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和依德治國的區別

依德治國必須先依法治國,依法治國才是以德治國的前提。德是最高的境界,法是一種方法和手段要保持一個最高的境界不往下掉,首先要有一個載體可以托得住。

法律就是道德的載體,是道德的底線。所以以德治國必先依法治國。德相對是精神層面,是隱態的。

那麼法相對是顯態,是物質層面的。所以,一個人如何保持道德不丟失,首先就要遵守規矩。

其實規矩再進一步來講,就是一個制度,制度再上一層來講,就變成了法律。

法律維護的是團體的利益,國家的利益,當然也包含了個人利益。法律是建立在民信道德的基礎上。

如果這個法律的建立不符合人性道德,它肯定沒有生命力,沒有市場,也沒有人願意去遵守。

為什麼這麼多人願意去遵守法律?因為法律能夠保護個人所得利益,進一步來講,保護了國家利益。如果這個法律只偏向某個人而言,肯定是沒人遵守的。

所以,道德,最終是讓人嚮往的,最終成為我們人性的立足點。那如何達到這個高度呢,先要從守規矩、守制度、守法律開始。法律是看得見,摸得著,可以傳遞的。

如果我們從有為的層面都做得不完善,沒辦法進入,要說建立道德、保護道德、弘揚道德,那只是一句空話,這不能保證道德的弘揚與不丟失。

所以任何一個國家,越在太平盛世,越是達到最高境界時,法律相對也是越完善的。

而且遵紀守法是大家從內心愿意去做的,並不是被強迫的。但當一個人到達了精神層面、信仰層面、道德倫理層面,自然就不會違反法律。

所以,法律和道德是一體的。我們在遵守、弘揚的時候是要同時下手,就如同左手和右手,左眼和右眼,它們同樣重要。

萬行大和尚

作者:東華禪寺開山方丈釋萬行,萬行大和尚倡導以人為本的人本佛教理念,遵從農禪並重的祖訓,「堂上坐禪,堂下禪做,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三十歲創立東華家風:信教先愛國,學佛先做人,修道先發心。四十歲創立東華禪,讓學人通過學修「東華禪」的精神,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

推薦閱讀:

當你感到後悔時,該怎麼辦?
怎麼掌握高水準的判斷力?
試了那麼多方法,為什麼你的小腿還瘦不下來?
聽君一席話,不如讀一小時原著

TAG:依法治国 | 方法 | 佛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