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如何自我定位

人們都說,「不能以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做產品經理也是一樣,很多人在一線上默默無聞的付出,有人加班到深夜,有人早早就離開;有人死磕業務邏輯,有人撕逼產品需求......從結果上來看,有人一年做了產品總監,有人三年還只是產品助理,拋去公司環境不說,以上看來,差距是很明顯的。

有人問我,朴老師,你是幾點鐘睡覺的啊?

我說:22:30~23:00之間吧。

她說:這麼早!我這邊經常要加班到23點以後,是不是平台不一樣啊。

我說:可能吧,如果需要我也「會」加班通宵,不過我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所以,都會按照預定的時間來。

最近,一個產品同學和我說,入職6個月後,最終沒能堅持下來!看到我之前的文章,發現了自己很多的問題,無論從思想上、執行力上、業務邏輯上都欠缺很多。我和這位同學說了很多,也是最近思考的,那就是「自我定位」。

為什麼要自我定位?

一個團隊中,每個人都各司其職,也產生了不同工作職能,產品經理當然也不例外。

我們在看招聘網站的時候,會了解到每個公司想要招聘的產品經理是什麼類型,舉個例子,某金融公司,招聘產品經理的崗位職責以及崗位要求。

自我定位,決定了你在未來將會怎麼做工作,達到什麼樣的程度,有一個清晰的目標,指引你前進的方向。同時他也決定了你在團隊中將扮演一個什麼角色,給團隊起到什麼樣的作用,你是能push團隊,給所有人鼓勵,還是拖累團隊,讓所有人無語。

自我定位,最大的好處是能夠知道自己和別人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俗稱「求同存異」。

舉幾種情況來說明:

(1)日常工作:領導給規劃或需求,極不靠譜,很難做下去;評審中有理有據的說明,結果上級還是不能認同;UI設計和自己預期模型不符;測試同學沒有及時反饋問題;銷售同學強烈建議開發某個功能等等。

(2)職位有坑:領導不夠重視,產品不佔主導或產品外包,PM崗位屬於可有可無,無法與開發、設計、運營等較好協調,實際結果與預期相差太大。

(3)個人問題:不會彙報,領導不找,不找領導;不出標準,設計產品得過且過,細節問題不去解決;不會溝通,每次開會面紅耳赤,技術根本不理你;不被認同,關鍵時刻找不到你,無法做一個讓人信服的PM,這類情況很多,這裡只舉個大概。

以上三種情況,可能80%以上的PM都會遇到1~2個,就是這些日常性的問題,逐漸積累,等到某一個點爆發,結果不是被離職就是主動辭職。我將這三類情況,歸根於沒有「定位」。

現在自己考慮一下,當我們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當時是怎麼解決的。是心理抱怨,還是找領導抱怨;是怒對回去,還是被懟回來;是期期艾艾,還是重振旗鼓......歸根結底,我們面對的問題是:PM沒解決好這個問題(產品問題、功能問題),還是這本身就是個問題(公司問題、人事問題)。

比如我所在的公司,初期是運營+市場主導產品走向,產品能夠發展的空間很小,產品功能完全依據運營或市場或老闆的想法進行開發,無論PM是否同意某個觀點,必須要先做了再說,然後再規劃,即先觀點後規劃——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產品規劃和運營規划起了衝突,主要問題是不在同一條方向上,且運營強行干預產品開發,介入產品職能。

其二,我們在實現某個「老闆」功能的時候,雖然不夠靠譜,但是有可以一試的空間,實際上線後,這個功能並不理想,但是通過發現競品,別人做的很好,且產生了市場——PM沒有解決好這個問題。

定位之後,需要堅持,需要妥協,而不是一味的堅持、一味的妥協。一味的堅持代表的是不變通、固執;一味的妥協代表著沒骨氣、懦弱。若是真說,「中庸」這個詞,還是挺適合產品經理的,這裡的思想對於PM的工作很有幫助。

通過「定位」,我們會對自己的職責範圍有清楚的認知,知道自己該在哪個方面著力,下深功夫,找到有利依據和數據以及行業觀點,這時我們會在某些情況下「堅持」PM的職責,說明情況,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認同一個觀點,最終將決定權交給上峰。如果PM有更多的理由堅持,但很難被他人認可,建議先擱置問題,以重新思考或修改方案為由,私下和領導進行接觸。

一次版本開發的末期,我和測試在技術旁邊確認問題,BOSS和總監過來要修改一些文字和交互功能,我堅持沒改,因為PRD中沒有體現,他們卻當場要求修改;版本臨上線階段,BOSS發現幾個問題,卻叫了所有人一起看這些問題,說明要改,我也堅持沒改,他卻確認掉了。事後,我和BOSS詳細談了一次這兩件事

通過「定位」,我們會在某些情況下「妥協」一些建議,來換取一部分資源,或者「先」實現某個不被認同的功能,通過「曲線救國」的方式,來讓產品按照預期的方向前進。他人的觀點不一定是對的,但PM也不能保證一定正確,這就是「一個扁擔兩頭挑」的平衡策略。

作為PM,我們首先要對自己定位,沒有頭腦的蒼蠅只會亂飛,了解自己是什麼類型,擅長做哪些工作,然後在這幾個方面著力,提高自身硬技能;其次要對產品定位,自己心裡沒點數,結果就是做起事來處處受制,解決的方法是利用擅長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模式,找到與公司或老闆或同事能夠達成一致的地方,爭取信任,爭取資源,接著了解不同點,以了解的心態來正視問題。

(陳道明曾在一個節目上說,你們連常識都沒有,就否定了他的存在,也許你們知識水平很高,但對問題知之甚少,理解不夠深刻,卻自視甚高)

不同階段下的定位

作為只有半年左右經驗的PM,經歷了新手期,成長期,膨脹期,沉澱期,每個階段對自己的要求都不一樣,做的工作也不一樣,如果從整個半年的視角來看,自我定位一直在變化,不同時期做著不同的工作,因為需要學習PM的各項技能。而對於產品的定位,是最近一個月才去全面的思考,制定未來3個月甚至半年規劃,之前都只會關注一個版本或者半個月該做哪些功能。

全面是我們期盼的目標,但千萬不要勉強。這裡我只結合同學們反饋的問題,給出通用型的建議。

對於新手

經常迷茫,做不好就會懷疑自己,個別性格弱勢或過於強勢,總出錯,執行力較差或做事不到位,時間長久以後,逐漸變得碌碌無為,想改變卻終歸無能為力。

定位「優勢、基礎、執行力」——給自己定位

曾經我在《創業公司的產品經理如何自我學習(一)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一文中寫到,「工作4~6個月左右是產品小白的關鍵轉型期,許多產品新人,會在這3個月內,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一方面是自己對產品功能的把握更加有力,另一方面對自己產品感的構建也是穩步提升。這裡就會出現明顯的分水嶺,合適的人能得到更多的發展,不合適的人暴露出來的問題也不斷增多。

1、發揮技能優勢和性格優勢,突出專一的能力。如果你邏輯特別清晰,那可以和技術剛邏輯、撕需求、做決策;如果你是女同學,可以讓溝通變得容易,傳達需求,詳細記錄問題;如果你分析,可以發現產品中各類問題,並分析同行競品的優劣勢。這就是,你覺得這一點你能做得來,上手比較容易,那麼就要多做一些,目的是讓領導或同事能夠「舒服」,看到你的長處,這樣才能在你身上投入更多資源。

tip:以前快到版本上線的時候,重點bug已經沒有了,技術同學也不怎麼願意在調整代碼,我說的一些問題,都要搪塞過去,說不好改或者不能改!後來我發現,讓一個長得比較好看UI妹子去說這些問題,在產品上線的時候,問題基本都能解決,實在有趣!

2、基礎工作,才是立身根本。PRD、原型、溝通在這三個方面下足功夫,不斷打磨,深化細化其中的內容和工作,具體可參考《創業公司的產品經理如何自我學習(一) 》。

其次,如果沒有優勢,那就體現出「存在感」。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說「為什麼在關鍵的時候你都不在」,講述產品在某個階段需要某個人的時候,他卻因其他事情無法參與。這裡我不會推崇無意義的加班、靠點這些方式,而是要在產品幾個關鍵時期,需求評審、項目測試、項目發布、以及項目總結乃至平時某些人需要和你討論的這些時候,與團隊一起共進退。

你不會,可以聽,可以記,可以參與表決,說說想法,準確記錄這些內容,就能夠自己變得不普通。大道通途,你只要專心做一件事,你也可以獲得很多,最終成為這一工作的專家。

3、提升執行力,做事有條不紊。這是體現一個PM能力的基礎,也是伴隨一個PM成長的關鍵,這也是為什麼總說「執行層PM」是最多的,而大多數人很難突破,這些基礎不穩固,那麼開啟其他的工作,依然是根基不牢。

執行力體現在工作效率上,理想中我們每天都是滿負荷在工作,實際上我算了一下,一天最多能集中精力做4個小時左右的工作,其餘時間要麼是看看網頁、查查資料,了解一些信息;要麼是在溝通談話、扯扯需求,會後只記幾點有用的;要麼就是轉悠幾圈、閑聊幾句,放鬆一下心情。如果真的要集中精神考慮問題,那麼會在下班後,獨自思考。

對於1年左右的產品經理

經常覺得別人很SB,根本不考慮實際情況,工作難以推進,瓶頸期時間長而且難以突破,發展受限......

以上,是我遇到過最多的回復,1年左右的PM普遍都會有這些想法。我問他們,如果領導給與你這個權利或者讓你指揮他們做的更好,你能不能改變或是push這些人的,還是說你僅僅想這樣讓他們改變成你想的樣子。

定位「視野、節奏、細節」——給產品和團隊定位

1、視野和大局觀決定產品經理能夠達到的高度。市面上,很多產品如微信、支付寶,都是很具有前瞻性的軟體,當然這是資深PM能有如此深入的想法。而我們要在這個階段,突破自己的上線,學會用更高的眼光看待問題,而不是只拘泥於這兩個功能怎麼做,東打一下、西打一耙這樣,而是在一個整體系統下去實現這兩個功能,然後接著實現其他的功能。初期,我們可以嘗試做一個短期(3個月)的系統規劃,形成一份框架,在每一個版本迭代過程中,基於框架,以及後期補充的需求,制定PRD文檔。

關注行業的動向,充實自己的基礎知識,了解前沿的科技,不斷的將這些拿出來討論,不光是拓展了自己的思考能力,還能讓他人更多的了解這方面,以便能夠站在你的角度,去看待某個問題。

2、學會控制團隊的節奏。我覺得PM很能帶動整個團隊的節奏,讓別人能夠得到提升,一個優秀的PM能夠讓同事很舒服,且按照他的意願進行工作,理解他們,為他們減輕負擔,而一個普通的PM可能會發現團隊中種種不足,以通過加班、修改的方式來為團隊增加負擔。

(1)制定項目進度,學會控制時間。產品經理無論如何都要懂一些項目管理的知識,這是保證團隊前進的基礎,什麼節點完成什麼事情,保證雙方都不會賴皮。學會控制時間,做產品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其次,有了項目進度說明,保證需求不會被大改動,防止項目開發過程中,迫於壓力而更改某項功能。

(2)了解人員動態,定期彙報工作。如果你想進一步發展,那麼就要先懂人,知道什麼時間安排什麼人做什麼事情,清楚的知道他們每一步都在幹嘛,做好之間的交流,做好每一項的交接工作。除此之外,還要向老闆彙報進度情況,人員情況,實際效果以及風險等等,對於表現好的要及時表揚和強調,以此滿足他們被認可的愉悅之情。

當然如果有表現特差的,也要及時溝通,不盡如意的還是交給領導來做決定吧!

(3)形成自己的風格,讓團隊習慣於你的「領導」。這裡要做兩點,清楚自己的工作職能範圍,不讓別人去插手這些工作;其次,成為小範圍的組織者。只有別人熟悉你,了解你,才能更好的配合你,這就是說團隊為什麼要磨合,戰場上切忌臨陣換將;所以說你要形成自己的風格,不能別人說啥你就是啥,觸碰到自己核心利益的時候,也要站出來爭取。

讓別人給你打下標籤。微笑是最容易打他人的標籤,平時笑臉對待同事,很容易讓人快速接受你。當然其他的也可以,「健身達人」、「運動健將」、「段子手」等等,這些印象都是不經意間形成的,如果你懷疑了自己的能力,別人也會懷疑你能力,時間一長,給你一個評論「能力不足」,你說冤不冤。

曾經,運營覺得產品做得十分差勁,運營總監介入產品,推翻之前做得一切流程,給我曬在了一邊。等到他制定的PRD實行的時候,出了很大的問題,有的問題直到今天還沒有解決。不過現在已經不會了,即使他說產品再不好,除非把我「拿掉」,否則我不會讓他做屬於我工作的幾件事,我會在產品中植入更多屬於規劃內的思想,而不僅僅是他或者是老闆的思想。

3、垂直於一個領域,關注細節。之前參與一次線下PM討論,對某個需求以及場景進行分析,當時我只說出了3種可能性,而有的人能夠說出8種可能性,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差距,有人和我說產品總監的優勢在於能夠考慮更多場景和細節,我覺得這話說的沒錯,因為他經歷過,所以能更好的了解問題所在,考慮的也就更加周全。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每一個項目或版本迭代中,發現總結這些問題,不斷的積累,以便在下次遇到的時候,能夠避免這些問題,當積累的足夠的時候,就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產品總監離我們也就不遙遠了。

作者:朴老師,微信公眾號:DY402122152,項目型產品經理,主做ToB移動辦公軟體,愛思考、愛學習,愛交流,歡迎各位留言建議。


推薦閱讀:

2017:產品經理第三年
即刻的3.0—相當清晰穩健的產品思路

TAG:产品经理 | 产品 | 产品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