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民主的「討好v.s.激怒」
在媒體發表社論已一年,台式民主相關話題我已說了很多。大體上,台媒較不能接受對自由民主制度的批判,但尚能容忍有限度的質疑,陸媒對此則無限制。
我知道有些大陸朋友曾經嚮往西式民主制度,也把台灣當成一個正面參考對象。不過,經過馬英九八年,到現在蔡英文主政,民主的各種弊端,現在也呈現在大陸民眾眼前了。想來,應有很多民主嚮往者,都在心裡做了修正。台灣受到邱吉爾那句名言影響很深:「民主並非一個理想的制度,但人類還未曾想到比他更可行的制度」。
這句話經過了簡化,原話如下:人類已嘗試過許多形式的政治系統,也將繼續嘗試下去,人類並未騙自己說,民主是完美無缺的,或全然明智的。確實,有人曾說民主是最糟的政府體制——除了其他已嘗試過的政治體制外。
邱吉爾用幽默的方式講反話,白話就是:沒人說民主是完美的,但民主比其他制度都好。
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的人,毛病出在無限放大了後半句,又集體漠視了前半句。
民主與民粹,不過一線之隔,對於假民主之名,行民粹之實的政客而言,後者需要精心包裝,才不會露餡,所以作為包裝紙的民主,必須打扮得完美。只是,沒有人能討好所有民眾,也沒有必要,故而當民粹反噬了操弄民粹者時,精算選票以擬定政治策略,是必然的解決之道。這個時候,「民主並非完美」就派上了用場。
10月3日,賴清德在」立院」備詢時,坦言「本會期不會處理婚姻平權法案」,換言之,今年不談此議題。此言激怒了挺同團體,要求民進黨兌現選前承諾,並聲言「只有修民法才是婚姻平權」,還怒稱「改革不可兩面討好,人權更無法打折」。
另一頭,因支持同婚而被選民發起罷免的黃國昌,已過提案人數門檻,如無意外,最快11月即將舉辦罷免投票。這是台灣進入民主以來,第一次最接近人民直接罷免成功的案例,可見,社會裡的保守力量不可小覷。年輕人風風火火挺同,看起來好像是全島民意之所趨,事實上,沈默反對的,才是大多數。
若純粹看民主政治技術,綠營挺同這盤棋,下得很差,以為只要討好年輕選民,後勢必然看漲。事實證明,青年對重大社會議題往往一頭熱,根本是靠不住的民意。而且數年後,當現在的青年成家立業有了下一代,對同婚議題的看法也極有可能180度大轉變,因為此案牽連甚廣。
修民法將牽動112條法規,356條相關規定也都要修正,社會將付出極大的成本,這便是為何全世界國家對此議題都小心謹慎。而挺同民眾,恐怕根本不知道婚姻平權入民法,具體會如何將社會帶入動盪與爭議。
蔡英文在高喊「我是蔡英文,我支持婚姻平權」後不久,必然感到事情並非原先想得那麼單純,所以才將燙手山芋丟給」大法官」。至於也公開挺同的賴清德,在台南市長任內傻傻搞不清楚狀況下,倡言「相愛的人有權利在一起,多數人都尊重,這是事實」,馬上就面臨南部保守選民的龐大壓力。結果當相關權力落在自己手上時,毫無意外地龜縮了,為什麼?因為發現討好的票數遠遠不夠下次選舉贏,甚至反而會流失更多選票。
如果愛能解決一切,就天下大同了,還需要你們這些政客來推動什麼政策嗎?
這個時候,蔡英文頂不住壓力,終於坦言選前承諾無法一一兌現了,開始操作「民主並非完美」了不是嗎?人民倒是上了一堂寶貴的課,政客的話聽聽就好,不能當真。在其他許多重大「改革」激怒了不同族群的民眾後,今年以來的社會動盪,也逼得蔡當局轉趨低調,一切乾脆黑箱作業,或是以拖待變,盡量不去驚動民眾。
如果你認為」大法官」既然做出了解釋,兩年內婚姻平權非立法不可,那你就太看得起台灣法治。其餘不論,光是司法系統能否強制立法系統立法的問題,就是一個大漏洞,提供政客一個轉圜的餘地。如果屆時此法案會嚴重影響綠營選情,抱歉了挺同者們,民進黨會用技術性的法律操作,無限期拖延此案,背對著你說愛你。
現在挺同叫最大聲的政客,都是不用選舉的少數不分區民代,2018地方大選,不分藍綠,你可看有幾個參選者敢大聲挺同的。黃國昌殷鑑在前,誰還敢捋選民虎鬚?
我早就說,最終傷害同志最深的不是別人,就是蔡英文。
民主要如何遵循大部分民意,又照顧小部分民意,至今也沒有任何國家做到,所以邱吉爾的名言,必須被放大反而是前半部分:民主並不完美。因為當民主政治顯露出無可避免的欺騙性時,我們才發現「不完美」有多麽傷人。
沒有過度的討好,就沒有過激的憤怒,古人常談「中庸之道」,是很有道理的。
雁默所有文章列表
推薦閱讀:
※重探民主的起源:「民主肯定不是希臘人的發明」
※人治的台灣如何建立有效的法制?
※基層民主運轉的好不好,重點還得看政府?
※切·格瓦拉照耀尼泊爾:「作為革命者,我們開端啟新」
※論爭在政治中的價值 | 城與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