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秋雨秋霞閣 肉包菜包豆沙包

青團上市的時候,我沒有去秋霞閣排隊買,鮮肉月餅熱銷的時候,我還是忍住沒去外賣,熱鬧是他們的,直到這兩天,秋風蕭瑟,秋雨愁人,我說:親愛的,我們去吃秋霞閣吧!

嗯,吃心就是這麼感性的人。

定西路的梧桐樹尚有綠意,路口的外賣窗口已經封閉——前不久區里拆違整治,著名的包子窗口只好往裡挪,破牆開個洞,看著挺憋屈。

牆洞直通廚房,面積超大,一籠籠的包子新鮮出爐,飄散陣陣麵粉天然發酵的香,秋霞閣的包子特別大!一隻手快要捏不住,不愧為「長寧一霸」,繼承了長寧飲食店的優良傳統。

阿姨坐鎮窗前,一派氣定神閑,菜包肉包左右護法,鮮肉月餅豆沙包相伴一旁,「要麼八寶飯也帶只回去吃吃?扔冰箱速凍,可以放到春節叻!」

「好噠阿姨,我們先去隔壁吃飯,吃完飯回來買包子哈!」

老吃客都曉得,秋霞閣原先是有飯店的,1989年開業,前兩年關停,鋪面租借給敦煌小亭做西北菜,可惜了……今年六月一號老店新開,秋霞重生。

就這間新秋霞閣的來歷,我詢問了幾位店員。

門口迎賓的姑娘說:不是國營的了,我們是新招來的,幫老闆打工啊。

賬台的小夥子似乎資格更老,他講:還是原來的秋霞閣,營業執照也沒換,廚房是請了老早的師傅,不過大部分都是新人,還是要帶一帶的……菜還可以伐?

毛蟹年糕簡直太棒了,眼下正是吃蟹的季節,小毛蟹只只壯實,蟹味實足!

香糟門腔雖然鹵料香味不足但酒味濃,漂漂亮亮的裝盤下埋著邊角料,真是不浪費,連舌尖都切進來了,太具象,我不敢吃。

跟南市黃浦一帶的本幫菜擅長水晶芡、自來芡不同,長寧的師傅似乎特別喜歡勾厚芡,充滿上世紀九十年代餐飲流行的做派。

羅漢麵筋是間於油麵筋和水麵筋之間的口感,很不錯。

糟溜魚片就不來塞,太咸,燒菜的廚師該還沒出師。

望著這盆魚,我的思緒被拉回到多年前的秋霞閣……當年的大堂用塑料花和彩色熒光燈裝飾,還修了個帶假山的小水池。

吃心找出了老照片:

當年的糟溜魚片,大份到不計成本,魚片又厚又嫩,黑木耳也大朵,糟香和酒味都燒出來了。

響油鱔絲上桌,撒點白鬍椒,正宗得不得了!

這是當年的麵筋煲,比現在的料更多。

必須提一下兩面黃,臉盆那麼大一盤,一半煎得焦脆,一半浸到湯里,勾芡澆頭裡裹挾著蝦仁、魷魚、茭白、青豆、玉米和方腿。

啊,多麼美好的回憶!當年跟我一起下館子的男朋友如今是我的買單俠。

新秋霞閣的菜單上已經找不到兩面黃了,倒是多了風生水起繽紛蝦、五穀雜糧燴海參這類新潮的菜式,其實這也無妨,我們不必一味地陷在懷舊情緒里,快樂地迎接新時代新變化吧!

我看眼下店裡已經積攢了不少人氣,來吃的都是附近居民,白髮蒼蒼的老爺爺結賬,也知道拿手機出來掃一掃,有的摸出會員卡,直接享受優惠價……一派實惠、安樂的上海市民生活氣息。

會過日子的市民,不會忘記臨走再外賣點熟食回家:老鹵豬尾、本幫醬鴨、干煎帶魚、拆骨風爪、白斬雞、油爆蝦、扎蹄、叉燒、烤鴨……新華路街道居民的幸福生活指數未免太高!

我們則如約來隔壁買包子,再幫爸媽多帶兩隻,阿姨還不忘關照:「隔水蒸最好,微波爐轉也可以,記住,封口的是菜包,開口的是肉包,吃的時候當心肉汁流出來哦!」

回家路上我就想好了吃心的標題:

秋風秋雨秋霞閣

這是上聯,下聯對不出來,於是在微博和朋友圈發起了徵集活動,以下是部分優秀答案:

大魚大肉大富貴

老情老景老半齋

杏仁杏脯杏花樓

一帶一路敦煌樓……

今天早飯我們家吃包子,又大又好吃!尤其是有人幫你把外面一層皮啃掉,露出餡兒來給你……於是我拍板了今天的標題,希望你喜歡。

希望這個秋天,大家吃得開心!

更多美食,歡迎關注微信「一片吃心」或者 微博「吃心一片兒」!


推薦閱讀:

TAG:美食 | 上海美食 | 点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