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譽初到江南,用這個食物撩妹

這世上有三樣東西,自己剝才有滋味

——蟹、瓜子、菱角。

我們不是胖子,我們只是在養「秋膘」。圖片源自網路

風物君語

朋友是江南水鄉人,遠離家鄉,在外奔波數年。

閑聊時,秋風乍起,她感嘆道:采菱的時候到了,可惜現在回不去。

唯有讓爸媽寄來菱粉糕,以解思鄉之情了。

秋風起兮,又是一年采菱時

采菱角的季節到了,耳邊又想起了那首熟悉的《采紅菱》。

1966年,14歲的鄧麗君以一曲《采紅菱》便拿下歌唱比賽冠軍。如今這首基於江南小調改編的民歌成了經久不衰的經典歌曲。

「我們倆劃著船兒,采紅菱呀采紅菱,得兒呀得兒郎有情,得兒呀得兒妹有心,就好像兩角菱,也是同日生呀,我倆一條心。」

歌詞中描述的正是江南水鄉的一對恩愛夫妻采菱角的故事,他們以二角菱對稱同生的兩支角,喻為情人同心。

如今,在菱角成熟之際,池塘的綠陰深處,往往會飄出一隻只菱盆。菱盆中,端坐著一個個女子,她們一邊捲起衣袖輕舒纖臂,以手上的木板輕輕在盆邊撥盪,一邊隨著菱盆穿梭在紅菱間,富有節奏的採摘著菱角。偶爾還有條頑皮的小魚躍出水面,濺起漣漪,興起之時,女子們便會唱起這首柔美動聽的《采紅菱》。

年畫《采紅菱》。圖片源自網路

稜角分明的菱角,有顆純凈柔軟的心

菱角因果有尖銳的角,而被人們寓意「稜角分明」、「鋒芒畢露」。《本草備要》中也提到:有兩角、三角、四角,老嫩之殊,且當其菱落在泥中,最易生長,所以也被稱作「水中落花生」。

長相犀利的「二角菱」。圖片源自網路

但在蕭山,這個外表犀利的水中精靈卻被賦予一種新的含義。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正值水菱成熟之際,水菱會被當地人拿來當做七夕乞巧祭品。由於其果肉形狀像顆心,故而被認為象徵情人之間心心相印

菱角去殼後,就像一顆顆「心」。圖片源自網路

秋日菱角入菜來

菱角可謂是減肥人的福音。《名醫別錄》中說它能「安中,補五臟,不飢,輕身」。所謂輕身,就是有減肥健美作用。南北朝陶弘景說:把菱實晒乾後,同蜜做成食物來食用,可以「斷谷長生。

圖片源自網路

《天龍八部》里,段譽初到江南,見阿碧采菱唱歌后,心魂俱醉。阿碧輕顰淺笑,素手為其剝菱。段譽笑道:「這紅菱的滋味清而不膩,便和姑娘唱的小曲一般。

嘉興南湖的南湖菱,因皮綠白色,四角退化,僅剩痕迹,皮較薄,似餛飩,所以叫餛飩菱,又名圓菱、和尚菱。它殼軟且脆,嫩時殼綠肉白,入口清香。宋人范成大就曾贊到:「有餛飩菱者,最甜香。

餛飩菱,沒有犀利的菱角,顯得敦厚可愛。圖片源自網路

蘇州的水紅菱,則是通身淡紫紅色,因此又叫「蘇州紅」。蘇州吳縣是如今水紅菱的主要產區,那裡河網交錯,湖盪密布,極適宜水紅菱生長,早在唐朝,吳縣已普遍種植水紅菱。晚唐詩人杜荀鶴在《送人游吳》中寫道:「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

水紅菱一般是生吃,菱肉含水量多,甜脆爽口,清熱止渴。

李漁認為,世間之物皆可由人代勞而自享其逸,惟獨三樣東西必須自任其勞:蟹、瓜子和菱角。旋剝旋食則有味,人剝而我食之,則味同嚼蠟。可見,菱角還是要自己剝,才有滋味。

鮮嫩的菱角多生食,而老菱則一般用清水(或鹽水)煮熟,然後剝殼當零食吃,香甜濃郁,肉糯可口。

周庄街頭的煮菱角,熱氣騰騰,溫暖甜糯。圖片源自網路

也可以將剝了殼的菱角加米煮成鹹味的白稀粥。

如果將菱角碾壓成粉,做成粥,亦是美味。《食療本草》中說:「菱不治病,小有補益,晒乾煮粥,香氣較勝。」《本草綱目》認為「菱實粉粥,益腸胃,解內熱」。尤其是對腸胃已弱的中老年人或久病大病之後,經常吃些菱粉粥,可以補益脾胃,久而久之,也能達到扶正補虛、養生延年之目的。

圖片源自網路

除了蒸煮和熬粥,老菱還可制菱粉糕。

《紅樓夢》里提到的菱粉糕,在清代揚州鹽商的飲食著作《調鼎集》里,也有記載:「老菱肉晒乾,研末,和糯米粉三分,洋糖,印糕蒸,色極白潤。」

將菱角去殼,晒乾研成細末,和糯米粉,加白糖拌勻,入籠屜旺火蒸熟,取出切塊即可,軟糯香甜,滋味醇厚。

菱粉身質細潔爽滑,為澱粉中佳品,最宜於制雪糕和糕點。圖片源自網路

編輯/林間小住

圖片來源於網路

更多好玩有趣的內容,歡迎關注▼

微信公號:地道風物(ID:didaofengwu)

微博:@地道風物

豆瓣:地道風物

「定義地道 / 分享風物 / 發現鄉土中國之美」

推薦閱讀:

TAG:美食 | 饮食文化 | |