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什麼是心理彈性

幸福課的第二節里講到,心理學發展的33年里,研究消極心理(比如憤怒、焦慮、抑鬱)文章的數量,是研究積極心理(比如快樂、幸福、滿足)文章的21倍。

也就是絕大部分的心理理論都是從消極面入手的,特別隨著世界全球化進展到今天,我們視野越來越寬廣,卻也越來越更容易焦慮與壓抑。為什麼我們總是焦慮難安?

但積極心理學家認為,從問題的積極面入手,能取得更顯著的效果。

比如研究解決一個區域的問題兒童,最初心理學家始終從「為什麼這些人如此失敗」下手,是用傳統的消極心理來進行研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意圖解決問題,卻收穫甚微。直到後來積極心理學家介入,改變重點,變成研究「為什麼有的人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能成功」,也就是將重點轉移到積極的一面,得到了那些成功人的共性——心理彈性。(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1、什麼是心理彈性?

課程中對心理彈性的具體解釋並不太多,我個人理解應該類似於「抗壓能力」,是個人從消極經歷中恢復過來,並且靈活的適應外界多變環境的能力。若是把心理對外界刺激的適應力比作彈簧,那麼彈性越大,就能夠承載更多的壓力,從而即使在逆境中也不會被擊垮,仍能穩紮穩打地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觀察到這一點之後,積極心理學家們繼續研究,發現心理彈性雖然有一定的先天決定因素,但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增強的。於是他們通過研究積極因素及心理彈性的共性,並以此來教育那些兒童,最終改變了社區的環境。

2、心理彈性的共性

通過研究那些在逆境中亦能成功的孩子的共性,得出了以下幾點。

-樂觀

這種樂觀並不是盲目的樂觀,而是面對失敗時不會一蹶不振,會認為這是一次進步的機會,努力尋找其中的原因。

-互助

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也接受到他人的幫助,從而形成一種正向循環。(這點年紀越大越有感悟,幫助他人時並沒有想過索取,卻總會在不經意的時候以另外的形式補償回來,也許是人品守恆定律吧。)

-關注自己的長處

其實這一點和積極心理學的出發點很像——問對問題,多關注那些積極因素,不總問缺點是什麼,多問問優點是什麼,怎樣能更好發揮優點。

-設定目標

設定一個遠期的目標,並儘可能多關注遠期的目標,可以從眼前的困境中跳脫出來,從而減少焦慮感。

-樹立榜樣

為了達成目標,為自己樹立一個榜樣,真人也好,小說人物也罷。看著TA,想著TA,就會讓你感到更加踏實。

-社會支持

不要獨來獨往,遇到困難時不要自己抗,試著尋求幫助。

以上是課程里所提供的方法,大家可以對號入座,試著分析下自己。

3、關於心理彈性的一點小看法

其實課程里,講心理彈性的部分很短,但小山自己認為這個很重要,所以才拿出來引申成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

心理彈性最明顯的表現時期其實是處在逆境的時候。

若是處在順境,也許多數朋友都能做到上面幾點,但處在逆境的時候呢?當自信心打擊到谷底、朝不保夕、焦慮難安,甚至失眠恐慌的時候,又有多少人仍能平心靜氣地樂觀、互助、設定目標,並不帶有羞愧感和恥辱感去尋求他人幫助呢?

某種層面上講,個人目前正在經歷一段低谷期,自以為心理承受能力很強,但現在卻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心理彈性並不強,常有無法控制的焦慮、恐慌感產生,而這些感覺在順境中是完全體會不到的。

人是情緒動物,能在逆境中合理安放自己的情緒其實是非常不容易的。

最近又有了些許心得:也許增強心理彈性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推遲滿足感。

對應了上文中的「樹立目標」,也就是將注意力轉移到遠期的目標上,儘可能地用行動來抵禦近在眼前的焦慮與不安。

當然,說來容易做來難,深知調整自己改變自己是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以此文與所有生活中略有不順的朋友共勉。

(第31天--171008)

關於空想家的100天:

克服三十不立的焦慮感,從堅持一件小事做起

推薦閱讀:

大多數人,需要尋找幸福
大數據告訴你積極心理學到底在研究什麼?
為什麼我看博弈論和幸福課視頻總是看不下去?
哈佛公開課幸福公開課?

TAG: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 | 心理学 | 逆境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