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慢,朗讀給自己聽

龍應台說在《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里說到:

「奔忙,使作家無法寫作,使音樂家無法譜曲,使畫家無法作畫,使學者無法著述;

奔忙,使思想家變成名嘴,使名嘴變成娛樂家,使娛樂家變成聒噪小丑。

閑暇、逗留,確實是創造力的有機土壤,不可或缺。」

小時候覺得時間過得可真慢,從一年級到六年級似乎是遙不可及,總是盼望著趕快長大。可長大後卻發現,時間過得越來越快,小時候的以小時計算,現在逐漸變成了以月、以年來計算了。

回頭看我們走過的路,不知不覺已經走了這麼遠了。小時候的玩伴早已不再聯繫,學生時代的朋友如今也在為各自的生活忙碌。

我們的步伐越來越快,也越走越遠,倍感勞累卻又不知疲倦般從不停下一秒。有沒有問過自己:還記得我的目的地是什麼嗎?

有人訴苦,不是自己不想停下來修整,而是根本不能停下來,因為每個人都在你追我趕,稍一懈怠就再也追不上了。

靈修大師托利說,寧靜是萬物的本質,大到整個星河,小到花草、樹木、鳥兒,以及一切有形之物。

當你與內在的寧靜失去了連接,你也就失去了與自己的連接,當你失去了與自己的連接,你就會迷失在這個世界裡。

追求內心的寧靜,不僅僅只是為了保持清醒的頭腦、平和的心態,同時也在鍛煉與自己相處的能力。

看一個人的品德,不能只看他在大家面前的樣子,更要看他在最親近的人面前的言行。同樣,不能單單只看一個人忙起來是什麼樣子,更要看他閑下來的時候會做什麼。

倘若只是宅在家裡看電視、手機,這不叫會獨處,只是荒廢時間。會獨處的人,通常也是愛思考的,他們總是安靜地在自己的空間里,深入思考問題。

因為真正的智慧都是無言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是從寧靜中誕生。

《人生慢,給自己朗讀》一書中,融入了70位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經典名篇,在這本書裡面,每一篇都是充滿內涵,有溫度的文字。文字給人力量,更教會人如何與自己相處。

很多人都對董卿在《朗讀者》節目中從容優雅的儀態印象深刻,她的引經據典,出口成章更是讓大家明白了什麼叫做「腹有詩書氣自華」。

「當別人在花前月下,陪男朋友去吃個飯,我還坐在地毯上,反思自己這一天的過錯。」哪怕工作再忙,她也會每天給自己一小段兒獨處的時間,安安靜靜地待著,想想自己這一天做了哪些事,收穫了什麼。

誠然我們每天工作很忙碌,可是再忙也要讓自己停下來安靜一下。

書中的一篇,紀伯倫所寫的《我的心曾悲傷七次》里寫道。

我的心曾悲傷七次。

第一次,當它本可進取時,卻故作謙卑;

第二次,當它在空虛時,用愛欲來填充;

第三次,在困難和容易之間,它選擇了容易;

第四次,它犯了錯,卻藉由別人也會犯錯來寬慰自己;

第五次,它自由軟弱,卻把它認為是生命的堅韌;

第六次,當它鄙夷一張醜惡的嘴臉時,卻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

第七次,它側身於生活的污泥中,雖不甘心,卻又畏首畏尾。

寫出了我們很多人的糾結迷茫,不喜歡現狀卻沒有勇氣做出改變,只好安於現狀。世上最痛苦的事,不是我做不到,而是我本可以。勇敢邁出第一步,要相信,車到山前必有路。

在幽燕所寫的這一首詩《在人群里》寫道,雖然身處在擁擠的人群之中,內心卻是的孤獨的。

熱鬧的人群讓人著迷,又讓人渴望逃離。

有的時候嘰嘰喳喳,有的時候又沉默不語。

想像自己飛離人群,在天空俯瞰那個裹挾在人群里的我,

有多孤單,又有多幸福。

渴望熱鬧的人,其實也是害怕孤獨的人。他們讓周圍的喧囂充滿自己的大腦,才不用去想那些「可怕」的獨處時光。

你有多久沒有停下來,觀察審視一下你的生活?

忙,並不代表就可以忘掉生活的本質。學會與自己相處其實很簡單,並不需要你去西藏、去尼泊爾凈化心靈。

只需要你每天抽出一小段時間,暫時拋開煩惱,坐在書桌前,安靜地看會兒書,思考。

正如培根所說,

讀書可以給人帶來快樂,也能陶冶人的情操,是最合都失意獨處獨處一世的消遣。

有一技之長的人,對讀書不屑一顧;

無知的人,對讀書唯有羨慕;

只有明智之士,才會好好利用讀書。

但是讀書並不是用來四處炫耀的,其用處也不在書本內,應在書本之外多多觀察。

讀歷史讓人明智,讀詩歌讓人靈秀,數學讓人嚴謹,科學讓人深刻,倫理讓人變得莊重,邏輯修辭讓人變得善變,你所學皆能有助於性格養成。

人生很長,給自己中場休息的時間。人生慢,給自己朗讀。

=========

作者:戴蒙德

讀書公眾號【daimengde22】

推薦閱讀:

TAG:阅读 | 书籍推荐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