖然可以補足產品線,卻直接拖累了北京現代的產品競爭力。北京現代在缺乏真正新品的同時,旗下同堂產品時間一長,難免會出現「內訌」。這種弊端在外部壓力之下尤其致命。
隨著自主品牌不斷崛起,北京現代的產品性價比優勢逐漸喪失,進一步擠壓了北京現代的生存空間,導致北京現代近年來的業績一路下滑。進入2017年,在「薩德」事件的刺激下,北京現代積攢的問題終於爆發。
上半年,北京現代銷量連月下跌,利潤急劇下滑,並導致北汽集團和現代集團利潤下滑。北京現代慘淡的業績,加劇了中方以「降本增效」方式,提升企業經營利潤的衝動。
然而,中外方就是否更換本土化供應商遲遲無法達成共識,最終使矛盾激化爆發。
此外,除了產品問題,CAM還認為,北京現代面臨諸多其他不穩定因素,進一步拖累了它在中國的發展,包括:產能嚴重過剩,企業盈利走低、員工矛盾激化、渠道不穩定以及庫存難去等。
為走出困境,北京現代做出了一系列調整。
一方面是對高層人事進行調整。現代汽車集團副社長譚道宏將接替張元新,正式出任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原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發展規劃本部部長文成坤將接替權赫東擔任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銷售本部本部長。
另一方面則是繼續強化本土化策略,實現產品本土化、科技本土化、渠道本土化。而產品本土化後,不僅升級了車輛配置,且降低了產品的指導售價。如新ix25和新索塔納指導價分別下調1.5萬元。
隨著相應措施逐漸落地,北京現代已經有了復甦的跡象。
除北京現代,另一家韓系車企東風悅達起亞在中國也面臨銷量下滑、利潤負增長、產能放空等問題。
面對重重困境,2017年2月,蘇永南回歸東風悅達起亞,重新就任總經理一職,並採取加快產品投放、規劃新能源汽車、調整渠道管理、強化本土化研發、提升品牌形象等一系列措施提振銷量。
此外,在東風悅達起亞15周年慶典上,這家企業還發布了NTF戰略,公布了至2020年投放產品的計劃和未來目標。
從韓系車下個階段的戰略看,加快新車投放,推動產品本土化是其主要策略。
與韓系車目前的情況類似,2012年,日系車遭遇的困境與韓系車有相似之處。前者同樣受到相關因素刺激,並面對產品力不佳,缺乏有競爭力的新品等問題。
隨後,日系車企祭出強化技術導入,推廣混動系統,實現從自然吸氣到渦輪增壓的轉變等「組合拳」,並強化已有產品產品力,充實產品矩陣。
由此,本田、豐田等日系品牌近兩年重回快車道,蠶食了韓系車和法系車的市場份額。
未來,韓系車企也將通過加快產品投放的方式,挽回現有銷量。在推出新品的同時,它們也可能借鑒日系車的復甦經驗,強化新技術對產品和品牌的積極影響。
文字為【汽車K線】(微信號:autoKline)原創,部分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