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不顛倒
前段在『想法』上發了兩條關於信息的小想法,好多人都覺得有感受,出乎我的意料。我想在這裡把我的想法全面地表達一下。
我一直以來都發現,人群接受信息是極其懶惰與毫無抵抗力的,原來對觀念和意識對人類大腦思維定式的改造與強化作用過於低估,總覺得違反常識的東西,不管怎麼宣傳,依然無法改變人類正常的理性判斷,現在想想,這種樂觀主義是極其錯誤的。
與當一個人攤在沙發上,閉著眼睛養神的時候,電視里不斷發出來的聲音會不由自主地進入他的耳朵產生作用。
A地發生槍擊案件,電視台採訪街頭群眾,群眾痛心疾首,聲淚俱下……這一切都是真的,然後你得出結論:A地乃人間地獄。
另一方面, B地一群志願者前往敬老院給老人洗澡梳頭,採訪老人,老人們感激涕零……這一切也沒有作假。
半閉著雙眼的你也得出結論:B 地屬於人間天堂。
實際上,兩個事件都是真的,電視台並未作假。但真實情況就是如此嗎?當然未必,甚至正好相反。但為何你會得出這個結論呢?先從你接受信息的狀態開始說。
鬆懈的狀態,無疑符合人類進化的一個基本狀態:能耗最低。
能耗最低,也即意味著本能與慵懶將取代原本屬於理性和反直覺的文明層面,將人類恢復到進化過程中的爬行動物與兩棲動物史前形態。其實,形成於爬行動物階段的小腦,深深根植在大腦內部,依然掌控著我們的情緒與生命本能。
信息真相,通常都是離散化,高度統計學層面的結果,是超越於人類基於生存本能而形成的認知範圍之外的,絕大多數與人類的生存本能和條件反射大相徑庭,具有極其突出的反自然性。這也是人類社會文明的本質,否則也就沒有文明產生。
從語言開始,信息就以抽象與象徵的形態存在,概念化的信息是具體事物的抽象與提煉,在很長的時間,在語言、文字方面人類能處理地極為流暢,並形成條件反射,堪稱一個奇蹟。
而這一切的邏輯,在於『標籤化』。這是人類處理大量信息的一種簡化模型,能高度快速地處理信息。
所謂標籤化,即一種暴力的,以偏概全的概括。比如『一切綠油油的、流著粘液的東西都不能吃』、『上海人都特別勢利』、『晚上不要去黑人區』……很顯然,對每一件事物都做一一的調查是不經濟的。在小概率的『錯殺好人』的代價之下,取得『大概率』的正確,是經濟的,符合人性的。
視神經在處理圖像的時候,也是如此,大腦只關心一些最基本的輪廓與明暗,迅速做出反應即可。一塊飛來的石頭,你是沒有必要看清細節的。
這當然就是人類進化的法寶,若不以偏概全,人類可能到現在都無法進化到如此的程度如果不是以貌取人,如果不是以偏概全,人們就不懂得躲避黑暗,躲避未知的恐懼,早就死於一個個『科學地找死型』探索未知世界。
但是,這種以偏概全,又為人類進化挖了一個巨大的坑,在我看來就是進化的極限。
信息的數量遲早會增加到一個歷史拐點,原有的方法將無法處理不按照線性增長的速度,將會阻礙人類處理信息的能力。
很早以來,單個人是可以充當信息的創造與傳播者的,所謂口口相傳。但其艱難性與脆弱性,又使得謊言與真相都具備同等的閾值。信息單體的容量本身也很有限,其真實性與其他信息的關聯性,稍加思考即可判斷。
當人類發明了報紙、廣播和電視之後,人類接受信息的能力極大的加強,頃刻之間,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被海量的信息所包圍,並且大多數人成為信息傳達的終點,而不是中間點。
與有能力創造、製作與發布信息的機構而言,單個人是極其弱小的,並且這些信息發布的深度與廣度,是需要耗費巨大的資金與能量的,普通人無法望其項背。而信息的深度與廣度,也超越了普通人能思考與辨析的能力範圍。
這種信息的傳達模式,使得大眾產生了一種思維錯覺,即相信大眾傳播機構所傳播的信息是權威的,是經過驗證的,而自己只需要被動接受即可。
雖然人群並非完全相信,但是本著前述的『用小概率上被蒙蔽的代價來換取大概率的正確』的原則,大部分人還是相信的,畢竟能耗最低。
信息渠道的多元也使得信息中黑白顛倒的事情,在互相印證的情況下,不太可能發生。但是,黑白不顛倒,並不意味著信息就是正確的。
還有一種手法叫以偏概全。
換一句話說,現在人類的思維能力,可以區分黑白顛倒,但無法區分『以偏概全』。
前面舉出的例子就是這一點。
『A和B 』兩地的真實事件千千萬萬,但我有選擇性的說事件『甲和乙』,讓你產生一種錯覺,即『A=甲』、『B=乙』。
但是,信息的接受者,並不了解事件甲和乙的發生概率,並且在錯覺中認為,地點 A 和事件甲被報道,即意味著兩者的唯一相關性,這就是典型的以偏概全,也就是標籤化。
又如採訪者說這句話:『本地的治安很糟糕,但是在警方的努力下,已經有根本性的轉變,我很喜歡這座城市。』
兩家媒體只需要截取其中半句:『本地的治安很糟糕』與『我很喜歡這座城市』,就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這一點大家一看就會明白。但問題是,大眾為何屢屢上當?
一方面,信息的創生與加工,已經完全脫離當個個體,人們早已看不懂。
另外,就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以偏概全的思維模式,並且暗中接受。更重要的是,內心深處認為,即使錯了,也不是大錯。
畢竟,你有槍擊案了,畢竟,你有孤寡老人樂開懷了……
大道理人人都明白,但我們的大腦皮層下面,有一個小腦,是在一直說話的,他告訴我們,對事情的簡單粗暴理解,有利於我們生存。
但,我們實際上是活在統計數字中的,而不是活在單一事件中的。
BTW:
相當多的人在這種思維定式下,通過不斷的麻痹自己來換取安全感。因為絕大多數人的活法,是急於危機意識的,即通過誇大危險,增強恐懼來換取更好的生活,而不是通過爭取現實而獲得。
前者需要更多的安全感,並且通過不斷的加強集體危機感,增強對集體安全性的需求,獲得一種與危險共生的安全感。
這就以至於當外部危機不存在的時候,他們更覺得不安全。
推薦閱讀:
※金庸告訴不了你:猴子們是怎樣偷桃的?
※為什麼有人會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年底又想給曬慘黨募捐聖母稅了?
TAG:社会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